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1359-200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造船和海上建筑物>>船舶和海上建筑物综合>>47.020.20船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
中标分类号:船舶>>船用主辅机>>U40船用主辅机综合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CB 1359-2002 舰船用橡胶隔振器规范 CB1359-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1359—2002
FL5365
舰船用橡胶隔振器规范
代替CB/T3925-1999
Specification of rubber vibration isolator for warships2002-1120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3--0201实施
CB1359-2002
本规范是对CB/T3925-1999的修订。根据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12月质技监局标函[1998]216号文件《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原专业标准ZBU47001-89经船总科[1999]384号文直接调整为行业标准CB/T3925-1999。
与CB/T3925-1999相比,本规范有下列技术差异:a)增加了不同胶料的扯断强度和扯断伸长率;b)增加了隔振器应提供的三个方向的性能参数;对隔振器贮存日期作了修改;
增加了对限位装置的要求;
对静态试验的加载速度作了分类。e)
本规范发布之日起,废止CB/T3925-1999。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船重工七院第七○四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经济研究院、松江橡胶制品厂、无锡减振器厂。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涂耿伟、蔡振仲、周强、杨剑明、郁洪波。本规范1989年11月首次发布为ZBU47001-89,1999年6月调整为CB/T3925-1999。范围
舰船用橡胶隔振器规范
CB 1359-2002
本规范规定了舰船用橡胶隔振器(以下简称隔振器)的要求、质量保证和交货准备等。本规范适用于隔离舰船设备振动、冲击及降低结构噪声的以橡胶为弹性体的隔振器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
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沟
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墨不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298机械振动与冲击果
百期的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941橡胶试释环境调节和读验的标温度、湿度
爱时间
电工电长产晶环境武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正弦)
GB/T5170.13/1985
试验用械
-185电工电
GB/T5170.4-
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正弦)
试验用电动振动台
GB/T5170.熟5-98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试验用液压振动台
GJB150.11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GJB150.18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GJB179A-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3要求
3.1可靠性
隔振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寿命应不步手五年3.2材料
隔振器选用的材料应具有检验答格证动正弦)
3.2.2隔振器的橡胶体一般应采用耐油橡胶。当采用非耐油橡胶材料制作时,其表面应采取防油保护措施。
3.2.3隔振器金属件应有防腐蚀能力,或表面采取耐腐蚀措施。3.3设计与结构
3.3.1隔振器结构应满足设计性能和舰船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3.3.2隔振器结构应保证橡胶件在恶劣的冲击环境下不会损坏。3.3.3与橡胶粘接的金属件表面应无锐角部分。金属粘接表面在硫化前,应清除油污并进行喷砂或喷丸等处理。
3.3.4在承受额定静载、动载及冲击时,隔振器各构件应无分离和损坏,除冲击外,金属构件应无塑性变形。
3.4维修性
CB1359-2002
一般隔振器为不可修复产品。对于装配式和组合式隔振器,部件修复时间视机组及隔振器安装方式不同,为1h~4h。
3.5性能特性
3.5.1静态载荷变形特性
隔振器静态载荷变形性能,一般只提供主承载方向上的静态性能。在订购方要求时,应提供三个方向的静态性能。
当隔振器的额定变形量大于1mm时,变形偏差范围应不大于土20%;当隔振器额定变形量小于或等于1mm时,变形偏差范围应不大于土30%。3.5.2动态特性
隔振器动态性能,一般只提供主承载方向上的动态性能。对于同一型号的隔振器,主承载方向的固有频率变化范围应不大于土15%,其他方向固有频率变化范围应不大于土20%。
3.5.3冲击特性
同一隔振器冲击前后主承载方向的固有频率变化范围应不大于土15%,其他方向固有频率变化范围应不大于±20%。
3.5.4破坏载荷特性
在隔振器主承载方向施加破坏载荷,隔振器的橡胶件不得从金属上剥离、有裂痕和其他损伤。3.5.5耐盐雾特性
经盐雾试验的隔振器金属构件不应有明显腐蚀,橡胶材料表面不应龟裂和剥落,橡胶与金属粘接面不应有任何剥离和损坏。
