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575.1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DL/T 575.12-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575.12-1999

中文名称: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英文名称: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2 :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workstation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2-24

实施日期:2000-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66053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5人类工效学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非等效ANSI/HFS 100-88 ISO 9241 ISO DIS 13406-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7.0 元

出版日期:200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吴当时、童时中、盛菊芳、展锦程、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

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苏州热工研究所

归口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提出单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滩规定了控制中心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VDT工作站的设计和使用,以及以VDT作为主要设备的坐姿工作岗位的设计。 DL/T 575.1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DL/T575.12-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滩规定了控制中心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VDT工作站的设计和使用,以及以VDT作为主要设备的坐姿工作岗位的设计。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DL/T575.12-1999
本标准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研究成果(见附录A)中有关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的内容编制而成。其中与人体尺寸有关的数据,均按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确定。本标准全面地规定了对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的设计和使用中的人机工程学要求,是诸多人机工程学准则在VDT工作站上的综合运用。本系列标准DL/T575以《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DL/T575.1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DIL/T575.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DI./T575.3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DL/T575.4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金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DL/1575.5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6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6部分: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DIL/T 575.7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DL/T575.8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DL/T575.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9部分:显示器、控制器及相互作用;DL/T 575.10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DL/T 575.11bzxZ.net
DL/T575.1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苏州热工研究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本标主要起草人:吴当时、童时中、盛菊芳、展锦程、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1359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 12: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workstationsDL/T575.12-1999
本标准规定了控制中心视觉显示终端(VI)T)工作站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VDT工作站的设计和使用,以及以VDT作为主要设备的坐姿工作岗位的设计,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T575.1—1999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DL/T575.2一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DL/T575.8--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DL/T575.9一1999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第9部分:显示器、控制器及相互作用DL/T575.10-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3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见DI./T575.11999。4概述
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是现代控制中心的主要设备,是人机界面各要素的集成,是人监视和控制系统运行工况的主要工作岗位。视觉显示终端(VDT)作为一一组设备,通常包括显示器、键盘和相关的电子控制线路,可以有或没有中央处理单元(CPU);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输人装置与输出装置。VDT可以是某一大系统的终端,也可以是自成系统的一台计算机。至于打印机和通信设备等,则既可安置在VDT处;也可安装在它处,进行远程控制。
视觉显示终端工作站是以工述VDT为主体,加上一些选用的附件或辅助设施(如工作台、座椅、文件柜等)组成,还应包括周围的工作环境。本标准主要考虑了基于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器,也考虑了基于平面屏的显示器,关丁后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拟定更详细的标准(见附录A之[37)。5工作环境
本章规定了使用VDT进行文本处理、数据输人以及数据查询等作业的工作岗位的照明、噪声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1360
2000-07-01实施
DL/T575.12—1999
和热环境的要求,有关原则见DI./T575.10。5.1照度
照明应足够明亮、均匀,并且没有眩光和闪烁。环境照度应保证图像质量要求。「作需要的照度取决于所进行的视觉作业。对于使用VDT的工作岗位,其工作台台面上测得的照度通常应在200Ix至5001x范围内。对于有源(发光)显示器,至少应能达到6.13条所规定的对比要求(某些显示器在很高的环境照度下,仍能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对某些无源(吸光)显示器,环境照度可能需大于2001x的才能达到6.12条所规定的亮度要求。环境照度系由一般照明和作业照明共同构成。在确定两者的比例时,应考虑工作岗位所使用的显示技术,例如是使用CRT(阴极射线管),还是使用ICD(液晶显示),或者使用EI(场致发光),或者混合使用以上各显示技术。
5.2眩光
