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GB/T 20479-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479-2006

中文名称: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and and dust storm monitor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8-28

实施日期:2006-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79956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7, 字数:26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计划单号:20050946-T-416

出版日期:2006-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8-28

起草人:张小曳、汤洁、王亚强、张晓春、颜鹏、孙俊英、时建华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归口单位:中国气象局

提出单位:中国气象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沙尘暴天气监测的工作任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操作技术规范、数据记录与资料的存档、质量控制和保证,以及与沙尘暴数值预报有关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站点开展沙尘暴天气监测工作以及与之联系的沙尘暴数值预报工作,利用其他方式和观测平台开展沙尘暴天气监测工作可参照执行。 GB/T 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GB/T20479-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沙尘暴天气监测的工作任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操作技术规范、数据记录与资料的存档、质量控制和保证,以及与沙尘暴数值预报有关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站点开展沙尘暴天气监测工作以及与之联系的沙尘暴数值预报工作,利用其他方式和观测平台开展沙尘暴天气监测工作可参照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and and dust storm moniloring061214000016
2006-08-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bzxZ.net
汇作任务和监测项目
沙尘暴天气监測站
监测环境报告书
测量方法
数据记录、处理和归档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沙尘暴天气监测站监测坏境报告书沙尘暴大气监测仪器技术指标
能见度计算公式
沙尘暴数值预报
GB/T 20479—2006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雅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山。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曳、汤洁、土亚强,张晓春、颜鹏、孙俊英、时建华。GB/T20479--2006
GB/T 20479—2006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其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在引用和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1编制的,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大气现象。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为了提高沙尘暴预报的准确性,加强预警、减缓沙尘暴造成的影响,需要进行沙尘暴天气监测,以获取与沙尘暴大气发生、发展和变化有关的各种参数,提供描述沙尘暴天的观测依据。与沙尘暴天气监测相关的各种项日和方法众多,为瞄准预报、预警、服务并优选其方法,本标准列出的是可实时、长期、稳定开展的监测项目,其他未列人的监测项目可由另外的规范(章)加以规定·同时由于卫星监测沙尘暴方法的多样性及不成熟性,本标准尽前只编制地基沙尘暴大气监测站点的监测规范。沙尘暴天气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沙尘暴预报、预警,为了使监测数据史好地为预报服务.本标准在附录D中还规定了沙尘暴数值预报的相关内容,能见度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各成员国用于区分不同等级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已经有50余年的数据积累,1在我国上于个气象站点上作为常规观测顶月,应视为沙尘暴天气监测基本和传统的指标,风是产生沙尘暴的必要因素,并对沙尘暴关气等级划分有辅助作用,其巾与沙尘暴有最直接关系的地面风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监测项目。伴随着沙个暴的发生、发展和平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等于40μ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DMn)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沙尘暴颗粒,I通常可以长距离输送形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因此被多数科学研究选为表征沙尘暴的重要参数,也被选为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输山的核心物理量。