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T 351-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J/T 351-96
中文名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7873274
相关标签:
船舶
交通管理
系统工程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J/T 351-96 Code fo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1总则
1.0.1 为了提高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JTJ/T 351适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总体设计、工艺设计和系统设备现场检验。
1.0.3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实用。
1.0.4 本规范中所提到的雷达是指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采用的雷达。
1.0.5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和现场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由主管机关实施的、旨在改善船舶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并且保护环境的一种管理系统,该系统有能力与船舶相互作用并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区域内出现的交通状态作出反应。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管理区域由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主管机关划定并对外公布的管理区域。
船舶动态报告制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管机关颁布的,船舶进入或离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管理区域以及在该区域内停泊或离泊时进行报告的制度。为实施船舶动态报告制而划定的位置线称为船舶动态报告线。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和运作中心。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分中心隶属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在其分管区域内运作的分支机构。
交管站可隶属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或分中心的基本机构。
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对应于某- -工作条件和某- -特定目标的雷达最大检测距离。
雷达最小作用距离对应于某---目标的雷达能够观测到的最近距离。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J/T351-96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工程技术规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Technologyof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1996-11-15
1997-0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TJ/T351-96
主编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7年5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北京
关于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基发1996983号
各省、白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小),部属及双重领导企事业单位:
由我部组织巾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编制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J/T351-96,白1997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由部基建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工作由部基建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程技术规范》主要包括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订、工艺设订和系统设各现场检验等方面的技术内容。
本规范参照「国际海禹红织通过《VTS指南》和国际」通用的《雷达于》以及国际无线中规则、ITUJ-R、ITUJ-T的有关标准和建议引用了国内有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概述了船舶交通管迎系统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设订中所须遵循的原则,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设订和系统设备现场检验提供了依据。本规沈其分6竟26节134条,并附右条义说明。请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中交水运规划设院,以侵修订时参考本规范进行局部修订,修训的内容将登在《水运「程标准与造价管理信息》刊物上。1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衍号
系统总体设计
般规定
系统目的.
管理区域。
系统功能
系统总体性能
系统构成.
系统布局
系统工艺设计
般规定,
系统论证计算
站址选择
系统频率选择
系统设备配置
十建要求
人员编制
系统设备现场检验条件和内容
防检验条件
检验内容
系统设备现场检验方
雷达子系统
需达数据处与显示终端子系统
雷达信号记录子系统
通信子系统
雷达信传输子系统
VHF一DF 了系统,
船舶交通数据处理子系统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加说明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1总则
2术语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
系统总体性能
系统工艺设计,
系统论证计算
站址选择
十建要求
系统设各现场检验条件和内容
检验内容
系统设各现场检验方法
6.8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1总则Www.bzxZ.net
1.0.1为了提高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总体设计、工艺设计和系统设备现场检验。
1.0.3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做到技术光进可靠。经济合理实用。
1.0.4本规范巾所提到的雷达是指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巾采用的雷达。
1.0.5船舶交迪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和现场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船交通管理系统山主管机关实施的、旨在改菩船舶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并且保护环境的一种管理系统,该系统有能力与船舶相互作用并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区域内出现的交通状,态作出反应。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管理区域,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王管机关划死并对外公布的管理域。船动态报告制,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管机关颁布的,船进人或离升船珀交通管理系统管理区域以及在该区域内停泊或离泊时进行报告的制度。为实施船期动态报告制而划定的位置线称船舶动念报告线,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和运作中心。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分中心求属丁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在其分管区域内运作的分支机构。交管站可隶属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小心或分巾心的基本机构。
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对应于某一工作条件和某一特定月标的雷达最大检测距离。
雷达最小作用距离对应于某一月标的雷达能够观测到的最近距离。
雷达视距雷达视线所能达到的距离范围。2
系统定位误差系统平面测量日标所得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统计值。
系统分辨力系统能够区分两个相邻点日标的能力。系统可靠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的规定的时问内,系统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可靠度和平均故障问隔时问(MTBF)是系统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特征指标。致命故障当操作维护人员按牛产方提供的操作于册进行操作时,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造成人身伤害或系统设备重大损失的敌障。
严重故障引起系统工作中断的故障。轻度故障指示性部件的失效、自检性部件的失效以及不影响系统规定功能的尖效等故障。2.2符号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TrafficServices)其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DF
Finder)
System)
Failures)
甚高频测向仪(Very High FrequencyDirect差分全求定位系统()ifferential(lobalPosition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naTimeBetweenITU-R—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ector).3
不间断供电电源(Uninterruption Power Supply)平面位置显示器(Plan PositionIndicator)到最接近点的距离(Closest Point Approach)到最接近点的时间(TimcCloscstPointApproach)-4 -
3系统总体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系统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内容!(1)适应港口、水上运输及社会经济的发需求:(2)满足实施船舶交通管理的基木要求:(3)充分考虑安全监督、航运、港口和引航等部门的意,见与要求;
(4)兼顾系统分期发展的需要。3.1.2确定系统总体性能指标时,应综合考虑船舶交通管理,的需求、系统性能价格比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保养等人素3.2系统自的
3.2.1系统月的应包括以下内容:(1)增进交通安全;
(2)提高交通效率;
(3)保扩环境。
3.2.2提出及确定某一水域VTS的系统目的时,应综合考虑这一水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通航条件、船舶父通状况、航行危险程度以及船舶交通管理的发展需求等因素,3.3管理区域
3.3.1任一VTS都应明确划定该系统的管理区域,3.3.2划定VTS的管理区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VTS有效监视和迪信覆盖范围(2)船舶动态报告制范围。
3.3.3系统管理区域可进一步划分成几个分区,分区划分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3. 1、分区的数量少。
3.3.3.2分区的界线不设在船舶经常改变航问或有航线交叉点的水域。
3.4系统功能
3.4.1系统功能应包括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其中,内部功能应包括信息收集和信息评估:外部功能应包括信息服务,交通监控、交通组织,助航服务和参与联合行动。3.4.2信息收集可包括以下内容:(1)获取船舶交通动态信息:
(2)接收船舶动态报告和有关船舶、人员及危险货物装载的情况报告;
(3)收集航行计划信息:
(4)收集气象水文信息:
343息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1)处理、存诺和查询船舶交通动态信息:(2)统计处理、存诸和查询船舶动态报告和有关船舶、人员及装载的情况报告以及航行计划和气象水文信息:3)预测未来船阳航动态和交通态势。.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