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TB/T 3309-2013 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TB/T 3309-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3309-2013

中文名称: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736911

相关标签: 电气化铁路 动态 补偿 装置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T 3309-2013.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1范围
TB/T 3309规定了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
TB/T 3309适用于单相工频交流电气化铁路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OD)
GB/T 1094. 10- -2003电力变压器 第 10部分声级测定 (IEC 60076-10:2001,MOD)
GB/T 2423.4- -2008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Db交变湿热(12 h+12 h循环)( IEC 60068-2-30 :2005 ,IDT)
CB/T 3047.3- -2003高度进制为 20 mm的插箱、插件基本尺寸系列
GB 4208- -2008 外壳防 护等级( IP代码) (IEC 60529 :2001,IDT)
CB 4824- -2004工业 、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 磁骚扰特性限值 和测量方法( CISPR11 :2003 ,IDT)
GB/T5582-19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T 7261- 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 12348- -2008 工 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B/T 13384- -2008 机电产 晶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309—2013
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forelectrifiedrailway
2013-02-20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与出厂技术文件
包装、运输及储存
TB/T3309—2013
TB/T3309-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言
本标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市鑫通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凤娟、杨孝忠、黄燕艳、王卫安、张忠杰、穆全儒、沈斐。Ⅱ
1范围
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TB/T3309-2013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相工频交流电气化铁路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OD)GB/T1094.10-2003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IEC60076-10:2001,M0D)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IEC60068-2-30:2005.IDT)GB/T3047.3-2003高度进制为20mm的插箱、括件基本尺寸系列GB4208—2008
GB4824—2004
11:2003,IDT)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驿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GB/T5582—1993
GB/T7261-2008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移等级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4598.3一2006电气维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IEC255-5.EOV)
GB14598.272008
3术语和定义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ic var generator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EC60255-272005,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compensator通过调节逆变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能向牵引供电系统提供可控的容性或感性电流从而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静止电力设备、装置或系统。3.2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varcompensator一种并联连接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或吸收器,通过对感性或容性电流的调整,来维持或控制其与牵引供电系统连接点的某种参数(典型参数为电压及功率因数)。1
TB/T3309-2013
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MSVC)magnetron staticvarcompensator通过测量供电系统无功,调节品闸管导通角,根据负荷变化无级跟踪并自动调节电抗器容量,吸收并联电容器组发出的无功。
有级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AVDC)stepadjustvoltagedynamiccompensator采用有级调压分接开关与特种自耦调压变压器相结合,通过改变补偿电容电压的方法改变补偿电容发出的无功量,从而实现动态跟踪无功补偿。3.5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系统响应时间dynamic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responsetime从控制信号输人开始,直到系统达到要求输出值的90%所需的时间。3.6
控制系统响应时间control system responsetime控制系统响应时间是从控制信号输人开始,控制器完成控制信号的采样、分析、计算,直至控制器发出触发信号所经历的时间。
4分类
4.1按构成方式
4.1.1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由启动装置,控制装置和逆变器模块等组成。4.1.2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
TCR型直挂式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由晶闸管阀组、电抗器、电容器组、控制装置等组成。TSC型分组投切式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由降压变压器、晶闸管阀组、电抗器、电容器组、控制装置等组成。4.1.3磁控电抗器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MSVC)由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控制装置及电容器组等组成。4.1.4有级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AVDC)由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组、电抗器、控制装置等组成。4.2按额定容量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额定容量一般以正常使用条件作为原则。额定容量值宜从序列1200kvar,1600kvar,2000kvar2400kvar,2800kvar3200kvar,3600kvar,4000kvar,4400 kvar,4800kvar,5200kvar,5600 kvar,6000kvar6400 kvar,6 800kvar,7200kvar等中选取。
