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454.1-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3454.1-2016
中文名称:动车组车门第1部分:客室侧门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906156
相关标签:
动车组
车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T 3454.1-2016.Door of EMU-Part 1: Passenger entrance door.
1范围
TB/T 3454.1部分规定了动车组客室侧门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分类、组成及功能、技术要求、检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3454.1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小于200 km/h动车组客室侧门,其他速度等级的铁道车辆用客室侧门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2008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ISO 780:1997,MOD)
GB 5237.2- -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GB 5237.4- -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4 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 5237.5- -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GB/T 8484- -2008 建 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5- -2008 建 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21413.2- -2008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第2 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IEC60077-2 : 1999,IDT)
GB/T 21563- -200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 冲 击和振动试验( IEC 61373:1999 ,IDT)
GB/T 24338.4- -2009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 第3-2 部分:机车车辆设备 (IEC 62236-3-2 :2003,MOD)
GB/T 25119- 2010轨道交通机车 车辆电子装置( IEC 60571 :2006,MOD)
GB/T 27568- -2011 轨道交通 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
GB/T 30489- -2014 城 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
TB/T 1484.1--2010机车车辆电缆 第1 部分: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标准壁厚绝缘电缆
TB/T 1802- -2016 铁道 车辆水密性试验方法
标准内容
ICS45.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454.1-2016
动车组车门
第1部分:客室侧门
Door of EMU-Part 1: Passenger entrance door2016-09-30发布
万方数据
国家铁路局发布
2017-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使用条件
4.1环境条件
4.2工作条件
5分类、组成及功能
5.2组成及功能
6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部件要求
性能要求
外观及尺寸检查
重量检查
功能试验
性能试验
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9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万方数据
四角锁钥匙
气密性试验
TB/T3454.1—2016
TB/T3454《动车组车门》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1部分:客室侧门;
一第2部分:内部门。
