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424-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6424-2000
中文名称: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12-25
实施日期:2001-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45775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99其他石油和天然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0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工程综合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6424-2000 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 SY/T6424-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5.180.99
备案号:820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标准分享网
wbzfyw.com
SY/T 6424—-2000
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2000 - 12 - 25 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1-06-01实施
SY/T 6424—2000
2引用标准
3技术要求及检测规则
4复合驱油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性能测试5复合驱油体系的乳化、增溶能力及破乳性能测试6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静吸附与动滞留测试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8复合驱油体系抗盐性能测试
9复合驱油体系稳定性测试
10复合驱油体系配制水水质推荐指标·11复合驱油体系色谱分离测试
12复合驱油体系中磺酸盐驱油剂活性物含量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测试附录A(提示的附录)
微乳液驱油体系乳化增溶能力的测试·SY/T6424-2000
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通常只能采出可来储量的40%左右,其余的60%原洲仍存留在地下若层中。对于这部分未采山的原油,仅靠一般的物理方法是不行的,而元复合驱是口前较为有效的化学驱方法之一、自“八五”以来,全国各油用光后开展了多项三元复合驱先导性及扩大性矿场试验、所用的复合体系配方全部是通过室内评价得到的,这些配方在矿场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并结合有关油旧化学驱油的经验,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系统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累的性能评价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本标准。本标推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推出油气用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节单位:大庆油用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标雄主要起草人杨林杨振宁印燕荐么址春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alkalinc/surfactant/polymer flording systemSY/T 6424--2000
本标准规定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的方法及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三元复合驱中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驱油剂及复合驱汕体系,也适用于不同类型驱油剂及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测试。2引用标准wwW.bzxz.Net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谁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I5336—1996岩心常规分析方法SY/T5370—1999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SY/T5523--2000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5862—93驱油用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性能测定SY/T5908—94驱油用石油磺酸盐性能测定方法3技术要求及检测规则
通常复合驱油体系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构成。对于碱和聚物性能检测已有相应的标准及测定方法,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检测由于其类型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样,本标准规定「磺酸盐类驱油剂的检测方法。对于像羧酸盐、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其它类型驱油剂应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4复合驱油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性能测试4.1仪器
