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518-20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75.010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1石油地质勘探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518-2000 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规范 SY/T5518-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5.010
备案号:683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7T55182000
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规范
The measuring standards of oil and gas well position2000-03-10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10-01实施
SY/T 5518--2000
基本依据和婴求
作业准备
外业记录手薄
并位控制测量
位图根点测量
复测成果的编制
资料管理·
SY/T5518—2000
根据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的状况,对SY5518一92《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井位测量规范》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并更名为《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规范》。本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关于油气田井位布设、仪器检验校正、天文方位测量、平板仪和基础图的有关要求和具体内容,修改了卫定位、外业记录和测量要求的相关内容,增加了实时差分卫星定位系统测量的有关规定,并对部分并位测量术语做了统一规定。本标准自实施之口起,代替SY551892。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推化委员会归I1。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录井处。本标雅主要起草人尹林文杨德勇魏民纪伟本标准于1992年11月首次发布。本版本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井位测规范
The measuring stanidards of oil and gas well posftton本标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并位测量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本标雅适用于石油天然气井位的测量作业。2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2.1 并位测量 the measuring of well μositinSY/T 5518—2UU0
代替SY5518—92
将设计并位放设到地面上和刘钻井施工井位的位置进行测量的过程,通称为井位测量。包括初测和复测。
2.2初测 first measuring
将设计并位放设到地面上的过程2.3复测 measuring agrin
对钻并施工井位的位置进行测量的过程。2.4并位控制测量 the measuring of well pcsition conttol roint测定并位测鼠控制点的过程。
2.5 并位图根点 the turning point of well position measuring为初测并位所引测的过渡点。
3基本依据和要求
3.1以国家大地控制点为基础,与国家统-一坐标系和高程系联测。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接高斯一克单格正形投影,6度带分带计算的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3.2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点,均可作为井位测量的首级控制和测量依据。3.3测区内其它部门测量的三角导线)控制点、军控点和卫星定位点,当满足井位测量的精度要求时,可作为井位测量的首级控制点。3,4在满足本标准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订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其它方法和新技术作业。4作业准备
4.1资料收集
4.1.1地形图、海况报告、控制点成果和控制点成果展开图,4.1.2并位图、构造图。
4.1.3位测量成果。
4.2测区踏勘
4.2.1掌握各等级儿位测量控制点的状况。4.2.2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 -(3 -10 批准2000-10-01实施
4,2.3了解测区内的井位分布情况。4.3仪器检验
SYF 5518—2000
4.3.1指定的检测单位定期检定校正,并在有效期内使用。4.3.2测量仪器满足以下指标:
