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386-20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99其他石油和天然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0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工程综合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386-2000 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裂缝性油气藏部分 SY/T5386-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5.180.99
备案号:8145—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86—2000
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裂缝性油气藏部分
The regulations of proved reserves calculation of petroleumThe part of fractu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2000-12-25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1 —06 - 01 实施
SY/T 5386-2000
引用标准
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工作要求目
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问的类型及储集类型的划分裂缝性油气戴的分类
储量分级及各级地质储量的中报条件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
容积法计算凝析气藏地质储量
9评价钻探阶段和开发初期采收率的估算方法10开发中、后期动态法计算洲气可采储量的方法11bzxZ.net
储量评价…
12储量摄告编写要求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 (标准的附录)
附录((标准的附录)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参数符号及代号
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问的炎类型及储集类型的划分拟临界下力、拟临界温度与人然气相对密度关系图确定天然气的偏差系数图
SY/I5386—2000
裂缝性油气藏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分布于企国各汕区,其储集岩包括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泥质岩以及胶结致密的碎屑岩,其储集层具有裂缝、孔洞和孔隙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及孔洞缝组合成多种储集类型。这类油气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渗流特征,不同于-一般孔隙介质的碎屑岩油气藏:针对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的特点,应使其储量计算、储量参数的求取及采收率预测方法规范化随着我国裂缝性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和投人斤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储量计算及采收率预测都积累了定的经验,原SY/T5386-91《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中的某些部分不能满足储量计算上作的要求,应对原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根据1999年5月第三届油田开发地质分标委会第二次年会精神,修订后的标准对原标准有关内容车新进行了编排,对技术要求作「必要的修订和补充。针对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的特点,本标推增加了配套测并系列、岩心观察研究、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问的类型储集类型的划分,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相关公式、主要储量参数的求取方法、容积法计算凝析气藏地质储景的方法及相关公式以及按勘探开发不间阶段计算油气地质储量、采收率及采储量的方汰等方而的内容,同时还引用了油气藏分类、石油可来储量计算方法等有关行业标,本标雅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雅白牛效之口起,同时代替SY/T5386—91。本标滩由中国石油大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油气日开发专业标雅化委员会归门。本标推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期探开发研究院。本标推起草人,将协光朱亚东,张国杰本标推十1991年片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裂缝性油气藏部分
