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1876-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1876-2007
中文名称: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4-06
实施日期:2007-10-16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562463
相关标签:
医学
媒介
生物
标本
采集
制作
保存
规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11医药卫生技术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62卫生检疫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的方法、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工作。 SN/T 1876-2007 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 SN/T1876-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876—2007
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Rules of collecting,making and preserving for specimen of medical vectors2007-04-06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7-10-16实施
SN/T1876—2007
2 要求….
3对象
4准备
5标本采集
6标本制作
标本保存
资料整理、统计和分析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规范性附录)
附录J(规范性附录)
附录K(规范性附录)
鼠类标本采集、制作
蚤类标本采集、制作
蚊类标本采集、制作
蝇类标本采集、制作…
蜱类标本采集、制作·
螨类标本采集、制作
董标本采集、制作.
螺类标本采集、制作
类标本采集、制作
虹类标本采集、制作
国境口岸×××标本采集记录表10
SN/T1876-2007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I、附录J、附录 K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成、聂维忠、李德昕、王海军、汪仁杰、刘恩东、郑剑宁、丛武春。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的方法、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出人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工作。2要求
SN/T1876—2007
2.1标本保存场所要求
标本保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阴凉、避光,避免阳光照射;可安装空调和去湿机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保持5℃~25℃,相对湿度保持在45%~55%)防湿防潮;放置防腐防蛀药物防霉防虫;标本柜密封良好;无活动物存在。
2.2标本保存要求
应建立完整的标本档案。标本应记录完整,应按照不同类别和保存要求分别置于专门的标本盒和标本柜/架内保存,定期检查。标本柜和标本盒应做到防潮、防蛀、防震、防尘等四防要求。模式标本和陈列标本分开保存。模式标本专室或专柜保存,专人负责,严格管理,不对外陈列展示,特殊情况经相关人员许可后方准取出检视,不准带出标本室。3对象
本标准所包含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为:鼠类、蚤类、蚊类、蝇类、蜱类、螨类、蟹、螺类、类和虹类。4准备
4.1成立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人数根据需要而定,参加人员应了解医学媒介生物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的基本知识、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的相关技能和要求及必要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由一名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4.2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国境口岸内拟监测采集不同种类医学媒介生物的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内容、范围、时间、地点、方法、工具等。4.3工具和用品准备
