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0538—2021 管式加热炉规范
SY/T 0538—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0538—2021

中文名称:管式加热炉规范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0255049

相关标签: 管式 加热炉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0538—2021.
1范围
SY/T 0538规定了油气田和油气输送管道管式加热炉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气田和油气输送管道燃油、燃气管式加热炉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 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 150.4 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GB/T 983不锈钢焊条
GB 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⒉部分:钢斜梯
GB 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T 5117非合金钢及细品粒钢焊条
GB/T 5118热强钢焊条
GB/T 5468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4848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3s0o1 钢结构设计标渠标准个平合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⒉部分:物理因素NB/T 47013.1 ~ 47013.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 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5.180
CCSE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5382021
代替SY/T0538—2012
管式加热炉规范
Standard for tubular heater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1—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02—16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条件和炉型选择
4.1设计条件
炉型选择
5设计基本规定
工艺设计
燃烧设计
机械设计
炉管系统
炉管材料
炉管壁厚
扩面部分
配管、端头和集合管
炉管结构设计
管架(管板)
耐火和隔热
通用要求
浇注衬里结构
陶瓷纤维结构
复合衬里结构
钢结构
通用要求
荷载和荷载效应组合
平台、钢梯和栏杆
9钢烟窗、烟风道和尾部烟道
通用要求
SY/T 05382021
SY/T0538—2021
设计要求
静态设计
风诱导振动的设计
燃烧器
吹灰系统
-般规定
吹灰器
空气压缩机
空气储罐
灭火系统·
13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物防治
噪声与振动防治
看火门·
人孔…
防爆门
仪表管接口设置要求
烟气和空气
工艺流体
管壁热电偶
辅助管接头
管接头位置
其他要求
控制、仪表和安全保护系统
-般规定
控制柜及仪表
监测及控制
工厂制造和安装
-般规定
钢结构制造
炉管制造
耐火和隔热材料施工
安装要求
检查、检测和试验
般规定
炉管焊接接头的检测及检验
其他部件的检验
炉管压力试验
其他试验
出厂文件、车
铭牌、涂敷和运输
出厂文件
铭牌·
涂覆、包装与运输
附录A(资料性)管式加热炉工艺计算方法附录B(资料性)设备数据表
参考文献
SY/T 0538202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0538—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0538—2012《管式加热炉规范》。本文件与SY/T0538-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加热炉热效率要求(见5.2.2,2012年版的5.2.2);修改了炉管拼接技术要求(见6.6.1,2012年版的6.6.2);修改了炉体外表面温度要求(见7.1.1,2012年版的7.1.1)修改了燃烧器的最小间距要求(见表12、表13,2012年版的表13):增加了“环境保护”(见第13章增加了焊材技术要求(见17.1.8、17.1.9、17.1.10),修改了焊接技术要求(见17.1.14,2012年版的16.1.11)增加了钢零部件加工技术要求(见17.2.2.11、17.2.2.14~17.2.2.18);增加了炉管氩弧焊打底要求(见17.3.7)修改了焊后热处理参数(见表17,2012年版的表17):
修订了钉头管焊接面积技术要求(见17.3.17,2012年版的16.3.18);增加了炉管压力试验要求(见18.4.1~18.4.4)
修改了钉头管试验要求(见18.5.2,2012年版的17.5.2);删除了“报价”(见2012年版的附录B)。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常州综研加热炉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磊、傅伟庆、张文伟、邹峰、贾春桦、王关祥、唐颖浩、李阳、马强、金守奇、程晖、胡江峰、翟晟华、张黎、张志强、王彦、杜亮坡、张书勇、胡春伟、王子龙、孟庆鹏、曲忠奎、、赵月、袁洋。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见为,息服务平台
