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TB/T 3256.3-2011 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损检测第3部分:轮对磁粉检测
TB/T 3256.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3256.3-2011

中文名称: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损检测第3部分:轮对磁粉检测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30993

相关标签: 机车 零部件 无损 检测 磁粉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T 3256.3-2011.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in-service components for locomotive-Part 3 :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of wheelsets.
1范围
TB/T 3256.3规定了铁道机车轮对磁粉检测的设备、工具、器材磁化规范、性能校验磁粉检测操作、质量评定和磁粉检测记录等。
TB/T 3256.3适用于轮对专用磁粉探伤机对机车轮对的车轴.车轮(非整体轮结构则包括轮箍和铸钢轮心)、从动齿轮的湿法磁粉检测(全悬挂式、半悬挂式除外)。
修理轮对再加工部位及新制轮对组装后加工部位的磁粉检测二次复检可参照本部分执行,二次复检只检查再加工位置。
2规范性引 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B/T 3256.1-2011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损检测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3设备、工具及器材
3.1磁粉检测 设备采用机车轮对专用磁粉探伤机,其技术性能及照度应符合TB/T 3256. 1-2011中6.3. 1和铁道机车轮对磁粉检测工艺要求。
3.2礅粉检测工 作间和磁粉检测作业场地应配有必备的办公用品和工具,磁粉检测人员还应配置紫外线防护眼镜。
3.3磁粉检测应配置天平、长颈或梨形沉淀管、磁强计、白光照度计、紫外辐照度计、磁场强度测试仪、配比磁悬液所用的量杯、量桶等。
3.4天平磁强计、白光照度计、紫外辐照度计、磁场强度测试仪定期送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并有检定标识。
3.5 轮对磁粉检测,应使用A1-15/50型试片。使用前应将试片表面擦拭干净,试片应平整,无破损、折皱和锈蚀。
3.6轮对礅 粉检测用湿法磁粉颗粒度为不小于320目,干法用磁粉颗粒度为80目-250目。磁粉及磁悬液的性能要求磁悬液配制、浓度检测及应符合TB/T 3256.1- -2011 的6.3. 3规定。磁悬液定期更换应符合TB/T 3256.1-2011中6. 1.5的规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45. 06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56.3—2011
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损检测
第3部分:轮对磁粉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in-service components for locomotive--Part3:Magnetic particletesting of wheelsets2011-04-02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设备、工具及器材
