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05MR103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05MR1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05MR103

中文名称: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6886254

相关标签: 城市道路 立体交叉 初步设计 深度 图样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标准价格:4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标准简介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工程设计城市道路专业推荐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绘图示例。 05MR103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05MR1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城市道路一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实行日期二00五年六月一日
目录·
编制说明
城市立交设计概述
批准文号建质[2005]71号
统一编号
GJBT-848
图集号
05MR103
主编单位负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袁脱玩
平面设许击tp;//ww.totod.net.13-171~2
城市立交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图纸目录
工程地理位置图
工程效果图-
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
总体设计图·
汶水路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三)·18~20WS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WN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典型横断面设计图·
规划横断面图
快速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
辅道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
立交附近路网交通组织图
(五)
(五)
-25~29
-30~34
图集号
审树徐健人健校对衰胜照上素性验设计康伟广伟05MR103
城市立交初步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图纸目录
工程地理位置图:
工程效果图-
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
总体设计图一
乎面线位设计图()~(三)
高架道路平面设计图(一)~(四)地面道路平面设计图()~(四)·-36
:41~43
-48~51
莘县路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三)---52~54莘县路地面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三)·--55~57A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B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典型横断面设计图-
立交附近路网交通组织图()~(二)58
-61~ 62
http://totod.net
审核徐健缘了校对衰胜强索程多设计康伟速伟图集号
05MR103
1编制依据
编制说明
本图集根据建设部建质2004146号“关于印发《二00四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CJJ37-90
GB 50162-92
2.3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3编制目的
为使城市立交设计达到技术先进,方案合理,图纸表达统一规范,提高工作效率,遵照现行标准规范中有关制图标准的要求,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相关规定,对城市立交设计流程选型及适用条件、线形设计等进行了论述,借鉴工程实例,分别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城市立交总体设计和线形设计的内容、深度及绘制方法等作了示例,以利于做好裁市立交设计。4适用范围
4.1本图集提供的图纸内容、表达深度和绘制方法适用于我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4.2本图集所选的工程实例仅包括道路工程专业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部分,其余部分的设计内容另见相关分册的图集,
4.3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制图,除遵守本标准图集的相关要求外,尚应特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4.4本图集所选工程实例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不能作为其它工程设计的依据。5图集内容
