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1490-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1490-2004
中文名称:铁道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4-04-22
实施日期:2004-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3411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铁路工程>>铁路车辆>>45.060.01铁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铁路>>机车车辆通用标准>>S33走动部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孙琰、齐兵、陆海英、白深汉、张洪、张晓军、刘素钦
起草单位:铁路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机车车辆厂
归口单位:四方车辆研究所
提出单位:铁路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转向的分类、一般技术要求、总体要求、个部件的特性要求、落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本部分适用于准轨铁路结构造速度不大于200km/h的新造铁道客车转向架。动车组转向架亦可参照使用。 TB/T 1490-2004 铁道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 TB/T1490-200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45.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q_Lq+QM aMMQ
代替TB/T1490—1983,TB/T2976—2000铁道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bogies of railway passenger coachOMMQIMQIm发布
OMMQJNUMN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14902004
本标准代替TB/T1490—1983《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TB/T2976—2000《客车转向架分类与技术性能要求》。
与TB/T1490一1983《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相比,本标准的主要变化如下:一将TB/T2976一2000《客车转向架分类与技术性能要求》的有关内容纳入本标准中,一将标准的结构划分为转向架分类、一般技术要求、总体要求、各部件的特性要求、落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及其它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转向架分类、各部件的特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为新增内容:一在转向架分类中,对各构造速度下转向架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了规定;一在总体要求中,新增了为保证行车安全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一一在各部件的特性要求中,按轮对和轴箱装置、悬挂装置和减振器、构架装置、基础制动装置4大部分,对各部分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规定;一在落成要求中,按速度等级对组装后一些重要的参数进行了规定;一新增了单元制动缸及管路系统、空气弹簧及管路系统的气密性试验,单元制动缸的动作试验等内容。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四方车辆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机车车辆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琰、齐兵、陆海英、白深汉、张洪、张晓军、刘素钦。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1490—1983;
—TB/T2976—2000。
1范围
铁道客车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
TB/T14902004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转向架的分类、一般技术要求、总体要求、各部件的特性要求、落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及其它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准轨铁路构造速度不大于200km/h的新造铁道客车转向架。动车组转向架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道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GB/T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T12814—2002
铁道车辆用车轴形式与基本尺寸TB/T54—1993
光圆销
TB/T551993
半光圆销
TB/T1025—2000
TB/T 12401991
TB/T1335—1996
TB/T1491
机车车辆用热卷螺旋压缩弹簧供货技术条件钢衬套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通用技术条件TB/T 1661—1991
TB/T17161986
TB/T1718—2003
TB/T22352002
TB/T2425—1993
