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5331-2000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SY/T 5331-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331-2000

中文名称: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英文名称: Petroleum seismic exploration interpretation map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0-03-31

实施日期:2000-10-01

作废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7212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10勘探和钻采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物探专业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SY/T 5331-1994;被SY/T 5331-2008代替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331-2000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SY/T5331-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75.180.10
备案号:696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31-2000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Interpretation maps for petroleum seismic exploration2000 03 —31 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10-01实施
SY/T5331—2000
引用标准
3一般要求
4地囊勘探解释基础图件
5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件
附录A(提示的附录)
并位设计综合表的格式
...i....++..
SY/T5331—2000
本标推是对SY/T5331—94油胞震勘探解释图件》的修订。比次惨订,对原标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是章,节名称与结构的变动,如将第四章标题“物探解释基础图件”改为“地避勘探解释基础图件”,第五章“解释成果图件”与第六章“综合解释研究图件”合并为第五章,标题为“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件”,并改变了原标准归类编写的方式,将每种图件单列编写:二是规范了专业术语,如将“地艘信息”改为“地腰属性”,“面元中心点号”改为“CMP号”,\等图”改为“时间构造图”,“面元中心点位置”改为“CMP网格”,“构造分区图”改为“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图”,“构造发育史剖面图”改为“构造演化副面图”等,三是增删了部分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如增加了“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叠前深度偏移部面”、“地层柱状对比图”、“层序地层解释削面图”等,删除了“水平切片图”等有关维解释的基础图件,并对各图件内容和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四是根据标准内容的修订,在“引用标准”一章中,删除了SY/T5330一1995《陆上二维地囊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增加厂SYT5933—2000《地囊反射层地避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砸过此次修订,规范专业术语,使标维的内容更拍完整,结构更加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本标白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T5331一94。本标准由小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雄起草单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本标催主要起草人,干绍玉李明杰本标谁于1988年首次发布,1994年首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欣修订。1V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地勘探解释图件
