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575.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DL/T 575.2-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575.2-1999

中文名称: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英文名称: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 : Visual fields and zones of field of vision

英文名称: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 : Visual fields and zones of field of vis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2-24

实施日期:2000-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5人类工效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DL/T 575.1-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数:11页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童时中、盛菊芳、展锦程、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

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一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提出单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木标准规定了人眼的视野范围和视觉作业中信号布置的视区划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调度控制中心、各类控制室,也适用于其中设备的布局设计。 DL/T 575.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DL/T575.2-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木标准规定了人眼的视野范围和视觉作业中信号布置的视区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调度控制中心、各类控制室,也适用于其中设备的布局设计。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DL/T575.21999
本标准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成果(见附录B)中有关视野与视区划分的内容编制而成·是DL/T575.1---1995的修订版。
本标准在修订时,依据新的IS09335-2,对原第4章“视区划分”作了较大的改动,将正常视线”与“自然视线”的定义互换,并使“正常视线\的定义与GJB/T2873--1997《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的规定一一致,而相应的章条编号也作了更动。另外,在附录A中补充了部分有关视觉作业的内容。
本系列标准DIL/T575以《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DI./T575.1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DL/T575.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3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4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I./T575.5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6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7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575.8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DI./T575.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
第6部分: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第9部分:显示器、控制器及相互作用;DIL./T575.10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
