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 617.6-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
JT/T 617.6-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617.6-2018

中文名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589172

相关标签: 危险 货物 道路 运输 规则 装卸 作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617.6-2018 Regulations concerning road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Part 6: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conditions of earriage , louding,unloading and handling.
1范围
JT/T 617.6规定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装卸作业的一-般要求,包件运输装卸条件、散装运输装卸条件罐式运输装卸条件和装卸作业要求。
JT/T 617.6适用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环节的装卸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 21668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
GB 19434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
GB 19434.5危险货物金属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
CB 19434. 6危险货物复合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
CB 19434.8危险货物刚性塑料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 检验
GB/T 27864危险货物包装中型散装容器振动试验
JT/T 617.1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1 部分:通则
JT/T 617. 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2 部分:分类
JT/T 617.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3部分:品名及运输要求索引
JT/T 617.4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4 部分:运输包裝使用要求
JT/T 617.5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5 部分:托运要求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3.220.2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617.6—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
Regulations concerning road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Part 6: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conditions of carriage,loading,unloadingand handling
2018-08-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包件运输装卸条件
6散装运输装卸条件
罐式运输装卸条件
8装卸作业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包件运输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次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具有VC标记的散装运输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附录C(规范性附录)适用于特定种类或货物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参考文献
JT/T617.6—2018
JT/T 617.6—2018
JT/T617《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
一第2部分:分类;
第3部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一览表;-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第5部分:托运要求;
