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378-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6378-2021
中文名称: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858829
相关标签:
水井
工艺
作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6378-2021.
1范围
SY/T 6378规定了陆上及人工岛油水井取套回接施工工艺的适用井况,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程
序,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及施工总结。
SY/T 6378适用于油田φ 139.7mm套管套损井的取套回接施工,其他规范的施工井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SY/T 5070钻井、 修井用割刀
SY/T 5412下套管 作业规程
SY/T 5587.3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 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 5587.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 部分:找窜漏、封窜堵漏
SY/T 5587.5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 部分:井下作业井简准备
SY/T 5587.12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 12部分:解卡打捞
SYT 572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 6127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
SY/T 6264油气水井 大修作业施工设计编写规范
SY/T 6690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取套回接taking out and tieback of casing
用套铣、切割、倒扣等技术措施将油水井中上部损坏套管取出,下入新套管通过补接工具或对扣
方式与下部完好套管连接起来的施工过程。
3.2
放气管gas blow off pipe
钻井完井时在井口下人用来打水泥帽同时能够释放浅层气的小直径油管。
3.3
示踪管柱tracing pipe
标准内容
ICS75.020
CCSE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782021
代替SY/T6378—2010
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
Process for taking out and tieback of casing in oil and water wells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1—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一02—16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适用并况
施工设计
5.1设计原则
5.2设计内容
6施工准备
6.1井场准备
6.2设备、钻具及材料准备
7井筒准备
7.1工作液
7.2安装井控装置和起原井管柱
确定套损状况
套损部位处理
下丢手和示踪管柱
补表层套管
安装套铣专用防喷器
配制套铣修井液
套铣水泥帽、放气管井段
套铣裸眼、裸眼封隔器井段
套铣水泥封固井段
套铣套损井段
回接、固井:
回接部位处理
下回接套管申
套管回接
回接井段试压
固井、试压
SY/T63782021
SY/T6378—2021
11完井:
11.1安装套管头、井口
11.2捞出丢手管柱
11.3通井、冲砂
12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13施工总结
附录A(资料性)井场设施平面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
施工总结格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6378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6378—2010《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与SY/T6378-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标准英文名称;