理想的状态是对DM,进行监测.仪是本标准发布之时尚无技术手段直接观测TM划,考虑到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的主要城分是沙尘气溶胶·基于口前的观测技术,选择接近的物理量PM(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等于30m的气游胶粒子)进行监测也不失为监测这种重要的、反映沙尘暴大气的指标一种可行的方法,大气飘尘(PM.)在有较人强度和较大影响范围沙暴发牛期间,可以近似地表征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也可视继前两种监测指标后的步一个补充指标。同时山丁PM.可被人体吸人,对于评价沙小暴对人的健康影响有较重要的作用;大气降尘可以反峡一个较长时间段沉降到地表的沙个暴颗粒的总体特征,Ⅱ采集的降尘样品能够刘对沙尘的埋化特征进行居续分析、评估其影愉等,也是…·种与沙尘暴大气监测有关的参数;在沙尘暴潜在源地、自然状况下测得的浅层士壤度对沙尘暴数值预报泄确性也有较大影响·也视为沙尘暴天气监测中的一个监测项目。
1范围
沙尘暴天气蓝测规范
GR/T 20479-—2006
本标准规定了沙尘暴天气监测的工作任务、监测项日,监测方法、操作技术规范、数据记录与资料的存档、质量控制和保证,以及与沙尘暴数值预报有关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丁在固定站点并展沙尘暴大气监测工作以及与之联系的沙尘暴数值预报工作,利用其他方式和观测平台开展沙少暴天气监测工.作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推的条款。凡是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推,然而,鼓励根据本标难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历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13/T6921-19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FB3/T[5265~-1994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QX2--2000新--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4--2000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浮尘suspendel dust
尘土、细沙均句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人气现象,3.2
扬沙blowiagsand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km~1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3.3
沙尘暴sand and dtst storn
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3.4
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m
强沙尘暴
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泌,水平能见度小于500m的天气现象。注:大风*一般指风小8级~9级,即风速人于17.2m/%.小于24.5m/s。3.5
特强沙尘暴
extreme 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nt狂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独·水平能见度小于50m的大气现象。注:\狂风·般指风力大于10级,即风速于24.5m/s.1
GB/T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sandandduststormweather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的统称。3.7
能见度visibility
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注:通常以km为单位(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3.8
40μm沙尘气溶胶粒子sandanddustparticlematterwithdiameterlessthan40μmDMA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等
30μm气溶胶粒子
天40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
partide
matterW
withdiame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essthan30μn
Dum的气溶胶粒子.
、于或等于30
大气飘尘airborneparticulatematterPMis
也称为可吸入气
粒子(inhalableparticulates),是指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大气气溶胶粒子。
大气降尘dustfal
主要通过干、湿沉降过程在集尘缸内采集的气溶胶粒子3.12
浅层土壤湿度
surface soil moisture
0~~10cm深度内+的干湿程度。
注:用土囊含水量(质量点增干重(质量)的质量分数表示。4工作任务和监测项目
4.1工作任务
气监测数据和记录资料