本图集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城市立交设计概述、城市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城市立交初步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5.1城市立交设计概述简述了城市立交设计流程,详细论述了常用城市立交基本形式及适用条件,介绍了城市立交线形设计的内容和方法。5.2城市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选择了一个半首叶型立交作为实例。图纸内容分别为:图纸目录、工程地理位置图、工程效果图、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总体设计图,平面设计图、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匝道纵断面设计图、典型横断面设计图、规划横断面图、快速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辅道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立交附近路网交通组织图等。5.3市立交初步设计图纸(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选择了一个Y型立交作为实例。图纸内容分别为:图纸目录、工程地理位置图、工程效果图、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总体设计图、平面线位设计图、高架道路平面设计图、地面道路平面设计图、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地面道路纵断面设计图、匝道纵断面设计图、典型横断面设计图、立交附近路网交通组织图等。6其它
6.1本图集以表达城市立交总体设计和线形设计为主。实际城市立交工程道路专业设计图纸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还包括路面结构工程、路基工程、无障碍设施工程、挡土墙工程、道路景观工程、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其它附属工程等。编制实际工程的设计文件时应完整。。net6.2本图集主要表达城市立交总体设计及线形设计图纸的编制方法和内容深度,对工程实例中表达方法类似的部分图纸作了省略。编制实际工程的设计文件时应完整。6.3本图集图样中所标注的比例为所选工程实例的原图样比例。6.4本图集的制图规定另见《城市道路一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分册。编制说明
图集号
审核徐健擦低校对陈磊流设讯袁胜强志页05MR103
1城市立交设计流程
1.1收集基础设计资料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简称城市立交)设计概述城市立交设计之前,应进行实地勘探和调查,收集设计资料,主要资料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路网现状及规划、现状及预测交通流量、相交道路现状及规划布置、地形图。排水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管线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等。1.2设计阶段
城市立交设计一般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预测交通流量、路网规划以及其它城市规划,确定立交节点的功能定位、立交等级规模、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初步提出几个备选的立交形态方案。分析影响立交布设的周围控制性建筑物及用地条件,考虑立交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主线系统、辅道系统、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系统)的布局,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初步拟定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立交方案(2~4个),并进行立交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对各立交方案分别进行典型横断面布置、平纵设计、交通组织设计,完成工程量计算。存细进行方案比选,综合考愿交通功能、工程造价、征地拆迁、施工难易程度、景观、环保、营运等方面的影响,初步确定推荐方案及工程范围。初步设计阶段要进一步收集资料、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完善优化推荐方案,必要时还可以再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最终采用方案。对推荐立交方案进行典型横断面、平面、纵断面,交通标志标线、路基路面工程、其它附属工程等的设计及工程量计算,确定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结合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对采用立交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包括总体平面、立交线位、平面、纵断面、典型横断面、施工横断面、立交节点大样、交叉口竖向、交通标志标线、路基路面工程、其它附属工程等设计及工程量计算。1.3各阶段设计成果
1.3.1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投资估算及附图)。1.3.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概算、设计图纸、设计附件文件。1.3.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2常用城市立交基本形式选择及适用性分析2.1城市立交概述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位于城市市区,一般阔围建筑物较为密集,用地有较大限制。为节省用地,城市立交形式设计趋于集中,采用较多的结构工程,立交层次较多。另外,城市立交节点处交通较复杂要考虑多种交通系统(主线系统交通、辅道系统交通、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系统交通)内部组织及转换;还要考虑主线系统、辅道系统相互之间的转换。这些都有别于公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交织型立交三种类型。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可划分为三路立体交叉、四路立体交叉、多路立体交叉等。2.2城市立交选型原则