a)水准仪的视准轴应和水雅管平行:b)经纬仪和全站仪照准部三轴之间的关系满足:2℃值小于1,指标差小于1。5外业记录手障
5.1基本要求
a)于簿不得缺页;
b)采用硬度为 HB 至 2H的铅笔填写;c)严禁凭记忆补记或转抄。
5.2内容的修改
5.2.1观测角的秒(\)值不得修改。5.2.2观测角的分(\)值和度(\)值,可以现场史正,但是同一方向的正倒镜观测值不优做相同的更改。
5.2.3垂直角观测中,各谢回的读数不得连续史正同一数字。5.2.4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米(m)以下数值不得更改。5.2.5距离测量和水准满量的分米(dm)和米(m)值,可以现场更正,但是同一距离或同一高差的往返或两次观测值不能做连环更改。5.2.6史正错误,应用直线将错误记录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和数字、严禁涂擦。对划去的不合格记录,趾明原因。
5.3记求和计算数据的取位
5.3.1角度的观测值均读记至秒(\)。5.3.2距离测量中,控制测虞读记至毫米(mm),并位复测和并位图根点测量读记至厘米(cm),并位初测读记至米(m)。
5.3.3让算结果按相应的记录标准取位。6并位控制测量
当控制点无法满足共位测量时,可布设井位测量控制点。并位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可以根据地形、国家控制点的分布,采用卫星定位、交会法测量或导线测量的方法来测定,井位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用卫星定位或水准导线的方法引测。6.1交会法测量
在视野开阅、通视条件良好的地区,如果控制点满足交会法的要求,可求用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或距离交会发展井位测量控制点。6.1.1、并位测量控制点的发展
按以下标准划分等级,发展级别不超过三级。6.1.1.1全部由大地控制点和卫星定位点发展的点为一级点。6.1.1.2由发展的点配合人地控制点和卫早定位点再发展的点,其等级与起算点中最低等级的点同级。6.1.1.3全帮由发展的点再发展的点,其等级较起算点中最低等级的点降低一级。6.1.2图形要求
6.1.2.1测量点的顶角在 30°-150°之问。6.1.2.2边长不超过10kmm
SY/T 5518—2000
6.1.2.3在后方交会测量中,要防止出现危险圆。6.1.2.4 采用前方交会测量时,后视距离不小于前视距离的二分之一6.1.3水平角观测
6.1.3.1观两个方向时,采用测回法观测;观测两个以上方向时,采用全遗测回法观测。6.1.3.2采用J2级经纬仪,应观测两个测间或全圆测间;采用J。级经纬仪,应观测个测回或全圆测回,测回间度盘要变换90°
6.1.3.3水平角观测的归零差和2C差限差规定详见表1。表1归零差和2C差限差规定
半测国归零差
半测回归季差的较差
6.1.4观测数与数据计算
6.1.4.1应有一条检查边。
数据计算采用简化平差法。
G.1.4.3两组图形计的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75m,6.2导线测量
6.2.1以大地控制点或卫星定位点作为起始点J
6.2.2选择距离较远的点作为后视点,后视距离不小于前视距离的二分之一。6.2.3采用支导线或变形导线布设并位测量控制点时,水平角观测按6,1.3,Is
6.2.4需要布设儿位测量控制点较多,点位之间呈直伸式分布时,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布设一,二级导线。
6.2.4.1导线的精度和规格见表2。表2导线的精度和规格
导线全长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一条边长
500 3000
200~ 800
全长相对
闭合差
1/15000
1/6000
测回数
6.2.4.2导线点的水平角观测的归零差和2C差限差按6.1.3.3,方位角的闭合差满足:一级导线,0±10/\;一级导线,0±20V\;n为测站数s6,2.4.3导线点的计算用简化半差法进行平差,边长归算到平均海半面和高斯投影面工进行长度改正。
6.3高程控制测量
6.3.1 测量
一、二级导线均采用三角高程网或高程路线的方法测定。SYT 5518—2000
6.3.1.2—级水准导线的起始点和闭合控制点应与等外水雅点联测。6.3.1.3二角高程测量的垂直角应对向观测。6.3.2路线长度和精度要求
路线长度和精度要求见表3-
路线长度和精度要求
基本控制点
图根点
路线全长
注:S为边长,以100m为单位,少于300m时接300m计算6.3.3计算
对向观测
高差较差
路线闭合差、
独立交会点高差较差
6.3.3.1、基本控制点的高程计算按三角高程网、三角高程路线或组成结点的高程路线,以距离的倒数加权平差
.3.3.2三角高程计算加入地球率和大气折光改正。6,4卫星定位
6.4.1选点
卫星定位点应选设在视暨开、目标显著的地点,6.4.1.2应埋石或选设在固定的目标上。6,4.1.3联测的控制点应选择测区内最高等级的控制点,水推点的等级不低于四级。6.4.1.4在15截止高度角以上的空间不应有障碍物。应避免大面积的水域或电磁波引起的多路径效应。6.4.1.5
6.4.1.6周围 1001之内不应有强电磁波辐射源。6.4.2组网
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6.4,2.2观测网点应均勾分布。
6.4.2.3基线距离在20km以内
6.4.3观测
时段数和时段长度满足表4。
表4观溉时段数和时段长度
卫星高度角
观测时段数
注:夜间可以将观测时间减少一半或将距离延长一倍4
基线平均距离
时段长度
60 ~120
50 -100
4I1 - HA
