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
CJJ 16-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J 16-1988

中文名称: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英文名称: Specification for Hydrogeological Survey for Urban Water Supply CJJ16-88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8-04-30

实施日期:1988-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38330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P13工程地址、水文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标准价格:2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 CJJ16-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标准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CJJ16—88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标准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CJJ16—88
主编部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批准部门:建
实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kANi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部标准《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88)建标字第30号
根据(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负责编制的《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CJJ16一88,自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符号与量纲
含水层过水断面的面积
1.压力(水位)传导系数
2.抽水井至直线边界是的距离
1.计算断面的宽度
2.越流系数
地下水的蒸发量
自然对数的底
1.含水层的面积
2.降水在的面积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1.承压含水层的抽水试验时的厚度2.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的厚度3.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
潜水含口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42=H2—h2
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过滤器的长度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
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TKAON 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出水量
2.地下水径流量
3.降水入渗补量
影响半径
1.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的半径
2.抽水孔中心至含水层任一点的水平距离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1.水位下降值
2.水位恢复值
最大水位下降值
最小水位下降值
含水层的体积
地下水储存量
井涵数
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降水量
1.降水渗系数
2.s/Q-Q曲线在纵座标上的截距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
总则·
般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物探
水文地质钻探bZxz.net
抽水试验
地下水动态观测
开采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
开采状况调查
补给条件调查
地下水污染调查·
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水量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评价原则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补给量的计算和确定·
储存量的计算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
水量和水位预测
第五章
水质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电电临
评价原则
评价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TKAONT 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节评价方法
第四节水质预测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00006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
第七章
第一节资料整理
第二节报告的编写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本规范条文中用词和用语的说明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复杂程度分类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纲要编写提纲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提纲...58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常用图例及符号...62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86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勘察工作应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确保质量,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第1.0.3条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应达到下列要求:
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情况;
二、对可供可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三、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第1.0.4条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应符合本规范“第二章:一般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的规定。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开采因素控制,并出现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问题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除符合第二章有关规定外,应符合本规范“第三章:开采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的规定。第1.0.5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划分为规划、初勘、详勘和开采等四个阶段。各勘察阶段的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TTKAONT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划阶段,应大致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概略评价,并对下一步勘察工作提出建议,为城市总体规划或水源建设的计划任务书的编制提供依据。初勘阶段,应基本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源方案并加以比较和论证,确定拟建水源地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水源初步设计提供依据。详勘阶段,应详细查明拟建水源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作出可靠评价,提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方案,并预测水源开采后地下水的动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水源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开采阶段,应在已开采区或已建水源地段具备详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必要时辅以勘探试验手段,并进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等,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为水源地的改建、扩建或地下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第1.0.6条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以合并或直接按详勘要求布置勘察工作。
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勘察工作量不大或虽然条件较为复杂,但只有一个水源方案时;二、需水量不大,容易满足要求的地区,三、根据已有资料,可基本确定水源地时;四、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时。第1.0.7条城市供水水文处质勘察按需水量大小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下列两类一、属于下列之一者为大型: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且需水量在10×10m/d以上者;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且需水量在5×10°m/d以上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需水量在3×10md以上者。二、不属于上列范围的水文地质勘察任务均属中小型。第1.0.8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复杂程度,可根据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为简单的、中等的和复杂的三类。划分方法可按附录二《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复杂程度分类》的规定执行。第1.0.9条勘察范围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地区,在规划阶段,宜包括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在初勘阶段,应包括可能的富水地段,并宜达到含水层边界或补给边界,在详勘阶段和开采阶段,必须包括拟建水源或已建水源及其开采后的影响范围;二、开采地区,应包括降落漏斗范围。如已造成区域水位持续下降,宜包括全部水文地质单元。第1.0.10条勘察任务接受后,应充分收集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提出勘察纲要。勘察纲要的内容应符合附录四《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纲要编写提纲》的要求。第1.0.11条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必须加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尽量采用遥感,同位素和数学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水源投产后,宜组织进行工程回访,以验证勘察结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rkANr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
一般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
第一节水文地质测绘
I测绘工作方法和工作量的确定
第2.1.1条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如果只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时,应进行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第2.1.2条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在规划阶段可分为1:50000~1:100000;在初勘阶段可为1:25000~1:50000;在详勘阶段可为1:5000~1:25000。如采用航片,其比例尺宜接近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如采用卫片,可根据卫星图像放大到1:50万和1:25万。第2.1.3条航、卫片图像判释方法,可采用目视判读和航空立体镜判释。必要时,采用彩色合成电子光学判释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室内图像判释,可通过路线踏勘或布置少量勘探工作进行验证。
第2.1.4条航、卫片图像判释,宜包括下列内容:一、判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和新构造形迹,查明裸露和隐伏构造及其富水的可能性;二、划分地貌单元,确定其成因类型、形态及与地下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水分布的关系,
三、判明岩溶形态、成因类型;四、判明泉点、泉群、地下水溢出带和地表水渗失带的位置;
五、圈定古河道及相对富水地段;六、圈定地表水体及其污染范围;七、划分咸淡水界线。
第2.1.5条水文地质测绘,当条件具备时,可采用同位素方法,查明以下问题:
一、地下水起源、形成和补给;二、地下水年龄,
三、地下水水位、流速和流向;四、地下水污染范围和污染途径。第2.1.6条
水文地质观测路线,宜垂直岩层(岩体)、构造线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显著的方向布置。水文地质观测点,宜布置在具有控制性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点,地下水人工补给点和污染点,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第2.1.7条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宜符合表2.1.7的规定。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地质观测点九
(个/km2)
测绘比例尺
松散层地区
1:100000
1:50000
1*25000
0.10~0.30
0.30~0.60
0.60~1.80
基岩地区
0.25~0.75
0.75~2.00
2.00~4.5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水文地质
观测点数
(个/km2)
0.10~0.25
0.30~0.60
1.00~3.00
观测路线长度
(km/km2)
0.50~1.00
1.00~2.50
2.50~4.50
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