城市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原则如下:2.2.1立交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功能和交通流量。所选立交形式应能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相交道路等级高,应采用完全互通式;交通流量大、设计车速较高的流向,要求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
2.2.2立交形式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立交在城市路网中均处于重要交通转换地位,立交形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路网中其它节点的功能和作用。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立交形式的选择,避免过分注重部分节点功能而降低了整个路网的交通功能,2.2.3立交形式的选择必须和立交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应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地质条件、用地范围、周围建筑及设施分布现状等。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做到工程技术、经济、环境三者协调统一。2.2.4立交形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需求与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5立交形式的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需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要实施的可操作性,做好用地控制,同时做到前期工程能为远期工程所利用,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2.6立交形式的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分清主次,应处理好主要交通流向与次要交通流向的关系。2.2.7立交形式的选择应考虑采用多方案比选,建立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技术指标,交通功能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运营管理指标的综合最优。2.3城市立交基本形式及适用条件城市立交设计概述
图集号
审核徐健德信校对陈磊冻设计袁胜强通页05MR103
1.喇叭形
3.三路不完全环形
4.定向式Y形-
1.是三路交叉的代表形式,占地大;2.有一条左转匝道线形标准较低:3.主次交通流明显时,适应性较强;4.B形主线车流由环道流出,标准较低:
5.立交层次较少,桥梁结构较少。1.匝道布设对称,造形较好;
2.左转匝道线形条件差,主线侧有交织段;
3.占地比喇叭形多:
4.立交层次较少,桥梁结构较少。1.环道半径较大,左转行车方向明确;
2.环道上有交织路段,对通行能力及行车速度影响较大;
3.立交层次较少,桥梁结构较少。左转行驶路线短捷,运行流畅,行车方向明确;
2、左转匝道采用左出左进,不利主线行车;
3.主线必须采用分离式,并且必须要有足够距离,占地较大;
4.桥梁结构较多。
表2-1
适用条件
1.一般仅用于无辅道系统
的三路交叉:
2.适用于次要流向的情况。
1.一般仅用于无辅道系统
的三路交叉;
2.适用于左转流量略小的
情况。
1.一般仅用于无辅道系统
分流交叉的情况;
2.适用于各方向左转弯交
通量较小的情况。
1.特别适用于两条快速路
重要程度相当且各方向车流量
相当时;
2.有有利地形,可将三个
交叉点集中在一处形成三层立
交,减少占地。
5.定向式Y形二
6.迁回定向式Y形
8.环形二
1.对繁重的左转弯交通量能
提供高速的半定向运行,通行
能力高;
续表2-1
适用条件
1.适用于域市枢纽立交,
且主线直行车流明显比转弯
2.可以保证主线完整的线形:
车流大时;
3.占地较小:
4.桥梁结构较多
1.具有5的行车优点;
2.左转弯函道转角较大,绕
行距离较长,速度影响较大;
3.占地较大;
4.桥梁结构较多。
\totod
1.占地较大,工程造价相对
较低:
2.交织段根制了速度和通行
能力;
3.左转绕行距离较长。
1.占地较大,工程造价相对
较低;
2.交织段限制了速度和通行
能力:
3.左转绕行距离长,
城市立交设计概述
2.城市立交适应性好。
1.c方向交通量相对较低
时,往往是比较经济实用的
立交枢纽;
2.城市立交适应性一般。
1,适用于快速路与低等级
城市路的交叉;
2.左转交通量不大时,适
应性较好.
1.适用于转弯交通量不太
大而速度要求又不高的立交。
图集号
审核徐健综健校对陈磊了有鑫设计袁胜强店了动页05MR103
10.完全首著叶形
11.部分首叶形式一
1.主线通行能力较高,被交
路平交口的通行能力较低;
2.古地较小。
1.工程造价低;
2.必要时可分期修建;
3.左转道出入口之间交织
段制约立交通行能力;
4.可通过设集散道合并进出
口、加长入环前的减速距离、
减少对直行车流的干扰;
5.占地面积大。
1.两个左转弯匝道为定向式
通道,其通行条件提高;
2.桥梁结构较多;
3.占地较大。
续表2-1
适用条件
1. 适用于快速路与低等级
城市路的交叉;
2.当受地形限制时,适应性
较好。
1.适用于左转流量较小的
四路交叉;
2、用地限制较少时可采
1.适用于左转弯交通流
主次方向比较明显的快速路
间的立体交叉。
12.部分首叶形式二
13.定向式—
14.定向式
15.迁回定向式
1.两个首稽叶式匝道在同一
侧,存在交织段,通行能力受
到限制。可通过设置集散车道
减轻交织段对主线交通的影响;2.桥梁结构略少;bzxZ.net
3.占地较小。
1.能提供各方向自由流畅的
运行;
2.每处左右转弯进口或出口
都合并成一个进出口;
续表2-1
适用条件
1.适用于向某一侧转向的
交通量较小的情况:
2.适用于某一侧用地受到
限制的情况。