4.1.1界面张力仪(Site04型、Texas-500型或同类品)。4.1.2密度计(精度:0.0001g/cm2)。4.1.3折光仪(精度:+0.0001)
4.2实验摊备
4.2.1标准丝直径的标定,精确到0.001nmg4.2.2在测试温度下测定两相密度,精确到0.0001g/cm。4.2.3清洗测量管。
4.2.4清洗微量注射器。
4.3测定步骤
4.3.1启动恒温系统,控制温度在所需温度土0.2r之间。4.3.2将高密度相样品充满测量管。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1225批准2001 - 06 - 01 实施
SY/T6424—2000
4.3.3用微量注射器吸取低密度相液体并注入测量管中形成合适的液滴,此时测量管中不得有气泡。启动界面张力仪,将转速调到3000~9000r/min。4.3.4
4.3.5测量液滴直径d与长度L。
4.3.6平衡界面张力的测量。
每隔10~20min测量液滴的长度与直径,单位:mm。4.3.8连续三次测量尺寸相差小于0.01读数,即视为平衡,记录其读数。4.3.9动态界面张力的测量:记录不同时间的液滴的直径与长度。4.4显微照相
4.4.1测量标准丝直径:停止转动,卸下进样口压帽,把标准丝插人测量管中测量介质中标准丝三个不同部位的直径,读数准确到0.01,取平均值,此平均值即为放大倍数。4.4.2使用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时,还需测定高密度相的折光率,读数精确到0.0001。4.5分析结果的表述及要求
4.5.1使用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时用式(1)计算:=4.442×10oP
式中:a-
界面张力,mN/m
Ap—两相密度差,g/cm
P—转速,r/min;
n——外相折光率;
d—从仪器上得到的直径读数:
f(L/d)
5370—1999。
)f(兰
(1)
校正因子,当L/d≥4时,f(L/d)取1,当L/d<4时,取值Y,见SY/T4.5.2使用Site04型界面张力仪时用式(2)计算:=3.427×10△op2aif(L/d)
式中:d,—由读数折算出的消除介质中放大倍数后的实际直径读数,mm。4.6质量要求
4.6.1每批样品抽查一个双样,如超过要求需重做。4.6.2界面张力测试精度要求:
a,mN/m
10-2≤g1
10-4≤g<10-2
5复合驱油体系的乳化、增溶能力及破乳性能测试5.1乳化介质
平行偏差
≤±20%
5.1.1原油取自井口原油,并用电脱水方法进行原油脱水。5.1.2配制用水取自现场配注污水或模拟注入污水。5.2三元体系配方
5.2.1表面活性剂为配制三元所用表活剂。—2-
SY/T6424—2000
5.2.2聚合物为工业合格产品,相对分子质量为1.4×107~2.4×107。5.2.3NaOH,Na2CO或其它碱性物质,分析纯或工业纯。5.3乳化增溶设备及参数
5.3.1使用设备为JTM50AB型胶体磨或其它类型设备。5.3.2恒温箱:室温~100℃。
5.3.3具塞刻度管,50mLc
5.3.4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5.4试验参数
5.4.1按要求规定的油水比。
5.4.2配制液量为400mL。
5.4.3试验温度为地面温度。
5.4.4破乳剂加药浓度为50~100mg/Lg5.4.5破乳沉降时间5,15,30,60min。5.5乳化及破乳试验
5.5.1用500mL烧杯称200g水加人0.16g聚合物溶2h。5.5.2用500mL烧杯称0.34g表面活性剂后,再加入溶解聚合物的溶液200g,使之溶解均匀后,再向以上溶液中加人0.2gNaOH溶匀。称200g电脱水原油。5.5.3将油和三元溶液分别加温至油层温度并放入胶体磨中乳化15min。乳化后倒人50mL刻度试管内,并放人地层温度恒温水浴中定时观测其出水量。5.5.4复合驱油体系破乳方法:将乳化后的原油乳状液分别倒入带有100mL刻度的脱水瓶内,并放置于恒温水浴中,再分别加入破乳剂(浓度为50mg/L和100mg/L),用振荡机振荡30s,重新放置恒温水浴中,并观察不同时间的脱水量及污水颜色等情况。5.6增溶能力测试
5.6.1取若干支具塞刻度试管加人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及助剂,添加一定体积原油(模拟地层水及盐水),保持一定油、水体积比,摇匀试样垂直放于恒温箱内静置平衡。待各相体各在2~3d或更长时间内再变化时,计算各相体积,由平衡相体积确定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的增溶参数5.6.2取若干支具塞刻度试管,按一定比例油/表面活剂体系体积比的条件下装在试管中,放在恒温箱中,每天摇动2~3次,再放在恒温箱静止状态,待平衡后,记下上相、中相及下相的体积数。经过一段时间后,确信三种相体积不再变化时,将所有相体积变化规律绘成相图。5.6.3微乳液驱油体系乳化增溶能力的测试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6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静吸附与动滞留测试6.1复合驱油体系驱油剂静吸附的测试6.1.1药品及材料
6.1.1.1混合指示剂:进口分析纯。酸性指示剂:进口分析纯。
6.1.1.3海明1622(4×10-3mol):进口分析纯。6.1.1.4
硫酸:分析纯。
6.1.1.5蒸馏水。
6.1.1.6松散洗油油砂。
6.1.2试验方法
6.1.2.1酉
配制不同浓度的活性剂溶液。
6.1.2.2称5~10g油砂,按一定的固液比放人100mL三角瓶中,再向其中加人适量配好的活性剂溶液。
SY/T 6424--2000
6.1.2.3将三角瓶用塞及胶布密闭,放在摇床中,在所需温度下均匀摇24h后,取下,用离心机离心,取出上部澄消液,