The regulations of proved reserves calculation of petroleunThe part of fractu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Y/T 5386—2000
代替SY/T5386—91
本标推规定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间的类型、储集类型、储量分级、储量参数的求取和地质储量及可来诺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谁适用于裂缝性油气藏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的计算。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齐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n269—88石油储量规范
GBm27)—88天然气储量规范
SY/T5367—1998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F6101-94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SY/T G109—94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SY/T6168—1995气藏分类
SY/T6169—1995油藏分类
SY/T 6313.1—1998湘气水界面确定方法油气,剂水界面SY/F6313.2—1998油气水界面确定方法气水界面3裂缝性油气藏储置计算工作要求3.1根据裂链性油气藏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裂缝性油气为复杂油气溅,应根据油气燃类型的地质特点、复杂程度和探开发阶段,选用机应的方法确定储量参数和计算储量。3.1.1根据油气藏的不同储集空间类型,选用不同方法确定储量参数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属复杂储集层,应认真研究其地质规律,查明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征,确地确缝、洞、孔的体积;根据汕气藏的不尚储集空间类型,选取适用的方法确定储量参数和计算储量。
3.1.2根据地质条件和拥有资料情况,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计算储鼠,并进行对比验证。3.1.3谢气投入开发后,根据不同开发阶段,应定期用多种方法进行储量核实。3.2裂缝性油、气藏必须采用先进的配套测井系列针对不同岩性的裂缝性油气獭选用与其相应的岩性一孔隙度、电阻率、裂缝一成像及核磁测并四种综合配套测并系列。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1225批准2001-06-01实施
3.2.1岩性一孔隙度测并系列
SY/T5386—2000
岩性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自然伽马测井(GR)、双并径测井(△CAL)、岩性密度测井(Pe)、自然电位测井(Sp)、地层密度测井(FDC)、中子伽马测井(NG)、双源距补偿中子测井(CNL)、长源距声波测井(SBH)。
3.2.2电阻率测井系列
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双侧向电阻率测井(DLL)、微球形聚焦测井(MFSC、双感应电阻率测(ILD,ILM)。
3.2.3裂缝一成像测井系列
裂缝一成像测井系列主要包括:高分辩率地层倾角测井(HDT)、裂缝识别(FIL)、电导率异常(DCA)及地层倾角(DIP)处理:微电导率扫描测井(FMS)、井下声波电视测井(BHTV)、数字声波井周成像测井(CBIL)。
3.2.4核磁测井
利用核磁测井测量岩块系统基质孔隙中的束缚水的饱和度。3.3裂缝性油气藏岩心观察研究
3.3.1岩心的宏观研究
其主要包括对岩心含油气产状的观察研究:裂缝发育状况的分类统计(裂缝开度、密度、延伸长度及方向、组系划分、力学性质);有效缝及孔洞面孔率的统计。3.3.2岩心的微观研究
其主要包括对岩心取样制作铸体薄片,确定其岩石类型、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微观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小型缝洞、微裂缝及基质孔隙的面孔率以及用荧光薄片、电镜扫描等方法观察基质和裂缝的含油情况。
3.3.3其他
开展定向取心及岩心核磁共振研究工作4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储集类型的划分裂缝性油气藏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储集类型的划分参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5裂缝性油气藏的分类
5.1油气藏的分类
分类方法应符合SY/T6168,SY/T6169的规定。5.2油气藏类型的判别方法
裂缝性油气藏判别方法应符合SY/T6101--94中附录A的规定储量分级及各级地质储量的申报条件6
