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 3978-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B/T 3978-2008
中文名称:救助艇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船舶行业标准(C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412842
相关标签:
救助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CB/T 3978-2008 Testing method for rescue boat.
1范围
CB/T 3978规定了救助艇原型试验及出厂试验的项目和方法。
CB/T 3978适用于吊架降落,材质为玻球撕的刚性救助艇的榔造和验收中的试验。
3.4开敞式救助艇open rescue boat无水密顶盖的救助艇。
3.5封闭式救助艇enclosed rescue boat
艇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体为刚性水密顶盖的救助艇。
3.6高速救助艇fast rescue boat
在轻载和满载状态,航速分别可以达到20 Kn和8 Kn的救助艇。
3.7空载状态unloaded condition
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没有装载乘员的状态。
3.8轻载状态light loaded condition
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装载三名乘员的状态。
3.9满载状态fully loaded condition
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装载全部乘员的状态。
4救助艇试验项目
救助艇试验项目按表1。
标准内容
1cS47.020.50:47.080
备案号:23852-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 3978—2008
救助艇试验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rescue boat2008—03—17发布
07060315警高0
内置防伪码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810一01实施
CB/T3978——2008
本标准是参照1998年12月11日通过的“国际海事组织海安会决议MSC.81(70)救生设备试验”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国救助艇制造情况制定的。本标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66届海安会通过的SOLAS公约修正案及国际救生设备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传明、工磊。-KAoNrKAca=
1范围
救助艇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救助艇原型试验及出厂试验的项目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吊架降落,材质为玻璃辆的刚性救助艇的制造和验收中的试验。CB/T3978—200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来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余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GB/T1446
GB/T1447
GB/T1449
GB/T1462
GB/T1463
GB/T2577
GB/T3854
GB/T8242
GB/T8924
3术语和定义
GB/T8242.
教助艇
科性能让
智强塑料技
增强塑料香
维增强塑料巾
强塑料密度
维增强塑料机
试验大
自利空式指法
道光水方法
想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本设备术语救生设备
干维增强塑料燃烧性
以及下列术
用于救助遇险人员
美吉救生艇
原型救助艇protarype
在尺寸、结构或性能
ecuebo
验方法
文适用于本标准
