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963-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963-2015
中文名称: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营运
客车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963-201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mmercial coaches operating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1范围
JT/T 963规定了在青藏高原地区营运客车的基本技术要求。
JT/T 963适用于青藏高原经营性旅客运输的中型客车(以下简称客车)。其他高海拔地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CB/T 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
CB 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CB 24407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JT/T 325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 616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
JT/T 721客车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 782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
3技术要求
3.1 - 般要求
3.1.1客车质量保证期不低于如下规定:
a)按新车投 人营运之日起计质保里程或年限,质量保证期不低于14万km或两年,以先到为准;
b)质保项 目按客车使用说明书或质量保证书的规定。
3.1.2客车使用的发动机应进行高原标定,其标定的海拔高度不低于4000m,并提供相应的标定报告。.
标准内容
ICS43.080.2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963—2015
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commercial coaches operating onQinghai-TibetPlateau
2015-04-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5-05-15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JT/T963-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运输司提出。JT/T963-2015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四川省运输管理局、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国线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选儒、孟秋、李明、孙波、平措罗布、裴志浩、罗忠、陈文兰、王吉江、陈世平、金柏正、卢汉成、刁薇、杨建中、常青、方元华、史昌询、冉清华、郑继飞、侯宗岗。Ⅲ
1范围
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在青藏高原地区营运客车的基本技术要求。JT/T963-2015
本标准适用于青藏高原经营性旅客运输的中型客车(以下简称客车)。其他高海拔地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B7258
GB13057
CB13094Www.bzxZ.net
GB/T13594
CB17578
GB18565
CB24407
JT/T325
JT/T616
JT/T721
JT/T782
JT/T794
JT/T889
JT/T890
QC/T476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客车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客车发动机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客车液力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3.1.1客车质量保证期不低于如下规定:a)按新车投入营运之日起计质保里程或年限,质量保证期不低于14万km或两年,以先到为准:b)
报告。
质保项目按客车使用说明书或质量保证书的规定。客车使用的发动机应进行高原标定,其标定的海拔高度不低于4000m,并提供相应的标定3.1.3客车防雨密封性应符合QC/T476的规定。客车防尘密封性参照附录A的方法进行试验,其防尘密封度M不小于92%。
3.1.4车内所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符合GB7258的规定,内饰件应进行软化处理。
JT/T963-2015
3.1.5客车座椅及固定件的强度应符合GB13057的有关规定,座椅地脚安装结构应符合CB18565的有关规定。安全带配备应符合GB7258的规定3.1.6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应符合CB7258的规定。3.1.7应急出口应符合GB7258的规定,击碎玻璃式应急出口旁应设有应急锤或者击窗器,并配置应急锤防盗或报警装置。
3.1.8行车气制动系统工作气压应不低于1MPa,气制动系统各主要零部件密封性试验压力应为1.2MPa,并应符合相关标准密封性的要求,且气制动系统应加装空气冷凝器。3.1.9客车侧倾稳定性应符合GB7258的规定。3.1.10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17578的规定,客车顶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24407中相应的要求。
客车前后围蒙皮与保险杠应为钢板制造。3.1.12
客车其他安全要求应符合CB7258及GB13094的相关要求。3.2
配置要求
青藏高原客车配置要求见表1。
表1青藏高原客车配置要求
通道宽(mm)
座间距(同方向)\(mm)