4.3.1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
4.3.1.1一般工具和用品
GPS手持机、海拔仪、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录像机、计算器、温湿度计、水温仪、水流速仪、风速仪、照度仪、pH值试纸/pH值测定仪、手电筒、记录表、标记笔、瓷盘、卷尺、不锈钢米尺、镊子、平血、毒瓶、指型管/小玻瓶、放大镜、乙醚/三氯甲烷、敌百虫、气雾杀虫剂、酒精、吸管、胶布、棉花、纸盒、软纸、塑料袋、昆虫采集包、交通工具及其他用品。根据监测采集医学媒介生物不同种类增减相应工具和用品。4.3.1.2鼠类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捕鼠笼、鼠夹、卵圆钳、诱饵、鼠袋、粘鼠板。4.3.1.3蛋类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鼠袋、熏鼠箱、探蚤棒、集蚤器、白塘瓷盆、粘蚤纸、毛刷、篦子、毛笔。SN/T1876-2007
4.3.1.4双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昆虫采集网、诱蚊灯、诱蝇笼、吸蚊枪、铁锹、诱饵、小瓷盘(盛放诱饵)、白塘瓷盘、水勺、水盆、吸管、水桶、蚊类饲养笼、糖水、棉签、刀片、高筒雨靴。4.3.1.5蜱螨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布旗、电热集螨器、集螨器、玻瓶、毛笔、篦子、鼠笼、鼠袋、白糖瓷盆。4.3.1.6董标本采集工具和用品
诱蟹盒/瓶、诱饵、粘蟑纸、塑料袋。4.3.2标本制作工具和用品
4.3.2.1标本制作工具
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解剖台、解剖板、展翅板、白塘瓷盘/不锈钢盘(盘内可将解剖板放入)、白塘瓷盘、白塘瓷脸盆、大头钉/昆虫针、三级板、镊子、剪刀、手术刀、持针钳、手术缝合针、眼科手术器械、酒精灯、小烧杯、酒精灯架、各型吸管、干燥器、回软器、恒温烘干箱、篦子、毛笔、毛刷、直尺、卡尺、小台秤、天平。
4.3.2.2标本制作用品
标本盒、标本瓶、平皿、广口磨砂瓶、小磨砂瓶、吸管、指型管/小玻瓶、软木块、载玻片、盖玻片、胶布、棉花、塑料泡沫板、标签、白色纸卡、白纸、铅笔、脱脂记录表、标记笔、4号铁丝、细线绳、线、义眼、标本固定支架。
标本制作药剂
阿拉伯树胶、加拿大树胶、分析纯石炭酸、10%氢氧化钾/氢氧化钠、酒精(浓度分别为50%、70%、95%和100%)、甘油、5%~10%甲醛、蒸馏水、1%冰乙酸、石炭酸、二甲苯、丁香油、无色指甲油、防腐剂(础霜膏)、双氧水、滑石粉、沸水。4.3.3标本保存工具和用品
4.3.3.1标本保存工具和用品
标本柜、标本架、鼠类固态标本盒、鼠类生态标本盒、头骨标本盒、针插标本盒、浸泡标本盒、胶粘标本盒、标本瓶、指型管/小玻瓶、磨砂广口瓶、吸管、胶布、棉花。4.3.3.2标本保存防腐药剂
樟脑块、酒精、甘油、甲醛、敌敌畏、干燥剂。4.3.3.3标本记录存档工具和用品电脑、照相机、扫描仪、档案柜、文件夹、记录表、标签、标记笔及其他用品。4.3.4个人防护用品
紧口工作服、线手套、乳胶手套、防护镜、鞋、口罩、毛巾、肥皂、消毒剂、气雾杀虫剂及其他用品。5标本采集
5.1采集范围
国境口岸区域及其周边向外延伸500m~2000m的邻近区域。采集范围可根据采集对象及口岸实际情况调整。
5.2采集方法
根据拟采集的医学媒介生物不同种类采用相应方法和技术对所选定的调查采集范围内进行水平分布调查、垂直分布调查和生境调查,尽可能多地采集标本数量。鼠类标本采集见附录A,蛋类标本采集见附录B,蚊类标本采集见附录C,蝇类标本采集见附录D,蜱类标本采集见附录E,螨类标本采集见附录F,蛋标本采集见附录G,曦类标本采集见附录H,类标本采集见附录I,虹类标本采集见附录J。5.3填写记录表
每次监测采集结束后均应填写规定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采集记录表,按表内项目逐项填写,特别是生态学资料保证内容全面,准确无误。记录表见附录K。6标本制作
SN/T1876—2007
6.1选取标本
将采集的医学媒介生物进行简要分类计数,选取体形完整无损有代表性的医学媒介生物并进行相应的测量、称重及体表形态学描述记录后制作标本。6.2标本制作
根据医学媒介生物不同种类采用相应方法和技术制作标本。鉴定后将编号、种名(包括拉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填入标签,固定于相应部位。鼠类标本制作见附录A,蚤类标本制作见附录B,蚊类标本制作见附录C,蝇类标本制作见附录D,蜱类标本制作见附录E,螨类标本制作见附录F,董标本制作见附录G,螺类标本制作见附录H,类标本制作见附录I,虹类标本制作见附录J。6.3填写记录表
每次标本制作结束后均应填写规范的记录表,做到内容全面,准确无误。标本保存
7.1鼠类固态标本和生态标本保存固态标本鉴定后与头骨放人同一标本盒内再放入相应的标本柜内避光干燥保存,盒内放入适量樟脑块等防霉防蛀药物保存,定期检查补充,防止霉变和虫蛀。生态标本保存同上。如发现虫蛙,可采用蒸薰剂蒸薰除虫。
