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6574—2021 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规范
SY/T 6574—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6574—2021

中文名称: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763933

相关标签: 油田 开发 建设项目 评估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6574—2021.
1范围
SY/T 6574规定了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总则、方法、技术内容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油田新区产能建设、老区开发调整等投资项目的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Y/T 6574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SY/T 6574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后评价总则
4.1后评价对象
已建成投产并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
4.2后评价时机
一般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和正常运营1年以上。
4.3后评价原则
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4.4后评价方法
前后对比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比分析方案设计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规划和决策的合理性及项目的效益,并分析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4.5后评价工作程序
确定后评价项目后,选定后评价单位,组织评价人员,制定调查方案,开展相关资料收集和油田现场调查工作,分析调查资料,开展项目后评价,编写后评价报告。
5.1.5油藏类型
根据构造、储层、流体性质、压力系统等落实油藏类型,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
5.1.6含油性评价及剩余油分布认识
对于新区产能建设项目,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层的含油性等的符合情况﹔对于老区开发调整项目,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层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等的符合情况。
5.1.7地质储量
根据方案实施前后的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等计算参数变化,评价地质储量与方案设计符合情况。
5.2油藏工程
5.2.1开发方式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藏静态、动态特征,评价开发方式适应性。
5.2.2开发层系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每套层系内及储层间的流体性质、油层数、油层有效厚度、非均质程度、隔层等变化,评价层系划分的合理性。
5.2.3开发井网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井网形式、井距、井型、井别等变化,评价开发井网的适应性。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5.020
CCSE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5742021
代替SY/T6574—2003
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自后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 post-evaluation foroil field developmentproductivityconstruction project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1—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一02—16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后评价总则
后评价对象
后评价时机
后评价原则
后评价方法
后评价工作程序
油藏工程后评价
油田地质
油藏工程
5.3油藏工程综合评价
钻井工程后评价
并台布井方式
并身结构
钻井液
钻井质量
钻井周期
钻井投资
钻井工程综合评价
采油工程后评价
完井工艺
采油工艺
注入工艺
7.4采油注入井改造措施
7.5采油工程投资
7.6采油工程综合评价
8地面工程后评价
油气集输
采出液处理
SY/T 65742021
SY/T 65742021
注人系统
地面工程其他指标
8.5地面工程投资
地面工程综合评价
经济效益后评价
投资结构
成本费用
经济效益
经济评价指标
后续运营风险分析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安全、环保、节能等后评价·
项目综合后评价
报告编写及附图附表
报告编写
12.2报告附图
报告附表
13报告附件
附录A(资料性)
参考文献·
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规范附表格式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6574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65742003《油田开发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要求》,与SY/T6574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油田开发调整项目后评价内容(见第1章、5.1.6、9.3.1);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d)更改了后评价开展时机(见4.2,SY/T6574—2003的2.2);e)增加了后评价的程序(见4.5)f)更改了油藏工程后评价中评价要素的名称,“构造”改为“构造特征”(见5.1.1,SY/T65742003的3.1.1),“储层”改为“储层特征”(见5.1.2,SY/T65742003的3.1.2);g)增加了油藏温度与压力评价内容(见5.1.4):h)增加了含油性评价及剩余油分布认识评价内容(见5.1.6)i)删除了油藏工程后评价中万米进尺建产能评价(见SY/T65742003的3.2.5.2);ji)增加了钻井工程后评价中的井台布井方式评价(见6.1):k)增加了钻井工程后评价中的钻井投资评价(见6.6):1)增加了采油工程后评价中的完井配套措施评价(见7.1.3):m)更改了采油工程后评价中的注水工艺为注人工艺(见7.3,SY/T6574—2003的5.3),n)删除了采油工程后评价中“水质”(见SY/T6574—2003的5.3.1)和“注水状况评价”(见SY/T6574—2003的5.3.2)