6.1.2.4将澄清液放人具塞量筒中,加人60mL氯仿、40mL蒸馏水、2mL硫酸(2.5mal)、20mL酸性指示剂后,充分振荡10,待量简中的溶分层后,用海明1622进行标定,记下消耗海明的休积、被测溶液体积,猎人公式,即可得到活性剂的吸附量。6.1.2.5标定配制活性剂辨液的实际浓度。6.1.3讨算公式
6.1.3.1平衡浓度C的计算:
式中:V,—-消耗海明的体积,mL:V2——被测液的体积,mL;
A-—海明的摩尔浓度;
B—一活性剂的体积,mL;
E—一活性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G——油砂的质量,g。
6.1.3.2吸附量的计算:
吸附最=(G -C). V
-吸附前活性剂实际浓度,%:
C2——吸附后活性剂平衡浓度,%:V一所取活性剂溶液的体积,mL;G——所取油砂的质量,g。
6.2复合驱油体系驱油主剂滞留的测试(3)
6.2.1在物理模拟驱替动态过程中,分别从岩心不同的取样口取样、分析,直至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检测不出为止。
6.2.2复合驱油体系驱油主剂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与静吸附相同7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7.1 岩心制备
取长10~30cm的储层岩心或人造岩心,制成直径为2.5~4.0cm的圆柱体按SY/53361996中4.5.1的规定,测定心的空气渗透率和孔隙体积。7.2饱和油
将君心装人流程(见图1)的夹持器中,在油层温度下饱和,建立束缚水饱和度。要求岩心的含油饱和度尽可能接近于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7.3水驱试验
注水驱油,至采出液含水达98%,计算水驱采收率,7.4注人驱汕剂
SY/T 6424—2000
水驱结束后,注人设计体积的驱油剂。根据试验要求,可在驱油剂后注人保护段塞,然后注水,至采出液含水达98%,计算最终采收率,平行绝对误差应小于3.0%,油
盛油沾
赛密器
流出物收集器
摩墨型水
回压控制阀
压力表
记录仪
感油剂
灌馨露
乐力表
恒溢籍
上力传感器
来持器
1—录;2—盛油活塞容器;3--盛驱动水活塞容器:4—一滤聚合物活塞容器;5盛驱油剂活塞容器:6—压力表:7—压力传感器;8—岩心史持器:9—恒温箱;10—压力表:11—回压控制阀:12—流出物收集器;3—记录仪
图1岩心驱油试验流程示意图
8复合驱油体系抗盐性能测试
8.1仪器及设备
SY/T6424—2000
8.1.1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或同类仪器设备。8.1.2自动密度计。
8.2试剂与样品
8.2.1NaOH,NazCO或其它类碱性物质,分析纯或工业纯。8.2.2NaCl分析纯。
8.2.3电脱水井口原油。
8.2.4现场三元配注污水或模拟注人污水。8.3试验方法
将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固定在0.1%~0.3%(质量分数)。8.3.1
8.3.2将NaOH,Na2CO,浓度固定在0.8%~1.2%(质量分数)。8.3.3根据不同油田特点,配成一定浓度的NaCI盐水。8.3.4用界面张力仪测定含盐量的变化对复合体系油/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8.3.5界面张力的测试按SY/T5370的规定执行。9复合驱油体系稳定性测试
9.1仪器设备
9.1.1具塞刻度量简25mL。
9.1.2保温箱:室温~100℃,±0.1℃。9.1.3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9.1.4布氏粘度计。
9.2试剂及样品
9.2.1NaOH,NazCO,或其它碱类物质9.2.2表面活性剂。
9.2.3国产或进口的聚合物。
9.2.4现场试验区配注污水或模拟注人污水,9.3试验方法
9.3.1将已配好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分装到25mL具塞管或安培瓶中,充分摇动后,放到常温及地层温度下恒温箱中定期、静止观察三元复合体系有无沉淀状、分层现象,记录好三元复合体系常温及地层温度条件下稳定性状态。9.3.2在观察体系稳定性的同时,应分别在0,1,3,5,7,10,20,30d测量复合体系粘度变化情况及复合驱油体系与试验区原油的界面张力变化。复合驱油体系稳定性还可根据适当情况延长时间。9.3.3界面张力的测量按SY/T5370的规定执行。9.3.4粘度的测量按SY/T5862的规定执行。10
复合驱油体系配制水水质推荐指标水质基本要求见SY/T5329。
10.2复合驱油体系水质推荐标准见SY/T5523。11复合驱油体系色谱分离测试
11.1仪器设备
SY/T6424—2000
11.1.1Texas-500型界面张力仪或同类设备。11.1.2
常量及微量滴定管。
岩心驱油装置见图1。
11.1.4井口脱水原油及注人污水或模拟注人污水。11.2化学试剂
11.2.1HCl:分析纯或工业纯。
11.2.2NaOH:分析纯或工业纯。混合指标剂:国外进口,分析纯。11.2.3
11.2.4海明1622:国外进口,分析纯。11.2.5H,SO4:分析纯或工业纯。11.3试验方法
11.3.1聚合物浓度检测按SY/T5862的规定执行。色谱分离驱油用模型要求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小于20。11.3.2
11.3.3首先将HCI、混合指示剂、海明1622按分析标准配制成相应摩尔浓度的滴定液。11.3.4按常规的驱油实验步骤,将饱和油的岩心注人已配好的三元复合体系。根据注人体积的大小,定期取样分析碱、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的浓度变化情况。根据岩心驱替中所检测三种化学剂浓度变化,便可计算和绘制出三种化学剂在岩心运移中的谱图,从而确定出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的程度大小。在岩心驱替中,应不断地测量油/表活剂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变化情况,以确定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有效作用程度。