6.1储量分级
油气储量可划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个级别。6.2探明储量
根据其勘探开发程度和复杂程度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基本探明储量。6.2.1已开发探明储量
已开发探明储量是指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人开采的储量。
6.2.1.1已开发探明储量的申报条件已钻完开发井网,提交了地震结合钻井资料编制的1:10000油气层顶面构造图;所钻的井已按规2
SY/T5386—2000
定的系列测井,并解释出储量计算参数,在油气藏边、底水部位已有并试水、测压、求产,了解了边、底水能量;已取得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温度等动态数据;已做了确定采收率所需的分析实验数据(驱油效率、润湿性、相渗等)。6.2.1.2已开发探明储量的地质认识程度油气藏的构造形态,断层分布,油、气、水分布规律,油气藏类型,裂缝孔洞分布特征,储集层物性、流体性质,驱动类型,压力系统及油气层生产能力等情况均已认识清楚,储量参数可靠。6.2.2未开发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是指已完成评价钻探并钻了少数开发井,进行了油气藏精细描述,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土20%。6.2.3基本探明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是指在完成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对油气藏进行了精细描述,并在钻了评价井之后,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取全,含油气面积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基本探明储量作为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依据。鉴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复杂性,在现有勘探条件下不能达到探明储量的要求,但可以通过滚动勘探开发进一步落实储量参数。基本探明储量的相对误差应小于土30%。6.2.3.1未开发探明储量及基本探明储量的申报条件已做高分辨率地震,对油气藏进行了精细描述,提交1:10000或1:25000油气层顶面构造图:已完成评价井钻探,主要油气层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岩心剖面;油气层段取心进尺不少于油气层累积厚度的30%,已确定适合本油气藏地质特点和识别裂缝孔洞层段以及岩性的测井系列,解释了油、气水层(符合率在85%以上),裂缝、孔洞层段的孔隙度,油气饱和度,有效厚度等参数;已取得油气层产能、压力和温度资料;对层段很长、层位很多的评价井进行了分段测试,并有一定数量的单层试油(气)资料和不稳定单井试井测试资料:已取得储集层岩心物性参数分析资料,其中包括大(小)直径岩心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已取得油、气、水性质和高压物性分析资料。6.2.3.2未开发探明储量及基本探明储量的地质认识程度圈闭条件清楚,构造高点及主要断层分布已探明;已查明油气藏类型,油、气、水分布特征;基本控制了含油气面积;对油气藏的储集类型,裂缝孔洞的大体分布特征和岩相变化已基本认识:储量参数基本可靠;油气井产能流体性质、驱动类型基本认识清楚。7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
7.1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基本公式[见式(1)~式(4)】N=100A.H(1-Swi)p/Ba
G=0.01A,H(1-Sw)
GR=GER
7.2容积法计算裂缝系统缝洞孔隙油气地质储量公式【见式(5)和式(6)】N=100A。Hpra(1-Swfa)p/Bt
G=0.01A.Hpa(1-Swid)
7.3容积法计算岩块系统基质孔隙油气地质储量公式【见式(7)和式(8)]Nm=100A。Hpm(1-Swm)p/Bi
SY/T 5386—2000
Gu= 0.01A,H9m(1 -Sum)p
7.4积法订算油气总地质储量公式【见式(9)和式(10)NN-Nm
G=GrtGm
7.5含油气面积的圈定
7.5.1已开发探明储量面积的圈定已开发探明储量面积,根据油气藏类型并结合生产井矾态及静态资料综合圈定。7.5.2末开发探明储最及基本探明储最面积的圈定.(8)
--(10)
a)根据钻井、取心、测井解释和测试资料圈定其含油边界,应有分层试油、试气资料验证。b)应根据不同油气藏类型圈定共含油气边界。c)根据探边测试资料圈定含油气边界。7.5.3不同类型油气藏面积的圈定a)断层遮挡油气藏:遮挡部分以断层边界或断面中迹线为界,开启部分以实际的油一水界面圈定
b)层状达水和块状底水油气藏:以边,底水界面与构造等高线交界面圈定。c)古风化剃蚀面和不合面控制的油气藏:以边、底水界面与风化剥蚀线、不整合线相交的界谢圈定