磁化规范
性能校验
磁粉检测操作
了质量评定
8磁粉检测记录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轮对磁粉检测记录表
TB/T 3256. 3—2011
TB/T3256.3—2011
TB/T3256《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损捡测》分为以下8个部分:第1部分:通加要求:
第2部分:轮箍、整体瓣钢车轮轮辋超声波检测;第3部分:轮对磁粉检测:
第4部分:车钩、钓尾框磁粉检测:第5部分:柴油机曲轴磁粉检测;一第6部分:杆类、销类及轴类零件磁粉检测;第7部分:一般零部件磁粉检测;第8部分:一般签邮件色渗透检测。本部分为TB/T325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铁路局、南车戚墅堰枇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南昌铁路局、上海铁路厨、哈尔滨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南宁铁路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宝林、万升云、章文显,汪章培、程快明、李东林、安萍、刘宪、王家玉。1范园
机车在役妻部件无损检测
第3部分:轮对磁粉检测
TB/T3256.3—2011
TB/T3256的本部分规定了铁道机车轮对磁粉检测的设备、工具、器材、磁化规范、性能校验、感粉检测操作、质量评定和磁粉检测记录等。本部分适用于轮对专用磁粉探伤机对机车轮对的车轴、车轮(非整体轮结构则包括轮箍和铸钢轮心)、从动齿轮的谜法磁粉检测(全悬挂式、半挂式除外)。修理轮对再加工部位及新制轮对组装后加工部位的磁粉检测二次复检可参照本部分执行,.二.次复检只检查再加工位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静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B/T3256.1一2011机车在役零部件无插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设备、工具及器材
3.1磁粉检测设备采用机车轮对专用磁粉操伤机,其技术性能及照度应符台TB/T3256.1一2011中6.3.1 和铁道机车轮对磁粉检测工艺要求。3.2避粉检测工作间和磁粉检测作业场地应配有必备的办公用品和工具,磁粉检测人员还应配置紫外线防护眼镜。
3.3磁粉检测应配置关平、长颈或梨形沉旋管、磁强计、白光照度计、紫外辐照度计、磁场强度测试仪、配比磁悬被所用的盘杯、量桶等。3.4天平、磁强计、白光照度计、紫外辐照度计、磁场强度测试仪定期送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并有检楚标识。
3.5轮对磁粉检测,应使用A1-15/50型试片。使用前应将试片表面据拭干净,试片应平整,无破损、折皱和锈蚀。
3. 6 轮对磁粉检测用湿法磁粉颗粒度为不小于 320 目,干法用磁粉颗粒度为 80 月~250 目。磁粉及磁悬波的性能要求、磁悬泄配制、浓度检测及应符合TB/T3256.1一2011的6.3.3规定。磁冠液定期更换应符允 TB/T 3256. [—20I1 中 6. 1. 5 的规定。3.7湿法磁粉检时,磁悬滤体积浓度要求如下:a)荧光磁悬液体积浓度:0.1mL/100mL~0.6mL/100mLb)非炭光磁悬液体积浓度:1.2ml./100mL-2.4mL/100mL。4磁化规范
轮对磁粉检测周问磁化电流、纵向磁化磁动势确定时,应使用磁场强度测试仪器分别对两端轴颈、轴身位骨、齿轮齿根和齿面、齿轮辐板位置,车轮踏面、内外测面皮辐板孔边沿等检测部位的磁场强度进行测试,并确认各规定位磁场强度至少达到2400A/m1
TE/T 3256.3—2011
5性能校验