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
一第7部分:运输条件及作业要求。本部分为JT/T617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玉玲、彭建华、李东红、吴金中、赖永才、王笃鹏、钟原、张建伟、钱大琳、沈小燕。
1范围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
JT/T617.6—2018
JT/T617的本部分规定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装卸作业的一般要求,包件运输装卸条件散装运输装卸条件、罐式运输装卸条件和装卸作业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环节的装卸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806
GB21668
GB19434
GB 19434.5
GB19434.6
GB19434.8
GB/T27864
JT/T 617.1
JT/T617.2
JT/T617.3
JT/T617.4
JT/T 617.5
JT/T 617.7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
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危险货物金属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危险货物复合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危险货物刚性塑料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危险货物包装中型散装容器振动试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1部分:通则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2部分:分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3部分:品名及运输要求索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5部分:托运要求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7部分:运输及作业要求1972年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SafeContainers(CSC)1972国际铁路联盟规则[TheCodeofInternationalUnionofRailways(UIC)]3术语和定义
JT/T617.1一2018附录A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
4.1运输装备的选择及装卸操作,应符合4.2~4.5的要求,以及JT/T617.3—2018表A.1中第(16)~(18)列注明的运输特殊规定。
4.2符合CSC或UIC591、UIC592中“集装箱”定义的大型集装箱、可移动罐柜和罐式集装箱,在运输危险货物时,其结构应满足CSC或UIC规则要求。4.3运输危险货物的大型集装箱,其结构构件(包括顶部及底部的侧梁、门槛和门帽、底板、底横梁、1
JT/T 617.6—2018
角柱、角件等)不得存在以下重大缺陷:深度超过19mm的凹陷或弯曲;
裂缝或破裂:
顶部或底部端梁、门帽中间出现多于一处的拼接,或不正确拼接(如搭接的拼接)以及在任何c)
一个顶部或底部侧梁处出现超过两处的拼接,或在门槛、角件上出现任何拼接;d)门铰链和部件出现卡住、扭曲、破裂、丢失或因其他原因失灵;e)门胶条和封口不密封;
f)足以影响到起吊设备和车架系固操作的整体变形4.4大型集装箱当出现任何构件的恶化,例如侧壁金属锈蚀或玻璃纤维材料破裂,不可继续使用;当出现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普通磨损,包括氧化(生锈)、轻微的凹陷或划伤,则可继续使用。4.5大型集装箱装载前,装货人应检查集装箱内,确保没有危险货物残留,且集装箱底板和箱壁内部没有凸起:
5包件运输装卸条件
5.1除5.2和5.3另有规定之外,包件可用下列类型的车辆或集装箱装载:a)封闭式车辆或封闭式集装箱;b)侧帘车辆或软开顶集装箱;
c)敲开式车辆或开顶集装箱。
5.2包件采用的包装若由易受潮湿环境影响的材质制成,应通过侧帘车辆、封闭式车辆、软开顶集装箱或封闭式集装箱进行装载。
5.3运输包件车辆或箱体,应符合JT/T617.3一2018表A.1中第(16)列中代码表示的特殊规定,代码含义见附录A。
6散装运输装卸条件
6.1一般要求
6.1.1对于JT/T617.3—2018表A.1第(10)列为BK代码且满足6.2规定的货物,或者在JT/T617.3一2018表A.1第(17)列为VC代码且满足6.3规定的货物,可采用散装形式将货物装在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内进行运输