d)岩性尖灭油气藏:以岩性尖灭线及实际油,水界面圈定,e)裂缝圈闭的油气藏:按裂缝系统的分布边界圈定。7.5.4气一油一水界面的确定方法7.5.4.1应用录井资料判断油一水或气一水界面在取心及分层试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利用岩屑录井及气测的油显示,大致判断油一水或气一水界面,通常钻遇纯含油带含油岩屑自分比高,且进人纯含气带气测异常高值:进人油(气)水过渡带后,含油岩屑减少,气测显示减弱或无显示。7.5.4.2利用地层测试方法确定油一水、气一水界面根据地层重复测试(RFT或FMT)和钻杆F测试(LDST)测得的压力数据,绘制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图,由于含油、气、水层的压力梯度有明显的不同,通过斥力梯度自线的交点就可以确定油一气,油一水或气一水界面罩。
7.5.4.3应用双孔隙度重叠法判断油一水界面效孔隙度法的实质是总孔喰度反映包括含油、水孔隙在内的全部孔隙体积,含水孔隙度仅反映地离内含水的孔隙体积。总孔隙度中了一-密度达求得,含水孔度巾深侧问电阻率曲绒用阿尔奇公式计算求得。两种孔隙度曲线重叠后,总孔隙度和含水孔隙度的差值为含油孔噬度,两种孔隙度曲线单叠后无差异,反映为水层或致密层:用此法确楚油一水界面方法简使自观,但因岩性、孔隙结构、电阻率,中了密度探测范围不匹配等因素影响,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7.5.4.4成州深、浅侧向中阻率重叠法判断油一水界面利所深、浅侧向测片探测地层的范用不同,用横向含水率变化反映地层的含疝性和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变化:在钻井凌电阳率大于地层水起阻率时,深侧问电阳率大于浅侧问电阳率,即正幅度差为油层;反之,负差异为水层:深、浅电阻率无差时,高电阻率为致密层,低电阻率和离白然伽马为泥质层。此方法判断油一水界面受岩性、孔隙结构等影响较小,但受滤浆侵人影响较人。7.5.4.5利州击波一-Φ子山曲线重登法确定气油战气水界面气层部位含氢量增加,子伽马值及声波时差值按不方向增大,按水层、泥质层、致密层出线4
SYT 5386-20H
先后依次重叠,利用其幅度差的大小可以判断气一油或气一水界面。了.5.4.6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测排确定气一油界面完并前裸眼测井与下套管固并后测并二次中子伽马测升曲线重叠对比,气层部位中子仙马曲线值明显升高。
7.5.4.7应用深侧向电阻率时间抵移测井确定裂缝系统及岩块系统油:水界面在纯油段,出」含油饱和度不变,时间推移曲线重合。在不断水驱采油的进程中,时问推移曲线随着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中含油饱和度的降低逐次下降,时间推移曲线重合段与下降段的分界深度即为裂缝系统油水界面。在岩快系统油一水界面以下,地层全部含水,时间推移帕线重合,时间推移曲线下降段与重合段的分界深度即为岩块系统油水界面。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监测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裂缝系统和着块系统泄水界面的差异及变化。7.5.4.8利用岩心分析及测井解释资料判断气油-水界面该种方法应符合SY/T6313.1及SY/T6313.2的规定。7.5.4.9综合分折判断气一油一水界面应用测试、录升及测升等资料,结合汕(气)藏剖面综合分析对比确定气一油一水界。7.6有效厚度确定方法
7.6.1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界限的确定由于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裂缝、孔洞空问的非均质性,以及油气聚集和渗滤的特殊条件,必须综合研究储集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以及裂缝孔洞分布特点,结合各个地区汕气藏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裂缝性储集层的划分标准。7.6.1.1观察岩心含气性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心含汕产状分为饱含汕、含汕、油侵、油斑、油迹、荧光六级。对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来说、泥质含量的多少义直接影响储集空间的发存程度及含洲性,放可以制定泥质含量与含油性的关系图7.6.1.2划分储集层的物性标准和性标准岩石物性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具备储渗能力,可以划为储集层(不包括纯裂缝型油气藏),故分折含汕性物性关系,可以找出含油气与不油气的物性界限作为划分储集唇的物性下限标准。结合测并资料,分析含洲性、若性、裂缝孔洞发育程度与电性的关系,制定山确定储集层的电性标准。7.6.2储集层的分类评价
7.6,2.1按储层物性分类评价
根据储层有效孔隙度及渗透率大小,将储层分为5类(见表1).1裂缝性油气藏储层有效孔隙度及渗透率分类有效孔隙度
特高托度:特高渗透率
高行源度、商渗透率
中孔隙度、中渗透率
低礼隙度,低渗透率
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
碎屑岩
25≤30
-15 -<25
a t0~<15
了.折.2.2按储层缝调发育程度及产能大小分类评价非碎屑
银据储层缝满发育种度及产能大小,将储层分为4类(览衣2)空渗透率
10-3ar
2500 --<100
a:50 ~≤500
210 ~≤50
I.高产储层
Ⅱ、中产储层
Ⅲ。低产储层
IV.特低产储层