眩光随着光源的尺寸、亮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光源至眼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对任何视觉显示器表面,都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反射眩光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眩光影响可选用下列方法:a)室内的各项设备和光源合理布局,使得人在观察屏面时,视野内没有明亮光源,同时也没有文件或其他浅色物体反射到显示屏面上;b)控制来自窗户的天然光,例如,采用透光少的玻璃、百叶窗、遮光板等;c)采用能控制光线的照明设备,使光线经灯罩或天花板、墙壁等漫射到工作岗位;d)使用屏面朝向可调节(如可倾斜或旋转,并自由定位)的显示器,以避免光;e)对显示屏面进行防眩光处理(例如采用漫射表面,或涂防反射涂层),或使用滤光屏等。防眩光措施应保证图像仍符合6.12条及6.13条所规定的亮度及对比度要求。不同的照明条件,官采用不同的防眩光措施。
5.3亮度平衡
应避免在视野的外周部分有高亮度的光源,因高亮度光源会引起失能眩光,它会使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字符.符号或线条变得难于觉察或识别。当注视点迅速从某亮度的区域转移到另一差异大的亮度区域时,由于瞳孔直径的调节,人眼的对比敏感度会短暂降低,因此,相继的两注视区的亮度比值不宜大于10:1,以免影响VDT使用者的T作效绩和舒适感。
5.4设备外壳、工作台、座椅表面的光泽度表面具有光泽的涂镀层,会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镜面反射,而形成眩光源。建议表面的光泽度小于或等于60度光泽度仪(或等效测量仪)满量程的45%。那些为改善设备或家具外观的小装饰物,也应注意满足此要求。
5.5噪声
工作空间的声学设计宜考虑所有声源的综合效果。背景噪声声压级宜足够的低,以避免对作业活动或谈话产生干扰;但也宜有适当的背景噪声,以掩蔽自邻近空间侵人的声音。建议环境噪声声压级不大于55dB(A)(不包括使用者产生的噪声)。应避免明显高于环境声压级的脉冲噪声和听得见的窄带噪声。
5.6热环境
VDT工作站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与一般办公用工作站无明显区别。应注意以下各点:u)VDT各部件的排风,不要直接朝向使用者或其他人员的工作位置;b)操作时偶尔可能接触的外表面,其温度应低于50℃:正常操作时接触的表面,其溢度不官超过35C.
℃)在工作台台面以下,VDT使用者的容膝空间内,由设备的热蓄积产生的温度,不宜高于环境温1361
度3。
6视觉显示器
DL/T575.12---1999
本章规定了视觉显示器在设计和使用中影响人的工作效绩和舒适的技术参数。关于选用显示器的—般原则,见DL/T575.91999中5.2.4~5.2.96.1设计视距
设计视距-一般应不小于400mm。对于某些应用,例如,触摸屏上的软键标,最小视距可减小至300mm;阅读硬拷贝的典型视距为300mm~400mm。舒适的视距不仅与所显示的字符大小有关,而且还与人眼的聚焦和调节能力有关。频繁观察的不同显示表面宜安置在相同或相近的视距处。如果作业要求清晰地阅读,则设计应使字符高度的视角在20°~22'范围内。图1给出字符高度与视距之闻的关系6.2视线人射角
从人射角9(见图2)小于或等于40°的任何角度观察显示屏面,屏面上的图像应清晰可辨1200
可读性最佳的范困
可接受的范围
字符高度
注:图中最佳范围是指字符高度视角约为20°~22图1字符高度与视距的关系(mm)6.3字体
显示屏面
图2视线入射角
学体形状会影响显示的清晰度和可读性。汉字一般采用仿宋体或黑体,也可根据显示要求选择其他字体。
6.4字符高度
字符太小或太大都会难于判读。对清晰度和可读性有较高要求的作业,单个字符高度的视角最好为20°~22°,最小不宜小于16。当显示成组字符时,字符高度的视角不宜大于45°。6.5字符高宽比
对于间隔不变的字符显示,字符高宽比(见图3)宜在1:0.7至1:0.9之间;而对于需要在行内显示多于80个字符的清况,高宽比可减至1:0.5;对于成比例地间隔开的字符显示,某些字符(例如大写学母M和W)的高宽比可接近于1:1。6.6笔划宽度
笔划宽度宜在字符高度的1/121/16之间,可以大于。。个像素的宽度。对于正像笔划可较宽,对于宽度
图3字符高、宽及间距
负像笔划可较窄。
汉字的笔划宽度为字高的1/16~1/8。6.7字符大小均勾度
不论字符显示在屏面何处,字符集内任一字符的高度与宽度的变化,都不应超过字符高度的+5%。
6.8字符间距
字符间距(见图3)最小应为字符高度的10%(或1个像素),可以是固间距,也可以是成比例地间隔开。在某些情说下,增加字符阅距(2个像索!能提高可读性。
6.9字间距
DL/T 575.12—1999
在外文单词之间应使用个字符宽度的最小值(对于均衡的间距用大写N)作为间距。汉字的字间距不小于一个笔划宽度,即不小于字高的1/16~~1/8。6.10行间距
