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5396-2000 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
SY/T 5396-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396-2000

中文名称: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英文名称: On-site insp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petroleum cas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12-12

实施日期:2001-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47748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01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综合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E90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SY 5396-1991 SY 5577-1993

出版信息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7.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套管现场检验项目、方法、贮存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套管场(管子站)及井场的石油套管检验。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套管陆上及海上运输。 SY/T 5396-2000 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 SY/T5396-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5.180.01
备案号:814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7T 53962000
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
Well - site transportation and inspection criterion for oil casing2000-12—12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1-06-01实施
SY/T 5396—2000
引用标准
3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运输与贮存.
SY/T 5396--2000
本标推是对SY5396--91石池套管现场检验方法和SY5577--93套管装卸运输与贮存技术要求两个标推进行合编惨订战的,本标准在修订编写时保留了SY5396—91与SY5577—93中实践证明满足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存和运辙要求的内容,并对其格式、结构、层次及章条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了套管直线度、接箍外径偏差等条款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5396--91和SY5577-93。本标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本标推主要起草人李毅柳世杰
罗方建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
SY/T 5396—2000
代替 SY 5396—91
SY 557793
Welf- site transportation and inspection criterion for oil casing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套管现场检验项目、方法、贮存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套管场(管子站)及井场的石油套管检验。本标雅适用于石油套管陆上及海上运输。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推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推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9253.2一1999右油大然气工业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3检验项目
3.1套管场(管子站)检验项目
a)接箍、管体、螺纹外观;
b)钢级与壁厚:
c)首线度;
d)长度:
e)锥度;
f)通内径:
g)螺纹机紧度:
h)紧密距;
i)探伤:
)静水压小试验。
3.2井场检验项目
a)接箍、管体、螺纹外表缺陷;h)钢级与壁厚;
c)直线度;
d)长度:
e)通内径,
3.3特殊螺纹套管检验项月与方法成按定货合同规定或推荐的检验项目与方法检告。4检验方法