6.1.2易受温度影响而液化的物质不能采取散装运输。6.1.3散装容器,集装箱以及车体应防溢洒,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关闭,防正由于振动,或者温度、湿度、压力变化导致货物溢酒。6.1.4装载散装固体时,应均匀分布以减少移动,防正散装容器,集装箱及车辆损坏或者货物溢酒6.1.5通风装置应保持洁净并处于运行状态6.1.6货物不得与散装容器,集装箱和车相、衬垫、设备(盖子和防水帆布)的材料发生危险反应.或者与货物直接接触的保护涂层发生反应或明显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性能6.1.7充装和交付运输前,应检查和清理每一个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辆以确保无下列情形的残留物:a)可能与即将运输的物质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对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辆的结构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b)
影响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辆对危险货物的适装性。c
6.1.8运输途中,应确保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体的外表面没有危险货物残留。6.1.9多个封口装置串联时,充装货物之前应首先关闭最靠近所装货物的封口装置,并依次关闭剩余2
封口装置。
JT/T617.6—2018
6.1.10装载过固体危险货物的空散装容器、集装箱和车辆,若未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应遵守装有该物质的散装容器、集装箱和车辆的规定。6.1.11容易发生粉尘爆炸或者释放出易燃气体的货物的散装运输,应在运输充装和卸货时采取消除静电措施
6.1.12如果危险货物与其他货物容易发生下列危险反应,两者不能混装:燃烧或释放大量热;
b)释放易燃或有毒气体;
c)生成腐蚀性液体;
生成不稳定物质。
3充装货物之前,应对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辆采取目视检查,确保其内壁、顶板和底板无凸起6.1.13
或损坏,内衬和货物固定装备没有明显裂痕或损伤;集装箱顶部和底部的侧梁、门槛和门,底横梁、角柱、角件等结构组成部分不存在下列重大缺陷:a)在结构或支撑部件上出现影响散装容器、集装箱或车体完整性的凹陷、裂缝和断裂;顶部或底部的端梁或门帽中出现多于一处的拼接或任何不正确拼接(如搭接的拼接);b)
顶部或底部的侧梁出现超过两处的拼接;c
门槛、角柱上出现任何拼接:
门铰链和部件出现卡住、扭曲、破裂、丢失或因其他原因失灵e
门胶条和封口不密封;
足以影响到起吊设备和车架系固操作的整体变形;g)
升降设备或装卸设备接口出现任何损坏;h)
操作设备出现任何损坏。
6.2具有BK代码的危险货物散装运输6.2.1JT/T617.3一2018表A.1中第(10)列的BK代码包括BK1和BK2,分别代表下列含义:a)BK1:允许通过软开顶散装容器进行散装运输。b)BK2:允许通过封闭式散装容器进行散装运输。所使用的散装容器应符合GB19434、GB19434.5、GB19434.6、GB19434.8和GB/T27864等规定6.2.2
6.2.3使用散装容器装载4.2项货物,货物自燃温度应大于55℃。运输4.3项货物,应由防水散装容器装载。6.2.4
运输5.1项货物,散装容器应经过特殊设计以防止货物与木质或其他不兼容材料接触。6.2.5
6.2.6运输6.2项货物的散装容器使用要求如下:运输含有传染源的动物制品(UN2814、UN2900和UN3373),散装容器应满足下列条件:a
在未达到最大装载量,能够避免货物与篷布发生接触的情况下,可使用BK1或BK2散装1)
容器;
散装容器及其开口,应采用防漏设计或安装合适的衬垫防止货物泄漏;2)
动物制品在装载前,应经过彻底消毒;3)
软开顶散装容器应额外覆盖顶部衬垫,并且衬垫上加盖一层经过消毒的可吸收性材料;4)
散装容器在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前不得重复使用。5
运输6.2项废弃物(UN3291),散装容器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封闭式散装容器及其开口处应为密封设计。散装容器应具有防水性能的内表面,且无裂痕1)
等风险特性;
2)废弃物应装人通过UN包装类别Ⅱ固体测试的密封防漏塑料袋内,并做好包装标记:此类3
JT/T617.6—2018
塑料袋应当通过抗撕裂与耐冲击试验;3)
废弃物中含有液体的,应装载在含有足够吸收液体材料的塑料袋中,防止液体酒落在散装容器内;
废弃物中含有锋利物质的,应采用符合JT/T617.4—2018表B.1中包装指南LP621,以4)
及IBC620或LP621的刚性包装;
装有废弃物的刚性包装和塑料袋同时装载在封闭式散装容器时,两类废弃物之间应通过5)
使用硬性屏障、隔板或其他方法妥善分离,以防在正常运输条件下造成包装损坏;装载在塑料袋中的废弃物,采用封闭式散装容器运输时,应严禁挤压,防止包装密封失效;6