Enterpretatlon maps for petrolcum scismic exploration本标推规定了石油地麗勘探解释图件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地需勘探的解释图件。2引用标准
SY/T 5331—2000
代替SY/T 5331—94
下列标推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5615—93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5933—2000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卿3一般要求
3,1格式、方位,比例尺
3.1.1根据研究区域的轮廓及图框内充满程度,图框形状应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必要时加注投影方式及选用的坐标系。
3,1.2图件方位规定为上北、下南、左西、石东。如因图面所限采用其他方位时,应注明正北力位,在图边应注记经纬度或直角坐标网。3.1.3制图比例尺应和有关技术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比例尺一致,采用有线比例尺,其摆放位置可根据图名位置确定。如图名在图件上方图框外小间位置,则直线比例尺应改在图件下方的图框外;如图名在图柜内,则直线比例尺应放在图名的一方。在责任表中应注码数字比例尺,3.1.4各类图仆的图例、说明和责任表应编測在图框内左下角或右下角。3.1.5责任表的格式见表1。一张图有两幅以上时,每幅图右下角应标有图签,图签格式见表2。表1责任表格式
(单拉名称)
技术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一03-31批准)bzxz.net
顺序号
比例尺
资料来源
(单位标志)
2000 - 10 - 01 实施
3.2地名、地物
SY/T5331—2000
表2图签格式
顺序号
对有关图件按需要注记地名和地物、包括主要的铁路、公路、河流、湖泊、海洋和大型干程建筑等;对比例尺1:100000或小于1:100000的图件需注记县级以上地名;对1:50000或大F1:50000的图件要注记乡(镇)和部分村地名(居民点稠奔地区抓稀)。3.3图式、图例
图式、图例的内容和格式执行SY5615的规定。4 地震勘探解释基础图件
4.1二维地震测线位置图。
4.1.1、注明全部参数并、探井位置和井号及主要地名和地物。4.1.2正确标注方厘网、地露测线名称及测线起止点桩号。4.1.3地震测线上应有整桩号1cm分格。4.2三维地凝勘探CMP网格图
主要内容:操井位售及井号、适当抽稀的CMP号和线号。二维地露勘探面元叠加次数图
有适当抽稀的CMP号,用不同数字、符号或颜色表示每个CMF的覆盖次数。4.4
野外静校正量平面图
以毫秒为单位,用等值线或额色表示静校正量。速度资料
上要内容:速度谱、地爆测井,VSP测井及声波测井等。4.6地寇剖面
4.6.1水平叠加时间剖面
比例尺:纵向为1cm代表100ms,横向为1:25000;必要时可纵、横问放大。4.6.1.1
面上方应有CMP号、桩号、叠加速度、相交测线号、已钻井井位、剖面方位。4.6.1.2
有地形校正的部面,应在剖面上显示地表高程,并标出本工区统一基准面的海拔高程。在4.6.1.3
水上作业时,应标出水深线。
4.6.1.4主要的采集及处理参数应显示在剖面左侧或右侧。在采集及处理参数下部标注地测线位置示意图。4.6.1.53
按当地统一规定的颜色解释层位和断层(裂),并在适当位置注明主要构造和断层(裂)名4.6.1.63
4.6.2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内容除与4.6.1相同外,还应附加注明:a)偏移方法及其相应参数:
b)并位、钻井分层及钻并岩性等资料;c)当测线通过露头区时,应注明露头区的地层时代、产状、厚度和概略岩性等。4.6.3叠前时间偏移剂面
内容和要求间4.6.2。
4.6.4叠前深度偏移部面
SY/T 5331--2000
纵、横比例尺同为1:25000,其他同4.6.2。4.6.5叠前深度偏移时间剖面
内容和要求间4.6.2。
4.6.6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彩色剖面4.6.6.1纵、横比例尺同为1:250004.6.6.2同一地区用统一色标显示。4.6.7彩色地震剖面
除一般要求外,特别规定:
a)建立地区统一色标,即以凹陷、动陷及盆地为统色标的独立单元;b)如果一个地区有几个单位施工时,应采用统一色标显示;c)同一地区资料在不同处理部门或单位处理时,应按本区统一色标显示。4.7亮点剖面
4.7.1比例尺:纵向为1cm代表100ms;横向为1:25000:必要时可纵、横向放大4.7.2剖面上方应有与相应叠偏剖面一致的CMP号、桩号、井位和交点号。4.7.3韵面左侧或右侧应标注剖面类型、地区名称、测线号、野外采集和处理采样率、能补偿方法等。
用彩色显示时,应附有色标。
4.8兰瞬剖面
内容包括瞬时相位、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要求与4.7相同。4.9波阻抗剖面