4.1接箍、管体、螺纹外观
4.1.1接箍外观的检验与规定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扁 2H00 —[2 -12 批准2001-06 - 01 实施
4.1.1.1接箍外径偏差
a)圆螺纹套管接箍:
SY/T5396—2000
1)对于H、J、K、N、C、L、T、P钢级的所有套管接箍,外径允许偏差为土1%,但不超过±3.175mm;
2)对于Q钢级的所有套管接箍,外径允许偏差为土1%,但不超过+3.175nb)偏梯形螺纹套管标准接箍:
1.588mm。
1)对于H、J、K、N、C、L、T、P钢级的所有套管接箍,外径允许偏差为±1%,但不超过±3.175mm;
2)对于Q钢级的所有套管接箍,外径允许偏差为±1%,但不超过+3.175mc)偏梯形螺纹套管特殊间隙接箍:1.588mm
对于H、J、K、N、C、L、T、P钢级的所有套管接箍,外径允许偏差为+0.794mm。-0.4
4.1.1.2接箍表面
a)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裂纹和孔隙,b)接箍表面若有凹坑、圆底凿痕及类似缺欠等,均不能超过表1规定值(从原始表面或缺欠上部的轮廊线测量)。
c)若带夹痕、尖底凿痕及类似缺欠等,均不能超过表2规定值(从原始表面或缺欠上部的轮廊线测量)。
表1凹坑、圆底凿痕及类似缺欠允许值接箍所配套管
mm(in)
≤139.7(5%)
168.3(6%),177.8(7),193.7(75%)≥219.1(8%)
允许缺欠深度
表2夹痕、尖底凿痕及类似缺欠允许值接箍所配套管
mm(in)
139.7(5%)
≥168.3(6%)
允许缺欠深度
d)接承载端面的内外边缘应是圆角或倒角,但不能影响承载面宽度6(见图1),6b的尺寸见表3。接箍的两端面应与轴线垂直。e)螺纹不能有连续性缺陷。
接箍承载端面
规格尺寸1)
mm(in)
114.3(4%)
139.7 (5%)
168.3(6%)
193.7(7%)
219.1(8%)
244.5(95%)
273.1(10%)
298.5 (11%)
339.7(13%)
406.4(16)
473.1(18%)3)
508.0(20)
SY/T5396—2000
表3承载面宽度尺寸
接箍外径2)
1)接箍规格和相应套管规格相同。圆螺纹
承载面宽度6
偏梯形螺纹
2)接箍外径同API标准接箍外径,偏梯形螺纹特殊间隙套管接箍承载面宽度与表中同规格尺寸偏梯形螺纹承载面宽度6值相同。
3)仅适用于API标准的H、J、K、N钢级套管4.1.1.3套管接箍缺陷处理
a)不允许用补焊的方法清除任何缺陷;b)用机加工或打磨方法清除或减小到可接受的限度内时,必须保证接箍外径公差符合要求,且应平滑地过渡到接箍外轮廓线上。4.1.2管体外观的检验与规定
4.1.2.1管体外径允许偏差:
a)外径小于或等于101.6mm(4in)时,允许偏差±0.79mm;外径大于114.3mm(4%in)时,允许正偏差+1.00%,负偏差-0.50%,但上限公差不应超过3.175mm。b)对于139.7mm(5%in)及更小的加厚套管,表4所列偏差适用于紧接加厚部分后约127mm距离范围内的管体外径;对于大于139.7mm(5%in)的加厚套管,表4所列偏差适用于紧接加厚部分后约等于管体外径距离范围内的管体外径。c)管体外径测量用卡钳或外径规。4.1.2.2管体重量允许偏差:
a)单根套管管体重量允许偏差:7%~-3.5%。b)车载批量套管重量允许偏差:-1.75%(一个车载量最少为18144kg)。4.1.2.3管体外表面不应有任何缺陷,如有发纹、折叠、裂纹、划痕、擦伤、凹槽等,其深度不能大于规定壁厚的12.5%。
管子外径
26.7.-88.9
114.3--127
139.7.-219.1
4.1.2.4管体缺陷处理:
SY /T 5396-240
表4管体外径允许偏差
a)用磨削消除,剩余壁厚不能小于规定壁厚的87.5%;管体允许偏差
b)缺陷的管段可以切除,切除后的套管长度应符合长度要求;-0.79
c)当缺陷套管减少的壁厚大十规定壁厚的12.5%或剩余壁厚小于规定厚的87.5%时,应收,禁止人并。bZxz.net
4.1.3螺纹外观的检验与规定
4.1.3.1螺纹儿何尺寸应符合GB/T9253.2的规定4.1.3.2不完整螺纹LN(见图2)的缺陷,其深度不能延伸到螺纹根部锥角以下或延伸到超出规定壁厚的12.5%(从延伸端管子表面处测量)。图2螺纹尺卡
4.1.3.3先整螺纹1-c(见图2)段内的检查:a)短圆螺纹套管最小Lc值见表5。b)长圆螺纹与偏梯形螺纹套管最小L:倬见表6。c)损伤:只允许损伤一个螺距,任何一个损伤的螺距,其深度不人于0.5rmurt,长度不大于5mm。d)断牙:里允许个断牙,其长度不大于2mm,深度不超过0.5mm。不充许因管体裂纹或折叠延伸造成的断牙。
e)黑顶螺纹:圆螺纹内允许有一个黑顶螺纹,且黑项螺纹是:-个点或一条线:偏梯形螺纹在LC段内只允许2牙黑项螺纹,这些黑顶螺纹长度不超过告子圆周的25%。1)畸形螺纹:螺纹不能有歪扭、被纹或几何尺寸不合要求,)倒角毛刺:倒角后管端的内外边缘不能有毛刺。J)锈蚀:螺纹侧面不能形成嘛坑或影响螺纹粗糙度的麻点,4.2直线度
用卷尺进行自线度检验,管子对直的偏离·御弦高不应趋过如下规定:a)管子总长(从一端测量至另一端)的(.2%;4
SY/T 5396—2000
b)在管子两端1.53m(5ft)长度范圃内不应超过3.18mm(0.125in);)加厚部分、加厚过渡区或接箍均不需要进行偏差测量。4.3钢级
4.3.1按根数5%~10%抽查。
4.3.2从接箍表面查钢印、漆印钢级标记。4.3.3用光谱仪或硬度计核实钢级,4.3.4从颜色标记识别钢级,见表74.3.5从靠近接箍的管体表面漆印、钢印识别钢级。4.4壁厚
4.4.1按根数5%~10%抽查。
4.4.2从管体表面查漆印的壁厚。表5短圆螺纹套管最小Lc值
套管外径
Imm (in)