4.3按冷却方式
冷却方式可分为热管冷却、自然空气冷却、油浸自冷和油浸风冷等类型。4.4按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可分为无级连续调节和分级调节两种类型。5技术要求
5.1使用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
海拨:不超过1000m。
环境温度:室外:-25℃~+50℃:室内:-5℃+40℃。相对湿度:月平均不大于90%:日平均不大于95%。d)
覆冰厚度:≤10mm。
最大风速:35m/sc
安装环境:根据环境条件,按CB/T5582—1993污移等级考虑。地震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值为0.3gm/s(g取9.81)。g)
5.1.2储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TB/T3309-2013
储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40℃~+70℃,在不施加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的变化。5.1.3特殊使用条件
不符合5.1.1规定的动态补偿装置正常使用条件,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进行调整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主要性能
主要性能如下:
a)实现功率因数的自动控制,功率因数不低于0.9:b)抑制系统振荡,提高功率传输能力减缓电压波动、兼顾调节谐波水平:c)
d)动态补偿调节时,设备动作能够快速到达稳态:监测并显示补偿装置当前各设备的运行状态;e)
具有监测报警,完善的自检功能:数据可远距离传输,采用标准的接口及规约;B
h)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水平。
5.3技术参数
5.3.1额定频率
额定频率为50Hz
5.3.2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为27.5kV。
5.3.3最高工作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为31.5kV,考虑并适应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波动。5.3.4控制方式
无功功率、电压调节。
5.3.5响应特性
响应特性如下: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系统响应时间一般来说,动补装置系统响应时间,无级连续调节方式应不大于50ms,分级调节方式应不大于4s。b)控制系统响应时间
一般来说,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5ms。5.3.6过载能力
动态补偿装置能达到的过负荷倍数和持续时间。动态补偿装置中的所有设备都应能耐受所要求的连续或短时过负荷能力,在电压和电流超过充许值时应能进行保护,通常1.1倍过载应能连续运行,1.2倍过载运行时间不低于108。5.3.7系统投切方式
自动或手动。
TB/T3309-2013
5.3.8调节依据
电源侧无功和27.5kV侧无功和电流配合。5.3.9无功调节精度
无功调节精度:≤1%。
5.3.10损耗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供应商需给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系统运行的总损耗(以kW为单位)。应明确下列计算损耗的假定条件,虽然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不一定运行在该假设条件下。a)环境温度(℃):
b)母线电压(标么值):
损耗评估中,配电装置、母线、电缆、线夹、连接件等损耗除外:c
d)谐波引起的损耗不包括在内(装置自身产生谐波引起的损耗及阀组室通风降温方面等应包括在内)。
动补装置总损耗不大于额定容量的0.8%。5.3.11噪声
供应商需评估动态补偿装置建成前后的噪声水平,原则如下:a)动态补偿装置系统的设计及结构需考惠限制噪声干扰:b)动态补偿装置系统外部噪声的限制范围以变电所围墙为限;c)站内噪声的限制以距噪声源一定距离为判断:具体要求见GB12348—2008。
5.3.12控制设备及其操作界面
根据需要,控制接口可提供远方和就地操作两种方式。任何时候的操作仅能用一种方式进行。在这两种操作方式下应能够观察到设备状况、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运行参数。5.3.13保护
应设置两种类型的保护,其一是报警,其二是跳闸。动补无功补偿装置正常运行期间所有保护设备和供电系统应做到充分配合,以避免出现拒动或误动。保护设备信号取自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PT,CT一般使用普通用于保护级的即可。动补装置保护应与供电系统保护相配合,动补装置自身故障时能自动切除,不能影响供电系统。5.3.14结构和外观
结构和外观如下:
厂机箱,插件的尺寸应符合GB/T3047.3-2003的规定b)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一20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20的要求(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GB4208—20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54的要求)装置内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GBe
14598.27-2008中5.3.4的规定。d)着火危险的防护应符合GB14598.27—2008中5.5的规定。e)装置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为一体,并具有可靠的接地点。f)装置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14598.27—2008中5.7.5.5.7.6的规定。5.3.15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如下:
除非另有规定,考核绝缘性能的大气条件均应符合5.1规定的范围。b)用空载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1)所有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Q。2)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O。4
c)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3-2006中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要求。TB/T3309—2013
d)装置各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交流回路与直流回路之间,对于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的回路,应能承受1.2/50μs,试验电压为5kV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对于额定绝缘电压小于60V的回路,应能承受1.2/50μs、试验电压为1kV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装置允许闪络,但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损坏。5.3.16耐振动、冲击与碰撞性能耐振动、冲击与碰撞性能如下:a)装置应能承受GB7261-—2008中1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试验。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b)装置应能承受GB7261-2008中17.5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试验。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损坏。装置应能承受GB7261一2008第18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无紧固c