且具有良好操纳
与现有能型不同的
teststy
救助艇原型试验prototype
对原型救助艇按照法定检验的有3.4
开式救助艇open rescueboat
无水密项盖的救助艇。
励根据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最新房本#
本标准。
动小艇
制造的教助艇
rescue boat
求所进行*试验
封闭式救助艇enclosedrescueboat艇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体为刚性水密顶盖的救助艇。3.6
高速救助艇fast rescue boat
在轻载和满载状态:航速分别可以达到20Kn和8Kn的救助艇。CB/T3978-2008
空载状态unloadedcondition
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没有装载乘员的状态。3.8
轻载状态lightloaded condition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装裁三名乘员的状态。3.9
满载状态fullyloaded condition救助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和额定属具后,装载全部乘员的状态。救助艇试验项目
助艇试验项目按表1。
表1救助艇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名称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
浮力材料
主尺度
撞击和投落
座位强度
防滑层
浸水稳性
双吊钩释放机构
释放机构效用试验
释放机构强度
5Kn航速下模拟释放
原型试验
开散式
出厂试验
TYKAOMKAca=
原型试验
封闭式
出厂试验
试验项目名称
单吊钩释放机构
发动机运转
航速测定
发动机操作及燃油消耗
试验A
发动机操作及燃油消耗
试验B
发动机离水
罗经安装位置
幸存者回收
不同功率触外发动机的装艇
被拖带
髓缆释放
自扶正
表1(续)
开散式
原型试验
出厂试验
原型试验
CB/T3978—2008
封闭式
出厂试验
CB/T 3978—2008
试验项目名称
操纵性
艇体水密
顶盖水密性
担架抬人
表1(续)
开散式
原型试验
出厂试验
原型试验
注:“”为进行试验的项目,“”为不试验项目,“公”为有自扶正要求的艇的试验项目。5试验方法
5. 1重量
封闭式
出厂试验
使用吊磅测出救助艇空裁状态重量,按重量表计算出艇在轻载状态和满载状态重量。乘员重量按每人75kg计。
5.2材料
5.2.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性能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材料性能试验的样板取自艇体的延伸部分,或在壳板糊制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糊制,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按下列标准:a)
总要求:GB/T1446
拉伸性能:GB/T1447
弯曲性能:GB/T1449
吸水性:GB/T1462
密度:GB/T1463
树脂含量:GB/T2577
巴氏硬度:GB/T3854
阻燃性能:GB/T8924
浮力材料
浮力材料试验方法见表2。
TYKAONKACa=
5.3主尺度
试样数量
及说明
1)4个供吸水
试验其中
2个经高辛
烷值油试
验后进行吸
水试验):
2个供切
开检验。
供货状态。
1)供货状态
试样2个:
2)经温度循
环试验的
试样2个:
3)经温度循环
试验并经
高辛烷值
汽油耐油
试验的试
样2个。
试样要求
表2浮力材料试验方法
试验内容及方法
试样以8h交替经受-30及65℃
的环镜温度。但各交替循环无需一个紧接一个。可按下述程序重复10个循环a)第天,完成一个8h,65℃的
高温过程:
同一天,将各试辞从温室中取出,b
并在常温下散开放置至次日:
第二天,完成一个8h,-30℃的
低温过程:
D试样尺寸应
不小于300
mX300mm
X100m:
在试验开始
和结束时
均记录试
样的尺寸。
同一天,将各试样从冷室中取出,a
并在常温下敲开置放至次日。
1)试验应在常温18℃下进行:
2)试样各2个应在下列各泊类中,液面下方100mm压头处浸泡14d。
a)原油:b)燃油(C级):
柴油(A级):d)煤油:
e)高辛烷值汽油。
1)试验应在淡水中进行,并将客试样浸于1.25的水头下历时7d:
2)在浸水1d及7d后,应记录每