7.2针插标本保存
针插标本鉴定后插入标本盒内再放入相应的标本柜内避光干燥保存,盒内放入适量樟脑块等防霉防蛀药物保存,定期检查补充,防止霉变和虫。7.3玻片标本保存
玻片标本放人玻片标本保存盒内,放人相应标本柜内避光干燥保存。7.4浸泡标本保存
放人浸泡标本柜内避光保存,定期检查,补充或更换酒精甘油或甲醛溶液等保存液,保持标本完全浸泡于保存液中。
7.5胶粘标本保存
同针插标本保存。
8资料整理、统计和分析
8.1资料整理
在医学媒介生物鉴定结束后,根据医学媒介生物鉴定结果确定医学媒介生物种类、种群组成、新种、媒介种、优势种群、常见种、稀有种和外来种,对新种和外来种进行生物形态学描述并请相关专家核定,列出国境口岸地区本次监测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名表。8.2统计和分析
对各种资料记录表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必要的技术统计分析。8.3总结报告
根据医学媒介生物鉴定结果分析情况,汇总有关数据图表,写出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鉴定总结报告。3
SN/T1876-2007
A.1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鼠类标本采集、制作
A.1.1鼠类标本采集、制作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感染或鼠体外寄生媒介叮咬。A.1.2在鼠传疾病疫区采集鼠类标本时,工作人员须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作。对采集到的鼠类标本应妥善处理。
A.1.3采集到的鼠类标本均应先行检查鼠体外寄生媒介后放人白布袋内带回冷冻或浸泡在酒精甘油中暂时保存。
A.1.4标本制作中所需的霜膏等剧毒药剂的使用保存应符合相应部门要求,应有完善的管理程序。A.2标本采集
A.2.1捕鼠笼诱捕法
采用捕鼠笼诱捕法在室内外进行诱捕采集,将采集的鼠类用乙醚/三氯甲烷麻醉毒死后装入鼠袋内,做好记录和标记,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A.2.2捕鼠夹夹捕法和粘鼠板粘捕法对一些使用捕鼠笼诱捕法无法诱捕的鼠类和场所采用捕鼠夹夹捕法和粘鼠板粘捕法进行采集,将采集的鼠类装入鼠袋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A.2.3毒饵毒杀法或蒸薰法
选择国境口岸内或交通工具有鼠活动的场所采用毒饵或蒸蔗剂蒸薰灭鼠,采集被杀灭的鼠类装人鼠袋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A.2.4填写记录表
每次采集结束后均应规范填写鼠类监测采集记录表,按表内项目逐项填写,特别是生态学资料保证内容全面,准确无误。记录表见附录K。A.3标本制作
A.3.1选取标本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将采集的鼠类进行简要分类计数,检查采集体外寄生的蚤、蜱、螨等媒介,进行测量后,剖开下腹部,彻底浸泡消毒48h以上,选取头骨、体形完整有代表性的鼠类测量记录性别、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度和体重后制作标本。A.3.2固态标本制作
A.3.2.1剥皮
将选好的鼠类标本放在解剖板上,在腹部正中皮肤上自外生殖器前(小型鼠类约1cm,大型鼠a)
类2cm)至胸软骨处下缘剪开一个纵切口,不剪开腹部肌肉部分;用镊子夹住皮肤切开部分,以解剖刀背先自切口两侧,然后向后部轻轻剥离,使皮肤与皮下组b)
织分离,至肛门处从皮肤内面把肠剪断;脱出后腿,在胫骨上端剪断,留下胫骨;将鼠尾基部自内侧剥脱1cm~2 cm,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鼠尾剥脱出的根部,右手用镊子d)
夹住鼠尾剥脱出的基部固定,左手用力抽出鼠尾椎骨;翻脱鼠皮,脱出前腿,自尺骨近端剪断前腿,留下挠尺骨;e)
f)向前脱出头部,自耳基部割断外耳道,在眼部轻轻切开皮肤与眼相连的皮肤,直至将鼻口相连的皮肤完整剥离下来。
A.3.2.2剔除肌肉和皮下脂肪
SN/T1876-2007
用手术刀剔除胫骨和尺骨上的肌肉,刮去皮下脂肪,用石膏粉把所刮下的脂肪搓掉。A.3.2.3涂抹防腐剂
用毛笔或小毛刷在皮肤内面和胫骨、尺骨上均匀涂上防腐剂,不留空白。A.3.2.4填充鼠体
a)选取一段比鼠尾长度长出1cm~3cm的4号铁丝,按照鼠尾椎的形状和长度缠绕棉花,其粗细程度较鼠尾椎稍细,均匀涂上防腐剂,插人鼠尾部。选取一段比鼠体长度短1cm~3cm的4号铁丝,前端用棉花缠成鼠头大小形状,插入头部,后b)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端与尾部铁丝相连。
向鼠体内填充棉花,至头部、四肢、背部与鼠体原来的形状相似。四肢应填实,背部应填平。用c)
线将腹部切口及口缝合起来。
