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 3700-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B/T 3700-1995
中文名称: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
标准类别:船舶行业标准(C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增强
合成橡胶
增强塑料
充气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CB/T 3700-1995.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185-1982(E)《造船和海洋建造物一充气艇一 增 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制造的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CB/T 3700规定了充气艇的设计、采用材料、制造和试验的最低安全性能要求。
CB/T 3700适用于用增强合成橡胶和增强塑料制造的至少能承载-名重75kg乘员而尺度不受限制的充气艇。
CB/T 3700所指充气艇是通过充气来达到规定形状和浮力,且浮力主要由形成艇体的舱柜来保证。可用帆、发动机或人力来推进的小艇。
本标准不适用于气胀式救生筏。
2引用标准
GB 532硫化橡胶 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 1690硫化橡 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 5573胶布 耐撕裂性能的测定
3一般要求
3.1 最大载重量
艇可承载的最大载重(以kg计)应不大于在设计工作压力下(见3. 4条)充气浮力舱的容积的0. 75倍(按舱容积的比例为1000 kg/m*计)减去艇的质量,其计算方法见公式(1)。
3.2乘员定额
乘员定额由浮力和占据面积来决定。对浮力按每名乘员质量75kg计,占据面积按每名成年乘员的最小面积为0.3 m°。最大乘员数应取下述两种情况中的较小值。
a. 内部有效面积(m2)除以0.3的商数。该商数应圆整到最近的整数, 如果第- 位小数大于5,可在成年乘员数N中增加-一个儿童,其乘员数将为N+1(儿童)。若儿童超过10岁应视为成人。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3700—1995
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1995-06-19发布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9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铂行业标准
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本标准等效果用国际标准ISO6185--1982(E)《造船和海洋建造物或增强塑料制造的艇》。
1生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CB/T 3700—1995Www.bzxZ.net
分类号,U18
充气一
本标准规定了充气艇的设计、采用材料、制造和试验的最低安全性能要求。一增强合成橡胶
本标准适用下用增强合成像橡胶和增强塑料制逆的至少能承载一名重75kg乘员面尺度不受限制的充气艇。
本标准所指充气艇是通过充气来达到规定形状和浮力+且浮力主要由形成艇体的舱柜来保证,可用帜、发动机或人力来推进的小艇。本标准不适用于气胀式救生筏。2引用标准
GB532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GB/T【690蔬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5573胶布耐斯裂性能的测定
3—般要求
3.1最大载重量
艇可承载的最大载重(以kg计)应不大于在设计工作压力下(见3.4条)充气浮力舱的容积的0.75倍(按舱容积的比例为1000kg/m计)减去艇的质量,其计算方法见公式(1)。m = (0. 75 V × 1 000) - M
式中:m—最大载重量,kg
V—充气浮力舱的容积,m
++-★+
M——由制造厂提供的艇的总质量,kg(包括随艇供应固定于船上的全部装备、艇体、晒装件和类似项目,但不包括发动机和燃油),注:最大载重盘计算时应包括艇上的人员及其换带的装备.发动机和燃油等的总质量,并应计入龙骨,横坐板和任何满足下述三项要求的充气部件:&,在源浮状态下为艇提供有用的浮力;b为永久地圖定于艇体上并能单独地进行充气,c.其结构和采用的材料应满足本标准的婴求。3.2乘员定额
乘员定额由浮力和占据面积来决定。对浮力按每名乘员质量75kg计,占据面积按每名成年乘员的最小面积为0.3m。最大乘员数应取下述两种情况中的较小值。1。 内部有效面积(m*)除以 0. 3的商数。该商数应圆整到最近的整数,如果第一位小数大于 5,可在成年乘员数N中增加一个儿童,其乘员数将为 N+1(儿童)。若儿童超过10 岁应视,为成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5-06-19批准1996-04-01实施
CB/T 3700—1995
h,最大承载量(即最大载重量m扣除装载机器和燃油的最大质过)除以 75商数。往:为计算内部有效面积,应采用与艇逆缘相切并垂直于地板的平面图的内部表面积,3.3分隔舱数
分隔舱数的最小数目见表 1。
尺度因数F.m
最人充许功率,
注:尺度因数F为艇总长与厨总宽之乘积。艇总长系指从肇首到部浮於的端部,不包括扶于或其他附件之长度,艇总宽不包括扶手或其他附件。充气艇在承受最大载重情况下,如其任分隔突然漏气,必须保持足够的浮力,以保证搭载乘员的安全并具有继续推进的能力。
3.4设计工作压力
设计工作压力应由制造厂对全充气艇的每个分隔舱加以规定(包括空气室、龙骨座板、天篷等等),这些压力应标注在每个相应的分隔上或在使用手册中说明。为了能让使用者确信已达到规定的工作压力,制造!应提供相应的设备或压力表。或者在使用手册中规定如何达到设计工作压力的操作细则,工作压方以 Pa 来表达。
3.5机器的最大额定功率
机器的最大额定功率取决于以下因素:。艇体的形状!
