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233-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1233-2018
中文名称:饱和潜水卫生要求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9385464
相关标签:
饱和
潜水
卫生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233-2018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saturation diving.
1范围
JT/T 1233规定了饱和潜水作业前舱室环境.进舱人员和物品卫生要求,作业中舱室环境和人员卫生要求,巡回潜水后潜水装具和潜水钟卫生要求,甲板居住舱卫生最长维持时间,饮用水与食品卫生要求。
JT/T 1233适用于饱和潜水作业舱室环境和进舱人员.物品的消毒以及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B/T 998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CB 15981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T 245555 200m 氦氧饱和潜水作业要求
CB 28235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3作业前舱室环境,进舱人员和物品卫生要求
3.1一般要求 .
卫生工.作应由生命支持员负责并实施,在饱和潜水加压前24h完成,应急情况下在饱和潜水加压前3h完成。
3.2居住舱
3.2. 1舱室环境的清洁 .消毒应从舱室的顶端逐渐向下进行,方法和步骤如下:
a) 打开所有的舱底排水阀.舱门、通道及递物简。
b) 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舱室内壁.地板以及舱内设施表面实施基础清洁。采用的表面活性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去污力及pH值应符合GB/T 9985的相关规定。
标准内容
ICS13.10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233—2018
饱和潜水卫生要求
Hygienicrequirements for saturation diving2018-08-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12-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作业前舱室环境、进舱人员和物品卫生要求.作业中舱室环境和人员卫生要求4
5巡回潜水后潜水装具和潜水钟卫生要求甲板居住舱卫生最长维持时间
饮用水与食品卫生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舱室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增效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舱室环境和潜水员体表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JT/T1233—2018
JT/T1233—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提出。本标准由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南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宏伟、汤佳鹏、李家颂、金伟、姜正林、黄知果、顾德章、徐军林。1范围
饱和潜水卫生要求
JT/T1233—2018
本标准规定了饱和潜水作业前舱室环境、进舱人员和物品卫生要求,作业中舱室环境和人员卫生要求,巡回潜水后潜水装具和潜水钟卫生要求,甲板居住舱卫生最长维持时间,饮用水与食品卫生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饱和潜水作业舱室环境和进舱人员、物品的消毒以及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
CB/T9985
GB15981
GB/T24555
GB2823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200m氨氧饱和潜水作业要求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3作业前舱室环境、进舱人员和物品卫生要求3.1一般要求
卫生工作应由生命支持员负责并实施,在饱和潜水加压前24h完成,应急情况下在饱和潜水加压前3h完成。
3.2居住舱
舱室环境的清洁、消毒应从舱室的顶端逐渐向下进行,方法和步骤如下:3.2.1
打开所有的舱底排水阀、舱门、通道及递物简。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舱室内壁、地板以及舱内设施表面实施基础清洁。采用的表面活性清洁b)
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去污力及pH值应符合CB/T9985的相关规定。用清水对居住舱内壁、地板、物品柜、床架、坐凳、仪表、阀门、观察窗表面及递物筒内壁和内门e
进行抹洗。
用舱室消毒剂对上述物品进行抹洗消毒。消毒剂保留时间应不少于30min。舱室消毒剂的配d)
制及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消毒完毕后,用清水将舱室内壁、地板以及所有舱内设施表面抹洗干净f
再用增效消毒剂对舱室内壁、地板以及所有舱内设施表面实施抹洗消毒,舱底沿边缘灌洗消毒。增效消毒剂保留时间应不少于30min,然后用清水抹洗干净,舱底用清水洗净并排出。增效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3.2.2
检查舱室环境气体净化装置并装填活性炭3.2.3关闭舱门及舱底排水阀,隔离所有舱室,居住舱内床垫、被褥铺设完毕后应采用紫外线灯对环境进行照射消毒,要求如下:
JT/T1233—2018
每个紫外线灯最长照射距离应小于1.5m;a)
辐照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
有效照射剂量应不低于100000μW·s/cm2照射时间应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T—照射消毒时间,单位为秒(s):-
M—有效照射剂量,单位为微瓦秒每平方厘米(μW·s/cm2);L—辐照强度,单位为微瓦每平方厘米(μW/cm2)。e)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效率检验、使用寿命以及更换按CB28235的规定执行3.3过渡舱
3.3.1过渡舱内壁应按3.2.1规定的方法实施清洁卫生。(1)
3.3.2采用舱室消毒剂以抹洗方式对淋浴装置、盟洗池内外壁及附属设施进行消毒,保留30min后用清水洗净。
3.3.3坐便器的消毒方法和步骤如下:a)排空坐便器,取100mL舱室消毒剂倒人坐便器内,保留30min,按排污程序排出;b)用清水冲洗坐便器;
