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201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2013-2017
中文名称:SL系列上罗拉轴承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L series top roller bearing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04-12
实施日期:201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罗拉
轴承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机械>>59.120.10纺纱、加捻和卷曲变形机械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3纺部机械与器具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出版日期:2017-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立平、韩健、肖国华、张健华、刘政、郭长健、谢军、郑林海
起草单位: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通五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八一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无锡市玉祁纺织机械配件厂、无锡市玉祁明珠纺织专件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衡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晋中经纬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纱、染整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15/SC 1)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纱、染整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15/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SL系列上罗拉轴承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棉、毛、麻、绢、化纤纯纺和混纺的有捻粗纱机和细纱机牵伸机构中的双外圈(壳)上罗拉轴承。
标准内容
ICS.59.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2013—2017
代替FZ92013-2006
SL系列上罗拉轴承
SL series top rollerbearings2017-04-2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FZ/T92013—2017
本标准代替FZ/T920132006《SL系列上罗拉轴承》,与FZ/T92013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第2章);一对第3章进行了编辑性修改(见第3章,2006年版第3章);一修改了工字形密封结构轴承的简图(见图2,2006年版图2);修改了外圈(壳)直径的尺寸系列(见表3,2006年版表3);一修改了外圈(壳)长度的尺寸系列(见表4,2006年版表4);修改了握持档规格代号、尺寸及公差(见表6,2006年版表6);一修改了对钢球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5、5.6,2006年版4.5、5.6);修改了轴承相关件硬度的试验方法(见5.5,2006年版5.5);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有关条款(见6.1,2006年版6.2);一修改了检验项目、样本数量、合格率(见表8,2006年版表8);一增加了包装箱上的储运图示标志的要求(见7.2)。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纱、染整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1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通五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八一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无锡市玉祁纺织机械配件厂、无锡市玉祁明珠纺织专件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衡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普中经纬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立平、韩健、肖国华、张健华、刘政、郭长健、谢军、郑林海。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J/JQ5—1982;
—FZ/T92013—1992、FZ/T92013—2006。I
1范围
SL系列上罗拉轴承
FZ/T92013—2017
本标准规定了SL系列上罗拉轴承(以下称轴承)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棉、毛、麻、绢、化纤纯纺和混纺的有抢粗纱机和细纱机牵伸机构中的双外圈(壳)上罗拉轴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8.1一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GB/T18254高碳铬轴承钢
JB/T1255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FZ/T900013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3分类、标记、尺寸系列及公差
3.1分类
按防尘结构的型式分为:
叠片式密封结构,见图1;
工字形密封结构,见图2。
