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DL/T 5630-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5630-2021

中文名称: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448370

相关标签: 工程 防灾 设计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5630-2021.Code for desig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1总则
1.0.1为了规范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新建、改扩建、灾后重建的防灾减灾设计。
1.0.3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综合考虑设计、施工、运行全寿命周期,积极采用具备应用条件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加强预报预警监测、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关键能力建设。
1.0.4输变电工程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并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1.0.5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宜结合系统安全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纳入坚强局部电网的工程以及特殊地区和工程特殊区段应适当采用加强措施。
1.0.6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现象,常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地裂缝。
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0.4防火分区fire compartment
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建(构)筑物及设备的火灾向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0.5耐火极限fire resistance rating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2.0.6强雷区strong thunderstorm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90d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7.98次/(km2· a)的地区。
2.0.7地闪密度ground flash density(GFD)
每平方公里、每年地面落雷次数。
2.0.8设计冰厚design icethickness
按规定的重现期,考虑高度换算系数,线径换算系数和地形换算系数后,按密度900kg/m折算的冰厚。
2.0.9轻、中、重冰区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
设计冰厚为10mm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冰厚大于 10mm旦小于或等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 及以上地区为重冰区。
2.0.10强风区high wind area
30年一遇基本风速不小于33m/s或50年(100年)一遇基本风速不小于35m/s的地区。