b.艇体的结构强度:
心。组装完或的空艇刚性;
d、尺度因数 F。
该功率由制造厂决定,并示明于标牌上,并应不超过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3.6艇体附件
任何连接于充气艇艇体的受力附件,若因承载而导致附件破坏时,也不应损及艇的浮力。考虑到需与海水或淡水相接触,艇体附件所采用的材料和结构,应与艇体相适应。3.6.1阀的组装件
阀的组装件应为抗腐蚀材料,并应不摄及艇体材料。艇上的充气阀的型式和有昏应保证!尤论魁在陆上或在水中均能方便地与充气装置连接:a.
b.应不妨碍乘员的乘坐;
c、应不影响艇的操纵;
d.应不影响艇的起卸;
不会因突然绕任张紧的绳索或艇上可移动的附件而造成损坏或脱开。e.
所有充气阀除依靠本身的密封和止回系统外,还应能手动关闭,以达到气密。如果充气阀配备的关闭工具是可拆的,则按惯例应与阀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安全并防止损坏和遗尖。
每只充气阀应能限制其压力降,并装压力表来测量其充气压力。2
3.6.2扶手,提手和枕生索
CB/T3700-1995
扶手,提手和救生索应防滑、无锐角和毛刺且便于握持,呈曲线处的最小半径至心为nm,绳索或圆截面的部件,其直径不应小于8ntn,带状织物应采用柔软的材料,其宽度应不小于16mm,且不大于30mm
每个扶手、提手和救生素应承受的最小破断负荷为1000N。充气艇应装备有足够的设随(例如扶手、教生索等),以供每个乘员能在座位上或落水后或艇倾时可靠地握持。3. 5. 3浆叉
桨义应无裂纹,浆翻桨叉接触处的支承面应光滑以免造成廉损。3.6.4拖盅坏
疑首应装有足以固结拖索的拖曳环,该拖索的蕴度能供艇在静水中、全负荐状态下以4的拖速拖电,其长度至少应等于艇长3倍。3.6.5使日手册
该手册应用簡明的文字和图解闻明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方法。4原材料技术要求和艇体材料试验方法凝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谢候性、抗老化性和耐油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4.1原材料技术要求
4.1.1制造艇体的涂层织物或类似材料应按艇的外形,尺度、最大负荷,装机功率等决定的应力和预计的使用状态(有无看管人、是否任意漂泊、航速等)来选用,在正常航行状态下使用时,材料不会严重地受损害。
4.1.2本材和胶合板
应选择适用的末材和胶合板,非在正常的游况下具有耐风雨防护措施。4.1.3:金履和合威材料部件
金属和合成材料部件应适合于疑用。4.1.4挺底和艇地板
由于艇的型式不同,有的艇底板也和-些充气分一样起到浮体的作用,困此所架用的材料应按艇的形状和类型及建造工艺来选择。可以悬木质、玻璃钢、铝合金、涂层织物或其他材料,它们应能保证同等适用于其他使用百的并完全溝足船用环境的严酷要求,4.1.5尾封板
昆封板或连接于艇体的就器安装板,其设计应在正带使用时能承受下列情况下出现的最大应力:a。由制造厂规定的机器输出功率,b。上述机器的重最。
4. 1. 6充气艇的所有部件均应能防霉菌腐蚀。4.2艇体材料试验方法
试件应从预定用于造艇的结树材料中选取,装建减后要相以硫化,则其试伴也施确化,4.2.1撕裂强度试验
按GB5573中单舌法撕裂强度试验方法来测定试件的抗撕裂的最小值,该值的计算见公式(2)Trin = 0. 375d(1. 14p × 10 *3 + 0. 14)式中,Tm-抗撕裂的最小值,N;
d-—按育管段浮胎盘得的管于最大直径,num在20C时测定的使用压力.Pa。
在任何情况下,对有艇尾横材时最小值不应小于75N,无毋尾横材时不应小于40N。4.2.2抗液体性能试验
CB/T 3700—1995
按GB/T1690规定的方法,对材料的外表面或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按表2规定进行试验。在试验液体为70士2℃的温度下按规定时间浸溃店,测定试件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不得超过100g/m。表2
试验疫体
浸渍时间.h
4.2.3抗臭氧试验
836(最小)