FZ/T92013—2017
说明:
T,—两外圈(壳)中心距;
外圈(壳)直径;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外圈(壳)长度;
握持档直径;
握持档宽度;
-握持档大外圆直径;
轴承总长。
3.2标记
标记内容
标记依次包含以下内容:
防尘结构代号,见表1。
握持档规格代号1)
外圈(壳)表面形式代号
外圈(壳)长度
外圈(壳)直径
两外圈(壳)中心距
防尘结构代号
上罗拉轴承代号
防尘结构
叠片式密封
工字形密封
当握持档尺寸规格超出表6所列范围时,用括号直接标出握持档尺寸。1)
两外圈(壳)中心距的尺寸系列,见表2。项目
两外圈(壳)中心距T
表示方法
外圈(壳)直径的尺寸系列(含公差),见表3。表3
外圈(壳)直径D
表示方法
公差代号
注:括号中数值尽量避免采用。d)
FZ/T92013—2017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13)、(16)、(18)、19、(20)、25、30、(32)、(35)、(38)、40、45、50直接用外圈(壳)直径D的数字表示h7
外圈(壳)长度的尺寸系列(含公差),见表4。表4
外圈(壳)长度L
表示方法
21、30、32、34、40、45、50、60单位为毫米
当T≤82.5,L=34及当T≥90,L=45时,外圈(壳)长度的表示可省略,其余均直接以L的数字表示
外圈(壳)表面形式,见表5。
握持档规格代号、尺寸及公差,见表6。外圈(壳)表面形式
有环形槽
无环形槽
中间下凹
FZ/T92013—2017
公差代号
注:与气动摇架配用时d的公差在合同中约定。3.2.2
标记示例
握持档尺寸(d×b×d,)
公差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差代号
示例1:两外圈(壳)中心距T,=68.4mm,外圈(壳)直径D=25mm,外圈(壳)长度L=32mm,外圈(壳)无环形槽,握持档尺寸为Φ9.5×16×11.5,防尘结构为叠片式密封的双外圈(壳)上罗拉轴承,其标记为:SL-682532EA
示例2:两外圈(壳)中心距T,=82.5mm,外圈(壳)直径D=19mm,外圈(壳)长度L=34mm,外圈(壳)有环形槽,握持档尺寸为Φ11×22×$12.6,防尘结构为工字形密封的双外圈(壳)上罗拉轴承,其标记为:SL1-8219
4要求
4.1成套技术要求:
4.1.1径向游隙0.003mm~0.025mm。:轴向游隙不大于0.10mm。
4.1.3外圈(壳)径向圆跳动公差不大于0.010mm。4.1.4轴承旋转灵活,转动平稳,无急刹及打顿现象5轴承表面光滑,无毛刺。
4.2轴承外圈(壳)及芯轴用GCr15钢制造,材料应符合GB/T18254的规定。4.3轴承外圈(壳)硬度60HRC65HRC,同一零件硬度差不大于1HRC。芯轴安装钢球的轴承部位的硬度60HRC~65HRC。4.4
4.5钢球批直径变动量、硬度应符合GB/T308.1一2013中G20级的规定:球批直径变动量不大于1μm,硬度61HRC~66HRC。
5试验方法
5.1径向游隙(4.1.1)、轴向游隙(4.1.2)、外圈(壳)径向圆跳动(4.1.3),检测方法见表7。4
径向游隙
轴向游隙
外圈(壳)
径向圆跳动
测试仪器
专用径向游隙测量
仪,千分表
专用轴向游隙测量
仪,百分表
专用径向游隙测量
仪,千分表
FZ/T92013—2017
试验方法
水平握持芯轴,千分表触头
置于外圈(壳)沟径处,上下
加压,测量负荷F为
19.6N,每转120°测量1次,
每条沟径处1周测3次,取
3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水平握持芯轴,百分表触头
置于外圈(壳)端面,左右施
加轴向负荷F为19.6N,外
圈(壳)左右移动,百分表读
数差值为测量值
水平握持芯轴,千分表触头
置于外圈(壳)沟径处,转动
外圈,该读数为测量值
5.2轴承旋转灵活性(4.1.4),将成套轴承进行清洗后,水平握持芯轴,同时转动轴承外圈(壳),进行感官检测。
5.3轴承表面质量(4.1.5),将成套轴承进行清洗后,进行感官检测。5.4轴承外圈(壳)及芯轴材料(4.2),按GB/T18254的规定检测。5.5轴承相关件的硬度(4.3、4.4),现场取备装轴承外圈(壳)和芯轴按JB/T1255的规定检测。当轴承外圈(壳)整体热处理时,可在双沟槽区间外圆处检测。5.6钢球批直径变动量、硬度(4.5),现场取备装钢球,按GB/T308.1一2013的规定检测。6
检验规则
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鉴定时;
生产过程中,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进行一次周期性检验;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第三方进行质量检验时。
检验项目:见第4章。
FZ/T92013—2017
出厂检验
产品均应经生产企业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能出厂检验项目:见4.1。
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
检验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检验项目、样本数量、合格率见表8。表8
检验项目
成套技术要求
轴承外圈(壳)及芯轴的材料
轴承外圈(壳)硬度
芯轴安装钢球的轴承部位的硬度钢球批直径变动量
钢球硬度
标准章条号
注:检查4.5钢球要求时,现场抽取批钢球样品数不小于80粒。样本数量
≥50套
≥25粒
合格率/%
6.3.2样本经检验,成套和单项合格率均达到本标准的规定,则判定该样本符合标准的要求;反之,判定该样本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6.3.3用户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有项目不符合本标准时,生产企业应会同用户协商处理。7标志
每套轴承应有产品标记和企业标志。7.2包装箱上的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1产品的包装,按FZ/T90001的规定。8.2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箱应按规定的朝向安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8.3产品出厂后,在良好的防雨及通风贮存条件下,包装箱内的产品防潮、防锈有效期为1年。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