DL/T575.11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1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时中、李志光、张铭续、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1234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 2:Visual fields and zones of field of vision本标准规定了人眼的视野范用和视觉作业中信号布置的视区划分。DL/T 575.2
代替1T573.11993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调度控制中心、各类控制室,也适用于其中设备的布局设计。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I./T575.1—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3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见DL/T 575.1一1999。4视线
眼睛(黄斑中心)中最敏锐的聚焦点与注视点之间的连线儿种常用的典型视线如图2所示,这儿种视线的特征及应用见表1。表1几种视线的特征及应用
头轴线的
视线名称
水平视线
正常视线
自然视线
坐姿操作视线
放松立姿
放松坐姿
前倾角
视线对水平
线的下倾角
效松部位
眼、头
眼、头、背
应用举
垂直方向的基准视线
坐姿、立姿观察常用视线
坐姿控制台、坐姿阅读,立姿操作常用视线坐姿操作常用视线
注:如设眼睛放松状态下视线的下倾角为8(0一15°),则有3α+0,即眼睛放松状态下,出头部和背部的放松而导致视线下倾角的增大。
4.1水平视线
头部保持垂直状态、双眼平视时的视线,见图1。水平视线是人体矢状面内的基谁视线,见图2(a)。在水平视线状态下,头部与眼晴均处于和比较紧张的状态。
4.2正常视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07 -01实施
DL/T575.21999
头部保持垂直状态、双眼处于放松状态时的视线,见图2(b)。正常视线在水平视线之下约15°(即15°):4.3自然视线
头部和双眼都处于放松状态时的视线,见图2(c)。自然视线在水平视线之下约30°(邸一30°)。4.4坐姿操作视线
坐姿作业中双眼、头部和背部均处放松状态时的视线,见图2(d),坐姿操作视线在水平视线之下约40(即--40°)t
图1水平视线
(a)水平视线:(b)正常视线:(c)自然视线:(t)垒姿操作视线图(a)、(b)、(c)所示的视线为立姿状态.它也适用于坐姿状态图2几种典型的常用视线示意图
5视野
头部和眼睛在规定的条件下,人眼可觉察到的水平面与垂直询内所有的空间范围。5.1直接视野
当头部和双眼静止不动时.人眼可觉察到的水平面与垂点面内所有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单眼与双眼直接视,直接视野范围如下:
a)光刺激的左眼、右眼和双眼的直接视野,见图3。
b)双眼的直接视野(自然视线状态),见图4。
5.2眼动视野
头部保持在固定的位置,眼睛为了注视目标而移动时,能依次地觉察到的水平面与垂直面内所有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单眼与双眼眼动视野。
90/80170605040/30121
图3光刺激的左眼、右眼和双眼的卓接视墅gi
DL/T 575.2--1999
(a)最佳水平直接视野:(h)最佳垂直直接视野;(c)最大水平直接视野:(d)最大垂直直接视野图4直接视墅(处为双眼)
实际上,眼动视野是在上述姿势下转动眼球所可能观察到的注视点的范围,叠加以注视点为中心的相应直接视野而构成的究间范围,
双眼的眼动视野(自然视线状态),见图5。0°
(a)最佳水平-眼动视野;(b)最佳垂直眼动视野;(c)最大水平眼动视野;(d)最大垂直眼动视野图5眼动视野(处为双眼)
5.3观察视野
DL/T 575.2—1999
身体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头部与眼晴转动注视目标时,能依次地觉察到水平面与垂百面内所有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单眼与双眼观察视野。实际上,观察视野是在上述姿势下所可能观察到的注视点的范用,叠加以注视点为中心的相应自接视野而构成的空间范围。
双眼的观察视野,见图6,
(a)最佳水平观察视野;(b)最佳垂首观察视野:(c)最大水平观察视野;(d)最人垂貢观察视野图6观察视野(处为双眼)
5.4色觉视野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视野。
人眼的色觉视野如下,
a)右眼的色觉直接视野,见图7)双眼的色觉直接视野(自然视线状态),见图8。
C)双眼的色觉眼动视野(自然视线状态),见图9,
i)双眼的色觉观察视野,见图10。/黄色wwW.bzxz.Net
图7右的色觉直接视野
101121
6视区划分
32°绿色
36°红色
47°蓝色/黄色
DL/T 575. 2 ---1999
蓝色/黄色
(a)最大水平色觉直接视野(b)最大垂直色觉直接视野图8色觉直接视野(处为双眼)
347°绿色
+51°红色
62°蓝色/黄色
蓝色/黄色
(a)最大水平色觉眼动视野:(b)最大垂直色觉眼动视野图9色觉眼动视野(处为双眼)
藍色/黄色
蓝色/黄色
绿色元
-90-—89°
(a)最大水平色觉观察视野,(b)最大垂直色觉观察视墅野图10色觉观察视野(处为双眼)6.1视觉作业类型和视区