试样能支持出水面的以千克计的重量(取得该结果的试验方法由试验者决定。
CB/T 3978—2008
检查项目
1)检查各试样是否有任何结
构上的或机械品质上的
外观改交迹象:
2)将2个试样切开,检查是
否有在何结构上的内部
改变迹象。
试样浮力的减少是否超
过5%试样是否显示诸如收
缩、开裂膨胀、分解或改变
力学性能的损坏。
对经耐油试验的试样检
查浮力降低是否超过16%,检
查其他试样浮力降低是否超
过5%。试样是否有损坏迹象
和力学性能改变。
将空载状态的救助艇水平放置在地平面上,用皮尺、铅链等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艇长、艇宽、艇深、顶篷高度和吊钩距等主要尺寸,艇宽和艇深在艇的触部测量。5.4撞击和投落
本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封闭式救助艇的负载布置:艇内安装机组及其系统,艇为满载状态,砂袋代重,乘员以每人75kg计,布置在乘员座位处:此外,再选择1~2处座位,用安全带系牢模拟人体的100kg重物。试验时可装上护艇滑架:
开散式救助艇的负载布置:艇内安装机组及其系统,艇为满载状态,以每人75kg计的乘员重量b)
和属具重量以砂袋代替,按艇的布置图固定;CB/T3978——2008
艇自由悬吊,航边距离竖直刚性平面0.05m,将艇横向拉起,使艇底面龙骨基线升高0.625㎡,c)
将其释放碰撞刚性平面:
将艇水平吊离水面,当龙骨底面离水面垂直距离不小于3m时,拉动吊索的活络脱钩,使艇白a
由跌落水中:
将輕卸去压载并清洁全艇,检查由于撞击和投落可能造成的损坏位置及范围,然后依据5.9进e
行操作试验。
5.5座位强度
在每个乘员座位上放置100kg重量的压载物,如础袋或压铁。式验5min后,检查座位处结构有无永久变形。
5.6防滑层
对于乘员可能在上面行走的各走道和甲板表面,目视检查其上是否设有防滑表层。5.7干炫及稳性
5.7.1浸水稳性
艇内额定乘员(浸没重量以每人28馆计)及机器、属具中金属件重量以压裁代替,打开艇底塞,使艇内进水,检查当内外水位相平时艇是否仍能保持具有正稳性。试验时,在浸水稳定状态时的水线高度,不应高出座板以上500叫。5.7.2千般
入试验仅适用于封闭式救助艇,艇处丁满载状态,正浮于水面,卸去一眩的乘员重量压载,艇向另一航倾斜,此时测量较低一边的干航值。检查在顶篷侧面不开门的艇横倾角是否超过20°。5.8释放机构
5.8.1双吊钩释放机构
5.8.1.1释放机构效用试验
本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给教功艇加载,使其总重量等于满载重量的110%,将艇刚吊离水面,人工打开保护装置,检查释放机构有无卡任或损坏:
在空载状态,使艇完全浮于水面,观察韵水压力释放装置是否起作用,即释放销是否可自动打b)
开,检查释放机构有无卡住或损坏;)观察崩舰能钩脱钩是否同步,若有不同步现象,应调整后再试,直至同步为止。5.8.1.2释放机构强度
使用拉伸强度试验装置对吊架吊钩装置进行试验,试验负荷为安金工作负荷的6倍,检查释放机构是否发生损坏。
5.8.1.35Kn航速下模拟释放
本试验在陆上进行,艇放在搁架上,用组索或压载将艇固定,使艇不能移动。准备:吊机、横担、测力计、角度仪或角度样板等。准备就绪后进行下列三种情况同步脱钩试验:a)在吊艇钩的纵向剖面上,将带有吊环的躺能品艇索分别挂到髓船艇钩上,使舰吊艇索与垂线分别成向前和向后45°夹角,再在随品艇索上各施加一个按公式(1)计算的力F,同时释放曬艇钩,检查能否同步解脱。F(2/2)X片
式中:
下在吊艇索上施加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F一拖带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艇为满载状态,通过缆以5Kn航速在静水中进行拖带,测出拖营力片。在吊艇钩的横向剖面上,将带有吊环的鳍眠吊艇索分别挂到崩舰艇钩上,使鞘锯吊艇索与垂线b)
均成向左20”夹角,再在躺舰吊艇索上各施加W2(W为艇满载状态的重量)的力,同时释放道e
YrKAONrKAca
CB/T39782008
船疑钩,检查能否同步解脱:再使昵吊艇索与重线均成向右20°夹角,重复上述步骤,检查躺艇钩能否同步解脱。
在销解四个空间角方向上,分别施加一个力进行释放崩艇钩试验,检查崩艇艇钩能否同步解脱,力的方向与大小按表3(表3中力的大小按各档艇计算求出)。表3空间角的位置与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向前纵向夹角26°
向左横向夹角16%
向后纵向夹角26
向石横向夹角16
向后纵向夹角26
向左横向来角16
