TB 1009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 10093-2017
中文名称: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03944731
相关标签:
铁路
桥涵
地基
基础
设计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 10093-2017.Code for Design on Subsoil and Foundation of Railway Bridge and Culvert.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桥涵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桥涵设计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TB 10093适用 于新建和改建标准轨距的客货共线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桥涵的设计。
1.0.3采用本规范设计应符合 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的规定;基础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2等标准的规定。
1.0.4桥涵地基基础应具有 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并满足沉降限值的要求。桥涵地基基础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1.0.5桥涵基础类型应根 据水文、地质、地形、沉降控制要求、上部结构、荷载、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合理选用。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subsoil; foundation soil
承受结构作用的地层。
2.1.2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传递至地基上的构造物。
2.1.3地基容许承载力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在保证地基稳定和建筑物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条件下,地基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2.1.4地基基本承载力basic bearing capacity
建筑物基础短边宽度不大于2.0 m、埋置深度不大于3.0 m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2.1.5明挖基础open cut foundation
由开挖地基进行施工的基础。
2.1.6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由桩和承台构成的基础。
2.1.7沉井基础open caisson foundation
由上、下开口的井简状结构物下沉至设计高程,经过封底.封顶所形成的基础。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10093—2017
J464-—2017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n Subsoil and Foundation ofRailwayBridgeandCulvert
2017-01-02
国家铁路局
2017-0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n Subsoil and Foundation ofRailway Bridge and Culvert
TB10093—2017
J464—2017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国家铁路局
施行日期:2017年5月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8年·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93—2017
J464—2017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号)出版社网址:http://www.tdpress.com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bZxz.net
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9.3755字数:239千
2017年5月第1版
2018年1月第3次印刷
书号:15113:5019
定价:55.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铁道版图书,如有印制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调换。发行部电话:路(021)73174,市(010)51873174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7年第2批)
国铁科法【2017]3号
现公布《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91一2017)、《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92—2017)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2017)等4项行业标准,自2017年5月1日起实施。《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一200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一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一200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一2005)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同时废止。以上标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铁路局
2017年1月2日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一2005自发布以来,我国铁路尤其高速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京沪、京广、郑西、哈大等高速铁路,宜、太中银等客货共线铁路,山西中南部通道、蒙华等重载铁路,珠三角及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等大批铁路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完善了路网结构,增加了铁路运输服务的有效供给。随着桥涵结构在铁路尤其高速铁路中比例不断增加,新型结构形式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完善铁路桥涵建设标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规范根据国家铁路局构建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为满足铁路桥涵建设和发展需要,统一铁路桥涵设计标准,提高铁路桥涵设计水平,保障铁路桥涵安全与质量,在《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一2005等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我国高速、城际、客货共线和重载铁路桥涵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贯彻落实了安全优先的原则,强化了质量安全、节药资源、保护环境以及风险防范、防灾减灾等技术要求,并结合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了不同运输性质类型不同速度等级铁路桥梁的主要设计标准,进一步提升了规范的科学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本规范共分10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础稳定性和基础沉降,地基承载力,明挖基础,桩基础,沉并基础,挖并基础,特殊地基,改建既有线、增建第二线的桥涵基础,另有7个附录。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修订了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工级和Ⅱ级铁路、重载铁路桥涵结构设计。2.增加了位于路桥(涵)过渡段范围内桥台(涵洞)基坑填料的规定。
3.整合修订了高速、城际、客货共线、重载铁路梁式桥静定结构按设计速度分级的墩台基础沉降限值规定。4.明确了涵洞工后沉降限值按是否在过渡段范围内作不同要求。
5.修改了摩擦桩试桩范围。修改了成孔桩径的有关规定,将成孔桩径改为设计桩径,修改了钢筋最小锚固长度规定。6.新增了沉井井壁与土体间的摩阻力取值,7.新增浮式沉井井壁和内隔墙设计检算应考虑内外水头差作用的规定,删除了浮式沉并基础中气筒的相关内容。8.删除了软土地基砂并、砂桩的有关内容,补充了常用地基处理措施。
9.新增“挖井基础”一章,规定了挖并基础的适用范围、设计原则及施工注意事项。
10.修改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涵建筑物的分类办法及地基处理的措施。
11.新增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桩基础、挖井基础等相关要求,补充了桩侧极限负摩阻力等设计参数取值。12.补充了多年冻土地基桥涵基础埋置深度计算办法,涵洞基础设计原则,附属工程基础理深及沉降缝设置要求。13.“特殊地基”一章中新增“岩溶地区地基”一节,对岩溶地区桥涵基础设计及施工处理措施作了原则规定。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4
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苏伟、张莉、王召祜、高策、田杨、杜宝军、周四思、王俊杰、周勇政。
主要审查人:吴少海、殷宁骏、陈良江、刘燕、薛吉岗、张红旭、刘椿、陈克坚、徐升桥、杨鹏建、韩晓强、鄢勇、王新国、彭华春、宁伯伟、桂蟀。
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一85;TBJ2—96;《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TB10002.5—2005。
2术语和符号
3基础稳定性和基础沉降
基础倾覆稳定和滑动稳定
基础沉降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明挖基础
-般规定·
-般规定·
沉井基础
-般规定·
8挖井基础
8.1一般规定……
9特殊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软土地基
多年冻土地基
岩溶地区地基
改建既有线、增建第二线的桥涵基础:10行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土和岩石的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中心点竖线上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C
桥涵基底下卧土层附加应力系数α墩台基础考虑土的弹性抗力的计算桥梁桩基当作实体基础的检算
台后路基对桥台基底附加竖向压应力的计算严寒及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切向冻胀计算本规范用词说明·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8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桥涵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桥涵设计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标准轨距的客货共线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桥涵的设计。1.0.3采用本规范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的规定;基础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92等标准的规定。
1.0.4桥涵地基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并满足沉降限值的要求。桥涵地基基础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1.0.5桥涵基础类型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沉降控制要求、上部结构、荷载、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合理选用。1.0.6地质勘探资料应能反映地质构造、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状态以及影响桥涵稳定和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等因素。桥址存在断层或岩溶、不均匀地层内理藏有局部软弱土层,以及在起伏不平或倾斜岩层的地基上修建基础时,应加强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土和岩石的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1.0.7基础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不宜设在软硬不均的地基上。1
2墩台位置应避开活动断层、滑坡,宜避开挤压破碎带、石灰岩溶洞、人为坑洞、黄土陷穴与暗洞等不良地质。3墩台位于陡坡上时,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4靠近陡峭岩壁下的河槽边墩,应避免将基础置于河床的落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