6.1.7视觉作业的类型
视觉作业有满种不同的类型:
DL/T 575. 2—1999
a)觉察作业:运行人员主动寻找和观察信号,如各种运行工况信号b)监视作业:运行人员接受需引起注意的信号。例如,预警和告警信号、各种需引起操作警惕的信号。
6.1.2视区的划分
从使用功能出发,在头部静止、眼睛正常活动状态下,根据人眼对视觉信号的觉察效果的优劣,可分为三个视区:良好视区(A)、有效视区(B)、条件视区(C)。如图11、图12所示。6.2觉察作业的视区划分
觉察作业的视区划分,如图11所示。图中S是对注视点(出视觉作业所要求)的视线6.3监视作业的视区划分
监视作业的视区划分,如图12所示,图中Sv是正常视线C30
B-15°
(a)垂直方向觉察视区;(b)水平方向觉察视区图11觉察作业
色觉(觉察)视区划分
(a)垂直方向监视视区;(b)水平方向监视视区图12
监视作业
人的视觉对不同颜色的敏感范围小于对自光的敏感范围。色觉(觉察)视区的划分,如图13所示。6.5视觉信号的布置
视觉信号-般应尽可能布置在A区,当信号较多时,则依次(按附录A5所列的原则)由^区向13区扩展。视觉信号布置的建议见表2。白色
A区:良好视区
B区:有效视区
C区:条件视区
正常视线
(a)垂直方向;(b)水平方向
图13色觉视区划分
表2视觉信号布置的建议
适宜的信号
最重要或需频繁观察的显示信号。这是信号的优先布置区不常观察的或次要的信号
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是一些与安全无直接关系的信号A1视觉信号的感知
DL/T575.2 -- 7999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影响视觉作业的诸因素
人对视觉信号的感知是人体对信号的感受、传递和加工,以至形成整体认识的觉察、识别,解释过程。各类视觉信号应易于感知。视觉信号按感知程度可有下述工个层次:a)觉察:操作者发现了信号的存在。b)识别:操作者辨辩别出所觉察的信号。c)解释(或译码):操作者理解了所识别信号的意义A2注视点、视线、视野(或视区)的相互关系A2.1注视点是指需观察的目标。直接视野、眼动视野及视区划分等均是以这些观察目标(注视点)为中心展开的。在一个控制台或一个控制室的显示屏上可有若下个主要观察目标,在确定注视点时,应考虑相应的视野或视区范围。例如,主要视觉信号(主要观察日标)应置于相关视觉号的中心位置。A2.2在视野内,仅在围绕注视点的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视觉信号是清晰的。随着与注视点偏离距离的增加,视觉信号的觉察效果逐渐减弱,若在注视点处对图像的视敏度(视力)为1.0,在偏离注视点2.5°处则可能仅为0.5。在视野边缘上,人只能模糊地觉察到是否有信号存在,而不可能进行识别A2.3在本标准中,视线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视野(直接视野、眼动视野)或视区(良好视区、有效视区)的中线,如把这些视野或视区近似地视作为以视线为中心线的圆锥体,则视线移向何处,这个圆锥体也随之移向该处。图12、图13所示的是正常视线状态下的视区范围;图1、图5.图8、图9所示的是月然视线状态下的视野范围;而图3、图7、图11所示的视野范围则适用于任何视线状态。视屏作业的视线状态可取0°~-20°。
A2.4视线、视野(或视区)还与坐姿有关,它们与二种典型坐姿的关系如下:
a)正直坐姿:躯干线笔直,臀角为85°90°的-~种坐姿(见图八1),其状态与坐姿工作及写学时的姿势接近吻合,本标推正文中提供的参数均是按正直坐姿。
b)前倾坐姿:躯干线前倾,臀角小于85°的-种坐姿。当用手操作前方远处(在手功能可及范围之外)控制器或进行精确的监视时,就会暂时出现这种前倾坐姿。前倾坐姿对视野及视区不产生显著影响:
c)后倾坐姿:驱十线后倾,臀角为100°~105°的一种坐姿(见图人1),它与身体在放松状态下观察周围事物时所采取的坐姿相吻个,在头部与身体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当由正直坐姿改为后倾坐姿时,视线随之上旋,所观察到的视野(或视区)范围亦随视线上移(见D1./T 575. 8 中 A2. 5)。
图A1正直与居倾垒姿
注:控制室中立式屏上的显示信号的位置大多高于水平视线,常采用后倾坐姿进行监视;在垒姿工作台作业中,人们也常采用间歇性的后倾坐姿,来改善长时间正直坐姿所带来的疲劳。4
A3视野和视区的关系
A3.1视野
DL/T 575. 2-1999
视野(包括直接视野、眼动视野、观察视野)为人眼能觉察到信号的空间范围,反映人的视觉生理机能。直接视野为眼球本身能直接觉察到信号的空间范围;眼动视野为人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辅以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此时能觉察到信号的空间范围就是观察视野。直接视野是视野的基础;眼动视野和观察视野为直接视野叠加眼球和头部转动后·所可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A3.2视区
视区(良好视区、有效视区、条件视区)是从视觉信号的易于觉察程度出发,对眼动视野范围内视觉信号布置区(位置)所进行的划分。在视觉显示系统设计中,应以视区划分的数据作为布置视觉信号的主要依据,同时辅以直接视野和观察视野的数据,进行综合运用。对于以色觉识别为主的视觉信号,宜采用色觉视区或色觉视野。
A3.3影响直接视野的因素