试验时应用模板或角度仪或用等效方法确定试验角度,有关图解参见附录A。5.8.2单吊钩释放机构
本试验按5.8.1.1和5.8.1.2进行。5.9操作
5.9.1发动机运转
尚前纵向夹角26
向右楼向夹角16
艇在满载状态起动,电起动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5S:如果设有手摇或手拉起动装置,还应进行手摇或手拉起动三次。检查发动机能否在起动后连续运转10min以上5.9.2航行
在艇满载(高速救助艇附加轻载)状态下进行此项试验。发动机负荷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正车:以50%额定功率,约80%额定转速运转30min;b)正车:以100%额定功率,约100%额定转速运转4h;c)倒车:以75%额定功率,约90%额定转速运转3min。5.9.3航速测定
在发动机转速为额定转速时,测量艇的航速,测量二次,按公式(2)计算平均航速。V=(W+2V+)/4
式中:
平均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第一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第二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一第三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2)
检查平均航速K:救助艇在满载状态V应不小于6Kn:高速救助艇在轻载状态K应不小于20Kn,满载状念应不小于8En。
5.9.4发动机操作及燃油消耗试验A艇在满载状态起动发动机并操艇航行4h(出厂试验为2h),使艇能以6Kn的航速前进和回转,并倒航5min。
在以6Rn的航速航行期间(发动机应在额定转速运转),设定一单位时问,测定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率,以L/h计,据此检查燃油箱容积是否满足油耗要求(出厂试验中不需做燃油消耗试验)。5.9.5发动机操作及燃油消耗试验B本试验适用于高速救助艇,按下列步骤进行:艇在满载状态起动发动机并操艇航行1h,使艇能以不小于8Kn的航速前进和回转,并倒航5min:a
艇在轻载状态起动发动机并操艇航行1h,使艇能以不小于20Kn的航速前进和回转,并倒航5min:
CB/T3978-—2008
c)在a),b)两项试验中,设定一单位时间,测定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率,以L/h计,据此检否燃油箱容积是否满足油耗要求(出厂试验中不需做燃油消耗试验)。5.9.6发动机离水
检查发动机各系统,应处于可使用状态,起动发动机,急速运转,然后将艇离水面,发动机继续运转5min。试验结束后重新启动发动机,检查发动机是否能正常运转。5.9.7罗经安装位置
装艇的罗经已经过制造厂出厂检验并合格。本试验测定罗经在艇内安装位置是否受到磁性属具及其设备的影响。
试验步骤如下:
取罗经2只:
将完工艇置丁室
安装罗经固定
先将2只码
经的指向
d)观察分异
5.9.8幸存者回
艇上乘员4
救生人员身系
添板/性和仪表板上一般山纵中线病在仪表板的纵中线处,对中
链的丁
个位置的
敲拯救落水
姚入水中
落水人员,
绳索,先救起
绩释放
5.10被拖带
5.10.1被拖
满载的艇
拖带前进。检
在被带
用计算法求得
员2人
后起政更质
薄级中
受被拯救落
过准南北向,观察2只磁罗
曲己失去知觉躺在水面,
被淼救落水
记录全过程
员游向艇旁,艇上来员收
中,拖船的拖缆放出20㎡左右,另一买系于救助艇崩缆中,有关设施是否损均
使用拉力计测
5.10.2缆
本试验可在
缆上承受的力应bzxZ.net
缆在纵中平面内的
篷或艇的其
勃成助庭的重
平面的
小进行该验。在
规定的力的方向与大
上述试验完成,
5Kn就速用
构物所阻碍的上半班
拖带力T的函数
此项试验在行
内,选儿
如下:
内的投
撒助艇以5Kn航速被
师同意后,也可以
是性的方向进行。艇
凭钩的水平面上,艇崩
中线的夹角为β。按表4
首缆释设机料
在满载负荷下脱开崩缆。
缆上施加一个力,该力的大
适当用度,在
均信验查车这种情况下,艇缆是否也能自顺利释放。
小取上述~尺九个力的节
试验时用模板或角度仪或用等效方法测量角度。方的方向与大小
在征得验船师同意后,可在表中选用有代表性的角度试验,以适当减少次数。在艇缆上施加的力按公式(3)~公式(14)计算:F=(F+F
R=(成4)172
TKAIKAa
式中:
=(W+FV
F-E/cos15°
f=F/cos30*
F-H/cas45°
F-R/ccs15°
F=R/ccs30°
F-R/cos45°
F-F/cas15°.