记录、审核、报送沙尘暴天
定期编写监测环境报告书:
维扩沙尘暴天气监测场地;
正确使用、维护、送修和送检沙尘暴天气监测仪器定时更新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各项输入参数,按时提交模式运行作业;开展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并定期整编和归档沙尘暴天气监测与数值预报资料。监测项目
能见度;
30μm气溶胶(PMe)粒子浓度;大气飘尘(PM)浓度;
大气降尘:
浅层土壤湿度;
f)地面风速,
5沙尘暴天气监测站
GB/T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站是完成各种地基沙尘暴天气监测工作的场所,大气水平能见度、大气飘尘浓度、地面风速为必须开展的观测项目。5.1选址和观测环境
沙尘暴大气监测站应位于沙尘暴天气影响的主要地区,应位于相对当地海拔的一个高地(宜高当地地表10m1000m)。在人范围较平坦地表设立的观测站,应选择高大建筑物或通过铁塔等架高观测平台;在城市设立观测站,应选择建筑物顶部,该建筑物原则上与四周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10倍,使观测的结果尽可能多地代表较大范围或区域沙尘的平均状况,站点周围地形应开阔、平缓,尽量避免因复杂地形而引起的局地环流或易于形成稳定逆温层的区域并尽可能地避免局地各种活动释放的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地面观测场的环境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所在地区的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并依法予以保护5.2观测场
在地形、环境等条件允许情况下,地面观测场面积应尽可能不小于7m(东西方向)×10m(南北方向),并设无反光的稀填围栏保护。场地应平整,保持有高度不超过20cm的均勾草层(不长草的地区除外)。观测场内应修建0.3
m~0.5m宽的小路,铺设线缆的电缆沟(管),在建筑物顶部设立的站点应高于楼顶其他建筑及设施
观测场应具有
个观测房屋(宜使用冷藏板材质的观测小屋),观测房屋内应具备能妥善放置仪器设备的空内空间,并具有稳压-滤波电源、温度控制和必要的防雷防火等基础条件,以保障观测仪器正常运行:观测场地应修建防雷,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0)5.3仪器设备
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仪器安放和防雷标准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气象行业标准(Q:
2000,Qx32000,Qx4—2000执行。5.4保障系统
是后勤基础条件,并具备稳定的电力、固定的观测人员、方更的交通和安全快捷观测站应具备
的数据和信息传输通道
6监测环境报告书
6.1填写时间
沙尘暴天气监测站开展少尘暴文气监测前应进行周围环境情况的调查,填房监测环境报告书。每年年初填写一份监测环境报告载:修改补充或确认原有内容,及时记录和反映周围重要污染源和其他观测环境的变化。其他时间当坏境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及时增州环境报告书。应保留周围环境的照片。6.2内容及格式
监测环境报告书填写内容、格式及填写说明见附录A。7测量方法
7.1能见度
7.1.1测量要素
能见度(器仪测量)。
7.1.2测量仪器
透射式能见度仪或散射式能见度仪。建议使用前向散射仪。仪器技术指标见附录B,能见度计算见附录C。
GB/T 20479--2006
7.1.3校准
用标准散射器校准。
7.1.4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测量方式:连续测量。
结果表示:大气能见度,小时平均值,精确到0.01km,7.230μm大气气溶胶(PM3)浓度7. 2. 1 测量要素
30μm大气气溶胶(PM,)浓度。
7.2.2测量仪器
激光90°散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仪器技长指标见附录13。7.2.3校准
采用标准质量流量计(优士1)校准来样流量控制器,每年·次7.2. 4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测量方式:连续测量!
结果表示:小时平均质量浓度.以μ/m(标状态)表示,精确到1 \g/m。7.3大气飘尘(PM)
7.3.1剩量要素
大气飘尘(PM)的质量浓度。
7.3.2测量仪器
β射线人气气溶胶粒于监测仪或锥管振荡微天平法大气气溶胶粒子监测仪,配10μI1采样划割器:或激光90°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仪器技术指标见附录B。采样切割器的性能指标符合G13/T 6921—1986 的有关要求。7.3.3校准
3射线大气气溶胶粒子监测仪或激光90\散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采用标准质量流量计(优于1%)校准采样流量控制器,舟年·次。链管抹荡微大平法大气气溶胶粒子监测仪:采用标准质量滤膜校准质最传感器,质晟称呆精度0.00001%,每年一次。采用标准质量流量计(优于0.5%)校准采样流量控制器和旁路流量控制器,每年次。
7.3.4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测量方式:连续测量。
结果表示:小时平均质量浓度,以ug/m(标准状态)表示,精确到1g/m。7.4大气降尘
7.4.1测量要素
大气降的负荷强度,即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问内从人气中沉降的气溶胶粒子的质量。7. 4. 2 测量仪器
参照 GR/T 15265--1304 执行。7.4.3校准
参照 GR/T 15265—1991执行。