5.1基本要求
磁粉检测设备性能校验分为日常性能校验和月度性能检查。设备故障检修后,应重新进行日常性能校验。
5.2日常性能校验内容
5.2.1设备状态检查
全面检查磁粉检测设备各部技术状态:电流.电压表检定不过期:白光照度和紫外照度值符合标准要求:设备各部动作性能良好,无故障。5.2.2系统灵敏度校验
5.2.2.1粘贴试片
粘贴试片按以下规定:
a)将41-15/50型标准试片粘贴在试验用的轮对易发生裂纹或磁场强度较薄弱的部位(两端轴颈、轴身位置、齿轮齿根和齿面、齿轮辐板位罩车轮踏面、内外侧面及辐板孔边):b)轮对被粘贴试片的部位,应襟拭干净,无锈蚀、油污及灰尘露归金属面并保持计燥;粘贴试片时,试片带淘面应与试验用轮对的表面密贴,带有+,学沟槽的试片,应有:·条级与车轴轴线平行,辐板上试片应有一条刻槽沿车轮直径方向,胶带沿试片四周呈井学形粘贴牢固。
试片粘贴后应平整、平固,咬带纸不应遮益试片的沟糖部位。5.2.2.2磁粉及磁总液检验
磁粉成效置在带盖容器内保存,受潮块或超过质保期不诚使用。磁粉检测前,应检查磁息液的体积浓度。取样前磁悬液应充分搅拌均匀后,用长颈或架形沉淀智接收从喷嘴喷山的磁是液100mL嫩静止沉淀试验,沉淀时间为30min,再观察长颈或剩形沉淀管底部的磁粉穿积值。
体积浓度不符合规足时应重新调配,调配后的磁悬液,应按1述操作方法再次进行体积浓度测定。5.2.2.3磁化检验
轮对进行复合磁化时,磁化规范应满足粘贴于裂纹易产生部位及预计磁场最弱的位置的41-15/50试片人工缺陷各部沟槽清晰完整显示。否则应调周向或纵向磁化电流。5.2.2.4磁痕分析
在试件磁化的同时,应观察试片上磁痕显示情况,A型试片沟槽应显示清晰,完整。5.2.2.5退磁检查
轮对退磁后,应使用磁强计检查其退磁效果。在距磁粉探伤机 4 m 以外,用磁强计在车轴两端中心孔处测益.轮对各部位剩磁不应趋过0.5mT(5Gs)为合格。5.2.2.6填写日常校验记录
遥粉静格测设备日常系统灵敏度检验合格后,由检测员负责填写磁粉探伤机月常性能校验记录(蒸见 TB/T 3256,1—2011 附录 A 表A. 1) ,参加校验的人员痴在校验记录上签意。5.3月度性能检查内容
5.3.1磁粉探伤机及附属设备技术状态检查磁粉探伤机及附属设备的各部外观技术状态良好,配件齐全;全面检查磁粉探伤机和附屑设备的作用性能应准确,可靠,无敌障:除锈设备运转正常,除锈效果符合检测要求5.3.2磁粉和磁悬液检验
符食日常性能校验规定的要求:2
5.3.3系统灵敏度校验
应符合H常性能校验规定的要求。5.3.4填写磁粉探伤机月度性能检查记录”TB/T 3256.3-2011
磁粉探伤机月度性能检查合格后,应填写磁粉探伤机月度性能检查记录(参见TB/T3256.1—201附录A表A.2),凡参加月度性能检查的人员均应在月度性能检查记录上等章。6磁粉检测操作
6.1轮对磁粉检测作业时,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磁粉探伤机使用说明书和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检查设备。
6.2轮对磁粉检测时,检测部位的表面应露出基本金属面(检测部位包括车轴轴身和轴颈外露部位、从动齿轮齿面,齿根部及辐板内外表面,车轮踏面、内外侧而及辐板内外表面),轮箍结构检测位置与整体轮相同,轮对长轮座端齿轮和车轮(或筹钢轮心)之问辐板受空间限制,靠近中心部位观察困雄,可排除在检测区域之外,但检测人员应关注从不可观察区延伸至可观察区的缺陷:6.3轮对磁化前,喷淋装置应刘检测部位表面自动喷淋磁悬波,磁悬液应做到缓流、均匀、全面覆盖检测部位。
它.4当采用夹紧(周向磁极)装昏夹紧车轴时,两磁极扇与车轴的两端面接触良好,防止打火现象:6.5磁化时.磁化电流应符合要求,通电磁化时问底为1白-33,停止喷淋磁感液后盘再磁化2次-3次,每次0.5:~1.0s。
6.6检测部位的紫外辐照度白光照度符合TB/T3256.1—20116.3.1.6要求,6.了磁化结束后,应标出每个检测部位转动检查的“起始”标识,保证转动检查-周以上。6.8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缺陷磁痕时,应用标记笔在轮对上画山缺陷磁痕位登,并详细记录缺陷磁痕的位置,方向和尺大小。
