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行业标准(CB) > CB/T 495-1995 吸入  
CB/T 495-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B/T 495-1995

中文名称:吸入  

标准类别:船舶行业标准(C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837470

相关标签: 吸入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CB/T 495-199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CB/T 495规定了吸入口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CB/T 495适应于各类船舶的油舱、水舱的吸入口。
2引用标准
GB569-65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
GB 600- -91船舶管 路阀件通用技术条件
GB2501-89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四进位)
GB 3032- -89船舶管 路附件标志
3产品分类
3.1 吸入口的型式和基本参数按表1。
3.7标记示例:
公称通径为100mm、法兰连接尺寸按GB 569并用于水舱的A型吸入口:
吸入口A 100S CB/T 495- 1995
公称通径为150mm、法兰连接尺寸按GB 2501并用于油舱的BS型吸入口:
吸入口BS 150 Y CB/T 495- 1995
4技术要求
4.1吸入口主要零件的材料按表 9。
4.2 A型、AS型用于水舱时,吸入口表面须热镀锌,镀锌量不得少于480g/m'.
4.3B型、BS型用于油舱时,吸入口应在底部烧--周铜焊。
5试验方 法和检验规则
5.1吸入口应作外观质量检验,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尺寸应符合要求。作水密性试验3分钟应不漏。
5.2吸入口上应有标志和检验印记。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495-1995
吸:人
1995-12-19发布
1996-08-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CB/T495—1995
分类号:U55
代替CB'495-77
本标准规定了吸入口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本标准适应丁各类船舶的油舱、水舱的吸入口。2引用标准
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
GB56965
GB6009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船舶管路阀件通用技术条件
GB2501—89
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四进位)GB3032—89
3产品分类
船舶管路附件标志
吸入口的型式和基本参数按表1.表1
法兰连接尺寸按GB569
法兰连接尺寸按GB2501
法兰连接尺寸按GB569
法兰连接尺寸按GB2501
焊接连接
公称道径DN.mm
20-300
80~500
20~300
A型吸入口的结构和基本尺寸按图1及表2。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5-12-19批准适应介质
淡水、海水、油
1996-08-01实施
CB/T495-1995
A型、AS型
AS型吸入口的结构和基本尺寸按图1及表3。尺
面积比
结构尺寸
CB/T495-1995
法兰尺于
面积比
3.4B型吸入口的结构和基本尺寸DN80~200mm按图2表4,DN250~500mm按图3表5。D
图2B型.BS型(DN80~200mm)
结构尺寸
CB/T495-1995
法兰尺寸
图3B型BS型(DN250~500mm)
结构尺寸
法兰尺
38636019
53651221
面积比
面积比
BS型吸入口的结构和基本尺寸DN80~200mm按图2表6,DN250~500mm按图3表7。3.5
结构尺
结构尺寸
CB/T495-1995
法兰尺
490445
540495
3.6C型吸入口的结构和基本尺寸按图4及表8。9
图4C型
面积比
面积比
公称通径
管子外径
标记示例:
CB/T495—1995
公称通径为100mm、法兰连接尺寸按GB569并用于水舱的A型吸入口:吸入口A100SCB/T495-1995
公称通径为150mm,法兰连接尺寸按GB2501并用于油舱的BS型吸入口:吸口BS150YCB/T495-1995
4技术要求
吸入口主要零件的材料按表9。
A、AS
B、BS
零件名称
本体、支座
吸人口
紧定螺钉
碳索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
无缝钢管
灰注铁
A型、AS型用于水舱时,吸入口表面须热镀锌,镀锌量不得少于480g/m。4.3B型、BS型用于油舱时,吸入口应在底部烧一周铜焊。5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流通面
GB700—88
GB700—88
GB816387或
GB363983
GB943985
GB5232—85
吸入口应作外观质量检验,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尺寸应符合要求,作水密性试验3分钟应不5.1
吸入口上应有标志和检验印记。6标志和包装
CB/T495—1995
吸入口的标志应符合GB3032的规定。6.1
吸入口的包装应符合GB600的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系附件分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六〇三所归口。本标准由新中国船厂、六O三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璧生、张彬、吴绍曾、蔚立。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