本部分为TB/T3454《动车组车门》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归口。TB/T3454.1-2016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文彪、张方涛、张婵娟、石海明、杨帅、孟令锋、刘落明、庞伟娟万方数据
iiKAoNiKAca
1范围
动车组车门
第1部分:客室侧门
TB/T3454.1—2016
本部分规定了动车组客室侧门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分类、组成及功能、技术要求、检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部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小于200km/h动车组客室侧门,其他速度等级的铁道车辆用客室侧门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OD)GB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GB5237.42008
GB5237.52008
GB/T8484—2008
GB/T8485-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IECGB/T21413.2--2008
60077-2:1999,IDT)
GB/T21563—2008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EC61373:1999.IDT)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IEC62236-3-2:2003,GB/T24338.4—2009
GB/T25119—2010
GB/T27568—2011
GB/T30489—2014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IEC60571:2006,MOD)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
城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
TB/T1484.1-2010
机车车辆电缆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标准壁厚绝缘电缆TB/T1802-—2016
TB/T3108—2011
TB/T3139—2006
铁道车辆水密性试验方法
铁道客车塞拉门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TB/T3413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用安全玻璃TB/T3417—2015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翻板、脚及扶手ISO8573.1:2001
压缩空气第1部分:杂质和质量等级(Compressedair-Partl:Contaminantsand purity class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内置式侧拉门 embedded side sliding door安装在车体侧墙上的压力密封式客室侧门。在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门扇沿着导轨运行:门关1
万方数据
HiiKAoNi KAca
TB/T3454.1-2016
闭后,通过压紧装置与车体密贴;门开启后,门扇位于侧墙夹层内。3.2
塞拉门slidingplugdoor
具有密封功能的侧门。在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门扇沿着导轨运行;门关闭后与门框塞紧,门外侧与车体外侧平齐:门开启后,门扇位于车体外侧。注:改写GB/T4549.6—2004,定义2.18。3.3
左门leftdoor
门扇绕折页轴沿顺时针方向开启的折页门或站在车内面向车门向左开启的拉门。注:改写GB/T4549.6—2004,定义2.14。3.4
右门right door
门扇绕合页轴沿逆时针方向开启的折页门或站在车内面向车门向右开启的拉门。注:改写CB/T4549.6—2004,定义2.15。3.5
门控单元 door control unit
能够控制、监视门状态的控制系统。3.6
隔离装置isolationdevice
可手动将车门机械锁闭、隔离故障并使开、关门及紧急解锁功能失效的安全装置。3.7
紧急解锁装置
emergency unlocking device
在紧急情况下不受电源、气源的限制,可由人工直接解锁的装置,分为内部紧急解锁装置和外部紧急解锁装置。
障碍检测功能obstacle detection function在自动开、关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使门扇自动返回或停在原位的安全保护功能。3.9Www.bzxZ.net
缓冲功能
buffer function
门在关闭(开启)过程中,在全关(全开)前一段区间内变为低速运行的功能。3.10
sealing surface
密封面
把车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气隔离的物理外壳。该外壳包括产生泄漏的孔。3.11
