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289-20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75.020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加工
中标分类号:>>>>采油采气专业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289-2000 油井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SY/T5289-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75.020
备案号:6824-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289—2000
油并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Evaluating method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of oil well2000-03-10发布
2000-10-01实施
SY/T5289-—2000
2产量评价方法
3经济评价方法
4技术评价方法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提示的附录)
压裂效果评价表格式
压裂投资统计表格式
压裂投资构成
SY/T5289-2000
本标准是对原标准SY/T5289一91《油井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对储层类型重新进行了划分;
明确了累计增产油量的计算方法;一引入了产出投人比的概念;
计算增产产值时,考虑了原油商品率;一原油价格按增产有效期内国际原油销售价格计算。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T528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钻采工艺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浪宋振云陈宝春本标准于1991年7月首次发布,此次是第一次修订。N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并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Evaluating method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of oil wellSY/T5289—2000
代替SY/T5289—91
本标准规定了油并压裂效果的产量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方法和技术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石油生产井一次压裂施工的效果评价。石油探井次压裂施工的效果评价亦可参照使用。三种评价方法可单独使用。2产量评价方法
2.1数值计算及取值规定
2.1.1日产油量
2.1.1.1压前日产油量按式(1)计算。quf
式中:qu
压前日产油量,t/d;
压裂前最后30d产油量之和,t。2.1.1.2压后初期日产油量按式(2)计算。qf
式中:qf
压后初期日产油量,t/d;
-压裂后投产头30d产油量之和,t。(1)
(2)
2.1.1.3计算压裂前或压裂后日产油量时,应折算到相同生产压差下。若油并生产不正常,可推前或迟后选择该井生产连续正常的30d产油量进行计算。2.1.2日增产油量
日增产油量按式(3)计算。
Ag = qf-quf
式中:Aq—日增产油量,t/d;
qr压裂后初期日产油量,t/d;
压裂前日产油量,t/d。
2.1.3增产有效期
2.1.3.1对于无初产油井,压裂增产有效期应截至到日产油量为经济产油量时为止。·(3)bzxz.net
2.1.3.2增产有效期为压裂后日产油量连续大于同期按压裂前油井产量自然递减率测算的日产油量的天数。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03-10批准2000-10-01实施
SY/T5289--2000
2.1.3.3在第一次压裂增产有效期内进行第二次压裂时,第一次压裂增产有效期截至到第二次压裂时为止。
累计增产油量
累计增产油量按式(4)计算。
ANp = NpF - NuPF
式中:ANp—累计增产油量,t;
一有效期内累计产油量,t;
有效期内按压前油并产量自然递减率测算的累计产油量,t。2.2评价方法
·(4)
油井压裂产量评价采用日增产油量、增产有效期及累计增产油量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压裂效果。其单项评价以分值表示,三项分值相加之和为综合分值。根据综合分值大小划分油井压裂效果的评价等级。
油并压裂效果产量评价的各项指标及分值可按表1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2.2.1
表1压裂效果产量评价各项指标及分值表项
日增产油量Aq
增产有效期t
空气渗透率K
10~3μm2
K≤<10
10≤K<50
50K<100
K≥100
≤<10
50≤K<100
K≥100
数值范围
≥250
≥180
(20÷4) Ag
(2014)Ag
(2020)g
(30÷400)
(30-320)
(30÷250)
(30-180)
(30-120)
累计增产油量△Np
SY/T5289—2000
表1 (完)
空气渗透率K
10-3μm2
1≤<10
10≤K<50
50≤K≤100
K≥100
数值范围
≥400
≥800
注:数值范围分别为日增产油量、增产有效期、累计增产油量的取值范围2.2.2
油并压裂效果产量评价等级可按表2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表2压裂效果产量评价等级确定表等
注:“X”表示综合分值
综合分值
60≤×<80
40≤X<60
(50→300)ANp
(50400)Np
(50500)ANp
(50600)ANp
(50800)ANp
评价效果
效果好
效果较好
2.2.3进行油井压裂效果产量评价时,应填写油层用压裂施工基本数据表和产量评价表,其格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经济评价方法