b)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d)更改了适用并况(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3章):e)更改了设计原则(见5.1,2010年版的4.1);f)更改了施工准备(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g)更改了井筒准备(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6章):h)更改了套铣与取套(见第8章、第9章,2010年版的第7章);i)更改了回接、固井、完井(见第10章、第11章,2010年版的第8章);i)增加了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见第12章);k)删除了钻具基本参数(见2010年版的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事业部、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东奎、弓剑竹、王鑫、李厉、刘波、许红燕、迟启富、范明福。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6378—1998
-SY/T6378—201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
SY/T63782021
本文件规定了陆上及人工岛油水井取套回接施工工艺的适用井况,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程序,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及施工总结本文件适用于油田Φ139.7mm套管套损井的取套回接施工,其他规范的施工井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704
钻井、修井用割刀
SY/T5412
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5587.3
SY/T5587.4
SY/T 5587.5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常规修并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窜漏、封窜堵漏常规修并作业规程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第12部分:解卡打捞
SY/T5587.12常规修并作业规程
SY/T5727
SY/T6127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SY/T6264
SY/T6690
3术语和定义
并下作业安全规程
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油气水开大修作业施工设计编写规范并下作业并控技术规程
标准信息服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取套回接takingoutandtiebackof casing用套铣、切割、倒扣等技术措施将油水井中上部损坏套管最,下新套管通过补接工具或对扣方式与下部完好套管连接起来的施工过程。3.2
放气管gasblow-offpipe
钻井完井时在井口下入用来打水泥帽同时能够释放浅层气的小直径油管。3.3
示踪管柱tracingpipe
取套施工时为防止在套损部位丢鱼,而下入在套损部位起导向扶正作用的管柱。1
SY/T6378--2021
4适用井况
下列井况之一可采用取套回接工艺修复:a)套管腐蚀、破损、漏失、变形采取补贴工艺技术不能满足正常生产要求的井:b)套管错断,造成断口与鱼顶同步或无通道井,c)管外冒油水的井;
d)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取套回接的施工井。5施工设计
5.1设计原则
5.1.1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要求。5.1.2身结构、钻井情况显示、测录井资料、钻井液参数、井下管柱、套损状况、套损部位等井下技术状况清楚。
5.1.3不增加井下事故,不破坏和伤害地层,不损坏井身。5.2设计内容
施工设计书格式及内容应符合SY/T6264的规定。6施工准备
6.1井场准备
6.1.1井场面积不小于50m×50m,井场平整无堆积杂物,油水等,修井设备地基坚实。6.1.2施工现场的值班房、工具房、材料房及防喷器远程控制台等安装摆放应符合SY/T5727的相关规定。并场设施分布参见附录A。6.1.3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畅通,各种安全标志醒目齐全,照明满足施工要求,钻具在管桥上摆放整齐。
6.2设备、钻具及材料准备
修井机设备及钻台、钻井泵、修井液循环罐净化装置等调试合格。备足修井液、加重材料及6.2.1
处理剂。
6.2.2施工用油管、钻杆、套铣头、套铣筒、方钻杆等本文螺纹完好,工具有合格证。6.2.3井控装置、压井管汇安装、试压等应满足开工验收要求,开合SY/T6690的相应规定。7井筒准备
7.1工作液
7.1.1油井热洗井,工作液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用量不低于井筒容积的2倍。洗井过程中,注意观察泵压、进出口排量等数据,如有异常应停泵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7.1.2修并液性能、用量及压并方式应符合SY/T5587.3的规定。2
7.2安装井控装置和起原井管柱
SY/T63782021