3.6环境要求
隔振器在-5℃70℃温度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3.6.1
隔振器在有油污、盐雾、日照的条件下,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3.6.2
隔振器在冲击输入符合GJB150.18-1986中试验十的规定时,允许隔振器发生变形,但不应脱落。
橡胶胶料试片力学性能
耐油隔振器橡胶(如:丁睛胶、氯丁胶)胶料试片硫化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非耐油隔振器橡胶(如:天然胶)胶料试片硫化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1耐油隔振器橡胶胶料试片力学性能项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
扯断永久变形
粘合强度
老化变化率(70℃×96h)
脆性温度
邵氏硬度
≥16MPa
≥450%(40HA55HA)
≥400%(55HA~70HA)
≥3.9MPa
-20%~20%
≤-20℃
40HA~70HA(推荐)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
扯断永久变形
粘合强度
老化变化率(70℃×96h)
脆性温度
邵氏硬度
非耐油隔振器橡胶胶料试片力学性能指
≥20MPa
≥550%(40HA~55HA)
CB1359-2002
≥450%(55HA~70HA)
≥3.9MPa
-20%~20%
≤-20℃
40HA~70HA(推荐)
3.7.2对于其他隔振器用特种橡胶(如:硅橡胶、聚氨脂等)及硬度在40HA以下或70HA以上的橡胶胶料的力学性能由订购方与设计单位或制造厂商定。3.8尺寸
隔振器的尺寸,特别是主承载方向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9重量
隔振器重量误差应不大于设计值的土5%。3.10产品标志
应在隔振器的醒日部位清晰地模压出隔振器的型号、制造厂名、商标或厂标。对于大型隔振器,可在明显的位置上固定铜制铭牌。铭牌上应有下列内容:a)产品型号;
制造厂名;
商标或厂标;
制造日期或出厂编号;
额定载荷及其变形量。
如果不可能直接在隔振器上标明,则应采用其它方法把铭牌中的内容表达清楚。3.11
外观质量
橡胶表面质量
橡胶表面应光滑,无瘤块、毛边、裂纹、砂眼、气泡等缺陷,但允许有深度不大于0.5mm的局部粗糙纹和模压压痕。
3.11.2金属表面质量
金属表面(含涂镀层)应光滑、无裂痕、腐蚀或其它机械损伤。4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鉴定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4.2检验条件
CB 1359--2002
4.2.1除另有规定外,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各种试验。试验在承制方试验台或具有船用条件试验设备的试验室进行。
4.2.2隔振器进行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为25℃土5℃。4.2.3橡胶胶料进行试验的环境温度应按GB/T2941的规定,4.3鉴定检验
4.3.1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的检验项目见表3。
表3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静态载荷变形特性
动态特性
要求章条号
3.10,3.11
外观和标志
注:●必检项目;一不检项目。4.3.2受检样品数量
至少为1台。
4.3.3合格判定
检验方法章条号
当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时,则判定受检隔振器合格。4.4质量一致性检验
4.4.1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质量一致性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见表3。4.4.2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A组、B组和C组。4.4.3受检样品数量及抽样方案
质量一致性检验
所有产品均应进行A组检验,B组和C组检验从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受检样品数量至少为1台。抽样方案按GJB179A-1995中一次正常抽样S-3方案,随机抽取样品。推荐批量51~90。合格质量水平AQL为4.0。bzxZ.net
4.4.4C组检验后的处理
经C组检验后的样品不应作为合格品交付使用。4.5检验方法
4.5.1试验用计量仪表
测试仪表应具有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4.5.2试验装置
4.5.2.1静态性能装置一般包括能均匀加力的机械及测量力和变形的仪器。装置的允许误差应不大于1%,力的最小指示值应不大于隔振器额定载荷的10%。装置在做静态载荷特性时,其加载能力应CB1359-2002
大于受试隔振器额定载荷的1.5倍以上;在做破坏载荷时,装置的加载能力应大于受试隔振器额定载荷的15倍以上。
位移测量仪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4.5.2.2动态性能装置应有产生正弦信号的设备、测试频率和振动位移的仪表。正弦激励设备的幅值波形失真度、频率及位移指示等基本参数的误差要求,应符合GB/T5170.13-1985附录B、GB/T5170.14-1985附录C和GB/T5170.15-1985附录C的规定。4.5.3静态载荷变形特性
对于变形量不大于5mm的隔振器,加载速度应不使隔振器的变形量超过1mm/min;对于变形量大于5mm的隔振器,加载速度应不使隔振器的变形量超过5mm/min。静态特性时,应先从零载荷到12悟的额定载荷进行次预加载。每次预加载应在加载上限持载30s以上,每次预压后停1mi。第三次配式加载时应测量0%倍、1倍、1.1倍的额定载荷下的变形值,按公式(1)计算隔振器的静刚度值,其结果应符合3%5.1的要求。10.