安全带
前盘式制动器
制动系
ABS(-类)
蹄片间隙白调装置
级速器(含发动机辅助制动缓速器)动力转向
发动机舱高温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无内胎子午线胎
车轮及轮胎
胎压监测报警系统
前轮轮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卫星定位系统*
发动机启动预热装置
集中润滑装置
车内视频监控系统
车身长度(m)
7.5≤≤8.6
≥750
≥300
≥720
注:“V\表示要求配置。
乘客供氧系统
遮阳窗帘
影音娱乐系统
客车座位总数:不大于(33+1+1)。表1(续)
应符合GB/T13594规定的1类防抱制动系统的要求。JT/T963-2015
车身长度(m)
7.5≤L≤8.6
缓速器应符合JT/T721、JT/T889、JT/T890的规定,如安装电涡流缓速器,安装部位应设置温度报警系统或自动灭火装置。
安装前轮轮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客车,应通过仪表台上显示器向驾驶员显示相关信息,其性能应符合JT/T782的规定。
应符合JT/T794的规定。
乘客供氧系统应为制氧机制氧,制氧机供氧量应达到人均0.5L/min。其他要求
客车允许在客舱内设置随行物品存放区,随行物品存放区应符合JT/T616的相关要求。客车不得设置车外顶行李架。
客车其他技术要求应不低于JT/T325中型中级的相关要求。3
JT/T963-—2015
A.1试验条件
试验车条件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试验车应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全部试验在空载状态进行。道路条件
A.1.2.1试验道路应为干燥的多尘土路或砂石路。A.1.2.2
道路长度不小于10km。
气象条件
无雨,风速小于1.5m/s。当风速大于1.5m/s但小于3m/s时,风向与行驶方向夹角不得大于30°
A.2试验准备
仪器准备
试验用仪器及要求如下,试验前应按要求检查标定:a)
粉尘取样仪;
风向风速仪;
温度计;
湿度计;
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秒表;
干燥缸;
滤纸,阻挡效率不小于99%。
车辆准备
试验车准备
试验前将试验车内、外用水冲洗干净并晾干,然后关闭门、窗、孔、口,保持车厢内清洁。A.2.2.2
扬尘车准备
应选用与试验车同型号或车长接近的车辆为扬尘车。A.2.3
滤纸准备
每次试验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及同一生产厂生产的滤纸。待用滤纸应在干燥缸中干燥6h以上,将试验中所需要的足够数量滤纸逐张称重,装入带有编号的滤纸盒内备用。4
A.3试验方法
A.3.1采样头安装
安装工作在试验道路起点进行。采样头布置要求如下,示意图如图A.1所示。JT/T963—2015
a)车内采样头安装在三维坐标中基准Y平面内且位于将车身长度四等分的前后等分点处,距地板高度日为1200mm,共两只,吸气口朝上;b)
车外采样头装于与车内前采样头同一横截面内,距车身外侧200mm处,并与车内采样头同高,左右各一只,吸气口朝前。
单位为毫米
说明:
采样头安装位置。
A.3.2试验步骤
图A.1采样头布置示意图
A.3.2.1试验前用吸尘器、湿抹布或拖把再次清除车厢内灰尘,保持门窗孔口的关闭状态,待各部分充分晾干后打开粉尘取样仪,对车身内部本底粉尘进行采样。采样部位为车内前采样头处。采样流量20L/min,采样时间15min,经取样后的滤纸小心放回原编号的滤纸盒内。A.3.2.2试验开始时,应先打开粉尘取样仪,调准流量后车辆再起步,试验车速30km/h,车距10m~15m。试验车驾驶员应有意识追逐灰尘,使整车行驶于被扬起的尘土中。A.3.2.3试验车尾随扬尘车连续行驶15min后进行采样。车外粉尘浓度不小于100mg/m,采样流量为20L/min;当车外粉尘浓度大于300mg/m时,允许降低采样流量至15L/min。A.3.2.4试验结束后应先停车,然后关闭粉尘取样仪,经取样后的滤纸小心放回原编号的滤纸盒内。
返程试验步骤同A.3.2.1~A.3.2.4。A.3.3滤纸的干燥与称重
取样后的滤纸置于干燥缸中至少6h后称重,称重结果填人试验记录表(样式参见表A.1)。5
JT/T963—2015
试验编号
车辆型号
天气状况
行驶方向
采样部位
采样前质量(mg)
采样后质量(mg)
粉尘质量(mg)
采样流量(L/min)
采样时间(min)
采样体积(L)
粉尘浓度(mg/m)
平均粉尘浓度(mg/m)
密封度M(%)
A.4试验结果计算
防尘密封性试验记录表
试验日期
试验人员
试验地点
按式(A.1)计算粉尘质量。
P=P-P2
式中:P,——采样后的滤纸质量,单位为毫克(mg);Pz采样前的滤纸质量,单位为毫克(mg):R
-粉尘质量,单位为毫克(mg)。按式(A.2)计算粉尘浓度。
式中:W-
粉尘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
-粉尘质量,单位为毫克(mg)。按式(A.3)计算防尘密封度。
M=(1 -
×100%
式中:W.-
车内平均粉尘浓度,即车内各测点测量往返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车内本底粉尘浓度,即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W.
一车外平均粉尘浓度,即车外各测点测量往返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W
M防尘密封度。
JT/T963-2015
A.4.4试验所测得的车外左右采样头的粉尘质量与其平均粉尘质量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否则该次试验无效。
人民共和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JT/T963—2015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100011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80×1230
1/16印张:0.75
2015年5月第1版
字数:16下
2015年5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5114·2126
版权专有
定价:15.00元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8528515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