6.9缺陷定性确认时,应抹除缺陷磁痕,重新磁化轮对(应先退磁,后磁化),再次进行确认。当缺陷磁痕再次显示,且位置、方问和尺寸人小与第一次显示的磁痕基本相同时,方叫判定为缺陷磁痕。6.10薛后的复查按以下规定:
根据验收要求,凡车轴、铸钢轮心上允许修磨的缺陷,在修磨后虚按原方法进行复检,检测部位为修磨区域。局部的修磨也可采用马蹄形探伤仪进行复检。一凡踏面存在加工余掌的车轮或轮箍,经避粉检测后存在缺陷需要加工时,加工后应按原方法进行整体复检。
7质量评定
7.1总则
对缺陷轮对进行处理时,应先判断其性质(裂纹或发纹),并按以下要求进行(若发现缺陷,在缺陷处用记号笔作「标记】。
7.2车轴外露部分
7.2.1裂纹和横向发纹在车轴的各部位均不应存在。7.2.2车轴表面上的纵向发充许存在限度:a)防尘板座(不包括由轮座后肩向刺端方向测量的30mm惯性疲劳裂纹发生区):发纹的单个长度对于机车车轴不应大于 5 mm;长度在2 mm~5 mm的发纹,在3 &70 mm的矩形面积内不成多于10条,其面积的长边不成超过152mm:b)在轴颈和轴身.上,发纹单个长度不应超过30mm,长度为5mm~30mm的发纹,在2500mm的矩形面积内不应多丁15 条。
心)以上部位在同断面上的发纹数不应超过3条。3
TB/T 3256.3—2011
每个圆孤处的发纹单个长度不应大于5nmm,长度为2 mm~5Ⅱm的发纹条数不应多于3条延伸到國弧处的发,在圆孤范出内的,按圆弧处发纹限度处理。除上述规定外,在间一直线上5mm以上的非连续性发纹,其总长度不应大于50mm。在车轴各部位上除圆弧部位及上述有关规定处,绒向发纹的长度在5ⅡⅢ以下,不连续成行,不密集在处的时候可不予计算。军轴的发纹限度超过 上述7. 2. 2 规定时,按表 1 修磨范围及限度修磨(修磨后该处,不应有发纹存在。但同-断面[只允许修一处,修磨后该表面粗糙度应与原来相同表 1成品车轴修磨范围及限度
车轴部位
舫尘板座
画驱部位
7.3从动齿轮
磨面积wwW.bzxz.Net
≤50mm×30 mlul
s40mm×40mm
修磨处数证
不雅廉
7.3.1齿轮各部位不应行白点、滚造裂纹,热处理裂纹、脆性开裂。7.3.2在齿轮的圆根部位不应有相关磁痕修磨深康
7.3.3任齿轮,作距齿的两端25.4m和齿顶3.2mm范围内,不应有磨削裂纹(见图1):单症为米
发纹(央杂)
深火裂纹
127 127127127 122027127 132
磨削裂纹
7.3.4充许齿轮有不多于10%的齿出现下面所述的任一情况,但不应同时出现其中任意两种情况。下而所述是指一个齿不是一个齿面:)离端而25.4mrm到38.1mm的磨削裂纹应包容在6.4mm直径内,任-齿上不应超过2处,4
其间距不应小于12.7mm(图[a);TB/T 3256.3—2011
离端面 38. 1 mm 到 50. 8 mm 的磨前裂纹应包容在 9. 5 mm 直径内,征一齿 上不应超过 1 些(见图1h);
离端面 5(0. 8 mm 的瞻削裂纹包容在 t2. 7 nLm 直径内,征 --齿 [:,不应超过 1 处(见图 1c) ;d)
离端面12.7mm的发纹长度不应大于6.4mm.不应多于3条,H不应排列成行(见图1d);离两端面25.4m的发效长度不应大于[2.7mm,任一齿F:不应率于2条(见图1c):)
高两端38.1mm的发纹长度过半数不大于6.4mm,任一齿.L不应多于10条(见图1f):f)
离两端面 50. 8 mm 的发纹长度大 25. 4 mm,忙一齿,:不应多于 1 条。7.3.5齿轮的端面由齿痴至双点划线区域内及齿槽端面,不应有缺陷磁痕(见图2)单为毫米
7.4车轮及辐板
被检表面不应有裂纹,非裂纹性缺陷不超过6mm。7.5轮箍