R=-F/cos30°
F=E/cos45°
a为20°时满载状态艇重W与拖带力片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20°时满载状态艇重在级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20°时拖带力斤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40°时满载状态艇重与拖带力F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40°时满载状态艇重W在纵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40°时拖带力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D;a为60°时满载状态艇重腾拖带力所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60°时满载状态艇重在纵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60°时拖带力F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20°,β为15°时施加在艇躺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20°
B为30°时施加在艇崩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20°,8为45°时施加在艇销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40°
β为15°时施加在艇崩缆十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40°,B为30°时施加在艇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a为40°,B为45°时施加在艇崩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60°,β为15°时施加在艇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60°,β为30°时施加在艇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α为60°,β为45°时施加在艇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N)。5.11拖带
本试验分为下列两种情况:
CB/T3978-2008
(9)
(12)
(13)
救助艇拖带一个满载25人的救生筏,拖带航速应不小于2Kn,检查艇的拖带装具及其支架结构a
是否损坏。也可以采用测定救助艇的最大拖带力作为替代方法。b
全速正车系柱拖力测试或全速正车拖筏航行时间均应保持2min以上,检查艇的拖带装具及其支持结构是否损坏。
5.12乘座
设备安装完整的救助艇靠在码头边,座位应在艇内标示,穿着救生或救生服或其他基本装备的成年乘员登艇,一人躺下而其余人正确就座于救助艇内,然后对救助艇进行航行操作,同时对艇上所有属具进行试用,检查试用是否方便。5.13超载
将空载状态的艇搁在座架上,在艇内均匀加载4倍于属具和全部核定乘员重量的负荷,代替乘员的压载不必置于座位面以上300m处。也可以拆除机械装置,而以应压载物代替其重量。用吊索通过吊钩将艇悬节5min,此后检查艇结构、艇吊钩、艇吊索及其紧固装置有无损坏。不能用灌水法进行本试验。
CB/T3978—2008
5.14复正
本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艇为空载状态,浮于水面;
在已拆除的机械设备位置和燃油舱位置沙袋压载代替相应的重量;b)
将艇翻覆至180倒浮于水中,检查艇体是否可由两人通过复正扶手(在批龙骨位置)扶正至正e
浮状态。
5.15自扶正
本试验仪适用手有自扶正要求的救助艇。开散式救助艇空载状态做一次;封闭式救助整空载状态与满载状态各做一次。试验步骤为:
用砂袋作压载重量,按总布置图所标注座位固定砂袋,花袋高为0.6m,每袋重75g,将砂袋缚牢于座位处,压载重量包括乘员(开散艇除外)和木装艇属具重量。庭正浮于水面:b
关闭艇所有开口
系纯绳索,可使用起重机将艇绕纵轴旋转,龙骨转至上方的瞬时,去除起吊外力,检查艇能否自行回复到正浮位置:
在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怠速运转,在回复到正浮位置后继续运转30min(或是自动停机,扶正d)
后,再起动运转30min):空载状态不必起动发动机(T艇除外)。5.16淹覆
本试验仅适用于有自扶正要求的封闭式救助疑。艇为轻载状态,艇内布置相当于装艇属具重量的压找并盾牢,发动机重量以压载代替,系固于机应处,打开艇底塞,使艇内进水,开启门窗并固定。使艇绕纵轴旋转的绳索布置与自扶正试验相同。当艇内充满水后,以自扶正试验同样的方法使艇翻转,龙骨处丁正上方时松脱外力,当艇停止转动时,检查水线以上是否有一个逃生口。
5.17操纵性
按5.12乘座试验装载状态,至少有两名爽员划桨使艇在静水中以不小于0.5Kn的速度前进25m。5.18水密性
5.18.1艇体水密
试验条件和步骤为:
艇内底部不应油漆,全艇清洁:a
艇处于满载状态;
静浮2h,检查艇体有无渗漏水现象。5.18.2顶盖水密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封闭式救助艇。对艇体及顶盖的所有开口及接缝用冲水法检验水密性。采用口径为中16mm的喷管,以0.2MPa的压力,离开1.5m距离冲水,检查内侧有无肉眼可见的滴漏。5.19担架抬人
本试验仅适用于封闭式救助艇,试验步骤如下:担架上躺卧一人,由两人抬着进入救助艇。检查担架是否能无障碍通过侧门或后开门,并能a
安放到侧座板或中座板上。
按上述方法,检查是否能逆向无障碍将担架出救助艇。b)
记录试验过程需时闻。
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