A.3.2.5整理外形
用梳子将鼠体毛梳理平整,放在木板上,前足向前并行,爪向下,下颌紧贴前肢,后肢向后并行,后足腹面向上,鼠腹部紧贴木板,在左后肢上系上标签,用大头针或昆虫针固定四足在木板上在阴凉处晾干。A.3.2.6头骨标本制作
自颈部剪下头骨放入烧杯内加水煮3min~5min取出,剔除肌肉,注意不要损坏骨骼部分;自枕大孔处将脑组织掏出;用双氧水进行漂白后在日光下晒干,与鼠体标本编为同一个编号保存。A.3.3生态标本制作
A.3.3.1剥皮
a)前部过程同A.3.2.1a)~A.3.2.1e)。b)将皮剥至颈部时,自枕骨后剪断颈部,将脑组织自枕大孔处掏出。A.3.3.2剔除肌肉和皮下脂肪及涂抹防腐剂同A.3.2.2和A.3.2.3。
A.3.3.3填充鼠体
a)选取一段比鼠尾长度长3cm~5cm的4号铁丝,按照鼠尾椎的形状和长度缠绕棉花,其粗细程度较鼠尾椎稍细,均匀涂上防腐剂,插入鼠尾部。选取一段比鼠体长度长3cm5cm的4号铁丝,前端自枕大孔处插入头部。b)i
c)选取比鼠前后肢长度长3cm~5cm的4号铁丝各2根,一端从前肢和后肢插人,自足掌穿出2cm~3cm,另一端与尾部和头部铁丝相连。向鼠体内填充棉花,至形状与鼠体原来的形状相似。用线将腹部切口缝合起来。d)
将四肢所露出的铁丝一端固定在所选定的固定支架/支撑物上,将鼠形整理成所拟定的姿势,e)
梳理好鼠毛,按上义眼,将标签系在左后肢上,放阴凉处晾干。A.3.4浸泡标本制作
对无需制成标本的可直接剖开鼠腹部,放入盛有75%酒精甘油或5%甲醛溶液的玻瓶内密封,加贴标签或用铅笔书写好标签放入瓶内后保存。A.3.5鼠种鉴定
对采获的鼠类进行鼠种鉴定,计数各鼠种数量,对非常见鼠种请专家指导鉴定。A.3.6填写标签
鉴定后将种名(包括拉丁名称)、性别、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度、体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填人标签。标签系在左后肢上。
A.3.7填写记录表
每次标本制作结束后均应填写规范的记录表,做到内容全面,准确无误。5
SN/T1876—2007
B.1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蚤类标本采集、制作
B.1.1蚤类标本采集、制作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叮咬感染。B.1.2在鼠疫疫区采集蚤类标本时,工作人员须经过严格培训后方可进行工作。对采集到的蚤类标本应妥善保存处理。
B.2标本采集
B.2.1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采集
采集蚤类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采用捕鼠笼捕捉活鼠或其他方法(如:鼠夹、挖洞、枪击等)捕鼠,每只鼠装入一个白色鼠袋,扎紧袋口,带回实验室,用乙醚/三氮甲烷麻醉后,在白塘瓷盘/盆中栋蚤,然后对仍停留在毛中的蚤类用毛刷或篦子仔细梳篦鼠体检蚤,均装人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留作标本制作。
其他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可参照上述方法采集。B.2.2宿主动物洞干蚤采集
用探蚤棒探鼠洞,上下左右转动几次后慢慢拉出,边拉边用栋蚤镊将探蚤棒上的蚤类栋下,装入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B.2.3宿主动物巢穴蚤采集
B.2.3.1集蚤器采集法
挖掘宿主动物巢穴,迅速将全部巢穴内容物及窝内浮土一起装人白布袋,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将窝巢内容物倒人集蚤器进行检集,装入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留作标本制作。B.2.3.2清水漂浮法
将窝巢内容物倒人白瓷盆内加水揽拌,待水面静止澄清后,检查水面上的蚤类,装入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B.2.3.3直接检查法
将窝巢内容物逐次倒入白塘瓷盆内直接进行检集。采集到的蚤装入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B.2.4室内游离蚤采集
在室内布放粘蚤纸沾捕游离蚤,将沾捕到的蚤类用毛笔沾取酒精自粘蚤纸上取下,放人盛有75%酒精的玻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B.2.5填写记录表
每次采集结束后均应规范填写蚤类监测采集记录表,按表内项目逐项填写,特别是生态学资料保证内容全面,准确无误。记录表见附录K。B.3标本制作
B.3.1选取标本
将采集的标本先做初步鉴定,然后用酒精浸泡或选取有代表性的虫体完整的蚤制成玻片标本进行保存。
B.3.2浸泡标本制作
SN/T1876—2007
将采集的蚤类直接放入盛有75%酒精甘油的小玻瓶内密封,加贴标签或用铅笔书写好标签放人瓶内后保存。
B.3.3玻片标本制作