式中:
K一一静刚度值,单位为牛顿每米P。——隔振器额定载荷的数值
第位为4
^1.—1.1借额载荷下隔振器自
为米(m):
0.9倍额定载荷下隔振器的静态变形的数值单位为米(m)。109
4.5.4动态特性
隔振器的动悉特性可按激振法、时间波形法、椭圆法或自振衰减法进行,,见录A、附录B、附
录C、附录D,其果粒符合3.5.2的要求。4.5.5冲击
按GJB150.18-1986中十规定的方法进行冲击,其结果应符合3.5.3的要求。4.5.6破坏
将隔振器固定在装置上,在主承载方向均匀加载,直至15倍额定载荷,麒果应符合3.5.4的要4.5.7盐雾
按GJB150.11的规定进行盐雾,其结果应符谷3:5:5的要求:4.5.8尺寸
用直尺或卡尺测量,结果应符合3.8的要求。4.5.9重量
用磅秤或案称测量,结果应符合99的要求。4.5.10外观和标志
用目测检验隔振器的外观质量,结果应符合3.10和3.11的要求。5交货准备
封存和包装
5.1.1隔振器外露金属件表面及安装螺孔应做防锈处理。5.1.2隔振器橡胶表面不应涂刷与橡胶发生化学反应的油漆。5.1.3随机文件应装入密封良好、内有防潮剂的塑料袋中。随机文件包括:a)装箱清单;
使用说明书;
CB 1359-2002
c)履历簿;
d)检验合格证。
5.2装箱
隔振器的包装及装箱方式,应能保证产品从发货到订购方指定地点的运输途中,免受损伤。包装件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5.3运输和贮存
5.3.1隔振器在运输中应不被雨雪淋袭。5.3.2运输应平稳,无冲击、碰撞和摔跌。5.3.3隔振器在安装前,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室内。隔振器在贮存时,应处于自由状态,避免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远离各种发热、发光源。并应防止隔振器与油、漆、酸、碱等物质接触。5.3.4,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隔振器的贮存期限从入库之日起为二年,使用期为五年。对超过规定期一年以内的隔振器,在再次检验合格后,其使用期仍为五年。对超过规定保管期一年至二年的隔振器,在再次检验合格后,其使用期应适当地缩短,缩短的时间为贮存期延长时间的1/2。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每个隔振器进行检查,若发现隔振器橡胶内外表面有裂纹、与金属脱开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5.4标志
包装箱外应有按GB/T191规定的“禁止滚翻”、“怕湿”、“小心轻放”等字样或符号。包装箱外应用清楚、整齐的文字标明下列内容:5.4.2
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发货单位名称和地址及制造厂名;b))
隔振器型号;
隔振器净重及连同包装箱的毛重;包装箱尺寸。
说明事项
订货文件内容
合同或订单中应载明下列内容:隔振器的型号;
b)数量;
c)主要技术参数,如:额定载荷、变形量、固有频率、安装方式等。6.2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的通用术语按GB/T2298的规定,下列为专用术语和定义。6.2.1
静态刚度KsstiffnessKs
隔振器在缓慢地增减载荷条件下所测定的载荷增量与对应变形增量的比率。6.2.2
动态弹性刚度K,dynamicstiffnessK与位移同相位的传递力幅值分量与位移幅值之比,其值按公式(2)计算:K
式中:
传递力幅值,单位为牛顿(N);F
o——位移幅值,单位为米(m)。6
Focoss
动态损失刚度KphaseangledifferenceK2与位移相差90°相位的传递力幅值分量与位移幅值之比,其值按公式(3)计算:K2
式中:
F——-传递力幅值,单位为牛顿(N);%—位移幅值,单位为米(m)。6.2.4
损失角loss angle8
传递力位移的相位差。
Fosing
损失系数β(损失角的正切)losscoefficientβ动态损失刚度K与动态弹性刚度K的比率,其值按公式(4)计算:K2
β= tan=
式中:
-损失角的数值,单位为弧度(rad);K—-动态弹性刚度的数值,单位为牛顿每米(N/m):Kz动态损失刚度的数值,单位为牛顿每米(N/m)。CB1359-2002
CB1359-2002
基础激振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隔振器动态特性试验激振法
给振动台施加恒位移激振Uo,从小至大缓慢改变振动频率,测量载荷m的最大位移幅值ax及对应的固有频率f(见图A.1)。则隔振器的损生系数8按公式(A.1)和公式(A.2)计算求得,隔振器的动态弹性刚度K按公式(A.3)计算求得:β
式中:
β—损失系数
μ——比值
动态弹性刚度的数值,单位为牛顿每米(NK
一最大位移幅值Xom时的固有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慈(Hz);
载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辛克(kg)。xsinto
U。·sinwt
载荷激振法
激振力幅值恒定法
CB1359-2002
当施加于隔振器的激振力幅值F恒定时,以小至大缓慢改变振动频率,测量载荷的最大位移幅值Xix及对应的固有频率f,隔振器的动态弹性刚度K,按公式(A.3)计算。再在低于固有频率f。的某一频率fi的条件下,测量对应位移幅值Xl(见图A.2),隔振器的损失系数β按公式(A.4)计算求得:
1-(f/ fo)2
式中:
fo时)
低于固有频率f时的某一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兹(Hz);最大位移幅值品m时的固有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兹(Hz)。F。· sin r
sin(t-)
A.2.2激励力幅值与频率平方成正比法f
当施加于隔振器的激振力幅值与频率平方成正比时,从小至大缓慢改变激振频率,测量载荷的最大位移幅值Xm及其对应的固有频率f。,隔振器的动态弹性刚度K按公式(A.3)计算求得。同时再测得隔振器在频率f时的位移值Xo2(见图A.3),则隔振器的损失系数β按公式(A.5)计算确定:1
≥4f时)
1-(f, fo)2
yu?-(fo/ f2)4
式中:
(1.5fo≤f2≤4f时)
fo——最大位移幅值Xomx时的固有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兹(Hz);f2——位移幅值Xo时的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兹(Hz)。(A.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