按附录B(补充件)规定的方法,对材料的外表面或外界环境相接触的表面进行试验。在试验完成后,用 5~10倍放大镜检查试件,不应存在裂纹。4.2.4抗低温试验
材料在一20C温度下按附录C(补充件)进行试验。4.2.5涤层粘合强度试验
采用宽度火50士0.5mm,长度为至少能分出100mm长的4个试件,其中2个纵向(经向),2个横向(纬向),按GB532的方法测试涂层的粘合强度。试验温度为20士2℃或23士2°℃,对热带地区使用者为27土2C。试验结果按GB532中A法计算试件的粘合强度,其最小值应为40N/25mm。4.2.6充气室的接缝强度试验
应提供个50mm宽由2段组成的试件,采用与艇实际制时相同的(方法,材料使用,接链宽度)连接方式。在60℃温度下作超过4h静负荷试验,静负荷值同抗撕裂最小值,试验方法参照GB5573的规定。
接缝的任何部分不应滑脱或出现近似撕裂现象。5气密要求
5.1气密试验
充气孵应在超过设计工作压力20%的玉力下充气30min以预先充胀照。然后该压力逐渐减到工作压力。在24h后压力降应不大于30%、温度变化时的压力变化值为400Pa/℃,试验时大气力变化值应不超过七1%,温度变化不超过 3℃。5.2超压试验
每个舱应充气到额定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30min,当分隔隔抢具有共用的隔壁时,这些舱不应同时试验,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试验,邻接隔舱或与受试隔舱应子放气,试验后无损坏或断裂即获通过,
6标志
标志牌应永久性地固定于艇上,标记的方法由制造厂自行处理。标惠牌的内容包括:a.本标准的号码;
制造厂名称或其他识别方法,
艇的类型,
系列号和(或)制造日期:
机器最大额定功率
最大承载量(包括机器)
最大乘员数:
最大的机器质量,
CB/T 3700-1995
附录A
机器功率
(补充件)
41机器率由制造厂决定,应不超过如下数值:a.
不带尾封板者:
最大值为7.5kw
带尾封板者见表A1,
尺度因数F,m2
附录B
抗奥氧试验
(补充件)
本附录按 ISO3011带橡胶或塑料涂层的织物-B1原理
量大额定功率,kw
30 F-25. 1
静态下抗臭氧损伤的确定》相应内容编写。将试件露于所规的臭氧环境中,测定其第一次出现裂纹的时间或经72h后不出现裂纹。B2试验设备
B2.1臭氧室
设有臭氧发生器,传感器和控制奠氧浓度的附件。B2.2试件支架
应包括~根心轴租二副夹头,见图B1。心轴直径为试件厚度的 5 倍,或有关双方同意的尺寸,但不应小于0.8功m。心轴和夹头的材料应为不吸收臭氧的材料,如不锈钢、案甲基丙烯酸,涂有清漆的木材或硬铝等,并具有光滑的表面。
前3试伴
B3.1型式
试件应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便于评价试验后的暴露表面并可对不同试件进行比较。最佳尺寸为25mmX100mm.
B3.2选择
试件应距试样布边缘至今0.10m,距布之两端至少1m,尽可能是交付的原材料的典型试件。B3.3数量
·对每种涂层面的物,就是纵向向各准备3个试件。5
自4试验前的时问问隔
CB/T 3700—1995
所有试验方案中,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应为 16 h。试伴
试件支架
图131
非生产性试验、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应为4周,为了评价和比较该试验尽可能在同样的时间间隔下进行。
对生产性试验、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应不超过3个月,在其他情况下,试验应在买主收到产品之日起2个月内进行。
B5试验状态
莫氧浓度:50×10-s
暴露时间:72h
试验温度:30=2℃
试件应卷在心轴上,作试验的表面露在外面,端部用夹头夹紧,使心轴刚好能自由转动。同样厚度的多块试件可以卷绕在同一心轴上。试件装到心轴上后,应在标准实验室温度下放置 48 h(温带为 23'℃,亚热带和热带为 27C),以后再将试伴放到真氧室内。
B6试验程序
将试件置于臭氧室内,与臭氧室的壁间隙至少为10 mm。试验结束后用 5 ~ 10 倍放大镜检查试件,不应存在裂纹。7试验报告
应包括如下内容:
试件的号码、数量、试件厚度和心轴直径:b.