泄漏面leakage surface
密封面上每个泄漏孔的截面之和。3.12
等效漏面积(ELS)
equivalent leakage surface
与3.11规定的泄漏面产生相同效果的单个孔的截面面积。等效泄漏面积近似值按B.2.1.2.2和B.2.2.2的公式计算。
4使用条件
4.1环境条件
4.1.1海拔:≤2500m。
方方数据
iiKAoNiKAca
4.1.2使用环境温度:-25℃~40℃;特殊使用环境温度:-40℃40℃。TB/T3454.1-2016
4.1.3相对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4.1.4最大风速:-般年份15m/s.偶有33m/s4.1.5降水强度:≤6mm/min。
4.1.6特殊使用条件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2工作条件
4.2.1客室侧门的供电电压
客室侧门的供电电压可为DC100V或DC110.5V、DC24*V。4.2.2气源压力
塞拉门气源压力:0.8MPa~1.0MPa。内置式侧拉门气源压力:0.78MPa~0.88MPa。5分类、组成及功能
5.1分类
客车侧门分为塞拉门和内置式侧拉门两类。5.2组成及功能
5.2.1塞拉门主要由门扇、门框、承载驱动装置、门控单元、锁闭装置、隔离装置、紧急解锁装置、导向装置等组成,根据需求可设置站台间隙补偿装置。塞拉门应具有开门、关门、故障自诊断、障碍检测、自动/手动锁闭、隔离、紧急解锁、速度连锁保护等功能。
5.2.2内置式侧拉门主要由门扇、承载驱动装置、压紧装置、动作控制装置、隔离装置、紧急解锁装置、导向装置等组成,根据需求可设置站台间隙补偿装置。内置式侧拉门应具有开门、关门、自动压紧、障碍检测、缓冲功能、隔离、紧急解锁、速度连锁保护等功能。
6技术要求
6.1通用要求
客室侧门外观应平整、无损伤,应与车辆相协调。6.1.1
制造。
客室侧门及其零部件重量及尺寸应按本部分及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客室侧门净通过宽不小于720mm,净通过高不小于1850mm客室侧门及其组成部件应按照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以便于安装,其部件应便于检修及6.1.42
维护。
客室侧门应采用单扇拉门,开闭应灵活,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无异常噪声。6.1.5
客室侧门自动开、关门前应有预告声音提示,开、关门过程中应有声音或灯光提示。6.1.6
客室侧门应具有障碍检测功能,在自动关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门扇应自动返回。应能检测6.1.7
到不小于30mm×60mm的障碍物;在关门过程中施加在障碍物上的挤压力的峰值力F.≤300N,第一次关门时的有效力F≤150N,进一步关门时的平均有效力F≤200N。6.1.8客室侧门正常工作时,在全关位和全开位应具有保持功能。6.1.9
9客室侧门的气路系统应具有对压缩空气的过滤功能。方方数据
HiiKAoNiKAca
TB/T3454.1—2016
6.1.10客室侧门系统电缆应符合TB/T1484.1-2010的规定;电气元件应符合GB/T21413.2—2008的规定。
6.1.11客室侧门隔离锁、紧急解锁请求钥匙开关应采用标准四角锁芯,四角锁芯应能使用附录A规定的钥匙打开或锁闭,开启位、锁闭位应有标志。6.1.12客室侧门用橡胶条的性能应符合GB/T27568—2011的规定。6.1.13客室侧门用非金属材料应采用阻燃型材料。6.1.14客室侧门用非金属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TB/T3139—2006的规定。6.1.15用喷涂方式处理的零部件表面应均勾、光洁、平整,无锈蚀和剥落等缺陷;表面采用粉末喷涂涂层的铝型材性能应符合GB5237.4一2008的规定,采用喷漆涂层的铝型材性能应符合GB5237.5-2008的规定;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型材外观零部件,用于车内时氧化膜膜厚不应低于GB5237.2—2008中规定的AA10级;用于车外时氧化膜膜厚不应低于GB5237.2—2008中规定的AA15级;不同材料接触应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双金属腐蚀。6.1.16用于高寒地区的车门应采取防冻措施,在高寒地区-40℃持续运营条件下,客室侧门应密封正常,其密封胶条、机械运动及锁闭部件、电气部件、气路系统的所有零部件均应正常工作,不应因结冰无法开关。
6.2部件要求
6.2.1塞拉门
6.2.1.1门扇应符合以下要求:
a)门扇宜采用轻型骨架结构。夹层内应使用具有良好隔音、隔热和阻燃性能的材料。门扇内外轮廓度公差不应大于2mm;门扇周边密封部位,轮廓度公差不应大于1.5mm:对角b))
线之差不应大于2.5mm。
门扇上应设窗,窗应使用安全玻璃,安全玻璃应符合TB/T3413的规定,门扇上的窗不应作为紧急出口;窗下沿距离车内地板面的高度和窗口尺寸应便于观察站台情况。d)门扇内外侧应设置扣手,扣手的型式及布置位置应便于操作。6.2.1.2门框应与门扇匹配,保证车门的密封性能。6.2.1.3承载驱动装置应运行平稳,动作可靠。6.2.1.4门控单元应能控制车门的动作,监视并反馈车门状态、记录车门故障,实现车门的各项功能。