11.3.5驱油试验按SY/T5908的规定执行。12复合驱油体系中磺酸盐驱油剂活性物含量及平均相对分于质量测试12.1仪器设备
12.1.1真空干燥箱。
烧杯:250mL
砂芯漏斗:C1。
三角瓶:150mL
分液漏斗:200mL
天平:万分之
12.2试剂与样品
12.2.1无水乙醇:分析纯。
12.2.2石油醚:30~60℃。
12.2.3正戊烷:分析纯。
12.2.4异丙醇:分析纯。
12.3分析方法
12.3.1挥发组分测定
在已恒重烧杯中称取约5g的样品,在130℃真空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约5h)称重,按式(5)计算挥发组分含量:
挥发组分含量(%)=烘于后失重×100%
样品重
12.3.2无机盐分离
SY/T 6424—2000
用10ml.热乙醇溶解除去挥发组分后的剩余物,将烧杯中的可溶部分用起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留在杯中的不溶物用 5ml.热乙醇和右油酵交替洗涤3--4次,收集滤液于瓶中,蒸去溶剂得脱盐样品备用。
把盛有不溶物的烧杯及砂芯漏斗放人110~120t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约2h),按式(6)计算无机盐含量:
无机盐含量(%)=盛怀中不溶物重:漏斗增重×100%样品重
12.3.3活性物和未磺化油的分离·(6)
按每克脱盐样品20ml.混合溶剂(50%异丙醇/水,体积分数)的比配成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正戊烷多次萃取(正戊烷每次用量约为溶液体积的13),至上层液为浅黄色为止(萃取温度为室温)。将上层液合并,下层液收集到恒重的三角瓶1。把上层液再次转人分漏斗中,用等体积混合溶液反萃取。下层液合并收入三角瓶1中,上层液收集至恒重的一角瓶2中。除去溶剂恒重法称重三角瓶1和三角瓶2,按式(7)和式(8)分别计算活性物和未磺化油的含量:
活性物含量(%)=二角凝晶巢增重×100%样品重
未磺化油含量(%)=三角覆2巢增重×100%样品重
12.3.4磺酸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方法平均相对分了质量的试验方法见1.2。F=10×G
式中:E—磺酸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0×0.004
A—0.004M(20mL)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海明1622反应所消耗的体积数,ml;B—0.004M海明1622的系数;
C海明1622与D.样品作用所消耗的体积,mL;D—样品的质量,g;
磺酸盐阴离子活性物的每克毫当量数;G-样品中磺酸盐质量分数,%c
A1实验准备
A1.1油藏参数的选取
SY /T 6424—2000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微乳液驱油体系乳化增溶能力的测试AI.1.1选取油田有代表性的地层水和注入水样,测定水中的主要离子、总矿化度和pH值。测定的离子包括Ca2-,Mg+,Na-+ K’,Cl,HCO,C-,SO,Fe2 和 Fe3等。A1.1.2根据上述水样分析结果米配制驱油体系用水,要求模拟目前地层水的矿化度、即原始水与注人水矿化度的平均值:
A1.1.3选取地层原油粘度、密度和月前大然气的组成、生产气油比以及脱气原油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1.1.4选取有代表性的油层岩样,在其邻近位置再选取者干岩样,测定石的矿物组成,包括粘土的组成和含量。
A1.1.5选取有代表性的汕层温度和压力资料。A1.2实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界面张力仪(测定范围为10·~1×10-4mN/m)、岩心驱油试验装置、相态实验压力试算等专用仪器设备。
A1.3化学剂
化学剂包括微乳液配制试剂和分析试剂及聚合物,A1.3.1表面活性剂:在平均当量300~550之问选取4种工业纯石油磺酸盐,也可选取其它表面活性剂,如稀基磺酸、改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A1.3.2聚合物:通常采用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条件下可选取生物聚合物A1.3.3醇:采用上业纯异丙醇、丙醇、异丁醇、丁醇,异戊醇、脂肪醇等,A1.3.4分析试剂:阴离子指示剂为二硫化,阳离子指示剂为二价模化物:滴定剂为海即(Hyamine)1622,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A1.3.5油和水:油相--般使用脱气原油,也可在原油中加人柴油和煤油等:水为模拟口前油层矿化度的盐水。
A2实验步骤
A2,1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A2.1.1相态实验
相态实验根据源油性质、地层水组成及目前矿化度,选择了4种不同当量的石油磺酸盐,在油层温度和口前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进行试管相态实验,测定下相微乳液(WI)、中相微乳液(W)利上柏微乳液(W)的组成。随着石油磺酸盐平均当量的高,微乳液的相态实现从W1一W一W型的转向过程。当WI,W,W型三种相态都存在时,就认为形成W型微乳液的右油磺酸盐的当量是合适的,选而2~3种能形成W型的表而活性剂:A2.1.2石油磺酸盐平均当量的选择根据「面选到的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相态的含量打描实验,确定出W型微乳液厅始形成时和消失时的含景。
最佳含盐量按下式确定:
S* = S+S2
(A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