-1994年首次发布为SY/T0538—1994,20Q4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1范围
管式加热炉规范
SY/T 05382021
本文件规定了油气田和油气输送管道管式加热炉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气田和油气输送管道燃油、燃气管式加热炉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1
GB/T150.2
GB/T150.3
GB/T150.4
GB/T983
GB/T5117
GB/T5118
GB/T5468
GB/T9948
GB13271
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不锈钢焊条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热强钢焊条
锅烟主测试方法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4957
GB24848
GB50009
GB50011
GB50017
熔化焊用钢丝
第1部分:钢直梯
第2部分:钢斜梯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信息服务平台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50051
烟窗工程技术标准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NB/T47013.1~47013.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压力容器焊接规程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NB/T47015
NB/T 47055
5锅炉涂装和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Y/T 0538—2021
SH/T3037
SH/T3070
SH/T3085
SH/T3086
SH/T3087
SH/T3114
SH/T 3115
SH/T3128
SH/T3523
SY0031
炼油广加热炉炉管壁厚计算方法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设计规范石油化工管式炉碳钢和铬钼钢炉管焊接技术条件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工程及部件安装技术条件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钢铸件工程技术条件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铸铁件工程技术条件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条件炼油装置火焰加热炉陶瓷纤维衬里技术规范石油化工铬镍不锈钢、铁镍合金、镍基合金及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范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T0439
SY/T0510
SY/T0599
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基本术语
钢制对焊管件规范
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金属材料技术规范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8001
3术语和定义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SY/T043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S
额定热负荷ratedduty
管式炉在额定运行条件下所达到的热负荷。3.2
设计热负荷designduty
额定热负荷与热负荷裕量之和。3.3
设计压力designpresste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炉管强度计算时所规定的计算压3.4
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总吸热量除以总输入热量,用百分比表示3.5
minimum flow rate
最小流量
管式炉能可靠运行的最小流率。3.6
炉膛温度furnacetemperature
烟气离开辐射室时的温度。
烟气fluegas
包括过剩空气在内的燃烧产物。2
排烟温度exitfluegastemperature离开最后传热面的烟气温度。
烟气露点温度fluegasdewtemperature在一定的压力下,烟气在冷的换热面上开始结露时的温度。低位发热量netheatingvalue
SY/T05382021
在燃烧反应的压力保持恒定,所有燃烧产物都恢复到与反应剂相同的规定温度下的气态的条件下,一定量燃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以热量形式放出的能力。[来源:SY/T04392012,2.3.32】3.11
辐射段radiant section
主要以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炉管的炉子部分。3.12
对流段convection section