行间距是指纵向相邻的标准的大写字母(例如M)之间的距离。行间距的最小值约为字符高度的15%。在实际应用中,行间距为字符高度的50%~100%汉字行间距也为字高的50%~100%。6.11图像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显示的图像在视觉上应当稳定,并且无几何变形。6.11.1线性度
字符位置相对于正上方和正下方字符位置的水平位移,应不超过字符框宽度的5%,字符位置相对于左,右学符位置的垂直位移,应不超过字符框高度的5%。
行或列的长度差别,应不超过其长度的2%。见图4。6.11.2正交性
在线性度要求的范围之内,行和列应各自平行、并相互正交,这可以表示为:
0.04(较短的边/较长的边)≥|(对角线,/对角线2)一116.11.3符号变形
显示屏任意位置上特定符号的大小变化不宜大于10%,不管其位置是否位于图像区域。其表示如下:2(hg h)/(ha + h)≤ 0. 1;2(z - w)/(wz + w) ≤ 0. 1其中,“h”为符号的高度;“w”为符号的宽度。图4线性度
当屏面上的所有字符的位置都被同一-字符集的H\或“M所填充时,h,为最小字符的高度,h,为最大字符的高度,w为最小字符的宽度,w2为最大字符的宽度。6.11.4几何稳定性(晃动)
在一秒钟内,图像几何位置的变化,应小于或等于视距的0.0002。这可以表示为:V X 0. 000 2≥ (H2 + V)0.5
其中:V为视距;H和V是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离图像中心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最大偏移,如图5所示。
最敏感的晃动颖率范围为1Hz~3Hz。当晃动频率高于25Hz时,图像看起来就不再是晃动,而是模糊,即对比度降低。6.12亮度
字符或背景(取亮度高者)的亮度应大于35cd/m;在环境照度较大时,此亮度为100cd/m2是适宜的。
对于反射型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屏面上的入射照度应大于35元/RIx,其图5几何稳定性
中R为屏面的最大反射率。
6.13亮度对比
字符亮度调制Cm应大于或等于0.5(对比度CR≥3:1),最好大于0.75(对比度Ck≥7:1)。注:亮度调制 Cm=(Lmx一Lmin)/(Lmax十Imin))对比度CR一Lrax /Lmin:
对 比 C=(Lmax Lmin)/Lmm3
Lmax…背景或字符中亮度较大者;L.in背景或者字符中亮度较小者DL/T575.12-1999
以上亮度均包括来自环境照明的作用6.14图像极性
图像正极性是指明亮背景上的深色宇符,负极性是指深色背景上的明亮字符,这两种极性的图像只要符合6.12条及6.13条所规定的要求,就都是可用的。正极性图像边缘更明锐,容易满足亮度平衡要求,而且它也使分散注意力的光反射效应减弱,但是为了不出现闪炼,这类显示器需有较简的刷新速率负极性图像中闪烁较少见,对视力差的人,清晰度较好,字符看起来要比实际的大一些。6.15亮度均匀度
所有需要同亮度的显示,其亮度应当是相同的。因此,从显示器有效画面的中心到边缘上的亮度变化不宜超过中心亮度的50%。
6.16亮度编码
使用不同亮度等级对显示信息进行编码。由于人的视觉系统对亮度绝对值的辨别不敏感,并需考虑坏境照明条件对它的影响,所以仅宜有限度地使用亮度差异作为编码。6.17闪光蹦码
可以使用闪光,以引起对重要信息或者危险情况的注意,不应该使用多于两种的不问的闪光速率。在两种闪光速率之间的差值至少应该为2Hz。慢速闪光速率不宜小于0.8Hz,而快速闪光速率不大于5Hz。图像位于“亮”的时间官大于或等于它处于“暗”的时间,亮、暗时间相等是最任的。6.18颜色编码
出于编码的目的,可以使用颜色,并注意颜色对比。对于文本、细线,或者高分辨率的信息,宵避免在黑色背景上使用纯蓝色;如果纯红色和纯蓝色(或者纯度较小的红色和绿色,或蓝色和绿色)同时显示,则在黑色背景上可能导致彩色的立体视觉(三维效果)、故亦宜避免。
若使用颜色编码来使显示的信息具有可识别性或引人注意时,此套颜色每两种相生间最小色差△(CIE1u*)宜为40。这样至少可以同时使用7~10种颜色。增加环境照度,会减少颜色的纯度。从而减少了颜色的可识别度。
为了具有足够的清晰度,有色符号与其有色背景的色差△E(CIEYuv)应至少为100。6.19闪炼
在实际使用中,应是使用者群体中90%以上的人感到显示器屏面“无闪烁”,有闪烁的显示器是令人烦恼的,应当尽量消除屏面闪烁。6.20控制器
经常使用的控制器,应是VDT使用者从其正常的工作位置上容易看到和接触到的,设罩的控制器般应不能被意外地启动。对它们的作用和当前的设定应当给出明显的指示。彩色(RT显示器应具有亮度、对比、聚焦以及颜色平衡的调节,这些调节可以通过分立的控制器或者按照软件指示加以实现。而液晶显示器没有任何控制器,因为此类显示器具有固定的对比,其宽度取决于环境照度。
7输入设备
关于输入设备的分类及选用的一般原则,见DL/T575.9。本章仪就VI)T工作站的特点,作必要的说明。
