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36-198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化工技术>>无机化学>>71.060.10化学元素
中标分类号:化工>>化肥、农药>>G21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开, 页数:3, 字数:4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88-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65-01-1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殷永康、金志根、姚炳生、刘妙德、张文伟
起草单位: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吴泾化工厂
归口单位: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由氢、氮气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催化合成制得的液体无水氨(液氨)。其主要用途为制造硝酸、无机和有机化工产品、化学肥料以及冷冻、冶金、医药等工业原料。 GB 536-1988 液体无水氨 GB536-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液体无水氨
Liguefied anhydrous ammonia
UDC 661.518
: 543. 06
GB 53B—&8
代替GH536-65
本标准适用于由氢,氮气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催化合成制得的液体无水氟了液氨)。其主要用途为制造硝酸,无机和有机化工产品、化学肥料以及冷冻、冶金,医药等工业原料。分子式:NHa
分子量:17.03(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1引用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来样安全通则GB8570.1~8570.7液体无水氨检验方法2技术要求
2.1外观:无色液体。
2.2液氨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名
优等品
氨含虽,%
残留物含量,%
水分.%
油含量,ng/kg
铁含量,mg/kg
3检验规则
0.1(重军法)
5(重昆法)
2 (红外光谱法)
一等品
合格品
3.1液氨应中生产」的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应保证所有出厂的液氮符合本标准要求。3.2每批出厂的液氢都应附有一格式的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品等级、批号或槽车号、生产日期、产品净重或件数、本标准编号。多.。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规定核验所收到的液氮是否符合要求。3.4液氨用钢瓶灌装时,每批100瓶以上者按总数的2%取样,30~100瓶者在不少于2瓶内取样,30瓶以下者在不少于1瓶内取样。取样时钢瓶应平置露大特制座上,阀门向下。液氮用增车装运时,槽车应装有专用取样设备液氨用钢瓶或槽车装运时,也允许牛产)在谦装前取样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B7-12-02批准1988-09-01实施bZxz.net
GB536—B8
8.5如果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按3.4条规定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整批液氨不能验收。君.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发生舜议需要仲裁时,按国家标准局国标发(1985)035号《全国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暂行办法》规定仲裁。仲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进行。4检验方法
按GB8570.1~8570.7检验。
5包装、标志、购存和运输
5.1灌装液氨用的钢瓶或槽车应符合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乐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规定。允许重量充装系数为0.53kg/L。钢瓶或槽车应定期进行水洗、烘干等净化处理。6.2氧或氯气钢瓶以及一切含容器均不得灌装液氨。5.3原灌装液氨的容器,在灌装前必须排尽空气(空气含基须保证小干15%)。装过其他气体的钢瓶,必须经过清洗、分析鉴定,确认无其他剩余气体并符合5.1规定后才能使用。5.4灌装液氮的钢瓶和槽车外壁应刷有黄色油漆,并以黑色油漆标明生产」名称、产品名称和毛重。按CB190中“有毒气体”规定标志。5.5液氨钢瓶应存放于库房或有棚的平台上露大存放时,应以帐篷遮盖,防止阳光直射。5.6装运液氨的钢瓶和槽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订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热、严禁烟火。钢瓶必须有安全帽,瓶外用橡皮圈或草绳包扎,防止激烈撞击和震动。
6安全注意事项
6.1液氮是强腐蚀性有毒物质,标准大气压力下于一33.3℃沸腾,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腐蚀作用,产生严重疼痛性灼伤。
液氨蒸气尴烈刺激粘膜和眼睛,对呼吸道有室息作用。16%~25%(V/V)的气体无水氨和空气形战爆炸性混合物。6.2试验人员应充分了解液氨的危险性熟悉GB3723的有关规定。进入现场取样操作时应戴好橡皮手套、橡皮围补和装有滤氮髓的防毒面具,并有人监护。6.3液氮样品的处理,应在良好的通风橱内或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6.4受液氨损伤的皮肤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以3%~5%硼酸、乙醛或柠樣酸溶液湿败。严重时立即请医院处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优等品技术要求等效采用苏联国家标准『OC.TB221—82《1此用液氨技术条件》。本标准出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则口。本标准由化学丁业部上海化丁研究院、吴泾化7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股水康、金志根、姚炳生、刘妙德、张文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