o)增加了采油工程后评价中注人介质(见7.3.1)和注入状况评价(见7.3.2)P)增加了采油工程后评价中采油工程投资评价(见7.5)q)删除了地面工程后评价中“原油、天然气集输能力”(见SYT65742003的6.1.1)、“油气集输密闭率”(见SY/T6574-20C3的6.1.2)、“输油气系统效率”(见SY/T65742003的6.1.3)、“天然气利用率”(见SI/T574-2003的6.1.4)、“原油损耗率”(见SY/T65742003的6.1.5)等评价指标;
1)增加了地面工程后评价中原油天然气集输规模8.1.1)、油气集输工艺适应性(见8.1.2)等评价指标:
s)删除了地面工程后评价中“采出液处理能力”(见SY574一c03的6.2.1)、“采出液处理合格率”(见SY/T65742003的6.2.2)等评价指标;t)增加了地面工程后评价中“采出液处理规模”(见8.2.1)、“采出液工艺适应性”(见8.2.2)等评价指标;
u)增加了地面工程后评价中地面工程投资评价(见8.5),v)更改了经济效益后评价中内容结构(见第9章,SY/T65742003的第7章),W)增加了安全、环保、节能等后评价内容(见第10章)x)更改了后评价报告编写要求(见第12章,SY/T6574—2003的第9章):y)增加了报告应附文件、资料(见第13章)。SY/T6574-202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春华、张海燕、张超、马晶、绍献、罗冰、苏标瑾、郝银全、郑强、赵小军、昌琦、王敏、丁祖鹏、李东玻、陈硕思。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3年首次发布为SY/T6574—200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规范SY/T65742021
本文件规定了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总则、方法、技术内容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油田新区产能建设、老区开发调整等投资项目的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后评价总则
4.1后评价对象
已建成投产并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4.2后评价时机
一般在项目竣工验孜后和正常运营1年以上。4.3后评价原则
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4.4后评价方法
前后对比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比分析方案设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规划和决策的合理性及项目的效益,并分析产生偏差!主要原因。4.5后评价工作程序
确定后评价项目后,选定后评价单位,组织评价人员,制定调查方案,开展相关资料收集和油田现场调查工作,分析调查资料,开展项目后评价,编写后评价报告。1
SY/T6574-2021
5油藏工程后评价
5.1油田地质
5.1.1构造特征
根据方案实施情况,落实构造深度、形态、断层、裂缝分布等构造特征,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
5.1.2储层特征
根据方案实施情况,落实储层厚度、储层物性、储层展布、增加的新层和层位缺失等储层特征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5.1.3流体性质及分布
根据方案实施情况,落实原油、地层水、天然气等流体的性质变化及分布,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
5.1.4油藏温度与压力
根据方案实施情况,落实油藏的温度、压力系统等,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5.1.5油藏类型
根据构造、储层、流体性质、压力系统等落实油藏类型,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5.1.6含油性评价及剩余油分布认识对于新区产能建设项目,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层的含油性等的符合情况,对于老区开发调整项目,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层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等的符合情况。5.1.7地质储量
根据方案实施前后的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油维信息服
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等计算参数交化,评介地质储量与方案设计符合情况。5.2油藏工程
5.2.1开发方式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油藏静态、动态特征,评价开发方式适应性。5.2.2开发层系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每套层系内及储层间的流体性质、油层数、油层有效厚度、非均质程度、隔层等变化,评价层系划分的合理性。5.2.3开发井网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并网形式、并距、并型、并别等变化,评价开发井网的适应性。2
5.2.4注采压力系统
SY/T65742021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注入压力、地层压力、饱和压力、生产压差等变化,评价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
5.2.5工作量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新并、措施等工作量实施情况及差异原因。5.2.6生产能力
5.2.6.1单井产能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地质、钻井、投产工艺措施、生产工作制度等分析单井日产油能力的符合情况,5.2.6.2原油生产能力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实际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的符合情况及产生差别的原因。5.2.7开发指标Www.bzxZ.net
根据生产实际,重新预测评价时点之后的产油量、产液量、注入量、注采比、综合含水、采收率等指标的开发趋势,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符合情况及差异原因。5.3油藏工程综合评价
生产能力、
从开发方式、层系井网、工作量、开发指标等方面,对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钻井工程后评价
6.1井台布井方式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布并平合数,平台井数等方面分析差异原因。6.2井身结构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套管层序、套管类型、尺,强度等方面评价井身结构适应性。海上油田还慧服务平台