7.2.1防喷器安装在井口四通上,上全上紧连接螺栓,同时保证防喷器通径中心与天车、游动滑车在同一垂线上。井控装置安装、试压应符合SY/T6690的规定。7.2.2试提、倒油管挂、起原井管柱等应符合SY/T5587.5中起、下油管的规定。7.3确定套损状况
7.3.1并下有落鱼,且套损部位处于有落鱼并段,首先进行打捞,满足下一步工序施工。其打捞方式、打捞工具选择、打捞操作等应符合SY/T5587.12的规定。7.3.2根据井下技术状况可采用通井、验漏、打印、工程测井等方法,落实套管技术状况。7.3.3验漏作业时管柱结构、作业程序应按SY/T5587.4的规定执行。7.3.4为进一步确定分析套损状况,通井后宜进行工程测井,为下一步施工提供依据。7.3.5打印作业工具、打印方法选择原则、质量、安全和资料录取要求等应符合SY/T5587.12的规定。7.4套损部位处理
采用冲胀、液压、化学整形及磨铣等整形扩径方法处理套损部位,满足下入桥塞、示踪管柱、打捞等工序要求。
7.5下丢手和示踪管柱
7.5.1下人丢手管柱至射孔顶界以上5m~20m,推荐管柱结构为(自上而下):油管+丢手接头+丢手封隔器+油管+丝堵。下人可捞式桥塞或可钻式桥塞时,推荐管柱结构:油管+坐封工具+可捞式桥塞(可钻式桥塞)。对于深井、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井型的直井段取套回接,丢手管柱结构、下入位置根据施工井设计要求。7.5.2打压封隔器坐封后倒开丢手接头或桥塞投球打压坐封后,上提管柱3m~5m,再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0kN~30kN,桥塞无位移,坐封可靠。管柱上提清水正循环洗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填砂时,砂柱高不少于10m。
7.5.3下示踪管柱至套折部位,推荐示踪管柱结构(自上而下)为:管柱+丢手接头(或正反扣倒扣接头)+压缩式封隔器+钻锈+盲管管柱+筛管+丝堵,钻链示踪稳固套损部位,封隔器坐封应严密、牢固,坐封位置应避开套管接链,深度在套损点以上3m。7.5.4对鱼顶与错断断口同步或套损部位处车不彻底的施工井,根据实际技术状况,采取相应技术措生
施示踪,防止套铣过程中丢鱼。7.6补表层套管
7.6.1对取套回接施工井原井无表层套管,根据施工井实际情,做好井控风险分析,满足井控要求。需补下表层套管的井,则下表层套管、装防喷器。7.6.2下隔水导管,深度依据设计要求,水泥浆返至地面封固。7.6.3下套铣管柱套铣表层,推荐套铣管柱结构(自上而下):套铣头+套铣筒+:+钻杆+方钻杆。套铣施工参数:20kN~80kN,转速:60r/min~120r/min,排量:1.5m/min一1.7m/min。套铣至稳定岩层,深度根据设计要求。7.6.4切割取出套铣深度以上2m~3m套管,下固井示踪管柱,管柱结构自下而上:引鞋+插人式固井接头+套管+联顶节。固井接头坐在套管鱼头上,调节联人并保持不变。然后起出套铣管柱。7.6.5下表层套管固井,水泥浆返至地面,候凝48h,钻水泥塞,起出固井示踪管柱。3
SY/T6378-2021
8套铣
8.1安装套铣专用防喷器
依据井控设计要求,套铣施工前安装套铣液压防喷器,其安装、试压按SY/T6690的规定执行,验收合格方可开工。
8.2配制套铣修井液
套铣修井液量不少于最大套铣深度井筒容积的2倍。修井液具有良好的平衡地层压力、稳定井壁及携屑性能,其常规性能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检测。8.3套铣水泥帽、放气管井段
8.3.1套铣水泥帽时,随套铣深度的增加,钻压可控制在20kN~30kN,上返速度不低于0.8m/s,转速60r/min~100r/min。
8.3.2井口有放气管的井,套铣时根据放气管与油层套管间隙大小,选专用套铣头,采用套铣、磨铣等方法处理放气管井段。钻压110kN一140kN,必要时可全钻压,转速50r/min~60r/min,修井液上返速度不低于0.8m/s。防止钻具发生卡钻、跳钻、摇摆等异常现象。8.4套铣裸眼、裸眼封隔器井段
8.4.1套铣无水泥封固裸眼井段时,钻压控制在15kN~50kN,转速可控制在80r/min~100r/min,修井液上返速度不低于0.8m/s。8.4.2遇有管外裸眼封隔器时应更换专用套铣头。更换套铣头前应划眼2~3次,循环工作液2~3周,畅通无异常。套铣钻压应控制在50kN~80kN,转速应控制在80r/min以内,修井液上返速度不低于0.8m/s。
8.4.3起套铣筒过程中,每起3根套铣筒灌注一次修并液,并注意观察修并液液面,发现异常及时反债处理。
套铣水泥封固井段
套铣水泥封固井段时,站压制在30kN~100kN,转速80r/min~100r/min,修井液上返速8.5.1
度不低于0.8m/s。
8.5.2套铣过程中,维护好修井液性能,依尽要求及时检测,防止泥浆发生钙侵。8.6套铣套损井段
8.6.1套铣至套损部位,尤其套铣错断断口时,应连续套铣通对所口,无特殊原因不应将套铣钻头及以上第一根套铣筒提离断口。8.6.2根据实际情况,套铣至错断断口位置时,可更换收引断口专用套铣头套断口。起套铣管柱时及时灌注修井液。
8.6.3更换套铣头下钻时,要平稳操作,尤其下至鱼头位置,采取无钻压,低钻速20/min,根据扭矩、划速情况准确判断,平稳套进套管与地层环空,防止破坏鱼顶。8.6.4套铣时的钻压应控制在20kN~30kN,转速控制在60r/min以内,修井液上返速度不低于0.8m/s。
9取套
SY/T63782021
9.1套铣施工正常,每套铣80m~120m取套一次。套铣至取套深度后,划眼2~3次,井眼循环畅通无异常选用切割法或倒扣法取套。切割法或倒扣法,其工具的选择、具体操作等应符合SY/T5070、SY/T5587.12的规定。