用舱室消毒剂对坐便器外壁及坐垫抹洗消毒,保留30min后用清水洗净c
3.4潜水钟及潜水装具
采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潜水钟内壁进行清洁去污,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潜水装具采用增效消毒剂抹洗消毒,保留30min,清水洗净后置于潜水钟内。检查潜水钟内环境气体净化装置并装填活性炭。
3.5高压救生舱和高压转接舱
采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内壁进行清洁去污,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检查舱内环境气体净化装置并装填活性炭。
3.6进舱人员
人员进舱前应淋浴并换上舱内服装3.7进舱物品
所有携带进舱物品(包括食品)应经表面消毒并由生命支持员检查认可。4作业中舱室环境和人员卫生要求4.1居住舱
4.1.1环境消毒应在生命支持员的指导下由生命支持员与舱内饱和潜水员共同完成。4.1.2饱和期间应每天对居住舱进行一次环境清洁,每周进行两次消毒,分别用舱室消毒剂和增效消毒剂各消毒一次,方法和步骤如下:a)用清水对居住舱内壁、地板、物品柜、床架、座凳、仪表、阀门、观察窗表面进行抹洗;b)清水抹洗后,用舱室消毒剂或增效消毒剂对上述物品进行抹洗消毒;2
消毒剂保留30min后用清水洗净
4.1.3消毒剂在舱外配制好以后送进舱内JT/T1233—2018
4.1.4每次就餐后应采用舱室消毒剂对餐桌和座椅进行抹洗消毒,保留30min后用清水洗净。4.2递物筒
4.2.1传递物品时,如有水下作业工具,应将作业工具放人干净的封装袋内。4.2.2每次送进食品后,应使用舱室消毒剂对递物筒门、把手、内壁进行抹洗消毒。4.2.3食品类及饮用水应单独递送。4.3舱底
舱底的消毒应由生命支持员与舱内饱和潜水员共同完成。4.3.1
4.3.2饱和期间,应每周对舱底消毒两次,分别用舱室消毒剂和增效消毒剂各消毒一次,方法和步骤如下:
排空舱底积水:
b)根据舱容取消毒剂10L~20L,沿舱底边缘灌洗,保留30min后用清水洗净并排出。4.4过渡舱卫生设施
4.4.1淋浴设施及盟洗池
饱和期间应每周两次对淋浴设施及盟洗池进行卫生消毒,分别用舱室消毒剂和增效消毒剂以抹洗方式对淋浴装置、盈洗池内外壁及附属设施进行消毒。4.4.2坐便器
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消毒,方法和步骤如下排空坐便器,取100mL舱室消毒剂倒入坐便器内,保留30min,按排污程序排出;a
b)用清水冲洗坐便器;
完毕后用舱室消毒剂对坐便器外壁及坐垫抹洗消毒c)
4.5个人卫生要求
4.5.1体表
每次巡回潜水后,应对潜水员体表实施清洁消毒,方法和步骤如下:先淋浴,用中性低泡类表面清洁剂对全身皮肤进行清洁;a
用清水洗净残留在皮肤上的清洁剂;b)
用干毛巾擦干皮肤:
将增效消毒剂与清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对驱体及四肢皮肤表面进行抹擦消毒,保留30mind)
后用清水洗净。
4.5.2外耳道
潜水员每次巡回潜水及淋浴后应采用预防性滴耳液滴耳。滴耳液按舱内潜水员人数配备,每人2瓶,标明潜水员的姓名或编号,并分别在瓶外贴写“左”“右”标识。滴耳液应由潜水员自己保管,不能与别人共用,左右耳不能混用。使用方法和步骤如下:a)先用两根干棉签分别将左右耳外耳道轻轻擦拭干净:b)将标有“左”“右”标识的滴耳液分别滴人相应的外耳道内,每次滴入1~2滴。3
JT/T1233——2018
4.5.3内衣及睡衣
舱内应备有内衣及睡衣,让潜水员每天更换。清洁卫生与消毒要求如下:各人换下的内衣及睡衣应单独编号,并放在洗衣袋中送出;a)
应配置专用的洗衣机用于潜水员内衣和睡衣的洗涤;内衣及睡衣在洗涤时还应添加衣物消毒剂进行消毒;c)
选择添加的衣物消毒剂应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如果舱内有潜水员发生皮肤感染,感染者的内衣及睡衣应单独清洗;皮肤感染者的内衣及睡衣在洗涤前应先采用增效消毒剂浸泡30min。4.5.4瘦具
寝具的更换与卫生应按GB/T24555的相关规定执行。寝具在洗涤时还应添加衣物消毒剂进行消毒,衣物消毒剂应符合4.5.3d)的规定5巡回潜水后潜水装具和潜水钟卫生要求5.1潜水装具
5.1.1潜水服
每次巡回潜水结束后应将潜水服送出潜水钟外进行消毒。5.1.1.1
5.1.1.2非油污潜水服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消毒:采用增效消毒剂浸泡30min;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5.1.1.3油污潜水服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消毒:a
采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潜水服进行去污洗涤: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
按5.1.1.2所述方法进行消毒。
5.1.2其他潜水装具
每次巡回潜水结束后还应对其他潜水装具进行消毒。在非油污环境潜水作业时,其他潜水装具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消毒:5.1.2.2
用清水冲洗掉潜水装具表面附着物:采用增效消毒剂对口鼻面置内外等处进行擦拭消毒:b)
用清水将增效消毒剂冲洗干净
5.1.2.3在油污环境潜水作业时,其他潜水装具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消毒:采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其他潜水装具表面进行清洁去污:a
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
按5.1.2.2所述方法进行消毒。
5.2潜水钟
每次巡回潜水结束后应对潜水钟进行清洁,非油污环境与油污环境潜水清洁方法有别。5.2.2非油污环境巡回潜水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a)由水面照料人员用清水冲洗掉潜水钟表面附着物;4
潜水钟内潜水员用吸油织物包裹好所有水下作业工具;收集所有的食品包装物及生活废弃物并装袋:采用清水对内底门凹槽、密封圈及内壁进行冲洗,清除附着物。油污环境巡回潜水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清洁:脱离与居住舱的连接,并将潜水钟压力释放至常压:用清水冲洗掉潜水钟表面附着物:采用表面活性清洁剂对潜水钟表面进行清洁去污;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
打开潜水钟的内外底门;
按5.2.2规定的方法对潜水钟内部进行清洁;按3.3的要求对潜水钟内环境和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6甲板居住舱卫生最长维持时间www.bzxz.net
JT/T1233—2018