SY/T5386—2000
表2裂缝性油气藏缝洞发育程度及产能大小分类千米井深稳定日产量
缝洞发育程度
缝洞发育
缝洞较发育
缝洞发育差
缝洞不发育
m2/ (km*d)
在工业油气井中,「,Ⅱ,Ⅲ类储集层的厚度,为计算储量的有效厚度。7.6.3有效厚度的取值
在确定单井有效厚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面积权衡法确定油气藏的有效厚度气藏
10°m2/(km*d)
≥3~<10
≥1~<3
未开发的裂缝性复杂小断块油气藏,只有1一2口探井或评价井,有效厚度的取值要考虑油气所处的构造位置和裂缝发育带的位置,在确定单井有效厚度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有效厚度作为油气藏的有效厚度值。
7.7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7.7.1裂缝性油气藏储层孔隙度类型根据钻井、录井及电测对储集空间大小的分辨能力,将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有效孔隙度分解为大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和岩块系统基质孔隙度。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裂缝性油气藏来说,可以具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孔隙度组合。7.7.2大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的确定大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是指大型宏观裂缝网络系统的孔隙体积与储集层体积之比。大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用测井方法计算孔隙度误差较大,采用钻具放空或井径异常扩大(井径曲线呈陡峭升高,相对幅度在1cm以上)以及钻井液大漏资料(漏失量在数百立方米以上)估算钻井溶洞率(H),用平均钻井溶洞率(H-)代表油气藏的大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其计算见式(11):
ZHe+ZH+ZHk
(11)
累积钻井液大漏井段长度(H)和累积井径异常扩大长度同一井段累积钻具放空长度(Hs)、(Hk)只计算一次。
7.7.3岩块系统基质孔隙度的确定储集层常规岩心样品分析孔隙度,其平均值代表岩块系统基质孔隙度;岩块系统的声波测井孔隙度()近似代表岩块系统基质有效孔度();储集层全直径岩心样品分析孔隙度,其平均值代表岩块系统基质孔隙度与部分小型裂缝系统孔隙度之和。7.7.4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的确定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是指中小型裂缝网络系统的孔隙体积与储集层体积之比。具有中小型裂缝系统的储集层一般无钻具放空和井径异常扩大现象,只有钻井液小漏或渗漏现象,采用测井方法求其孔隙度。
用深侧向、浅侧向电阻率法求其孔隙度见式(12):中=mt
(12)
用次生孔隙法求其孔隙度见式(13):SY/T5386—2000
r=中-mt
(13)
用密度法、中子伽马法或中子一密度交汇法分别求取储集层的总孔隙度中,及储集层中岩块系统的总孔隙度(Φmt),二者之差值即为储集层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孔隙度(Φ)。次生孔隙度法只适用于具有高角度裂缝系统的碳酸盐岩、低渗透碎屑岩、泥质岩的裂缝性油藏。7.7.5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及数值模拟方法求储集层有效孔隙度利用有代表性的实测压力恢复曲线,进行拟合以求得油(气)井供油(气)半径、油(气)层厚度、裂缝孔隙度、岩块孔隙度、裂缝渗透率、审流系数等拟合参数。运用数值模拟进行历史拟合求得各项参数。利用上述方法最终求得供油(气)半径和渗滤范围内的有效孔隙度。7.7.6储集层有效孔隙度的选值
根据前述求各类孔隙度的方法,分别以厚度权衡法求出单井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及岩块系统平均孔隙度,平面上以面积权衡法求取中小型裂缝系统缝洞平均孔隙度()和岩块系统的声波测井平均孔隙度(3),然后再根据油气藏储集类型的不同分别求取有效孔隙度值。储集层有效孔隙度为各类储集空间孔隙度之和,其孔隙度计算公式如下。a)大型缝洞发育的缝洞孔复合型储集层有效孔隙度计算见式(14):(14)
b)其中小型缝洞发育的储集层包括裂缝型、孔隙(或孔洞)一裂缝型、裂缝一孔隙(或孔洞)型及似孔隙型储集层,其有效孔隙度计算见式(15):0=+
c)具有气孔构造的火成岩孔隙(或孔洞)一裂缝型及裂缝一孔隙(或孔洞)型储集层,其含油气有效孔隙度计算见式(16):中+
式中为岩心观察统计含油(气)孔洞面孔率占岩心总孔洞面孔率的百分比。7.8油气饱和度的确定
7.8.1裂缝系统缝洞孔隙的油气饱和度:(16)
裂缝发育的油气藏,裂缝系统缝洞内的油气饱和度,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和储集层类别,选取0.9~1.0。