主要以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炉管的炉子部分。3.13
转油线crossover
加热炉任何两组炉管段之间的连接管线。3.14
板damper
用调节烟气或空气的体积流率来改变阻力的部件3.15
抽力draft
在炉内任何一点测得的烟气负压值(真空度)。3.16
excessir cbeffi ient
过剩空气系数
燃料燃烧时供给的空气量与理化空气量之比3.17
扩面extended surface
息服务平台
在光管吸热表面上,增加翅片或钉头所提供的待热表3.18
集合管manifold
把多程平行流体进行集中和分配的管室,也称作汇管3.19
浇注衬里castablelining
浇注或喷涂到壁板上,形成一定硬度和形状的耐火隔热混凝土。3.20
陶瓷纤维
ceramicfiber
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构成的纤维状耐火隔热材料。3.21
锚固件anchor
SY/T0538—2021
由金属或耐火材料制成的用来固定耐火或隔热材料的部件。3.22
吹灰器sootblower
用喷射蒸汽或空气及其他方式清除对流段吸热表面上积灰的装置。3.23
管架或管板tubesupport or tube sheet用于支承炉管的部件。
体积热强度volumetricheatrelease放热量与辐射段的净体积(炉管和耐火隔墙除外)之比。3.25
炉管压力降tubepressuredrop
炉管口端和出口端压力之差,净压头的影响除外。3.26
averageheatfluxdensity
平均热流密度
吸热量与炉管外表面面积之比。扩面管的平均热流密度以扩面的光管面积为准。3.27
空气预热器airpreheater
燃烧用空气通过烟气、蒸汽或其他介质加热的传热设备。4设计条件和炉型选择
4.1设计条件
4.1.1管式加热炉的设计参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被加热介质的组分、密度、比热容或比焰、特性因数(当介质为原油及石油产品时)、黏度、热导率等,
b)被加热介质的流量(包括额定流量和最小流量),气化率,出、人口处的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和充许压力降:
e)燃料的种类、组分、温度、力、密度、黏度、低位发热量及燃料油雾化剂的种类、温度和压力等,混烧时,液体燃料和气体然的比例:d)使用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风压值、地震改防烈度、场地土类别、雪荷载及环境空气温度等。息服务平台
4.1.2管式加热炉的设计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安全设施要求;
b)环境保护要求;
c)职业卫生要求,
d)自动控制要求。
4.2炉型选择
管式炉按照辐射炉管排列形式分为立管式管式加热炉、水平管式管式加热炉、螺旋管式管式加4.2.1
热炉,图1为几种管式加热炉结构的典型图。4.2.2选型原则:
a)被加热介质易结焦或易堵时,宜采用水平管卧式圆筒管式加热炉。4
a)螺旋管立式管式加热炉
d)螺旋管卧式管式加热炉
b)水平管立式管式加热炉
SY/T 05382021
c)立管立式管式加热炉
)水平管卧式管式加热炉
图1几种管式加热炉结构的图
b)被加热介质为单相流,且要求炉管压力降小时,宜采用炉管为螺旋状的管式加热炉。c)当建设场地受到严格限制时,宜选用立式管式加热炉。5设计基本规定
5.1工艺设计
5.1.1管式加热炉工艺计算可参照附录A进行。5.1.2设计热负荷宜取额定热负荷的1.1倍,正常工况下,管式加热炉不应高于额定热负荷运行。5
SY/T 0538—2021
5.1.3管式加热炉设计应使传热量分布均匀,多管程管式加热炉设计应使各管程水力学对称。5.1.4管式加热炉的管程数宜尽量少,炉管直径和管程数的选择应使介质流速合理和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
5.1.5对于气化介质,每程从入口到出口应为单一流路。5.1.6当被加热介质为原油、单面辐射、管心距为2倍管子公称直径的单排管时,辐射管表面平均热流密度为22kW/m2~28kW/m2。
5.1.7辐射段和对流段的任何炉管,管内介质的流动状态不宜出现层流区。5.1.8炉管内介质的质量流速宜为1290kg/(m2·s)~2400kg/(m2s)。在最小流量下,管内介质的质量流速不宜低于980kg/(m2·s)。5.1.9炉管内膜结垢热阻M,当被加热介质为脱水原油、温度小于260℃、流速大于或等于1150kg/(m2·s)时,可取0.000516m2·K/W。炉管外膜结垢热阻M。,燃油时可取0.0086m2·K/W,当燃气或燃油采取有效吹灰措施时,可取0.0043m2·K/W。5.2燃烧设计
燃烧器热负荷应有一定的裕量。5.2.2管式加热炉热效率应符合GB24848的规定。过剩空气系数(α)宜按下列要求确定5.2.3
a)自然通风燃气式燃烧器α=1.20b)自然通风燃油式燃烧器α=1.25c)强制通风燃气式燃烧器α=1.15d)强制通风燃油式燃烧器α=1.20。5.2.4管式加热炉炉体表面散热损失根据占总输人热量的百分率确定:无空气预热系统时,不应大于1.5%,有空气预热系统时,不应大于2.5%。5.2.5设计热负荷下的体积热强度,燃油时不应超过125kW/m,燃气时不应超过165kW/m。5.2.6排烟温度应确保尾部换热面金属表面温度高于烟气露点温度,防止加热炉尾部换热面的露点腐蚀。当燃料中的含硫量大于0.1%,且在设计参数结构或选材上缺乏有效的防止露点腐蚀措施时,尾部换热面最低金属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图2的数值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路110
燃料含硫量(质量分数),%
图2燃料含硫量与最低金属表面温度的关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