114.3 (4k)
127.0 (5)
139.7(5岁)
168.3 (656)
177.8 (7)
193.7 (7%)
219.1 (8%)
244.5 (9%)
273.1 (104)
298.5 (11%)
339.7 (133%)
406.4 (16)
473.1 (18%)
508.0 (20)
牙/25.4nm
适用的套管公称质量
15.60~22.50
19.30 ~ 35.90
20,80 ~~ 34.20
29.80~47.60
29.80 -56.60
35, 70 ~ 70. 10
41.70--72.90
48.10) - 74.60
60.30 ~ 82.60
75.90 ~ 97.80
62.50 --89.30
71 .40 - 107. 02
101.20,107.20
96.70 -125.00
140.0 --198.1
套管外径
mm(in)
114.3(4%)
139.7(5%)
168.3(6%)
193.7(7%)
219.1(8%)
244.5(9%)
273.1 (10%)
298.5(113/)
339.7(1336)
406.4(16)
473.1(18%)
508.0(20)
SY/T5396—2000
表6长圆螺纹与偏梯形螺纹套管最小Lc值壁厚
1)括号内为偏梯形螺纹牙数
L80-9Cr
L80-13Cr
4.4.3用超声波测厚仪检验壁厚时表7
牙数1)
牙/25.4mm
长螺纹
8(6)
8(6)
8(6)
8((6)
8(6)
8(6)
钢级的颜色标记
颜色标记
无色或黑色
条明亮的绿色环带
两条明亮的绿色环带
条红色环带
红色加棕色带或纵向条
红色加两条黄色带
红色加一条黄色带
紫色或一条紫色环带
棕色或一条棕色环带
银色或一条银色环带
套管壁厚的允许公差为规定壁厚的-12.5%;6
偏梯形螺纹
条明亮的绿色环带
两条明亮的绿色环带
条红色环带
一条红色环带和一条棕色环带
条红色带、一条棕色带和两条黄色带红色带、棕色带和黄色带各一条条紫色环带
一条棕色环带
一条银色环带
SY/T5396—2000
测壁厚部位规定离套管两端1.5m处和中间,共测三个截面,每个截面测四个对称点。4.5通内径
4.5.1采用圆柱形通径规通内径,通径规前端倒角应光滑,其规格见表8。4.5.2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通径,通径规从接箍端面进入后能自由通过套管,通径时套管内部应没有任何异物,并应适当支承,防止套管下垂弯曲。4.5.3某些特殊螺纹(如VAM螺纹等)在通试内径时,不能卸掉母螺纹护丝,以防损坏螺纹和密封台阶。
表8通径规尺寸
套管外径
mm(in)
≤219.1(8%)
244.5-339.7(9%133%)
≥406.4(16)
4.6螺纹机紧度
4.6.1按根数5%~10%抽查。
4.6.2圆螺纹套管:
通径规长度
a)检验N,值和】值,见图3。J值规定尺寸见表9。b)N值≤L4±2牙,了值偏差±2牙。L4值规定尺寸见表9。套管
图3圆螺纹检验值
表9圆螺纹套管J值与L4值
套管外径
mm(in)
114.3(4/)
139.7(5%)
168.3(6%)
短螺纹
通径规直径(小于套管内径值
长螺纹
套管外径
tnm (in)
177.8 (7)
193.7 (7%)
219.1 (8%)
244.5(95%)
273.1 (10%)
298.5 (11%)
339.7(133%6)
4h6.4(16)
473.1 (1856)
508.0 (20)
偏梯形螺纹套管:
SY/T $396—2000
表9 (完)
短螺纹
长蝶纹
a)最小机紧位置为接箍端面至外螺纹消失点处的兰角形符号底边后一牙(见图4)b)最大机紧位置不超过接箍端面至外螺纹消火点处三角形符号项点(见图4)。三角形符号
图4 偏梯形螺纹
4.7锥度
4.7.1锥度规型号选择见表10,
表10锥度规型号
被测套管外径
mm(in)
114.3139.7 (4% -53)
114.3 --219.7 (4/2 --85%)
外螺纹
锥度规型号
内螺纹
被测套管外径
mm (in)
177.8 ~ 339.7 (7 ~ 13%)
114.3 ~ 355.5 (4V -14)
锥度规触头选择见表11。
习/25.4mml
头直径
触头型号
4.7.3检验步骤如下:
SY/T 5396--2000
表10(完)
外螺纹
锥度规型号
表11锥度规触头选择
圆螺纹套管
a)根据螺纹的尺寸选择合适的锥度规及触头;b)作好起点测量标记,并确楚触头的位置;内螺纹
偏梯形螺纹套管
32090S
c)测量外螺纹锥度时,将锥度规的调整臂调整至与螺纹外径相应的位置固定:d)测量内螺纹锥度时,将内螺纹锥度规装上合适的伸长臂以适应待检查的螺纹尺寸:e)将锥度规触头放到第全牙顶螺纹位置的槽内;定触头保持不动,动触头作小圆弧滑动;调节锥度规表上的刻度盘使零位与最人读数重合,然后沿者已定好的测量位置依次测量;测量间距为25.4rnml(1in),如小直径管子的螺纹不足以提供25.4mm(1in)的间距,可减少至12.7nim(1/2in)的间距测其锥度,并记录表上的读数;测量完后内次将锥度规放在第一全牙顶螺纹槽内,如果表上的读数仍处于零处,则该螺纹锥度测最结束,否则重新调整后进行测量,直至准确为止:f)按5%-10%根数抽查:
4.7.4锥度偏差:
a)厨螺纹套臂:5.208/1000--2.600/1000:b)偏梯形螺纹套管见表12
套管外径
偏梯形螺纹套管饿度偏差
外螺纹
完整螺纹
4.8螺纹紧密距
13.50/100
-1. 5(1/100]
不完整螺纹
+ 4.50/1000
- 1.50/100)
内螺纹
1 4.50/1000
-2.50/1000
紧密距测量、量规使用、复验、鉴定、传递应符合C:B/T0253.2的规定,根据需要检杏。4.9探伤检验
接箍、管体及螺纹应进行无损探伤,按根数5%10%抽存。4.10静水压力试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