a)光刺激的最大直接视野范围(见图3、图4)。适用于充分的发光强度(大于60cd/m2)、足够大的图像(视角超过20°)和高的对比度(例如,一个小白炽灯的感觉)的情况。b)色觉直接视野范围(见图7、图8).是根据发光强度为30cd/m2和尺寸为25(视角)的物体测定的。
c)视野内发光物体的清晰度取决于发光物体的特性(尺寸、发光强度、颜色和瞬时特性,例妞闪光)和发光物体的环境特性(直接视归的平均亮度、发光物体的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例如眩光)。d)不良环境因素(例如振动)和个体的因素(例如,疲劳、警觉性下降).会影响直接视野的范围。e)视野的空间范围存在着个体差异。A4作业中的其他视觉因素
A4.1视力(视敏度)
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其定义为临界视角的倒数:视力三临界视角
在实用上是指识别非常接近的两点的能力,若两点处在刚能识别与不能识别的临界状态,此时所视的两点与人眼之间连线所构成的灾角即为临界视角,其倒数即等于视力。根据国际眼科学会的规定,应用兰道尔环(户底黑环)的视力表来测量,规定在5m的视距上能够判别1的开口时,为视力1.0(见图A2)。般采用刚好能识别的兰道尔环上开口的视角(分)的倒数作为视力。例如,图A2所示的视力为1.0,若刚能识别比这大一倍的视标,卿视力为0.5。人眼的视力也可用字母“E”的开!I方向进行测定。FFELF
A4.2视角
图A2兰道尔环视标
识别对象对观察点所形成的张角·如图A3中所示的?角。掌符的最小识别视角为15'~18,推荐的识别视角为18°~22'。A4.3视距
DL/T 575.2—1999
识别对象与操作者眼睛之间的距离或距离范围,如图A3中所示的d。而能正确地识别观察对象的视距称为识别视距。实际上,是否能正确识别观察对象的决定条件是视角。当观察距离增大时,应增大相应字符的尺寸。
最小的设计视距为300mm~500mm,视观察对象而定。A4.4人射角
视线与显示屏幕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0),如图A4所示。人射角应不大于40°法线
d一视距;a-视角;h一字符高
W---字符宽;S一字符笔划宽度
图A3字符的视觉识别要素
A5视觉信号布置原则
显示屏面
图A4人射角
A5.1视觉信号布置的建议见6.5条。最频繁观察和(或)最重要的信号,应有高的优先权,布置在距操作者的正常视线(如果这是监视作业的主要视线)最接近的区域内;优先权较低的信号,可逐渐向周边布置。将视觉信号优先布置在良好视区和有效视区的意义在于,可使操作者持久地处于能觉察信号的环境,或者置身于能收到信号的位置。A5.2有效视区之外,一般不宜布置视觉信号,如果视觉信号数量大多,可将很少观察的、次要的、辅助性的、不影响安全的视觉信号设置在条件视区。此时,需辅以头的转动进行观察,其空间范围一般宜于在最佳观察视野之内,不超出最大观察视野。A5.3对于需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观察的视觉信号,宜采用可改变观察方位的转椅,此时,视线随转动方向移动,其最大观察范围为人体转动角度叠加最大观察视野。A5.4预警信号和告警信号一般应设置在良好视区或有效视区内。为使预警和告警信号能及时引起人的注意,可采取一些辅助手段。例如,采用闪光的显示器或声光联合报警显示器。注:在电力系统控制室中,有时将报警用的光字牌集中布置于模拟屏的某一区域(例如上部)。A5.5视觉信号的布置宜分成若于区组,使每个区组形成-一个功能性的注视点(区),以提高认读的效率和准确性。编组方法应与使用者思维方式一致。区组的组合原则为:a)按在系统中的功能组合;
b)按使用逻辑关系组合;
c)按功能的主次分区排列;
d)按使用频次进行组合;
e)按显示器本身的功能组合。
A5.6考虑路线最短原则,相互联系较多的显示器应靠近布置,尽可能在直接视野内就能看清楚相关部分。
A5.7显示器的布置,应尽可能在头部及眼睛放松的状态下就能看到显示器,以免头部及眼睛长时间处于比较紧张状态。允许采取些辅助手段,例如提供一些易于变换姿势的条件。A6对各个参数值的说明
本标准规定的各种视线、视野与视区的参数,仅为测量统计值,并非严格的数值界定。例如,自然视1243
DL/T 575.2—1999
线在本标准中规定为下倾角30°,但在应用中则可将25°~35°(即30°+5°)视作为自然视线的范围。同样,不宜将良好视区、有效视区的划分值绝对化。附录B
(提示的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DIN334141(1985)控制室人机工程设计坐姿工作台术语、定义、原则、尺寸[]
\2】IS)9355-2(1997)信号和控制器设计的人机工程要求显示器_37GB/T12984---91人类.T效学视觉信息作业基本术语4」GJB2873-97(eqvMILSTD-1472D,1989)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5(I3/T13630-92(eqIFC964,1989)核电厂控制室的设计【67H本照明学会编,《照明于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7曹琦主编,《人机工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朱祖祥主编,《人类工效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2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