每次运输后,应检查封闭式散装容器是否存在泄漏或溢出的废弃物。存在泄漏或溢出废弃物时,容器在经彻底清洁和消毒净化之前不得重复使用。除医疗或兽医废弃物外,任何货物不得与UN3291废弃物一同运输。任何同UN3291废弃物一同运输的废弃物必须检查是否受到污染。
6.2.7运输未包装的放射性物质,应遵守GB11806的规定6.2.8运输第8类腐蚀性物质,应使用防水的散装容器运载。6.2.9运输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中UN3509货物,应使用封闭式散装容器(代码BK2)。散装容器应密封,或装有密封圈和耐穿刺的密封衬垫(或密封袋),并在容器内采用吸收材料等方法吸收运输过程中溢出的液体。运输未清洁的、废弃的、空的、含有5.1项残留物的包装材料,应使用散装容器并且容器材质不得为木质或其他易燃材料。6.3具有VC代码的危险货物散装运输6.3.1JT/T617.3—2018表A.1中第(17)列中具有VC代码包括VC1VC2和VC3,分别代表下列含义:
VC1允许通过侧帘车辆、软开顶集装箱或软开顶散装容器进行散装运输:a)
b)VC2允许通过封闭式车辆、封闭式集装箱或封闭式散装容器进行散装运输;c)VC3运输方案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认可后方可散装运输。6.3.2按照JT/T617.32018表A.1中第(17)列中VC代码采用散装运输时,还应遵守该列内AF代码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特殊规定见附录B。7罐式运输装卸条件
7.1仅当JT/T617.3—2018表A.1中第(10)或(12)列有明确罐体代码标注,方可采用罐式运输(可移动罐柜或罐式车辆运输)危险货物。罐式运输的车辆选择应符合JT/T617.3一2018表A.1中第(14)列的规定
7.2货物对应的车型代码为EX/Ⅲ、FL、OX、AT的,按以下方式选择车辆使用:—若车型代码为EX/II只有EX/III型车辆可以使用;一若车型代码为FL,只有FL型车辆可以使用;一若车型代码为OX,只有OX型车辆可以使用;一若车型代码为AT,则AT、FL、OX型车辆都可以使用8装卸作业要求
8.1一般规定
8.1.1车辆、大型集装箱、散装容器、罐式集装箱或可移动罐柜等,应符合安全、安保防范、清洁及装卸4
操作等相关管理规定。
JT/T617.62018
8.1.2装货人在对车辆、大型集装箱、散装容器、罐式集装箱或可移动罐柜及其装卸载设备检查时,发现不满足法规或标准要求时,不得进行装载。8.1.3装卸操作人员在装卸之前应检查车辆罐体或集装箱等,如果发现安全隐惠,不得进行装卸作业,8.1.4按照JT/T617.3—2018表A.1中第(17)和(18)列的运输特殊规定,某些特定的危险货物应采用单次专用形式运输。
8.1.5包件与集合包装应按其方向标记进行装卸。液体危险货物应尽可能装载在干燥的危险货物下方8.1.6
危险货物装卸操作应按照其预先设计要求或测试过的操作方法进行。包件混合装载要求
除表1允许进行混合装载之外,标有不同危险性标志的包件不应装载在同一车辆或集装箱中。表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混合装载通用要求志
注:x-
见8.2.2的要求
表示原则上可以混合装载;具体货物能否混合装载,参见其安全技术说明书允许与1.4S物质或货物混合装载充许第1类货物和第9类的救生设施混合装载(UN2990,UN3072和UN3268)表示具有第1类爆炸品次要危险性的4.1项物质表示具有第1类爆炸品次要危险性的5.2项物质5.2
JT/T617.62018
8.2.2带有1、1.4、1.5或1.6标志的包件,在同一车辆或集装箱中混合装载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含第1类物质或物品不同配装组的包件混合装载要求表2
配装组
充许混合装载
注:X-
含有第1类物品的配装组B和含有第1类物质和物品的配装组D的包件,如果经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可的内部使用单独隔舱或者将其中一个配装组放人特定的容器系统从而有效防止配装组B爆炸危险性传递给配装组D,可以装载在同一个车辆或集装箱中不同类型的1.6项N配装组物品只有通过实验或类推证实物品间不存在附加的殉爆风险时,可以按1.6项N配装组一起运输,否则应被认定具有1.1项的风险。配装组N的物品和配装组C、D、E的物质或物品一起运输时,配装组N的物品应被认为具有配装组D的特征。
含配装组L的物质和物品的不同类型的包件可以在同一车辆或集装箱内混合装载。8.2.3带有有限数量标志的包件,禁止与其他含有爆炸物质或物品的货物混合装载8.3包件与普通货物的装载要求
8.3.1除非另有规定,危险货物不能与含有食品、药品、动物饲料及其添加剂的货物混装在同一车辆或集装箱中。
8.3.2除非另有规定,危险货物包件与普通货物装载在同一车辆或集装箱时,应采取下列方式之一进行隔离:
a)使用与包件等高的隔离物;
b)四周至少保持0.8m的间隔。
8.4运输量限制
8.4.1JT/T617.3—2018表A.1中第(18)列所列运输特殊规定中对运输量有特别要求的危险货物每个运输单元的运输总量应遵守相应的规定。8.4.2对爆炸品的限制如下:
a)一个运输单元的爆炸性物质净重(或对爆炸物品而言,指所有物品中爆炸物质的总净重),应遵守表3数量限制规定;
JT/T617.6—2018
b)不同的第1类爆炸品按照8.2.2的规定混合装载在同一个运输单元时,应遵守如下规定:按照混合装载中危险分类最高(顺序为1.1.1.51.21.3,1.6、1.4)的爆炸品计算运输10