6.4.3.2精度因子小于4.0。
6.4.4计算
SY/T 5518--2000
6.4.4.1基线方差比大于3.0,均方差小于20mm。6.4.4.2不同观测时段基线边互差小于相应级别规定精度的2倍,其中任一时段的结果与各时段平均值不能超过相应级别的规定精度。6.4.4.3卫星定位的测量成果应换算成国家现行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系7 并位图根点测量
7.1升位测量控制点和老并均可做为测量并位图根点的依据点。了,2并位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可采用后方交会、支导线或变形导线测凰。7.2.1水平角观测只测个测全圆测回。7.2.2后方交会测罩点的顶角在25°~155之间7.2.3采用支导线发展点不超过两个,测量边长小于3000m。7.2.4采用后方交会或变形导线测量,应有一条检查边,计算结果相差小于3.0ms8初测
8.1并位初测的依据
8.1.1直并。以坐标为推。
8.1.2水平井、双靶点斜井,以钻井施工设计要求推算的井口坐标为推。8.1.3单靶点斜井,以选定井口位胃为准。8.2初测准备
8.2.1将设计并位展到地形图、井位图墩构造图上,以了解现场的控制点、老井和地形条件。8.2.2并位测量控制点、老并和井位图根点均可做为初测井位的依据点。测站点和后视点按方便、准确、可行的原则选择。
8.3光电量仪器量
8.3.1设计升位相邻的老非、控制点和现场的地形情况不能满足初测条件,应布设片位图根点。8.3.2选择精度高、距离较近的点做测站点。8.3.3选择精度高、月标明显的控制点做后视点,后视距离不得小于前视距离的三分之-。8.3.4初测计筛应由两人分别计算,结果应一致。8.3.5初前应落实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可靠性。8.3.6仪器应摆放在测站点上,安置牢固。当无法摆放时,可将仪器摆放在谢站点和后规点的连线上,并根据偏离的方向和距离对初测并位做相应的改正,但足偏离的距离不得超过10m8.3.7测量过程中,观測者应推确、清晰地读出观测结果,记求者对记录的数据应进行复诵,记录者对观测的结果应进行校对。
8.4卫星定位仪测量
8.4.1基准站选择
8.4.1.1采用并位测量控制点作基推站。8.4.1.2在适时差分的有效作业范围内。8.4.1.3避免基唯站和移动站之问障碍物的影响。8.4.2基准站设置
8.4.2.1卫星定位仪的接收人线应对中整平,8.4.2.2电台的天线到卫星定位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5m。8.4.2.3人线平面10°仰角以上无大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3
SY/T 55182000
8.4.2.4周由100m之内无强大的电磁波辐射源。8.4.2.5精确输入高程。
8.4.2.6基准站坐标应校对。
8.4.2.7有效更新基准站坐标。
8.4.3建立图表
8.4.3.1 图号字付不超过 8-个。8.4.3.2横坐标Y必须包含带号。8.4.3.3比例尺应与图宽、图高相对应。8.4.4测最
8.4.4.1测定结果以在实时差分下的有效位置为准。8.4.4.2移动站到达设计并位的初测位置后,连续测量的时间不少于2mmin,连续记录数据不少于20个,数据满足:
a)每个坐标的摆动幅度不超过2m;b)每个坐标与井位的设计坐标相差不得超过211e8.4.4.3在测量过程中,不得通话联系。8.5并位标志
8.5.1、初测的井位,要埋设醒国的标志牌,并写明号。8.5.2并位处应打入暗桩。
8.6韧测误差
8.6.1开发井小于10mu
8.6.2评价升小于 30m2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8.6.3预探井、参数井和海上井位小于50m9复测
9.1方法
9.1.1井位的平面位置寸采用前方交会法、支导线法或卫屋定位法。9.1.2并位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9.2依据点
各等级的并位测量控制点均可作为复测并位的依据点。9.3测量
9.3.1仅器摆放要牢囤,并对中整平。9.3.2观测者读数应准确、清晰、记录人对记录的数据应进行复诵。9.3.3水评角观测同6.1.3.1,只测一个测回或全圆测回。9.3.4水半角观测的归零差和2C差限差同6.1.3.3。9.3.5前方交会的图形满足:
a)后视距离不得小于前视距离的二分之一:b)测量点的顶角范围在25°-155°之间;c)边长不超过10km。
9.3.6应有一条检查边。
9.4训第
9.4.1 由两人分别计算,结果应-~致。9.4.2两个图形的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2.0m。9.4.3复测成果的误差应满足:
SY/T 5518—2000
a)开发井、评价井小于3m!
b)预探井、参数井和海上井位小丁5ma9.4.4复测结果与初测及移动结果核对。9.4.5登记复测结果,应由第二人校对。10
复测成果的编制
10.1署名、发放日期和发放单位。10.2
内容包括:井号、纵坐标、横坐标、商程和备注。预探井、参数井、海上井位增加经度和纬度。
制表人、校对人和审核人签名。10.4采用16开本紧装。
复测成果封面格式见图1,复测成果表格式见表5。11资料管理
11.1井位测量资料包括:地形图、非位图、大地控制点成果、并位测量控制点成果,并位图根点成果、井位复测成果和外业测量原始记录。11.2井位测量资料属国家机密,应由专人按制度管理序号
SY/T 5518—2000
表5复测成果表格式
井位复测成果表
直角坐标
纵坠标X
横坐标Y
大地坐标
经度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