7.1键盘
键盘至今仍是VIDT工作站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输人装置之一。商品化的通用键黏,·般也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原则。但在应用时要注意:1364
DL/T575.12--1999
a)键盘连同其支承台面的高度应与座椅的高度相协调,并符合腿部容膝空间的要求、以便使用者保持身体和手臂舒适的体位;
b)键盘的放置应稳定,保证正常击键操作不致引起键盘滑动和晃动;c)应充许键盘在台面上重新定位,键盘和显示器一般应置于视野的同一-深度内,可有大约(,4屏光度的变化:
d)在键盘操作中伴随击键需有触觉或听觉反馈,或两者兼有。如果只有种,则最好是触觉反馈,如果使用辅助的听觉反馈,则所有的键都应在位移到向一所离时发出声音·且音量可以调节、直至关闭。7.2非键盘输人装置
各种非键盘输人装置,例如鼠标、控制杆、跟踪球、图形输入板、输人笔、触摸屏、语音输人等,不断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然而都必须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准则:a)适合于作业任务与工作环境:b)便于操作,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简便易学;c)易于挖制,及时响应并明确反馈:d)省力省时。
这些准则具体用到每一一种输人装置,还应提出一些各自的要求,举例如下。7.2.1触摸屏
a)触摸目标应低于肩高,其灵敏面积至少等于第95百分位数男子的食指远端关节宽度,其周围至少应有5mm的不灵敏这域。如出现视差,影响操作效果,则灵敏面积需稍扩人。b)屏面上字符或符号的大小与对比度应符合第6章的有关规定。c)屏面应经过处理,消除静电。d)为避免意外启动,重复显示之间应有500ms~~750ms的延时。e)在拖动画面的操作中,对象或光标应随手指或光笔实时、实地移动。7.2.2图形输人板
a)若输入板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则其高度、深度与倾斜度应让使用者保持合适的工作姿势b)输人板的表面应平光滑,其表面的反光或眩光应不妨碍作业,不影响视觉功效c)输人板要求的书写用力不应大于1.0Nd)从设计视距看,输人板上的图形符号应能识别,字符或符号的视角至少为16°,最好为20\;其亮度对比度至少为3:1;其颜色应易于分辨。e)输人板上各种功能的分组应易于分辨。7.2.3输人笔
a)圆柱形笔杆长度为120mm~180mm,直径为7mm~20mm,重量为10g~25gb)便手握持,不易滑脱。
c)连续输人时,笔施加于图形输入板或屏面上的力不应大于0.8N。d)笔杆上选项按钮的接触面直径应大于5mm,所需的撤按力应在0.3N~~0.8N之间8人机对话原则
现有的人机对话方式有“菜单”、“填表”、“命令语言”“直接操纵”等。随着技术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对话方式。不论何种人机对话方式均应能满足以下人机工程学要求。8.1适应性
a)对话要适应用户的生理、心理特点,包括:1)短时记忆限度;
2)注意广度,
3)语言文化背景;
DL/T 575.12-1999
4)学习能力、工作水平或使用本系统的经验;5)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b)对话要适应不同用户的个别需要,例如:1)能让用户按其个人爱好或待处理信息的复杂程度,来选用表达格式或修改接口软件2)能提供各种引导手段,帮助不太熟悉本系统的用户学会使用;3)对经常使用的、很熟悉的用户,能减少对话次数,增加对话的步幅,并尽量缩短反馈时间,提高显示速率;
c)对话方式的选用,要根据已拥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8.2有效性
对话要有利于用户有效而经济地完成任务,例如:a)既向用户提供所有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又省略任何可省去的对话;b)在执行某任务过程中,需改变某些数据时,应能保留原有数据,且具有可恢复功能。8.3自述性
a)对话的每一步,能通过系统本身反馈信息,使用户即时理解,或在用户要求下加以解释。b)对话系统状态的改变,凡与任务有关的信息能及时通知用户。C)提示的反馈信息应客观、明确、易于理解、富有建设性,不含任何褒贬。8.4可控制性
a)对话的下述诸方面均可置于用户的控制之下:1)交互作用的速率和方向;
2)对话的中断和恢复;
3)输人/输出的表达方式(格式与类型)。b)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用其中的输人/输出装置。8.5一致性
a)任--对话系统内的对话行为和表现应-一致(如系统状态的提示信息总是出现在同一行,终止对话总是用同一个键)。