TB/T2427—1993
TB/T2562—1995
TB/T2637—1995
TB/T2708—1996
TB/T2817—1997
TB/T2841
铁道车辆高磷闸瓦
铁道新造车辆短圆柱滚子轴承轴箱组装技术条件车辆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技术条件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清洁度
铁道客车滚动轴承用轴箱装置技术条件铁道客车用车轮静平衡、轮对动平衡试验方法客车转向架构架及摇枕技术条件铁路快速客车整体镶钢车轮技术条件铁道车辆用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铁道车辆用空气弹簧试验方法
TB/T2843—1997
TB/T2945—1999
TB/T2949—1999
TB/T2980—2000
转向架分类
机车车辆橡胶弹性元件通用技术条件铁道车辆用LZ50钢车轴及钢坏技术条件铁道车辆用高度调整阀技术条件客车用制动盘技术条件
3.1构造速度v≤120km/h的转向架主要结构型式包括:
TB/T14902004
a)采用有摇动台悬挂结构或无摇动台悬挂结构:b)采用轴装盘形制动(可辅以踏面清扫装置、制动电子防滑装置),或采用踏面制动:c)可辅以轴端接地装置、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等。3.2构造速度120km/hb)采用轴装盘形制动,可辅以踏面清扫装置或增粘装置:c)可辅以抗蛇行运动装置;
d)可辅以抗侧滚装置。
3.3构造速度160km/h4一般技术要求
4.1运用环境温度为-40℃~40℃。4.2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为:单车调行100m;连挂运行145m。4.3限界应符合GB146.1一1983的规定,对于上高速线、跨高速线运行的各种速度等级的车辆,还应符合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有关规定。4.4转向架主要承载件(构架、摇枕等)的强度设计和试验鉴定应符合TB/T13351996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4.5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应符合GB/T55991985的规定,4.6转向架固定轴距宜采用2.4m~2.6m。4.7转向架的总重不宜大于7t。
5总体要求
5.1转向架的各零、部件均应符合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技术文件的要求。5.2转向架各悬、吊装置应有可靠的防松、防脱安全措施,并应设有防止重要零部件损坏时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装置。
5.2.1对于运行中可能脱落并危及车辆运行安全的装置,其组装紧固件应有可靠的防松措施,并设有必要的安全托、吊装置。
5.2.2转向架一系弹簧及二系弹簧宜设有垂向止挡装置,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车辆的安全性。5.2.3采用空气弹簧装置的转向架,应设有下列装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5.2.3.1空气弹簧装置失效时,应能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性。5.2.3.2设有异常上升止挡,以防止高度阀失灵而导致空气弹簧过充5.2.3.3同一个转向架的两个空气弹簧(两个高度阀控制)之间应设有差压阀,其应具有合适的动作压差值。
5.2.3.4必要时应加装抗侧滚装置,以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抗侧滚刚度,5.3转向架的结构应能对车钩高度、车体倾斜、轮重差等进行调整,5.4转向架的结构应便于制造、维护和检修。5.5各零、部件宜采用标准件和通用件。5.6转向架所采用的新结构和重要零部件应经过充分试验和运用考验。5.7转向架主要运动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橡胶件应具有良好的抗挤压、耐冲击、耐磨及耐老化性能。
5.8除特殊要求外,转向架上各零部件所有摩擦转动部分组装时应涂适量的润滑剂。5.9为便于快速连接或分离转向架与车体,应尽可能减少二者间的联结件。6各部件的特性要求
6.1轮对和轴箱装置
TB/T14902004
6.1.1车轮应符合TB/T2708—1996、TB/T2817—1997的规定:车轮踏面滚动圆直径之差应符合表的规定。车轴应符合GB/T128142002、TB/T29451999的规定。表1wwW.bzxz.Net
直径之差
构造速度
V≤120
120≤160
160同一轮对
同一转向架
同一辆车
6.1.2车轮、车轴及制动盘的组装应符合TB/T17182003的规定。对组装后的轮对应进行动平衡试验,试验方法及结果应符合TB/T2562一1995的规定。6.1.3轴承采用滚动轴承,清洁度应符合TB/T2425一1993的规定: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235一2002的规定。滚动轴承用轴箱装置应符合TB/T2427一1993的规定。6.1.4轴承、轴箱的组装应符合TB/T17161986的规定。6.1.5轮对轴箱上应设轴温报警传感器。6.1.6为避免电流损坏轴承,转向架宜装设轴端接地装置:并在相应轴箱与构架间应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电阻值符合有关规定。
6.2悬挂装置和减振器
6.2.1两系都采用钢弹簧的转向架,考虑到舒适性要求和防止脱轨的安全性,应确定一系悬挂装置和二系悬挂装置间适当的挠度比例。在载重下其总垂直静挠度不小于160mm(行李车、邮政车、发电车等特种车除外),其中一系悬挂部分应占20%40%。6.2.2采用旁承支重的客车,旁承回转阻力矩应保证车辆有足够的抗蛇行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对构造速度为160km/h及以上的采用无摇枕结构的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间宜采用抗蛇行运动装置。