9.2对取出套管根数、状况做好记录。取出套管发现套断、套劈、堆积时分析原因,并制订相应技术措施。
9.3对下有放气管、裸眼封隔器、扶正器、水泥面控制接头的并段,套铣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取套,满足套铣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9.4套铣进尺缓慢或无进尺、旋转扭矩增大、循环泵压升高时,应停止套铣,上提钻具10m~30m,判明原因或及时将被套铣套管取出,处理正常后套铣。9.5套铣通过套损井段,捞出示踪管柱,取出套损井段套管,对套损套管做好记录。套铣至回接深度,根据回接方式采取切割或倒扣取出套管。选用切割法切割时,切割点以下预留9.6
满足后期补接工具回接长度的套管。10回接、固井
10.1回接部位处理
10.1.1套管切割取出时应修整井下回接部位切割断口及断口以下套管外壁,使端面、外壁平整、光滑,以便于回接工具引入抓捞和密封。10.1.2倒扣取套后井下回接部位应保留一完好接箍或外螺纹,未利于新旧套管回接并满足螺纹上满旋紧密封。
10.1.3打印核定切割断口修整程度或保留的接箍(外螺纹)情况和深度,为新套管串人井回接深度计算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0.2下回接套管串
10.2.1检查回接工具,其部件灵活、完好无损,规格、性能参数应符合要求。套管螺纹清洁,回接工具与套管的连接应涂密封助,连接课纹旋紧。10.2.2下套管技术措施、下套管作业、套管柱的连接等应符合SY/T5412的规定10.2.3回接工具接近回接断口深度以上Cm3m时,应开泵循环修井液至畅通无异常,记录管申悬重。
10.3套管回接
10.3.1下人封隔器式套管补接器和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补接工具回接计,其操作方法如下:a)封隔器式套管补接器下至补接深度以上1m~1.5m处,记录冠重,缓慢旅转下放。当悬重回降时停止下放。根据工具说明书上提管柱,卡瓦咬住套管,完成补接。b)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下至补接深度以上1m~1.5m处,缓慢旋转下放管柱入下部回接套管,使套管顺利通过卡瓦台阶,直至上接头,上提管柱夹紧套管,下放管柱使补接器承受7kN~9kN的下压力,打开循环注水泥浆通道。10.3.2对扣回接时,套管管柱下可接一导向扶正工具,方便对扣。下至补接部位以上1.5m,记录悬重,缓慢下放管柱,悬重下降不超过10kN。慢慢人工引扣2~3扣后人工旋转上扣10圈,再机械上扣,转速不应超过5r/min~10r/min,扭矩应符合SY/T5412中圆螺纹套管的推荐上紧扭矩规定。试5
SY/T6378-2021
提负荷增加,对扣成功。
10.4回接井段试压
10.4.1下试压管柱,试压井段井口至补接点以下2m~3m,封隔器坐封位置避开套管接箍。推荐试压管柱结构(自上而下):油管+扩张式封隔器+节流器(节孔管)+扩张式封隔器+油管+丝堵。10.4.2补接工具回接完成后,按工具说明书的要求试压。10.4.3对扣回接后,试压不低于15MPa,稳压30min,压力降不超过0.5MPa为合格。10.4.4套管回接合格后,起出套铣管柱,如需固井,起套铣筒前应以1.7m/min以上排量循环工作液2~3周,冲刷井壁、滤饼,以便固井。起套铣管柱过程中及时灌注修井液,注意观察井口溢流情况。
10.5固井、试压
10.5.1封隔器型补接器回接或对扣回接完井时,在井口以下50m内打水泥帽。铅封注水泥型补接器回接时需固井,注入水泥浆至设计返高,上提补接器候凝后,钻掉管内固井水泥塞。10.5.2固井时的水泥浆量、顶替液量等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10.5.3候凝固化时间不少于48h。候凝期间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测井,检查固井质量。10.5.4下试压管柱,试压井段射孔井段顶界以上。推荐试压管柱结构(自上而下):油管+扩张式封隔器+节流器+扩张式封隔器+油管+丝堵。试压按设计要求进行。11完井
11.1安装套管头、井口
安装套管头,套管头应平、正、牢固。调整套管头合格后,安装井口四通及防喷器。进行套管头试压,核定新套补距,记录备案。11.2捞出丢手管柱
防喷器试压合格后,通井冲少,捞出井内丢手管柱或桥塞。11.3通井、冲砂
按施工设计要求冲砂、通井至设计度。11.3.1
意服务平台
11.3.2如井内有管柱或落鱼,通井冲砂前捞出井内管柱或蒸鱼。3下完井管柱。
12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施工现场人员佩戴安全帽、穿工服等劳保用品。1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依据施工设计要求施工。12.3
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匹配施工参数,套铣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不应盲目增加钻压、转速。套铣施工时钻具不应有跳钻、摇摆等异常现象。防止打断套管、丢失鱼头。12.4
12.5施工过程中,中途停钻时,套铣管柱应及时循环、活动钻具,防止卡钻。12.6套管回接后应保障井身质量,固井及试压合格,满足修后投产要求。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