标准图片预览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标准内容

ICS29.2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Code for desig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2-22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06-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Code for desig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s
DL/T5630-2021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2年6月22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1北京
国家能源局
2021年.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煤矿井下强制增渗工程设计规范》等356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TechnicalCode
forDesignandCalculationofCombustionSystemofFossil-firedPowerPlant》等25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12月22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标准编号
5630-2021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杨交电工程防
2021-12-22
灾减灾设计规
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2-06-22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手下达2018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8)100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国内有关标准,充分总结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变电部分、线路部分。其中变电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防洪涝、防地质灾害、防震、防火、防雷、防冰雪、防风、防低温、防风沙,线路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防风、防冰、防地质灾害、防雷、防震、防火、防洪涝、防舞动、防风沙、其他等。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bz_zhongxin@eppei.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升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喜来
朱映杰
蔡汉生
彭敏文
吕文娟
李永双防海焱贾江波
席向东
温作铭
颜士海
沈巍巍
马继此
张晓妍
王伟颖
范亚斌
邹家勇
杨靖波
华尚武
赵博简翔浩
张学庆
白秀梅
刘翔云
赖海林
聂建春
李雪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李玉光
王玉雷
李菁华
展雪萍
曾二贤
吴祎琼
张天龙
程继红
杨礼东
程永锋
李丹煜
韩志军
李宝金
王汉广
邢振华
杨怀远
李朝飞
何运祥
肖立群
杨加伦
赵庆斌
吴朝峰
孙国庆
康晓娟
史京楠
王幼军
谭艳军
陈孝湘
韩春龙
鄂超慧
李海峰
王子悦
赵大明
郎需军
李占岭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术语
3变电部分
3.1一般要求,
3.2防洪涝.
3.3防地质灾害
3.4防震.
3.5防火.
3.6防雷..
3.7防冰雪..
3.8防风
3.9防低温
3.10防风沙
4线路部分
一般要求
防地质灾害
防雷,
防洪涝,
防舞动,
防风沙
其他,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宁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 General Provisions
3Substation.
3.1 General.
3.2 Flood control..
3.3Geologicaldisasterprotection3.4 Seismic protection.
3.5 Fire fighting......
3.6 Lightning protection.
3.7 Ice and snowprotection
3.8 Wind resistant..
3.9Lowtemperatureprotection
3.10 Wind-born sand protection4Transmissionline
4.1 General...
4.2 Wind resistant..
4.3 Ice protection..
4.4 Geological disaster protection..4.5Lightningprotection..
4.6Seismic protection
4.7Fire fighting
4.8 Flood control..
4.9Anti-galloping.
4.10o Wind-born sandprotection4.11 Others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Cont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总则
1.0.1为了规范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新建、改扩建、灾后重建的防灾减灾设计。
1.0.3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综合考虑设计、施工、运行全寿命周期,积极采用具备应用条件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加强预报预警监测、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关键能力建设。1.0.4输变电工程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并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1.0.5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宜结合系统安全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纳入坚强局部电网的工程以及特殊地区和工程特殊区段应适当采用加强措施。1.0.6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2术语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现象,常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地裂缝。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0.4防火分区firecompartment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建(构)筑物及设备的火灾向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2.0.5耐火极限fireresistancerating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2.0.6强雷区strongthunderstormregion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90d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7.98次/(km·a)的地区。2.0.7地闪密度creundflashdensity(GFD)每平方公里、每年地商落雷次数2. 0.8 设计冰厚 design leethjukness按规定的重现期,考虑高度换算系款线径换算系数和地形换算系数后,按密度900kg/m性信息
折算的冰厚。bzxZ.net
2.0.9轻、中、重冰区light/medium/heay icingarea设计冰厚为10mm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冰厚大于10mm且于或等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地区为重冰区。2.0.10强风区highwindarea
30年一遇基本风速不小于33m/s或50年(100年)遇基本风速不小于35m/s的地区。2.0.11沙尘天气sandanddustweather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2
2.0.12严寒地区severecoldzones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天数不少于145的地区2.0.13寒冷地区coldzones
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低于或等于0℃,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不少于90且少于145的地区。
2.0.14洪涝flood
指洪水和内涝,包括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和海岸、河口地区的潮水等。2.0.15架空输电线路防洪标准floodcontrolstandardforoverheadtransmissionline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线路的重要性和线路的工程经济合理性而确定的防御洪水标准。
2.0.16防洪防护等级gradeoffloodprotection对于同一类型的防护对象,为了便于针对其规模或性质确定相应的防洪标准,从防洪角度根据一些特性指标将其划分的若干等级,2.0.17风吹雪snowdrift
降雪时或降雪后,风力达到一定强度时,风吹扬雪粒形成风雪流。从风雪流的形成到积雪的全过程(雪粒的蠕移、跃移、悬移、沉积)称为风吹雪。2.0.18防雪林snowbreakforests在站址上风侧营造的,由乔木、灌木或乔灌结合组成,用以降低风速、拦截储雪的林带。2.0.19防雪墙snowbreakwall
在站址的上风测建造的,由砖、石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的,用于防治风吹雪雪害的墙体标准
类构筑物。
2.0.20防雪栅snowbreakfence
害的栅栏。
3变电部分
3.1一般要求
3.1.1变电工程设计中应预先加强调查,收集站址当地气象、地质等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数据。
3.1.2变电工程站址应避开严重滑坡、泥石流、塌陷区等不良地质地段,并宜避开岩溶强发育区、采空区。
3.1.3变电工程站址场地存在发震断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站址与全新活动断裂的避让距离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的规定3.1.4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区不宜建设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工程,当无法避开9度及以上地区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论证,采取专门措施。3.2防洪涝
3.2.1110kV及以上的变电工程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变电工程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防护等级
电压(kv)
≥500
<500,≥220
220,≥110
3.2.2站址场地设计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100
1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工程,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频率为1%(重现期,下同)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其他电压等级的变点工程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频率为2%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2当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能满足第1款要求时,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信施:1)对站区采取防洪或防涝措施时,防洪或防涝设施标高应高于第1款要求的设计高水位0.5m。
2)采取可靠措施,使主要设备底座和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不低于第1款要求的设计高水位。
3对位于江、河、湖、海旁的变电工程,防洪设施标高应高于设计高水(潮)位0.5m:当受浪、潮影响时,应再加2%频率风浪高。3.2.4变电工程场地应有可靠的雨水排放系统。在平原、盆地等地势平坦区域的变电工程,当场地标高不能满足重力流排水需要时,应设置雨水排水泵。3.2.5受洪(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变电工程,站区支挡结构及坡面应采取防冲刷措施3.2.6在山坡地带建设的变电工程,挖方边坡外有迎水面时应根据需要在坡顶采取截挡水措施。
3.3防地质灾害
3.3.1变电工程选址时,应开展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及以上的区域以及重要性等级高的变电工程,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项工作,并根据评估报告开展治理工作。
3.3.2总平面布置中宜将重要建(构)筑物布置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地段。3.3.3对于建设在斜坡地段的变电工程,应对地基稳定性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产生滑坡、楔形滑动、落石可能性。3.3.4边坡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规定,220kV及以上的变电工程,边坡破坏后果应按很严重考虑:其他变电工程,边坡破环后果应按严重考虑。对于存在滑坡隐患的不稳定边坡,应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用削坡、支挡、排水等工程治理措施
3.3.5对于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崩塌灾害,宜将重要建筑物布置在远离崩塌影响区域。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可选用清院塌体,支撑加固、设置拦挡结构等工程治理措施。3.3.6对于场地基岩埋深浅且岩石为碳酸盐岩的变电工程,在项目选址阶段应调查场地岩溶发育特征,评价场地的适宜性以及地基的稳定性。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GB/T51238的规定子
3.3.7岩溶工程的治理应根据岩溶发育特征及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填充孔、结构跨越、筱板基础、灌浆加固、桩基础穿越等工程处理措施3.3.8位于地面沉降严重区域内的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沉降速率,考虑地面沉降导致的高程损失对工程防洪涝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