需对比不同的平台位置方案及钻井装备等,考虑套管腐蚀与防护等进行井身结构分析。6.3钻井液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储层保护等方面分析钻并液体系的适应性。6.4钻并质量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并身质量、固并质量、取心收获率等方面评价钻井质量合格率及变化原因。6.5钻井周期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实际钻并周期、复杂情况及事故损失时间等方面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钻井周期的地质及工艺因素。
SY/T 65742021
6.6钻井投资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井型从钻前、钻井、固井、测井、录井等方面进行分项对比,分析投资差异原因。6.7钻井工程综合评价
根据钻井工程实施情况,从井型、进尺、布井方式、钻井质量、油层保护效果、钻井周期等方面,对方案设计的钻井工艺技术应用效果和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7采油工程后评价
7.1完井工艺
7.1.1完井方式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完并方式的变化并评价适应性。7.1.2射孔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射孔枪、射孔弹、孔密等方面分析其完善程度及技术适应性。7.1.3完井配套措施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方式选择、设计、施工参数、管柱设计等方面分析技术适应性及效果差异的原因。
7.2采油工艺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油藏特征和油层供液能力等方面分析采油方式适应性及参数的合理性。7.3注入工艺
7.3.1注入介质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注入介质指标的变及产生差异的地质、工程原因。准信
7.3.2注入状况
息服务平台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注入压力、注人量、井筒分注工节、注人辅助工艺等方面分析注入状况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7.4采油注入井改造措施
7.4.1采油井措施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措施类型、施工参数、辅助工艺、措施效果等方面分析措施变化情况,评价增产措施适应性,分析产生差异的地质及工程原因。7.4.2注入井措施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措施类型、施工参数、辅助工艺、措施效果等方面分析措施变化情况,评价4
增注措施适应性,分析产生差异的地质及工程原因。7.5采油工程投资
SY/T65742021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完井、举升、注入、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比投资变化,分析变化原因。7.6采油工程综合评价
根据采油工程实施情况,从完井工艺、采油工艺、注人工艺、配套改造措施等方面与方案设计对比,对采油工程方案的系统配套程度、实施效果等总体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8地面工程后评价
8.1油气集输
8.1.1原油、天然气集输规模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实际集输规模的变化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评价集输规模适应性。海上油田应对比生产、储运设施装置的适应性及平台、海管、油轮/陆上终端等处理能力的适应性。8.1.2油气集输工艺适应性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工艺差异变化及原因,评价油气集输工艺的适应性。8.2采出液处理
8.2.1采出液处理规模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实际采出液处理规模的变化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评价采出液规模的合理性。8.2.2采出液工艺适应性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采出处理工艺流程、生产参数、药剂量等方面,分析采出液工艺变化及原标准信息服
因,评价采出液处理工艺的适应性8.3注入系统
8.3.1注入规模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实际注水系统规模的变化及差异原达平价注入系统规模的适应性。8.3.2注入工艺适应性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注人系统工艺流程、运行参数、药剂量等方面分析注入系流工艺变化及原因,评价注人工艺的适应性。
8.4地面工程其他指标
与方案设计对比,评价供水(电、天然气、供暖)配套、通信、道路等的辅助配套程度及适应性,海上油田还应评价海底管线、海底电缆、配套船舶、平台等的适应性。5
SY/T 65742021
8.5地面工程投资
与方案设计对比,从油气集输、采出液处理、注入系统等方面分析投资变化及出现差异原因。8.6地面工程综合评价
根据地面工程实施情况,从油气集输系统、采出液处理系统、注人系统等方面总体评价地面建设工程的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9经济效益后评价
9.1投资结构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钻井工程投资、采油工程投资、地面工程投资结构及项目总投资变化和原因。后评价时,投资以实际发生额作为评价项目总投资的依据。9.2成本费用
与方案设计对比,后评价时点前各年度的成本费用按实际发生值计入,评价时点以后各年度的成本,以评价时点前一年度数据为依据,分项进行测算(不考虑相对上涨率)。9.3经济效益
9.3.1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老区调整项目采用增量法评价。9.3.2经济评价参数
9.3.2.1价格
项目财务后评价主要采用两种不含税油气评价价格进行计算。一是“可研”评价价格,即项目评价价格在整个评价期内均按方卖评价价格计算,二是“实际+预测”评价价格,即评价时点之前价格按实际价格计算,评价时点以后各年分的价格按目前经济评价规定采用的评价价格计算。9.3.2.2税金
后评价时点以前已发生的税金采用实际数据,未来时段税金按照后评价时点国家及地方相关法服
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计算。
9.4经济评价指标
与方案设计对比,分析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百万产能投资、开发成本等经济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9.5后续运营风险分析
对项目进行后评价时,评价时点前的投资、产量、价格、成本等都已确定,因此影响效益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为评价时点后的产量、价格、成本等。定性分析是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可能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化可能给项目运营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和规避风险的对策。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