数量限制。混合装载中配装组S含有的爆炸性物质净重不计人运输总量;2)1.5D的爆炸性物质与1.2项的物质或物品在同一运输单元运输时,应遵守1.1项的物质运输数量限制。
表3每个运输单元中允许装载的第1类爆炸物质或物品最大净重项别及配装组
运输单元
“防爆车型见GB21668
单位为千克
1.5和1.6
未清洁的
空包装
8.4.3B、C、D、E或F型的自反应物质,或B、C、D、E或F型的有机过氧化物,每个运输单元的最大重量为20000kg。
8.5操作和堆放免费标准bzxz.net
8.5.1在车辆或集装箱上,应视情况配备紧固和搬运装置:a)含有危险物质的包件或无包装的危险货物应通过紧固带、滑动板条或扣式装置等合适手段进行紧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出现晃动,改变包件朝向或造成损毁;危险货物与其他非危险货物混合运输时,应确保所有货物已安全固定,防止危险货物泄漏;b)
可以通过衬垫、填充物或支撑物等方式填充空隙,防止货物的移动;d)使用紧固带或绷带时,不要固定过紧以防造成包件的变形和损毁。8.5.2除非包件设计为可堆码,否则不应堆码。不同类型包件装载堆码时,应避免包件堆码可能导致的挤压、破损。堆码不同包件应根据需要使用承载装置,以防下层包件受损。8.5.3装卸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装有危险货物的包件受损8.5.4装载、堆放和卸载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可移动罐柜应遵守8.5.1、8.5.2和8.5.3中的规定。
8.5.5车组成员不可打开装有危险货物的包件。8.6卸载后的清洗
8.6.1装有危险货物的车辆或集装箱卸载后,若发现有危险货物遗洒,应及时对其进行清洗,方可再次装载。如果不可能在卸载点清洗,车辆或集装箱应被安全运输到最近的合适地点进行清洗。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其安全运输,防止发生更大的遗酒或泄漏8.6.2散装运输的危险货物车辆或集装箱,在再次装载前应正确清洗,除非要装载货物与前次的危险货物相同。
8.7禁止吸烟
装卸过程中,禁止在车辆或集装箱附近和内部吸烟,以及使用电子香烟等其他类似产品。7
JT/T617.6—2018
8.8预防静电
在装卸可燃性气体,或闪点不超过60℃的液体,或包装类别为Ⅱ的UN1361,应在装卸作业前将车辆底盘、可移动罐柜或罐式集装箱进行接地连接,并要限定充装流速8.9
适用于特定种类或货物的附加规定运输JT/T617.3—2018表A.1中第(18)列中标有CV标记的物质,还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包件运输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
包件运输的装卸操作特殊规定见表A.1。表A.1包件装卸操作特殊规定
特殊规定
JT/T617.6—2018
包件应装载在侧帘车辆或封闭式车辆中,或者装载在封闭式集装箱或软开顶式集装箱中包件应装载在符合EX/ⅡI或EX/Ⅲ型车辆上。每个运输单元应遵守8.4.2规定的装载限值运载自由流动的粉末状物质和烟花时,集装箱底板应有非金属表面或者垫板(保留)
包件不应使用小型集装箱运输
柔性中型散装容器(IBCs)应装在封闭式车辆或封闭式集装箱中,或者侧帘车辆或软开顶集装箱中运输,并且侧帘和软开顶的材质应由防水及非易燃性材料制成(保留)
运输需控温才能保持稳定的货物,不得超过标准JT/T617.22018中5.4.1.3.8和a)
5.4.1.8,或5.5.2.4.2和5.5.2.7中规定的控制温度。控温方式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b)
所运物质的控制温度;
控制温度和预计环境温度的温差;隔热效果:
运输持续时间:
为途中的延误而预留的安全余量。按下列方法,选择采取有效的控温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超出控制温度,有效性以升序排列:
RI当物质的初始温度低于控制温度时,可采取隔热措施。R2当满足下列所有条件时,可采取隔热措施和使用冷却系统:携带足够的非易燃性冷却剂(如液氮或干冰),并且能保证在运输迟延时有额外的冷却剂数量,或者有其他的补给措施;液态氧或空气不作为冷却剂:
即使在绝大多数冷却剂被耗尽的情况下,冷却系统仍整体有效;集装箱箱门或车辆车门清晰标明警告语:“在进人之前需要通风”R3当所运物质的闪点低于应急温度加5℃的温度值,且在制冷舱内应使用防爆电气装置(EE,ⅡBT3)以防物质释放的可燃气体发生燃烧时,可采用隔热措施加单机冷冻机,
R4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隔热措施加机械冷冻系统和冷却剂系统的组合系统:机械冷冻系统和冷却剂系统互相独立;满足上述R2和R3的要求
R5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隔热措施加双机械冷冻系统:除整体供电系统外,两个机械冷冻系统相互独立;每一个机械冷冻系统都能实现温度控制;所运物质的闪点低于应急温度加5℃的温度值,且在制冷舱内应使用防爆电气装置(EEⅡBT3)以防物质释放的可燃气体发生燃烧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