7. 5. 1轮箍表面不应有飞边、毛刺、结疤、折叠、裂纹、压人物和压人氧化铁皮。7.5.2若行上述缺降.应着轮箍的圆周向凿铲或车削,修整痕迹应平缓过渡,应保证精加工尺寸公差要求。且轮毂面、轮缘面、内径面和轮心挡表面的清理深度不应超过工余量的8。轮箍内、外測面上按精加工图纸尺寸个应有残留的径向和大于3心\的斜问清理痕迹。斜向清理痕迹,外谢面不人于5m,内购面不尺于3m低,同个轮箍内外侧面凿铲长瘦不应超过500m,在一个横截面不应多于两条铲痕,任何一条铲痕不应达到侧面的边缘,铲痕应半缓过渡,7.5.3轮箍表面不得用铸、焊,喷涂,电或化学沉积等T艺进行修整。7.6轮箍结构的铸钢轮心
7.6.1轮心衣面(除籍形辐板轮心的两辐板内表面外)不应存在裂纹。7.6.2轮心上允许存在下列条款规定的缺陷:a)轮毅上允许存在的缺陷:
1)轮毂外侧端面经精加工后,距轮毂孔边缘 10 mm 以外,直径与深度均小于或等于 5 mm,相距大十或等于50 mm,总数不多下F 4 处的气孔,砂眼;或直径与深度均小于或等于3 ml、聚焦面积小于或等于4cm的针孔或蜂窝气孔2处,当两种缺陷同时存在时,缺陷总数不应超过4处。
轮毂内侧端面(包括台阶端面)经精加工后,距轮毂孔边缘1)mm以外,直径与深度均小于2
TB/T3256.3—2011
或等于 3 mm、相距大于或等于 50 mm、总数不多于 4 处的气孔。轮毂内径面,长轮毂外径面上的非过盈配合部位经精加工后,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深度3
小或等于 5 mm,或直径小于或等于6 mm,度小于或等于3 mm,相距大十或等于 50 mm的气孔,砂眼;或直径与深度均小于或等于3mm、聚焦面积小于或等于0.5cm的针孔或窝气孔。缺陷总数在内、外径面上各不超过3处。h)轮辋上允许存的缺陷:
1)外圆周面经精加工店,直径与深度均小于或等于5 mm、相距在200 mm以上,距边缘大于或等于20mm的气孔,砂眼等缺陷;或直径与深度均小于等于3m、案焦面积小于或等于0.5心的针孔或蜂窝气孔,外圆周面上的缺荫总数不超过6处.内、外侧面经精加[工后,直径与深度均小于或等于5m、距外阅周面人于或等于15 mm的2
气孢,砂眼;或直径与深度均小下或等于3 rm,聚焦面积小丁或等3cm的针孔或蜂窝气孔,每-侧面面上的缺陷总数不超过4处。)非工面上允许存在的缺陷:
播板[:直径小十或等于5 rLan,深度小于或等于 3 mn,距辐板雅边缘 30 rLml以上,相距大丁1
或等于10加mm,两侧总数不多于4处的砂眼,气孔,切制凹痕等缺陷但在轮毁与辑板连接圆部位总数不多2处。缺陷应修整到圆周表面圆清过渡,2)首径小于或等于2mm度小于或等于5mm、每方厘米不多于3个的针孔,但其聚焦面积小于彧等于20 m2,每侧不多于2处。高度小于或等于3Ⅱm的局部凸起(说冒口切割后的残留高度不属此项),深度小于或等于3)
3mmH清除后轮心的断面厚度小于或等丁产品判样尺寸或相关标谁所规是的最小充许值的缺陷,倪缺陷应惨到与圆周表面圆滑过,8磁粉检测记录
8.1轮对磁粉检测完毕后,发现缺陷时,成做出标记,注明缺陷位置。8.2轮对磁粉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应详细填写磁粉检测记录:a)《轮对磁粉检测记录表》(参见附录A表A.1):每件磁粉检测后应接所检测部位分别在相应栏签章,
机车零部件磁粉检测裂损报告表》(参见T/T3256.1—2011附录A表A.3):磁粉检测过程b)
中儿发现缺陷车轴,均虚详细填写此报告表,注明轮对缺陷的性质、缺陷深度,缺陷位置及发现手段,并做出分折。参加鉴定人员应在报告表上签章。8.3填写上述磁粉检测记录及表格时,应做到字迹清晰、干净整齐、不错不漏:6
附录A
(资料性录)
轮对磁粉检测记录表
轮对磁粉检测记录表格式参见表 A. 1 表A.1
轮对磁粉检测记录表
机车型号
检测条件
通电电流
线图电流
占光照度
紫外战照度
μW/cm?
磁粉粒度
磁粉颜色
磁悬液浓度
mT.7100 ml
A1-15/50试片
车轴号
齿轮号
设备型号及编号
整体轮母
注:在使用中,可报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磁粉检测结果
(裂纹位盘×
长×)
检测门期
TB/T3256.3-2011
无摄检测员签章
验收员签章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