6.2.3螺旋弹簧应符合TB/T10252000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6.2.4橡胶弹性元件应符合TB/T2843—1997的规定。6.2.5空气弹簧的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应参照TB/T2841的有关规定执行。高度控制阀应符合TB/T29491999的规定;差压阀应符合有关规定。6.2.6
一系悬挂装置和二系悬挂装置,应采用适当的减振装置:液压减振器应符合TB/T1491的规定。6.2.7
二系悬挂装置应设有横向弹性止挡装置,并具有适当的止挡间隙6.2.8轴箱定位装置,应使轮对相对于构架在纵向和横向弹性定位。6.2.9在车体及转向架间应装设适宜的牵引装置,并尽可能的减少振动的传递。6.3构架装置
6.3.1材质应符合TB/T1335—1996第9章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6.3.2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应符合TB/T1335—1996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6.3.3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637—1995的相关规定。6.4基础制动装置
TB/T14902004
6.4.1主要制动形式可采用踏面制动、盘形制动、盘形制动加踏面制动(或踏面清扫)等形式。
6.4.2基础制动装置组装后,应动作灵活,其制动效率应符合相应要求。各类销、套应有良好的精度和耐磨性,便于安装、拆卸。
6.4.3单元制动缸应符合有关规定,6.4.4制动盘应符合TB/T2980一2000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闸片应符合有关规定。高磷闸瓦应符合TB/T1661—1991的规定。
6.4.5制动用圆销应分别符合TB/T541993、TB/T551993的规定,且需进行探伤检查,探伤应符合有关文件的规定:钢质衬套应符合TB/T1240一1991的规定,奥-贝球墨铸铁衬套、氟塑料金属衬套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7落成要求
7.1转向架落成后应对单元制动缸及其管路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7.2转向架落成后应对空气弹簧及其管路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7.3转向架落成后对单元制动缸进行动作试验。7.4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及对角线之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7.5在车辆自重载荷下,采用螺旋钢弹簧的一系、二系弹簧高度之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允许加垫调整,垫板厚度计入弹簧高度。
构造速度
≤120
120160<≤200
构造速度
同一轮对
V≤160
160≤200
注1:上述高度均在车辆自重载荷状态下。两侧固定轴距之差
系弹簧高度之差
同一转向架
对角线之差
二系弹簧高度之差
同一转向架同一侧
同一转向架
7.6转向架上各零部件除产品图样及其它有关技术条件另有规定外,均应除锈后涂防锈底漆及面漆,油漆厚度及颜色应符合有关规定。8试验方法
8.1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试验按GB/T5599—1985的规定进行。8.2转向架主要承载件(构架、摇枕等)的静强度、疲劳强度试验按TB/T13351996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8.3转向架落成后,应对制动缸及管路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向制动缸及管路系统充入500kPa的压力4
空气,保压1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同时检查各管路系统不应有泄漏。TB/T14902004
8.4转向架落成后,应对空气弹簧及其管路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用600kPa压力空气同时充入两侧空气弹簧及其附加空气室,在达到设计载荷时(空气弹簧在标准高度),保压2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10kPa,同时检查各管路不应有泄漏。
8.5转向架落成后,对单元制动缸及其悬挂系统进行动作试验:向制动缸内充入400kPa~500kPa的压力空气,然后施行制动、缓解试验,重复3次~4次,单元制动缸及其悬挂系统动作应灵活。闸片与制动盘两侧间隙之和应在2mm~5mm之间(充许虚抱)。9
检验规则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应逐台进行,项目包括第7章的所有内容及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检验合格,方可出厂。
型式检验: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型转向架的定型鉴定:
b)已定型转向架转厂生产时;
c)转向架的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进设计,可能影响其性能及行车安全时;d)产品停产2年后,恢复生产时;e)批量生产的转向架,生产达到一定的生产周期或时间周期时。型式检验的项目包括第4章及第7章的所有内容。标记及其它
在转向架上铸印或安装永久性标记,标记应包括转向架型号及顺序号、制造单位名称、制造日期等。
10.2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制造单位名称:
b)转向架名称、型号及顺序号:c)轮轴型号:
d)检验结果;
e)出厂日期;
f)本标准号及其他依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