7.4.4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测量方式:每年2月1H牟5月31H·按有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1士2)日,取换缸的时间为每们的第一天的早8时~8时30分。其余月份,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次(30±2)H,取换缸的时间为每月的第一天的早8时~~8时30分。
结果表示:每月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沉降的气溶胶粒子质量(每月按30大计),单位为t/(km2,30d),保留-位小数,测量结果的计算方法参照GB/T15265-1994执行,7.5浅层土壤湿度
7. 5. 1 测量要素
浅层土壤湿度.即 D--10 cm深度内土壤的重量含水量。7. 5. 2 测量方法
烘干称重法(人工测量)或赖域反射法(仪器测量),7.5.3仪器与设备
a)烘下称重法:
主钻、盛土盒、刮土刀、托盘天平,烘箱等。h)仪器测量:
频域反射法土壤湿度测量仪。
7.5.4校准
GB/T 20479—2006
a)烘干称重汰:称量天平要定期送往量部门检定,每年第一次取上前应称吊上的前,以克()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频域反射法土壤湿度测量仪:每年进行一次校推。校在安装土壤腿度传感器的观测场周调h
与其上壤质地相同的田块或草地上进行,选取4个测点,进行不同的灌水处理。任个测点,用频域反射法测量上壤重量含水量。同时.在每个测点13cm周围,用收土销在采取各入校泄层的土样用烘干称重法测量其重量含水最。7.5.5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a)烘干称重法:
测量方式:在每旬第三天和第八天各进行一次测量。测最方法及程序参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执行
结果表示:以土壤含水量(%)表尔,每一句更新一次。频域反射法土壤湿度测量仪:
测量方式:连续测晟。
结果表示;以土壤含水量(%)表示。7.6地面风速
7. 6. 1测量要素
距地面约10 m处风速。
7.6.2测量仪器
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执行。7.6.3校准及维护
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执行7. 6.4测量方式和结果表示
测晟方式:连续测屁,
结果表示:单位附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均离,单位为水筹秒(Ⅱ/)。8数据记录、处理和归档
8.1数据记录的范围
沙尘暴人气监测的数据包括:能见度,30μm气辫胶(PMsc)粒子浓度、大气飘尘(IMl:浓度、降尘、浅层土壤湿度和地面风速测量记录数据、监测记录和校准数据记录等。8.2数据记录的时间
所有记录以国际时间记录,24h体制。GB/T20479—2006
连续测量的记录时间为该测量时段的结束时刻,如果记录时间为口期交替时刻,则记为逝去日的24时00分。
8.3数据记录的方式和文件命名规定测量数据均须按照规定格式形成ASCII文本格式的测量数据文件,监测记录和校准数据记录必须保留纸制记录。
测量数据文件的命名格式是:
Z_SAND_xxx_C5_cccc_yyyyMMddhhmmss.TXTZ
yyyyMMddhhmmss
气象各中心生成的地区产品标志符,标识文件中数据的实际类型是沙尘暴天气数据。观测项目类型缩写。其体编码如下VIS
大气能见度:
30m大气气溶胶浓度,
气飘尘质量浓度;
高士镶湿度
气降尘负荷:
地面风速
表示采用5位区站号编码
监测站区站号
件生成时间(固定长度,国际时间):无效位用“0”补齐,表乐小时:mm-
表示年份;MM
表示月份:dd
表示日期;hh-
分钟;ss
表示秒
文件名中字母全部大写。监测记录和校准数据记录为表格形式。表示
8.4测量数据文件格式及传送
测量数据文件采用SCII文本格式,文件中第一行为文件头,以空格分开,依次为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仪器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从第二行开始为数据,按时问顺序以行排列,数据行的第一列为数据采集时间,其后为具体的数据。仪器白动采集数据的顺几要求每小时传送一次数据,大气降尘的观测数据及人工土壤湿度观测数据每传送一次,
8.5监测数据的保管和归档
沙尘暴天气监测记录应用黑、蓝色墨水填写,字迹应清晰工整。校对时发现有误的·应将整组错误记录划去,并在其上侧书蜜正确记录,不应在记录簿上涂改。电子化的数据资料应在监测站备份。所有监测记录须定期整编,由沙尖暴天气蓝测站点保管,并定期归档。9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站内值班制度、仪器安全使用(操作)私管理制度、监测资科和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监测工作质量检查制度。
9.2仪器校准和标准传递
建立站内和站外仪器标准,定期校准和送检仪器,保证有关量值标准的准确传递,并开展站点间仪器比对活动。
9.3数据有效性检查
对于站点内的人工测量项日,需制作测量质量控制图,按照质量控制图的极值统计指标,确定本站的站内复测上下限。
对于仪器监测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每日检查,进行审核,判别其有效性。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沙尘暴天气监测站监测环境报告书A.1沙尘暴天气监测站监测环境报告书(见表A.1)沙尘暴天气监测站监测环境报告书表A.1
监测站土壤类型
降水量/mm
主导风间、风频/%、风速/m/效
次主导风向、风频/%、风速/(ms采样点周图50m环境示
方位(北为0)
周围土
地利用
备注:
东(45°~135\)
南(135225°)
西(225°315)
北(315°-~45°)
区站号
5km以内
5km~-10km
填写月期
海拨高度
GB/T20479—2006
10km--20km
20km~50k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