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5387-2000 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
SY/T 5387-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387-2000

中文名称: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英文名称: Geologic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est production of conventional crude oil reservoi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12-25

实施日期:2001-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09855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99其他石油和天然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0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工程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SY/T 5387-1991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387-2000 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 SY/T5387-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75.180.99
备案号:818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87---2000
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of geology for conventional oilreservoir production test
2000 -12-25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1- 06 -01 实施
SY/T 5387---2000
1范围
2引用标准
3试采目的与任务
4试采的地质基础
5试采并区的开发部署
6试采管理
7试采资料整理及总结
附录A(提示的附录)
试采表格格式
SY/T 5387—2000
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前,一般都要经过试采。试采所取得的油藏静态与动态资料是认识油藏地质特征,「解油层产能,掌握试采井生产特征,评价油藏天然能量大小等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合理确定油田生产建设规模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制定本标准有助于规范油藏试采工作,提高试采工作质量。
本标准是在SY/T5387—91《砂岩油戴试采地质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原来的标准内容较简单,这次修订补充了试采月的与任务、试采地质基础、试采井区的开发部署、试来管理等,使油藏试采工作内容更加充实,要求更加明确。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 SY/ 5387—91。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雅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雨辰叶庆全本标准于1991年7月首次发布,此次为第一次修订。V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SY/T 5387---2000
Technokogical requirement of geology for conventional oil代替 SY/T 5387-91reservoir prnduetion test
本标推规定了常规原油油藏试采任务、内容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常规原油油裁的试采工作。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6167—1995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6172--1995油井试井技术要求SY/T6287—1997油非采油指数确定方法SY/T 6313.1—1998气水界面确定方法油气、油水界面SY/T6365—1998油气截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确定方法3试采目的与任务
3.1进行系统试井,确定试采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和初产量。3.2分析试采并产量变化,评价油层生产能力,分析油戴稳产条件。3.3掌握试采井生产特点,以及边水(底水)推进状况。3.4搞清油藏流休性质、气油水分布状况、温度、压力系统等,确定油藏类型。3.5确定油藏驱动类型,评价油藏大然能量大小,提出油藏开发及开来方式设想,3.6分析试采开的生产技术条件,提出合理的并身结构及完并方法。3.7“了解储层敏感性及污染状况,提出油层改造和保护油层的最住措施;了解油层出砂状况,提出防砂治砂措施,
3.8落实油藏地质储量,计算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汕田开发经济效益。3.9分析试采井区开发部署效果,为合理的油田开发部署提供参数及依据。4试采的地质基础
41在通常情况下,要经过评价钻探(详探)后,对油綫地质特征有基本面认识后,才能进行试采。a)构造类型、断层性质及其分布状况;b)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厚度变化等;c)隔层岩性、物性及其分布状态;d)储层沉积相类型;
e)流体地面及地下性质及其在平面上、垂向上的变化:)气、油、水分布、原始地层压力、压力系统,以及原始地层温度等;g)探明储量大小,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12-25批准2001-06 -01实施
SY/T5387—2000
4.2裂缝性油藏除对上述问题有全面认识外,还应对储层空间类型、裂缝产状、开启程度、充填物分布状况、发育部位等有所了解。4.3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小汕藏(包括断块油藏)等,应对构造类型、储层特征、断块分布特点、流体性质等有初步认识。
5试采井区的开发部署
5.1试采规模及试采井区的确定
5.1.1试采规模应根据油藏地质储量人小、地质复杂程度和油田开发工作需要而定。大型油藏以上(地质储量大于1×10°t),可开辟试采区进行试采;中型油藏【地质储量(0.1~1)×108t】可设计1~2个井组进行试采;小型油藏(地质储量小于0.1×10°t)可设计1~3口井进行试采;复杂断块油田的主要断块至少应有一口井进行试采。5.1.2试采区、试采井组、试采井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其代表性、独立性、地形及交通等条件。5.2试采层系划分与组合
5.2.1油层单一,厚度不大,井段不长,试采时不必划分层系,但下列情况有必要划分试来层系:a)油层间的圈闭类型不同;
b)油层多、油层性质差异大、井段长;c)油层间的油、气、水分布规律及压力系统不同;d)油层间的原油性质差异大;
e)油层间的驱动类型不同。
5.2.2试采层系划分与组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a)各个试采层系之间必须有一定厚度和分布稳定的隔层分隔,保证各试采层系间的流体不能审流,