6.1饱和期间,甲板居住舱卫生维持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饱和周期,如饱和期间有疑似感染暴发或发生严重感染,应及时中止饱和潜水作业,同时应对目标微生物实施采样与检测。若怀疑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时,亦应及时对目标微生物实施采样与检测。采样与检测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23个饱和周期后应采取如下措施:a)将甲板居住舱压力释放至常压;清除舱内所有的生活用品;
按作业前舱室环境卫生要求的步骤对舱室实施卫生消毒。e
饮用水与食品卫生要求
饮用水卫生应按GB5749的规定执行。7.1
7.2食品卫生参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5
JT/T1233—2018
A.1舱室消毒剂的配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舱室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A.1.1取一个标有刻度的容器,装入清水。A.1.2按10000:5的比例加人二溴海因或二溴海因泡腾片。A.1.3充分搅拌后,配成含0.05%二漠海因的舱室消毒剂。舱室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用于饱和潜水期间舱室内壁、舱内物品、坐便器以及盟洗池等的常规消毒。3舱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可直接采用抹擦、灌洗、浸泡的方式实施消毒。A.4
注意事项
直接接触二溴海因原料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6
B.1增效消毒剂的配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增效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B.1.1取一个标有刻度的容器,装入清水。2按1000:2的比例加人氯已定(醋酸盐、枸橡酸盐或葡萄糖酸盐均可)。B.1.2
3充分搅拌,配成含有0.2%氯已定的增效消毒剂的基础液。B.1.3
JT/T1233—2018
B.1.4使用前再按1000:3的比例加入葵甲溴铵(别名: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5充分搅拌后,配成含0.2%氯已定和0.3%癸甲溴铵的增效消毒剂2增效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用于饱和潜水前舱室环境、物品的消毒,饱和潜水期间舱室内壁、舱内物品表面、舱底的阶段性增效消毒和人体皮肤表面消毒,以及对皮肤感染者内衣、潜水服、潜水装具的消毒。3增效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可直接采用抹擦、灌洗、浸泡的方式实施消毒B.4
注意事项
直接接触氯已定和甲浪铵原料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7
JT/T1233—201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舱室环境和潜水员体表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C.1采样检测目的与要求
C.1.1采样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卫生消毒效果,或在潜水作业中有疑似感染暴发或怀疑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时进行。
C.1.2采样完成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4h:若样品保存在低温(0℃~4℃)条件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C.2舱室空气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C.2.1采样时间
在饱和潜水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采样。C.2.2采样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在相关舱室中央及四周对角线上设3个点,将溶菌肉汤(LB)固体培养基平Ⅲ与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固体培养基平Ⅲ(直径90mm)放置在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舱底面0.3m~0.6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30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C.2.3检测方法
将送检的细菌采样平皿在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h,真菌采样平Ⅲ在30℃恒温培养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并送检。C.3舱壁表面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C.3.1采样时间
在饱和潜水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采样C.3.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舱壁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无菌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返涂抹并转动棉拭子5次,在不同位置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将棉拭子放人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C.3.3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mL接种平Ⅲ.将冷却至40℃~45℃熔化状态的培养基每血倾注15mL~20mL,按C.2.3的方法培养,统计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并送检。C.4潜水员体表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C.4.1采样时间
在饱和潜水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采样8
采样方法
JT/T1233—2018
将没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子1支,在双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并转动棉拭子各两次(单手采样面积按30cm2计)。怀疑体表感染时,可在患处采样。采样后将棉拭子放人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按c.3.3进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