3.1数值计算取值规定
3.1.1压裂增产产值
压裂增产产值按式(5)计算。
V=P。·ANp·β
式中:V-
一压裂增产产值,元;
力。原油价格,元/,按增产有效期内国际原油销售价格计算;ANp-
一累计增产油量,t,按式(4)计算;(5)
β一—一原油商品率,%,是原油商品量与原油总产量的比值,应以本油田计划部门下达的指标确定。
3.1.2压裂经济效益
压裂经济效益按式(6)计算。
式中:E一压裂经济效益,元;
C压裂投资,元;
SY/T5289—2000
E=V-C- Ca: ANp
Ca-单位采油成本,元t。
3.1.3产出投入比
产出投入比按式(7)计算。
入= C + Ca . AN,
式中:入产出投人比。
3.1.4压裂投资回收期
即压裂投产后到投资全部回收时所需的时间。3.2评价方法
·(7)
采用产出投人比、压裂投资回收期和经济效益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压裂经济效果。单项评价以分值表示,三项分值相加之和为综合分值。依据综合分值大小划分压裂经济效果的评价等级。3.2.1压裂效果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及分值可按表3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表3压裂效果经济评价各项指标及分值表项
产出投入比入
压裂投资回收期t,d
经济效益E,元
tr<100
100≤500
tr≥500
≥1000000
<1000000
压裂效果经济评价等级可按表4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表4
压裂效果经济评价等级确定表
注:“X”表示综合分值
综合分值
60X<80
40≤X<60
(3010)^
(501000000)E
评价效果
效果好
效果较好
SY/T5289—2000
3.2.3压裂效果经济评价应由实际统计资料确定。为了分析评价需要,缺少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根据产量变化趋势,由数理统计方法计算确定。3.3一次压裂投资构成及数据统计3.3.1在统计压裂投资费用时,应填写压裂投资统计表,其格式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3.3.2一次压裂投资构成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3.3.3进行油井压裂效果经济评价时,应填写油层及压裂施工基本数据表和经济评价表,其格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技术评价方法
4.1数值计算与取值规定
4.1.1表皮系数差按式(8)计算。AS = Sr-Su
式中:△S表皮系数差;
Su——压裂前表皮系数;
S;—压裂后表皮系数。
注:表皮系数是并底附近地带受污染或损害所增减的阻力当量,由试井资料提供。4.1.2采油指数比按式(9)计算。PI
式中:PI—采油指数比;
Juf——压裂前采油指数;
J—压裂后采油指数。
注:采油指数是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由试并资料提供。·(8)
4.1.3采用技术评价方法时,必须分别在压裂前和压裂后进行试井,并同时测取解释试井资料所需要的其他资料。测取的试井资料必须满足试井资料解释的质量要求。4.1.4压裂前进行试井的时间必须在压裂关井前90d以内,压裂后进行试并的时间必须在压裂投产油井正常生产的30d以后、90d以内。4.1.5同一口油井一次压裂施工后进行效果评价时,压裂前和压裂后所采用的试井方法应一致,试并资料解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应一致,所采用的解释手段也应一致。4.1.6计算评价参数时,所需的全部数据中凡是应该用试井资料确定出的,不能借用或采用其他方法确定。
4.2评价方法
采用表皮系数差和采油指数比两项指标综合评价压裂效果。其单项评价用分值表示,两项分值相加之和为综合分值。依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划分压裂效果的评价等级。4.2.1压裂效果技术评价指标及分值可按表5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4.2.2压裂效果技术评价等级可按表6由应用单位评价部门制定。4.2.3进行油井压裂效果技术评价时,应填写油层及压裂施工基本数据表和技术评价表,其格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表皮系数差AS
采油指数比PI
SY/T5289—2000
压裂效果技术评价各项指标及分值表目
0.50~10.00
1.10~3.00
注:I△SI表示表皮系数差的绝对值表6压裂效果技术评价等级确定表等级
注:“X”表示综合分值
综合分值
60≤X<80
40≤X<60
(4010)
(603)PI
评价效果
效果好
效果较好
A1产量评价表(见表A1)
油田:
井号:
油层数据
日增产油量,t
增产有效期,d
累计增产油量,t
评价单位
经济评价表(见表A2)
油田:
井号:
SY/T5289—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压裂效果评价表格式
表A1产量评价表
施工单位:
孔隙度
综合分值
评价人
签字日期
渗透率
10-3m2
含油饱和度
评价等级
单位技术
负责签字
签字日期
经济评价表
施工单位:
油层数据
产出投入比
投资回收期,d
经济效益,元
评价单位
技术评价表(见表A3)
孔隙度
综合分值
评价人
签字日期
渗透率
10-3μm2
含油饱和度
评价等级
单位技术
负责签字
签字日期
m*/min
m°/min
施工日期:
施工参数
评价效果
主管部门
签字日期
施工日期:
施工参数
评价效果
主管部门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总液量
年月日
总液量
油田:
井号:
表皮系数差
采油指数比
评价单位
油层数据
SY/T5289-—2000
表A3技术评价表
施工单位:
孔隙度
综合分值
评价人
签字日期
渗透率
10-3μm2
含油饱和度
评价等级
单位技术
负责签字
签字日期
m2/min
施工日期:
施工参数
评价效果
主管部门
签字日期
总液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