b)每个试采层系具有一定的地质储量,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c)同一试采层系内的油层性质、沉积类型、构造形态、驱动类型、压力系统、原油性质等应大体一致,
5.3井网的确定
5.3.1试采井区(试采区、试采井组)井网形式和井排方向应根据其构造类型、砂体形态,断层及裂缝分布状况等决定。
5.3.2试采井区井网密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a)基本上能控制油层,连通厚度达到油层总厚度的70%以上;b)要求有较高的采油速度,避免试采时间过长,裂缝性及底水油藏采油速度可减小:c)并网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与今后油田开发井网的衔接;d)投资少,保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5.3.3单并试采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探井、评价并作为试采井。5.4采油方式的确定
采油方式应根据油藏天然能量大小及经济效益而定,天然能量充足,可采用自喷方式试采:不能白喷的可采用机械采油方式进行试采。5.5试采时间的确定
试采时间应根据油藏天然能量大小和开发工作需要而定,一般为一年至三年。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小油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试采管理
6.1试采井工作制度的确定
SY/T5387—2000
6.1.1在试采前应进行系统试井,根据试井取得的资料绘制指示曲线。6.1.2按正常的指示曲线确定试采井工作制度。确定的初产量要有利于:a)有利于边水油藏的含油边缘均匀推进;b)防止底水油藏形成锥进;
c)有利于带气顶油藏的气顶流体均膨胀;d)防止油层脱气和气油比上升过快;c)控制出砂量,保证能正常生产,)经济上合理,并能取得最高的经济采收率。6.1.3根据试采井生产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制度。6.2建立动态监测系统
6.2.1试采时应建立地层压力、地层温度、产出面、流体性质、地应力和裂缝分布方向等动态监测系统。气顶油藏、边水和底水油藏应进行油气、油水界面及底水移动情况的监测。6.2.2观察井数应根据油藏具体情况和试采设计要求决定。6.3试采资料录取
6.3.1油、气、水产量
每班测量一次油、气、水量,每天计算一次日产油量、日产水量、口产气量。6.3.2压力
试采前和结束时应测量地层压力和压力恢复曲线。正常试采期间,自喷井每月测一次地层压力,非白喷井每季测一次地层压力。自喷井与非自喷井每半月测一次流动压力或测动液面。每班记录一次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6.3.3地层温度
测地层压力和测压力恢复曲线同时测地层温度。测流动压力同时测井底流动温度。6.3.4油、气、水样及含砂量分析每月取一次油、气、水样及含砂量分析,每季度取一次油、气、水样进行全分析。6.3.5高压物性
根据试采设计要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并进行分析。6.3.6生产测试
根据试采设计要求,试采井每3个月至6个月进行一次分层测试,以取得分层产油量、产水量资料,必要时应取得分层压力资料。6.3.7试井
根据试采设计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采井每半年应进行一次试井。试井方法、步骤、资料录取等按SY/T6172规定执行。
6.4动态分析及调整
6.4.1每月应进行一次单井动态分析,研究其压力、产量、含水、气油比等变化是否正常、工作制度是否合理、井下技术状况是否良好。6.4.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试采井区综合分析,研究其压力、产量、含水、油气比、油层产能、层间和平面关系,以及各类油层工作状况等变化趋势,分析变化原因,制定相应措施。6.4.3可利用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开发效果预测7试采资料整理及总结
7.1资料整理内容
试采结束时应整理下列资料。
a)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油气比、含水率变化曲线:SY/T 5387-2000
b)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动液面、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变化曲线;:)地层温度和流动温度及其梯度变化曲线;d)压降曲线和压力恢复曲线;
e)系统试井资料及指示曲线;
1)汕、气、水样分析资料;
g)高压物性取样分析资料。
7.2参数计算和确定方法
7.2.1按SY/T6287中有关公式计算试采井采油指数。7.2.2按SY/T6365规定的方法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7.2.3按SY/T6313.1规定的方法确定油气、油水界面。7.2.4按SY/T6167规定的方法计算油藏天然能量,并按其评价指标进行评价7.2.5按SY/T6172规定的方法求取:产能系数、表皮系数、导压系数、并简储集系数、探测半径、有效井半径、边界距离、地质储量、与并筒连通的孔隙体积、泄油面积、垂直裂缝长度、垂自裂辫导流系数等。
7.3编写试采报告
7.3.1编写内容
报告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a)试采目的与任务;
b)试采井区的地质概况;
c)试采历程;
d)试采分析及结论;
e)对油田开发和下步工作意见。7.3.2主要附图
报告中应附以下主要图件。
a)试来并区井位及地质综合图;b)试采并区综合试采曲线;
c)试采井区开采现状图;
d)产液剖面图;
c)各单井试采曲线:
f)指示曲线;wwW.bzxz.Net
g)各种试井方法基本图幅。
7.3.3主要附表
报告中应附以下主要附表。
a)单并试采数据表;
b)试采井区试采综合数据表;
c)试并测试数据表;
d)油、气、水分析数据表;
e)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衣。
各表格式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期
试采表格格式见表A1-表A8
制表人:
SY7T 5387—2000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试采表格格式
××油戴××并试采数据表
开井关井开井!
审核人
制表人:
制表口期:
××油藏××并区××月试采综合数据表油
审核人:
m*/dm/dm/d/m
制表日期:
年月H
累积,累积累积
油层!备
产水)产气
产油”
量!量
年月日
测试人:
关井时间
测试人:
SY/T5387—2000
××并稳定试并测试数据表
审核人:
产油量产气基产水量
测试日期:
表A4××井不稳定试井测试数据表关井油 关井套 实测井
累计关
压(绝)压(绝)底压力
井时间
审核人:
测试日期:
年月日
表A5××油藏××试采井区原油分析成果表层
制表人:
审核人:
凝固点
含蜡量
含胶量
制表日期:
关井前必须测得稳定
的油、气产量及相应
的流压
年月日
含沥青量
含硫量
年月日
制表人:
SY/T5387—2000
表A6××油藏××试采井区气体分析成果表化验
瞰样层瞰样化验C
位日期日期
制表人:
审核人:
制表日期:
X×油藏××试采井区地层水分析成果表CL
审核人:
制表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微量元
素含量
SY/r5387--2000
表 A8××油× ×试采并区高压物性分析成果表地层流动油
井橄样房殿样化验样
力力乐
位日期日期
制表人
审核人
油气比
地层原
始粘度
ml'a*s
制表日期:
m/(MPa*m)
年月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