b)改变状态的操作,应始终一致(如“帮助\都用F1键)。c)在类似情况下,必须用一致的操作序列、一致的命今。d)反馈信息或解释,用前后致的术语表达。e)在“提示”、“菜单”、“帮助”中用相同术语。8.6容错和防错能力
a)设置校对功能,即使输人有明显的错误,也能得到预期结果,而不需用户采取纠正措施或只需采取很少纠正措施,例如,当用户只键人一个左括号时,能自动产生一个右括号,并把光标置于中间,以便键人括号中内容。
b)在可能引起未定义状态或系统故障时,能作出提示,并阻止用户输人。c)尽量简化操作指令和操作程序,以减少输人错误。d)减少击键输人,可采用菜单、指向输人等来代替。9工作台及座椅
将人机工程学准则应用于工作台及座椅的设计和选择时,需考虑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例如,人体测量数据,作业需求,可能的工作姿势,VDT硬件等),并权衡得失。在工作岗位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对此全面考虑。
关于工作台设计与布局的原则和要求见DL/T575.8。有关坐姿的人体测量数据,见DL/T575.8之附录 B。
9.1—般原则
DL/T 575. 12--1999
a)将VDT、工作台、座椅以及工作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b)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及现有工作惯例制订各项建议c)各推荐值都是针对坐姿使用VDT人员规定的,用以适应从第5百分位数的女子身材,直到第95百分位数男子身材。
d)所列人机工程学要求一般与桌椅制造工艺技术无关。9.2工作台台面下的容膝空间
如果工作台台面高度是不可调节的,容膝空间按男子第95百分位数尺寸确定,如图6所示。如果工作台台面高度是可调节的,则其容膝高度的调节范围为520mm~640mm。9.3键盘及显示器的支承面
9.3.1键盘的支承面
键盘支承面的高度应允许坐姿操作者采取前臂处于(70十Y/2)°~~(90+Y/2)°之间的姿势,如图7所示。其中Y是座椅靠背和垂直面间的后倾角。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宜为70°~135°。
如果键盘支承面高度是不可调节的,则应使此高度能适应大身材的人,而且宜向小身材的VDT使用者提供搁脚板或其台面前缘
图6容膝空间最小范围
他附件。如果用较低的固定式台面,大身材人可降低椅面高度,将腿前伸就坐,并以超过90°的前臂角度来操作键盘。键盘支承面的高度为660mm~750mm(即键盘工作面的高度为680mm~~770mm)9.3.2显示器的支承面
显示器支承面的高度应使整个显示屏位于使用者双眼水平面以下0°~60°之间的观察区域内,工作台台面下的容膝空间应符合9.2条的规定。如图8所示。(70+Y /2)
-(90+Y /2)
-135°
图7键盘支承面的高度
9.3.3键盘及显示器统一支承
图8显示器支承面的高度
对于单一的工作台台面,决定台面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键盘工作面的高度。9.4工作台台面的宽度及深度
工作台台面的宽度及深度取决于VDT硬件、作业情况、硬拷贝(如文件、资料)、以及台面下的容膝空间(见9.2条)。必须进行作业分析,以确定空间需求。工作台台面面积应足以容纳完成作业所需的切物件,还应考虑与室内其他工作台、座椅的协调性。9.5座椅
座椅是工作站整体中的一部分。座椅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和活动自出度。设计良好的座椅,对人的工作姿势、体内循环、以及脊椎所受压力的大小都应是比较适宜的。座椅的设计与选择需要考虑1367
DL/T575.12-1999
人体测量尺寸、工作习惯,以及座椅部件和机构的可调节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等。9.5.1座椅高度
脚部支承物一鞋+搁脚板
图9座椅高度的调节范围
座椅高度应让人的双脚可靠地放在支承面上,以支承小腿并使坐姿稳定,因此,座椅高度由下述因素决定:第5百分位数女子到第95百分位数男子的胸高、鞋跟高,出座椅所支承的小腿的角度,以及脚部支承物(如搁脚板)的高度和类型。座椅高度的最小调节范围取360mm~480mm。如图9所示。
座椅深度
座椅的最大深度应使腰部区域能靠在座椅靠背上,并避免小腿后侧受压力。由于高大身材男子和矮小身材女子臀部长度的变化很人,适合于矮小身材女子的座椅深度不可能给高大身材的男子提供合适的支承。因此,宜采取折衷办法,使座椅深度为使用者群体的大多数所接受。据通用惯例,座椅深度可为360mm~390mm(推荐值380mm)。对于深度超过375mm的座椅.建议将座椅前缘设计成凸弧式结构(如象“瀑布状轮廓),使它正好位于使用者膝部内侧面和大腿的下侧,使膝部内侧面能得到松弛,见图10。9.5.3座椅宽度
座椅的最小宽度应为大身材人坐姿的两大腿宽度(约等于坐姿臀宽),见图11。座椅边缘(不是蒙布边缘)间的宽度取370mm~420mm(推荐值400mm)。座椅深度