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环。
控制系统由多个功能独立的单元构成时,可对单个单元进行试验。5.3.17耐湿热性能环境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4-2008第21章规定的湿热试验。最高试验温度+50C(室外)、+40℃(室内),最大湿度95%,试验时间为2d,每周期历时24h的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根据4.7.2的要求,测量各导电电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Q.介质强度不低于4.7.3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幅值的75%。5.3.18电话及无线电干扰
a)应考虑动补装置的运行对电话系统的干扰:b)应考虑动补装置运行时产生的高频辐射对任何已获批的无线电、电视、微波或其他运行设备的干扰,具体要求按CB4824—2004执行。6检验方法
6.1响应特性试验
根据具体装置构成,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2过载能力试验
检查动补装置的过载能力,调整动补装置输出负荷到1.1倍额定负荷,应能连续运行24h,检查动补装置应无异常。再调整动补装置输出负荷到1.2倍额定负荷,持续10s,检查动补装置应无异常。6.3损耗试验
根据具体装置构成,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4噪声试验
按GB/T1094.10—2003进行声级测定。6.5结构和外观检查
按GB/T7261—2008中第4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具体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6绝缘性能试验
按CB/T7261一2008中第20章的规定,对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强度试验。6.7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
按GB/T7261-2008的规定,对装置进行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6.8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
按GB/T2423.4—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6.9电话及无线电干扰试验
TB/T3309-2013
可选择性的做下列系统干扰测量试验,具体测量方法参考GB4824一2004执行。a)音频噪声;
b)无线电干扰:
c)电视干扰:
电力线载波:
电话线载波。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7.2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质量检验部门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有记载出厂检验有关数据的合格证明书。出厂检验应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7.3型式检验
7.3.1型式检验规定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正常生产时,每4年或累计生产达2000套;d)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e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批装置检验有较大差别时。7.3.2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检验应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7.3.3型式检验的抽样及合格判定7.3.3.1型式检验的抽样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一套作为样品,做表1规定的各项检验项目。7.3.3.2合格判定
合格判定按下列要求:
a)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次抽样,任意抽取两套,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如第二次抽取的样品仍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b)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5.3.1~5.3.18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检验中样品出现非主要缺陷故障允许进行一次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表1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响应特性
过载能力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结构和外观检查
绝缘性能
报动、冲击与碰撞
耐晟热性能环境
电话及无线电干扰
·只进行绝缘电阻测量。
8标志与出厂技术文件
出厂检验
(续)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每台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示下列内容:制造商名称及商标:
产品型号、名称:
额定参数;
装置制造年、月:
装置的编号。
TB/T3309-2013
检验方法
装置应具有端子标志,同极性端子标志和接地标志,且端子旁应标明端子标号。静电敏感部位应有防静电标志。装置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包装、储存图示标志和标签。包装、储存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在装置的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或包装物上应标有装置执行的标准代号。装置的相关部位及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标志,并且符合GB14598.27—2008中9.1的规定。出厂技术文件
产品合格证。
出厂质量证明书,包括下列内容:证明书编号:
执行标准编号:
制造厂厂名(或厂标)及地址:产品规格数量及制造年月:
质量检验结果、必要时应附出厂检验记录;制造厂检验部门签章。
产品使用说明书。
装箱清单。
随机备品备件清单。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产品的安装及接线图。
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包装、运输及储存
TB/T3309-2013
产品除应满足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装置在包装前,应将其可动部分固定;b)每台装置应用防水材料包好,再装人具有一定防震能力的包装盒内;e)装置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一并包装和供应。9.2运输
包装件(包装好的产品)应适于陆运、空运、水运(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的标志进行操作。9.3储存
长期不用的装置应保留原包装,在-40℃~70℃条件下储存。储存场所应无酸、碱、盐,无有害气体及烟尘,有防御雨、雪、风、沙的措施。8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道行业标准
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electrified railwayTB/T3309-2013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号)读者服务部电话:市电(010)51873174,路电(021)73174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慢权必究
版权专有
开本.880mmx1230mm
2013年4月第1版
字数:16千字
印张:1
2013年4月第1次印剧
151133899
定价:10.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