纵向比例尺1cm代表50ms;横向为1cm代表50m;必要时可纵、横向放大:4.9.11
韵面L应显示井旁记录、南遵测井曲线与伪速测井出线对比,以及研究层段位置。4.9.2
剖面上方应标注的内容同4.7.2,左侧或右侧应标注的内容4.7.34.9.3
4,9,4用彩色显示时应附有色标。4.10地震反射层层位标定图
4.10.1纵向比例尺lcrm代表100nns;横向排列应紧读,合理、清楚。4.10.2主要界面、大套岩层及特殊岩性应标注满楚。4.10.3标定所需的相交地震测线、钻井及合成记录等。4.11其他基磁图件
包括岩性模拟剖面、反射系数剖面、密度剖面、孔除度剖面、吸收系数剖面、AVO处理成果等。以上各图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比例尺和色标。5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件
5.1地反射层时间构造图
5.1.1包括解释使用的全部地赚测线。5.1.220数据应注记在测线的右侧。数据可靠程度分两级,即可靠级和不可靠级(将不可靠级数据注在括弧内),由波的回转(或逆掩断层)引起值重叠时,可注记在地囊测线另一侧,或用不同颜色予以区别。
5.1.3等值线间隔视作图比例尺而定。5.1.4注明断点位置,断层上盘,下盘的值5.1.5标明钻达该层位的探位置、并号。5.2地震反射层深度构造图
5.2.1图件名称为“××地区××地震反射层深度构造图”。对区域角度不整个面图件,可在括号内3-
注明“当××侵蚀面或基岩面”。SY/T 5331—2000
5.2.2标明钻达该层位的探井位置、井号及深度(从成图基准面起算)和油气显示情况。5.2.3比例尺为1:25000和1:5000的深度构造图,要有解释使用的全部地震测线,等深距分别采用25m和50m,并注明构造和土要断裂名称;比例尺为1:100000或1:200000的深度构造图,采用100m等深距,并标明主要构造名称、主要断裂名称及该层位缺失和异常体的接触边界线等;地层倾角过绥及大比例尺(1:5000,1:10000等)深度构造图,其等深线应加密;地层倾角过及小比例尺(1:500000,1:1000000等)深度构造图,其等深线应抽稀。5.2.4断层(裂)上,下盘水平距在断层(裂)平面位置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仅以下盘表示,断层(裂)的表示方法执行SY5615—93中23.1.2的规定。5.2.5图件说明中应注明相应地质层位、作图方法。5.2.6构造等深(值)线应用滑曲线勾绘。实线表示可靠级,虑线表示不可靠级,点划线表示辅助等深线
5.3地露反射层品质图
5.3.1、解释使用的地测线应齐全。5.3.2资料品质应分两级或三级,且分区、分级表示。5.3.3注明探井位置。
5.4地层等障图
5.4.1以圆滑曲线勾绘地层厚度等值线和地层侵蚀或超覆尖灭线。5.4.2标注钻达研究层系的主要探并位置及揭露地层厚度。5.5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5.5.1图件的图头内容见表3
纵比例尺采用「:10000
图头内容
生储盖
地麗发
射特征
地震反射
层层位名
5.5.3岩性符号表示方法执行SY5615的规定,清楚地表明各套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5.5.4地霆反射层层位名代号执行SY/T5933的规定。5.6地层柱状对比图
主要内容:岩性剖面、自然电位及视电阻率等,5.7油气藏特征剖面
5.7.1反映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横剖面。5.7.2标明生、储、盖层岩性及油气层分布状念。5.8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图
5.8.1根据工区面积和实际勘探程度确定比例尺,5.8.2以可明显区分的线条绘制盆地边界、坳陷隆起,凹陷凸起和主要断裂、地层缺失线及构造分区界线。
5.8.3应有反映基底起伏的等深战。4
SY/T S331--2000
5.8.4标注主要探井位置和井号、油气显示及油气田范围。5.8.5注明一、二级构造单元名称及相应数据表。5.8.6应有反映区域结构的典型地质剖面。5.9层序地层解释剖面图
5.9.1面上方应标注已钻井井位、主要地囊测线交点及部面方位等。5.9.2纵、横比例尺可适当选取。5.9.3标注层序、体系域界线及相应代号。5.10地震相平面图
5.10.1.标注地震相的名称或代号。5.10.2标注控制研究层系的断层(裂)及超覆或侵蚀灭线。以圆滑曲线勾绘地震相界线及异常体的边界。5.10.3↓
5.10.4标注钻泌研究层系的主要探位置。5.11沉积相(体系)平面图
5.11.1标注研究层系的等厚线、沉积相区(体系)界线及名称。5.11.2标明研究层系的主要沉积相区(体系)已钻井的典型岩性资料。5.11.3标明周边物源方向。
5.11.4应有重点区域的沉积相(体系域)剖面。5.12地霆属性平面图
5.12.1图名采用“××构造(地区)××地震反射层××平面图”格式。5.12.2用等值线或颜色表示地震属值大小。用颜色表示时,应附有色标。5.12.3标明主要探井位置及研究层段的油气显示5.13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大剖面5.13.1内容及位置