a)腐蚀:将蚤标本放入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腐蚀,在室温下进行腐蚀1d~3d。见蚤体颜色由深棕色变为淡棕色,呈半透明时即可。如遇有的蚤刚吸过血,腹内留有血块,则可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或昆虫针自蚤的第2、3腹节处刺破,加快腐蚀腹内残留物。b)中和:将腐蚀好的蚤用蒸馏水冲洗2次,放入1%冰乙酸溶液中,中和作用时间约2h。然后再用蒸馏水浸泡1h。
脱水:将蚤移人酒精中逐级浸泡脱水,酒精浓度分别为50%、70%、95%和无水酒精,时间各为c)
30min~2h。再移人石炭酸与二甲苯等量溶液中浸泡30min~1h。d)透明:脱水后的跳蚤移人二甲苯透明1h~24h,再移至丁香油中1h~24h,使其进一步透明软化。
封片:将透明好的蚤标本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解剖镜下进行整姿。在蛋体上滴1小滴加拿大树e)
胶,将各足用小镊子拉直,摆正体位,使跳蚤的头向左、腿向下。每张玻片封藏1只或同种的1雌1雄,轻轻盖上盖玻片,用手指轻压盖玻片底边,然后将加拿大树胶由盖玻片上边的空隙滴加渗人,避免蚤移动和产生气泡。f)干燥:将封固好的标本置于40℃~50℃干燥箱内烘干3d~4d。g)封边:在盖玻片四边用指甲油封闭。加贴标签,放人玻片标本盒内保存。B.3.4蚤种鉴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蚤类进行蚤种鉴定,计数各蚤种数量。对非常见蚤种请专家指导鉴定。B.3.5填写标签
浸泡标本应用铅笔书写标签放入盛蚤的玻瓶内或贴于瓶外壁上。玻片标本标签与载玻片等宽,呈正方形,分为左右2张,左边填写蚤种中文名、拉丁学名、性别、鉴定人,右边自上而下填写宿主名、采集人、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
B.3.6填写记录表
每次标本制作结束后均应填写规范的记录表,做到内容全面,准确无误。7
SN/T1876-2007
C.1要求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蚊类标本采集、制作
在蚊媒疾病疫区采集蚊类标本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叮咬感染,但禁止吸烟、涂驱蚊剂。
C.2标本采集
C.2.1成蚊标本采集
C.2.1.1诱蚊灯诱捕法
采用诱蚊灯诱捕法在室外进行诱捕采集,将采集的蚊类毒死后计数,做好记录和标记,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
C.2.1.2昆虫采集网网捕法
对一些使用诱蚊笼诱捕法无法诱捕的蚊类和不适合使用的场所采用昆虫采集网网捕法进行采集,将采集的蚊类毒死后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C.2.1.3吸蚊枪吸捕法
选择国境口岸室内有成蚊停息活动的室内场所采用吸蚊枪吸捕成蚊,毒死后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
C.2.1.4入帐诱法
在蚊类室外擎生栖息场所采用入帐诱法进行采集,用手持电动吸蚊器捕成蚊,用毒瓶内毒杀,将采集的蚊类毒死后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作。C.2.2蚊坳及蛹标本采集
在蚊蜘辜生场所用水勺捞取或用吸管吸取蚊坳和蚊蛹,装入水桶或瓶内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或将蚊坳用50℃~60℃的热水杀死,使虫体伸直然后放人盛有75%酒精瓶内,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
C.2.3填写记录表
每次采集结束后均应规范填写蚊类监测采集记录表,按表内项目逐项填写,特别是生态学资料保证内容全面,准确无误。记录表见附录K。C.3标本制作
C.3.1选取标本
将采集或饲养的蚊类进行简要分类计数,选取体形完整无损有代表性的蚊类制作标本。C.3.2针插标本制作
a)准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软木块两侧,平放于玻璃桌面上,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或用止血钳夹住微针中部,微针针尖自软木块上面中间中右四分之一处垂直插透,然后将软木块翻转过来,保持微针尾部与玻璃面垂直,轻压软木块,使微针针尖部分伸出,微针末端与软木块持平;选取3号昆虫针做主针,自软木块另一端四分之一处与微针反方向垂直穿透,直至主针末端。
b)插针:将选好的成蚊标本放入平血内,用昆虫针将其尽量拨至腹面向上,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软木块主针端两侧,保持微针针尖对准蚊体六足中间轻轻垂直插人,针尖不能穿透蚊体中胸背板。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