座椅宽度
155757573
图10座椅深度
9.5.4坐面倾角
图11座椅宽度
对于那些要求使用者将脚平放在地面上或脚部支承物上以调整其高的座椅,其坐面倾角的设计。应保证当小腿垂直于地面时大腿与小腿间的夹角在60°~100°之间,见图12。那些提供小腿支承物的座椅可能使大小腿间夹角大到140°。坐面倾角宜优先考虑使体重支持于大腿和臀部,而腰部靠在座椅背上的坐姿,
坐面倾角如果是固定的,宜为0°~10°;如可调,则调节范围宜为0°~10°之内。座椅可以具有向前倾或向后倾的坐面,但向前倾的坐面只在特殊作业时使用,并应保证坐面蒙布提供足够的摩擦,以避免滑倒。
9.5.5座椅靠背与坐面之间的角度座椅靠背和坐面之间的夹角,应让使用者能采取驱干一大腿间夹角不小于90°的工作姿势:否则,坐的时间长了会导致疲劳和不适。坐面前倾的座椅应不致迫使上体处于前倾状态。具有固定靠背的座椅,其靠背与坐面之间的夹角α宜在90°~105°的范围内,见图13。9.5.6靠背
9.5.6.1靠背高度
座椅应提供靠背,其高度取决于人的姿势,作业情况、个人爱好以及座椅的功能。坐姿作业时,腰部1368
DL/T575.12—1999
的脊柱最容易疲劳,靠背结构和尺寸应给予腰部以充分的支撑,使脊柱接近于正常自然弯曲状态。角度大于105°的靠背,宜具有足够的高度,以便适宜地支承人的躯干、头部及颈部。100
155753
图12座椅底盘角度
9.5.6.2腰靠
图13靠背与坐面之间
座椅应在人腰部区域通过腰靠提供支承,其中心宜位于第3腰椎(L3)第5腰椎(L)之间,其形状宜与腰部区域的脊柱前凸相适应(即采用仿形腰靠),以利于减轻背部与脊柱的疲劳与变形,增强人脊柱的支撑力,并使肌肉放松,如图14所示。腰靠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宜为200mm~300mm(推荐值250mm);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宜为320mm~340mm(推荐值330mm)。并且在垂直方向为凸面。在水平方向为凹面。腰靠中心的垂直高度可以是固定的或可调的,通常调节范围为座椅基准点(坐面中心点,如有座垫则为加45kg负载压缩后的中心点)以上165mm~210mm之间。9.5.6.3座椅靠背的宽度
座椅靠背在人腰部的宽度至少为320mm。9.5.7扶手
图14腰靠
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应为460mm~500mm。扶于应不妨碍使用者进行作业,不限制其工作姿势。
9.6座椅脚轮
对于大多数工作站的布局,座椅都需安装脚轮,因为脚轮可便于使用者在工作站内移动而不离开座椅。应根据地面的类型来选择脚轮。对于硬质地面不宜用摩擦系数很小的脚轮。9.7转椅
坐面能旋转的转椅,能让使用者轻松而安全地转换身体方向,而不必扭动腰身。9.8搁脚板
当座椅或工作台台面的高度调节范围不能使使用人的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时,就应提供适当高度的搁脚板。
9.9辅助用具
VDT使用者可据需要与爱好选用多种辅助用具,以有助于改善工作站作业的舒适性。辅助用具包括(但并不限于):)手垫:手和前臂在键盘上的支承物;b)文件夹:用于数据输人和文本处理作业;c)作业照明:为特定区域提供更合适的照度;d)万向键盘托架:为分立的键盘提供调节高度(及其他安排)的便利。1369
DL/T575.12--1999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1IANSI/HFS100--1988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的人因工程学[2]ISO9241用于办公室工作的视觉显示终端(VDT)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1部分(1997):总论
第3部分(1992):视觉显示器要求第4部分(1992):键盘要求
第5部分(1998):工作站布局与人体姿势要求第6部分(DIS,1998):环境要求第8部分(1997):显示颜色要求第9部分(DIS,1998):非键盘输人装置要求第10部分(DIS:1996):对话原则【3]ISODIS13406(1996)基于平面屏的视觉显示器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1部分:总论
第2部分:平面屏显示器要求
[4]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5]GB/T14774—93工作座椅-般人类工效学要求[6]GB/T3326—1997家具桌、椅,凳类主要尺寸[7]GB3976--83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137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