图左应显示剖面位置示意图、图例、责任表;图右应显示地震剖面,重力、磁力、电法剖尚,地质剖面,
5.13.2地震削面
5.13.2.1剖面上方应标注已升并位、土要地展测线交点及剖面方位等。5.13.2.2横比例尺应用直线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表示,纵、横比例尺可适当压缩,5.13.2.3应有层位解释及标号,并注明解释层位与地质层位的关系,5.13.2.4注明构造单元、断裂名称。5.13.2.5遥过岩层出露地区时,应注明露头时代、产状、厚度及概略岩性等。5.13.3重小、磁小、电法剂面
5.13.3.1横比例尺、两端起止点位置应与地部面对应。5.13.3.2根据更力、磁力、电法异常值在剖面上的变化大小,选择适当的纵比例尺,标在面左侧,
5.13.3.3以不同线条的圆滑曲线么绘重力、磁力、申法值的变化.5.13.4地质剂面
5.13.4.1横比例尺表示方法及起止点位置应与地剖面和重力、磁力。电法剂雨相同。5.13.4.2选择合适的纵比例尺。5.13.4.3地质面形态由震剂面时深转换而得。5.13.4.4标注已钻并位置及主要沉积体在面.1:的分布.5.14构造演化剖面图
5.14.1图名采用*××地区××构造(××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图”格式。5
SY/T $331-—2000
5.14.2选择适当纵、横比例尺作深度部面图。5.14.3在某层位沉积前(后)的剖面上方应注明:“××(层)沉积前(或沉积后)\5.14.4注明地层时代,在今剖面上标注主要构造、断裂名称、主要地震测线交点、地名、井位及钻达深度与剖面方位等。
5.14.5在图下方应标江直线比例尺(横比例尺)。5.15古地质图
5.15.1图名采用“××地区前××系(统)地质图”格式,表示该区地下××系(统)前地层现今的分布状况:用“X×地区××纪(世)前地质图”格式表示经过拇造恢复的某一特定时代的地质图。
5.15.2标注断层(裂)分级和性质,标明地层产状、岩性、时代。5.15.3标注钻达成图层位的探并并号。5.15.4有盆地周边露头资料(简化)。5.15.5附区域地质剖面若干条。5.16其他分析图件
要包括:泥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含油气预测平面图,孔隙度乎面分布图,渗透率平面分布图,含油饱和度半面分布图、砂纸厚度图等。5.17级构造带综合成果图
5.17.1丰体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以直线比例尺标在图名下方,图边应有直角坐标网或经纬度。
5.17.2反映主要月的层的详细构造形态,其等深线距依二级构造带范固及作图比例尺而定。5.17.3标注构造名称和主要地名,5.17.4标注探井位置及油气示。5.17.5标明油气田范席。
5.17.6附油气藏特征面及削面位置。5.17.7附地层杜状剖面。
5.17.8附局部构造数据表、油气显示和资源预测数据表。5.18非构造圈闭综合图
5.18.1非构造圈闭深度构造图应标明圈闭附近的主要地名、过圈闭的主要地震测线和测线号以及圈闭名称,圈闭性质,圈闭要素表,图边注直角坐标网。5.18.2反映圜闭特征的相交地避剂面,要求同5.13.2。5.18.3附典型非构造圈闭地质剖面,反映生油(气)层、盖层、储层和遮拦层的条件。5.19综合评价图
5.19.1以反映主要勘探日的层系起伏的构造等深线为背最,突出一、二级构造单元的形态和范围。5.19.2标明主要生油层的生油岩厚度及成熟生油岩范围,5.19.3标明各类砂体的展布和范围,主要储层的相区划分及其厚度。5.19.4注明油气出范围及油气显示,5.19.5标明凹陷和一级构造带的评价等级。5.19.6 标明有利圈闭。
5.19.7附各构造单元名称、综合评价表(包括构造要索、牛诺盖有关参数、钻探情况、资源量估算、评价级别等)。
5.19.8附主要油气藏类型特征剖面5.19.9附重要的地震属性成果。5.19.10附地层柱状部面
5.19.11 附井位设计图。
5.20井位设计综合图
SY/T5331—2000
5.20.1日的层局部圈闭深度构造图应标明圈闭附近的主要地名、经过设井位的相交地震测线和测线号及圈闭名称、圈闭要素表,图边应注记直角垒标网。5.20.2过井相交地震剖面应能清楚地反映局部圈闭形态特征,标注地质层位和设计儿位置,并画粗线表示设计钻穿地层的川深线。5.20.3附油气凝预测剖面,标出纵、横向比例尺。列表标明各地震反射层的t0值及其相应地质层位和深度,5.20.43
关键性探井还应有预测日的层系岩性剖面,有条件时附地层压力预测曲线。附井并位设计综合表。并位设计综合表的格式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5.20.6
地理位置
构造位置
过并测线
医闭要素
设计井名
巨的层
设计坐标
地露分层
钻探目的
井位充许移动范围
并位提出单位
坐标读数人
填表人
技术负责人
SY/T 5331—2000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井位设计综合表的格式
表 A1× × 井井位设计综合表
圈闭面积
闲合幅度
设计井别
设计井深
车埋深
圜闭层位
并位提出人
坐标复核人
并位审核人
井位审批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