锁闭装置将车门锁闭后,即使电源故障,应仍保持在锁闭状态。隔离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可将客室侧门机械锁闭:
隔离故障、屏蔽车门电控操作和集控操作的控制回路:从车内或车外隔离车门,通过手动方式可解除隔离。c)
6.2.1.7紧急解锁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未被隔离的门在紧急情况下且条件允许时应能人工从车内或车外解锁单个车门;操作扭矩不应大于15N·m或操作力不应大于150N。b)
导向装置应能引导车门运动,运行中平稳无晃动。若车门设置站台间隙补偿装置,站台间隙补偿装置应符合TB/T3417一2015中5.6.3的6.2.1.9
规定。
6.2.2内置式侧拉门
6.2.2.1门扇应符合6.2.1.1的要求。2承载驱动装置应符合6.2.1.2的要求。6.2.2.2
万方数据
-iiKAoNi KAca
TB/T3454.1-2016
6.2.2.3压紧装置应在车门关闭到位后才能动作,运行中保持压紧状态,实现车门的密封。6.2.2.4动作控制装置由电磁阀组件及相关附件组成,应能准确控制车门的动作。6.2.2.5隔离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可将客室侧门机械锁闭;
b)若本车不具备屏蔽车门电控操作和集控操作的控制回路功能,隔离装置应设置此项功能:c
从车内或车外隔离车门,通过手动方式可解除隔离。6.2.2.6紧急解锁装置应符合6.2.1.7的要求。6.2.2.7导向装置应能引导车门运动,运行平稳无晃动。6.2.2.8车门若设置站台间隙补偿装置,应符合6.2.1.9的规定。6.3性能要求
6.3.1水密性
在关闭状态下(塞拉门为关闭且辅助锁非压紧密封状态;内置式侧拉门为压紧密封状态)进行水密性试验,淋雨停止后至少10min,门的非淋雨侧应无水流和水滴痕迹。6.3.2防冻性能
客室侧门在-25℃(特殊使用环境为-40℃)应能正常开启和关闭。6.3.3隔热性能
门扇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5W/(m·K)。用于高寒地区的车门,门扇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9W/(m2-K)。
6.3.4隔声性能
门扇的计权隔声量不应小于30dB,特殊情况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3.5气密性
客室侧门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车门密封部位不应发生啸叫和振动现象。模拟安装在8.5m土1.5m密闭空间,空间内的压力由4kPa降至1kPa的时间应大于210s或门系统等效泄漏面积不应大于20mm。
6.3.6耐久性
客室侧门的耐久性应满足3×10°次开、关门的要求,在此周期内进行日常维护。6.3.7强度
按7.4.7的规定进行试验,门扇挠度变形不应影响客室侧门的气密性,客室侧门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开闭失效的现象。
6.3.8气压载荷
客室侧门在正常气密状态下,按照动车组的运行速度等级,应能够承受相应的静态载荷,各处无破坏,门扇不应出现开裂、鼓包、脱空等缺陷。车门强度的要求值见表1。集中载荷仅作用于门扇内部,高度距离地板面1300mm,施力位置见图1。表1不同速度等级下车门应承受的载荷载荷要求
速度等级
万方数据
均布载荷
±4000
±6000
集中载荷
变形量
卸载后,门扇的残余变形
量应<1mm
HiiKAoNi KAca
TB/T3454.1-2016
说明:
外侧:
2—内侧;
3——暴露的宽度。
6.3.9耐振动、冲击
图1集中载荷作用力F位置示意图单位为毫米
在GB/T21563一2008规定的1类A级工况下,对客室侧门进行功能性随机振动试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及冲击试验,客室侧门功能应正常,结构应无开焊、开裂和永久变形。6.3.10绝缘耐压
客室侧门电气绝缘耐压性能应符合GB/T25119—2010中12.2.9的规定。6.3.11电磁兼容
采用电子门控单元的客室侧门,门控单元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24338.4一2009的规定。7检
7.1外观及尺寸检查
目视检查外观,结果应符合6.1.1的规定。采用常规测量器具进行尺寸检查,结果应符合6.1.2的规定。7.2重量检查
检查客室侧门各部件的重量及总重,结果应符合6.1.2的规定。7.3功能试验
7.3.1塞拉门
7.3.1.1开关门功能
7.3.1.1.1自动开、关门
在允许开、关门的条件下,操作相应按钮,车门应在规定时间内打开或关闭,车门动作正常。7.3.1.1.2手动开门
在打开已解锁的车门时(操作紧急解锁装置后),用不大于250N的力可使门缓慢摆出,用不大于150N的力可以5cm/s的速度将车门打开,手动操作力的要求见图2。6
万方数据
-iiKAoNi KAca
7.3.1.2障碍检测功能
Fr-250N
7.3.1.2.1障碍检测的灵敏性
F2-150N
图2手动操作力的要求