7.8.2岩块系统基质孔隙的油气饱和度岩块系统基质孔隙中的油气饱和度通常用油基(或密闭)钻井液取心测量束缚水饱和度求得:用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得;制定岩心测定的含油气饱和度和测井解释的含油气饱和度关系图版,建立孔隙度(或渗透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相关公式求得。7.8.3气孔构造的火成岩岩块系统孔隙油气饱和度校正具有气孔构造的火成岩因部分孤立状气孔与裂缝系统不连通而不含油气,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饱和度(S,S)公式见式(17)和式(18):Sh=Sua/n
Sm=Sm/n
7.8.4油藏气顶含气饱和度
对于油藏气顶内的含气饱和度应减去束缚油饱和度。7.9其他参数
(17)
地面原油密度、地层原油体积系数、原始地层压力、气层温度应符合GBn269及GBn270的规定。
7.10气戴藏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7.10,1拟临界长力和拟临界温度SY/T 5386—2000
根据气体组分,用式(19)和式(20)确定混合物的拟临界压力(P)和拟临界温度(T)。Pjx
式(19)和式(20)是对天然气中含有的所有组分进行求和,(19)
(20)
气用在勘探初期,在缺乏气体组分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天然气相对密度()查阅相关图版【晰录(标准的附录)中的图CI,求出气体拟临界压力(P)和拟临界温度(T)位,并对组分中含有 H,S,C2:N2进行必要的校正「附录 C(标准的附录)中的图(2],7.10.2计算拟对比压力(pr)和拟对比温度(T)Ppr
·(22)
利用拟对比压力()和拟对比温度(T)两个参数查阅相关图版_附录D(标准的附录)中的图D1]求得气藏原始气体偏差系数(Z,),7.11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
裂缝性油气藏具有多种储集牢问类型,储量计算单元划分主要考虑储集类型和储渗能力的差异,油(气)水组合关系及地质构造特征,计算探明储量时,要分区块、分层组、分储集类型、分油(气)水系统计算储量。如果有几套互不连通的裂缝系统,还需要分裂缝系统计算储最,8容积法计算凝析气藏地质储量
8.1计算方法
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凝析气呈单柑气体存在」储层中,因此凝析气戴地质储量仍用式(6)、式(8)、式(10)计算,但原始气体偏差系数的确定应考虑凝析气并总产出流体(包括凝析油和天然气)的组分影响,
8.2凝析气藏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8.2.1并流物流体的相对密度的确定根据凝析气井产出的天然气相对密度()凝析油相对密度(。)以及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洲比(GOR),确定出总产出流体的相对密度(w),其计算式见式(23)和式(24):Y
GORY++ 830Y.
240567
M — 44.297/(1.03 - .)
8.2.2求取拟临界压力、拟临界温度(23)
确定出升筒总产出流体的村对密度()后,查阅相关图版【附录C(标准的附录)中的图CI]可求出拟临界压力和拟临界温度T经校正后附录C(标准的附录)中的图(2],再利用式(21)利式(22)计算拟对比压力Pe-和拟对比温度Tr,查阅相关图版「附录D(标准的附录)中的图D11求出原始气体偏差系数2,值。8.3计算凝析气藏中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8
8.3.1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SY/T 5386—2000
在凝析气并产出的总流体中,天然气所占的摩尔分量f。由式(25)求出:fu =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G。由式(26)和式(27)计算:G.= Gfg
GRC = GERG
8.3.2凝析油地质储量计算
凝析气藏中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N,)出式(28)和式(29)计算:N. = 104G/GOR
Nrc = NERc
9评价钻探阶段和开发初期采收率的估算方法9.1油气藏采收率估算方法
确定油气藏采收率的方法应符合SY/T5367和SY/T6098的规定。9.2凝析气藏采收率的估算方法
9.2.1凝析气藏总采收率的确定
用经验统计值法及地质类比法确定凝析气藏的总采收率(E),9.2.2凝析气藏中凝析油采收率的估算方法凝析气藏中凝析油采收率的估算方法由式(30)计算:F-rc = 0.9367) 027GOR02508(5.625×10-2T + 1)0. 0084(1-076注:式中地层温度 T 的单位为t::9.2.3凝析气藏中大然气采收率的估算方法凝析气藏中天然气采收率的估算方法山式(31)计算:ER- Enc(1 -fr)
10并发中、后期动态法计算油气可采储量的方法其计算应符合SY/T5367及SY/T6098的规定:11储量评价
11.1储量可性评价
·(29)
在油气藏储鼠计算完成后,分析各种参数的齐全,准确程度,看其是否达到本级储量的要求;分析确定储量参数的方法及各种图版的精度;分析储量参数的计算与选用是否合理,并进行几种计算方法的对比校验:分析油气藏的地质研究工作,判断其是否达到本级储量要求的认识程度,11.2储量的综合评价
11.2.1产能大小分类
a)按千米并深的稳定日产鼠,将油气臧的产能分为4类(见表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