臭氧浓度和测量方法、试验温度;每个试件第一次出现裂纹的时间,或不出现裂纹的暴露时间。CB/T3700-1995
附录C
低邀抗冲击试验
(补充件)
本附录按ISO4646《带橡胶或塑料涂层的织物-—低温冲击试验》相应内容编写。C1试验装量
c1.1试件夹具和冲击臂
支持试件的夹具是一个悬臂梁,冲击臂可以沿着一条轨道相对于试件移动,冲击的线速度为1.8~2. 1 m/s,其最小逍随行程为 6 mm,为了保持该速度,必要时可以减少每次试验时的试件数盘。冲击臂端部的半径为1.6士0.1mm,冲击臂和试件爽具的间隙接表C1规定,试件夹具和冲击臂见图cl.
1. 65~2, 15
1. 05~1. 64
0.55~1.04
0.10~0. 54
中击附
1+±n.1mm
间心]
25+5日m
C1.2绝缘室
.6.4±0.3
5. 7± 0. 3
5.2±0. 3
CB/T 3700--1995
C1.3传热介质
任何液态传热介质应在试验温度下保持流态,并且不明显地影响到试验所用的材料,建议对橡胶用甲醇作传热介质。
在低于下列指定温度下用下述材料:甲醇
氟氣烷
120℃
当采用撤氯烷冷剂时,必须冷却到其沸点29.8℃以下,再从液缸中输送到试验机核的绝缘室内。C1.4搅拌器
供传热介质循环用。
C1:5温度控制(自动或手动)
传热介质温度控制在所要求温度的士0.5℃内,建议用干冰液氮或液化二氧化供降温用。用一台浸人式电气加热器作升温用。
C1.6热电偶
要接有分级为1℃温度指示器,并适应于试验要求温度的量程的热电偶,热电偶应用0.2~0.5mm直径的铜镍合金线,并用熔焊固连接,热电偶要尽可能靠近试件。C2 试件
试件宽度为6.4±0.5mm,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件应从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平行于涂层织物的长边方向切出。
试件应至少入来具6mm,从夹具伸出的长度应为25±5m。C3制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
所有试验方案中,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少为16h对非生产性试验,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大为4用,为了评价知比较试验结果,尽可能用同样的时间间隔来做。
对生产性试验,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3个月。在其他情况下,应在买主收到材料之日起 2 个月内进行。
C4试件状态
温度20士2么.相对湿度65%±5%,或温度23±2℃,相对湿度50%±5%。对热带地区温度为27士2℃,相对湿度65%±5%。试件应暴露于大气中 3 h。
C5试验程序
调整绝缘室和试验装置到要求的温度,这可以用适当的干冰暨干绝缘室中来达到,当试验时可以用适量增加少量干冰来保持试验槽的温度。将试件装上夹具并浸入在规定温度的试验槽中3士0.5min。除非另有规定,要核定的一面要面向冲击臂。
在试验温度下,浸渍到规定的时间后,记录其温度,再提供作单次冲击对每次试验,要校验冲击臂的速度,应为1.8~2.1m/8。从试验箱取出试件后,对每个试件进行检套,用5倍放大镜检查涂层是否有断裂或裂纹,如有即不合格,再将试件朝前述的冲击形成的同一方向绕6mm直轻的心轴弯曲180,用5倍放大镜再进行检8
CB/T3700—1995
对一切层织物的定期试验系在由有关材料性能确定的某一规定温度下用 5 个试件作冲击试验。C6试验报告
应包括如下内容
徐层织物的标记,试验温度,所采用的试验装置的类型。b
环境温度、湿度,试件浸入的时间、被试验的试件数量。冲击时,冲击臂的速度1各个试件的情况,材料是否满足本标准。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七〇八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七〇八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锦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