TB/T3454.1-2016
将截面为30mm×60mm的探测物(材料为铝,见图3)长边垂直放在门前沿和门框之间,门不应关闭锁紧。
单位为毫米
图3探测物体的尺寸
应在车门的底部、中部和顶部三个位置进行检测,如门扇底部有软性胶条(见图4),则底部检测点从地板面向上移动到该橡胶的上沿。说明:
一顶罩:
顶部探测物体:
3—门口通过高度:
客室地板面:
一项部;
一中间探测物体:
软性胶条上沿;
一地板面探测物体。
图4试部位
万方数据
TB/T3454.12016
7.3.1.2.2挤压力
按GB/T30489—2014附录F的规定进行试验。7.3.1.2.3排除障碍力
将最大截面尺寸为10mm×50mm的探测物(材料为铝,见图5)长边垂直放在门前沿和门框中间位置之间,门不应关闭锁紧。该障碍物应能被垂直于车门表面的、不超过150N的力缓慢向外拉出(见图4)。
单位为毫米
图5试验物体的尺寸
7.3.1.3自动/手动锁闭功能
在开、关门试验中车门应能实现自动和手动锁闭。7.3.1.4隔离功能
操作隔离装置后,塞拉门不应再响应任何开关门按钮信号,也无法通过紧急解锁装置打开车门。7.3.1.5紧急解锁功能
操作门内部紧急解锁装置或外部紧急解锁装置后,可手动将客室侧门打开。用测力矩扳手检测紧急解锁操作力矩或用弹簧秤检测操作力,结果应符合6.2.1.7的规定。7.3.1.6速度连锁保护功能
当列车速度大于5km/h时,车门自动关闭并锁紧,不能通过电气信号开门。内部紧急解锁装置只有在速度小于10km/h时才能打开车门。7.3.2内置式侧拉门
7.3.2.1开、关门和自动压紧功能7.3.2.1.1自动开、关门和自动压紧在允许开关门的条件下,操作相应按钮,车门应在规定时间内打开或关闭,模拟压紧信号后,车门自动压紧。
7.3.2.1.2手动开、关门
已解锁的内置式侧拉门驱动气缸内压力排除后,用不大于80N的力可以5cm/s的速度将车门打开或关闭。
7.3.2.2障碍检测功能
将截面为30mm×60mm的探测物的长边垂直放在门前沿和门框之间,门不应关闭锁紧。在关门过程中,障碍物检测力应符合6.1.7的要求。7.3.2.3缓冲功能
操作内置式侧拉门动作控制装置关闭车门,关门末端客室侧门的缓冲行程不应小于80mm,缓冲关门力不应大于180N。
万方数据
7.3.2.4隔离功能
内置式侧拉门在进行隔离后,车门应不能打开。7.3.2.5紧急解锁功能
操作门内部或外部紧急解锁装置的截断塞门后,可以手动将门打开。7.3.2.6速度连锁保护功能
当列车速度大于5km/h时,客室侧门应自动关闭且不能通过电气信号开门。7.4性能试验
7.4.1水密性试验
塞拉门按GB/T30489—2014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TB/T3454.1-2016
内置式侧拉门按TB/T1802—2016中5.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装置应符合TB/T1802—2016中4.1的规定。
7.4.2防冻试验
在车外环境温度为-25℃(在特殊使用环境的车辆为-40℃)、车内环境温度不高于10℃、车内相对湿度不低于85%的条件下,保存2h后对车门进行开闭检测。7.4.3隔热试验
按照GB/T8484—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7.4.4隔声试验
按照GB/T8485—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7.4.5气密性试验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试验。
7.4.6耐久性试验
将车门按实际装车状态安装在水平放置于地面的试验台上,经过3×10次的开闭循环试验,检验车门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7.4.7强度试验
7.4.7.1按图1规定的位置,在距离车辆地板1300mm处的客室侧门上,均勾分布于200mm宽的区域内,作用大小为1kN/m的力,持续15min后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6.3.7的规定。7.4.7.2站台间隙补偿装置的强度试验按TB/T3417一2015中6.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7.4.8气压载荷试验
客室侧门在密闭空间模拟安装后,按下述要求进行气压载荷试验:密封被试车门的功能性开口,用被试车门封闭试验空间的前端(见图6);a
连接空气接口,对试验空间增压或减压,连续测量试验空间的内外压差:b)
通过调节空气流量,维持压差符合表1的规定值,试验应维持15min;c
释放试验空间的压力,检查并记录被试车门是否有永久变形和损坏,结果应符合6.3.8的d)
要求。
7.4.9耐振动、冲击试验
按CB/T21563—2008规定的1类A级工况进行试验。7.4.10绝缘耐压试验
客室侧门系统电气装置的绝缘耐压按照GB/T25119—2010中12.2.9的规定进行试验。7.4.11电磁兼容性试验
采用电子门控装置的车门应对电子门控装置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电磁兼容性按GB/T24338.4一2009的规定进行试验。
方方数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