1.适用于两条快速路的四
路交叉;
2. 用地较大时采用:
3.转弯模式统一,便于识别
3.能适应各方向交通量均
4.需设四层立交,桥梁较长,大约情况。造价较高。
1.比13线形更流畅:
1.适用于两条快速路的四
2.桥梁长度减短,比13造价路交叉;低;
3.占地较13小。
1.左转交通由两个定向和两
个迁回定向距道完成:
2.每处左右转弯进口或出口
都合并成一个进出口;
2.用地略小:
3.能适应各方向交通量均
大的情况
1.适用于两条快速路的四
路交叉,能适应大的交通量;
2.用地略小:
3.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有
3.转弯模式统一,便于识别;」所不均句的情况。1.造价较高。
城市立交设计概述
图集号
审核徐健悠健校对陈磊了东鑫设计袁胜强页05MR103
3城市立交线形设计
3.1匝道总体布设
匝道是城市立交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函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交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行车安全等。因此匾道的合理安排及使用合适的线形非常重要。以匝道的交通功能而言,可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其中左转匝道又可分为左出左进、左出右进、右出左进、右出右进等四种形式。一条匝道由三部分组成:驶出部分、中间匝道部分,驶入部分。驶出和驶入部分分别由减速(加速)段和过渡段两部分组成,变速车道根据主线及臣道流量大小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匝道的布设依据主要有立交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其中立交等级是确定道计算行车速度的主要依据;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和设计交通量是确定匝道线形指标(平、纵,横)的主要依据;而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则是检验匝道适应交通的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和出入口处的通行能力,以三者之中较小者作为采用值。在交叉匝道的布设时,必须重视交织段的设计,在有条件时宜采用无交织的匝道布置形式;无条件时宜将交织部分布置在交通量不大的地方,否则应将交织段部分从正线上分离,另设集散车道为宜。交织段的通行能力主要与交织段长度、行车速度、交织交通量、总交通量、车道数、交织车道布置等有关。
应避免两个匝道在较短的距离内连续从主线驶出的布设,以便驾驶员在驶出时有足够的时间辨认交通标志。同样,在较短的距离内也不宜有两个匝道连续驶入主线,以免引起加速段交通的紊乱。3.2线形设计
3.2.1平面设计
城市立交平面设计包括相交道路及匝道的中心线位设计及平面布置。中心线形基本要素包括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类型,其中匝道线形多以曲线为主。主线及匝道乎面圆曲线半径的大小,在考虑立交形式,用地规模、征地拆迁和工程造价前提下,应与设计速度、超高布置、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相适应,通常情况下应采用较大圆曲线半径,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在匝道线形设计中,应以缓和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灵活应用,直线和圆曲线间、圆曲线和圆曲线之间均应以缓和曲线平顺连续,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立交平面布置包括边线设计,变速车道设计。主线及匝道边线布设按横断面布置进行:变速车道设计应确定采用直接式还是平行式,根据预测流量确定加减速车道数、根据规范按标准取用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过渡段长度
3.2.2纵断面设计
城市立交的纵断面线形要连续,避免线形的突变,不宜采用最大纵坡值,而宜采用较大竖曲线半径,并应大于竖曲线最小半径,道的分流、合流处纵坡应保证一致,避免突变。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第一,确定以下几个设计参数: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凹曲线,凸曲线)、竖曲线最小长度:第二,确定上下匝道的净空要求,结构高度、横坡、街坊地坪标高等;第三,应准确计算分岔点,合流点的设计标高和纵坡,保证平顺连接。3.2.3平纵组合设计
要求城市立交线形平顺无扭曲,保证足够视距要求,行车舒适,路面排水通畅,视觉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平纵组合设计满足规范要求,必要时应进行透视图线形检查。3.2.4横断面设计
城市立交主线及匝道横断面由车行道、路缘带、分隔带组成,其宽度应根据规范按标准取用,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设计通行能力来取用。主线及匝道圆曲线加宽按规范规定值取用,宽度过渡应在缓和曲线内设置。主线及匝道的圆曲线段应根据规范按标准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过渡段应在缓和曲线内设置,满足必要的超高渐变率。totod。net3.2.5臣道的端部设计
匝道端部包括匝道与主线连接部(驶入和驶出)及匝道与匝道的连接部(分流、合流)。端部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协调,出入口视认方便。匝道端部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平衡设计、加减速段宽度变化设计、出入口端部竖向设计。城市立交设计概述
图集号
审核 徐健 缘校对 陈磊流设计袁胜强理页05MR103
项目编号
图纸目录
工程名称共和新路~汶水路立交工程序
RFR-ML-1
RFR-WZ-1
RFR-XG-
RFR-JT-1
RFR-ZT-1
RFR-P-1~5
RFR-Z-GJ-GH-1~2
RIR-Z-GJ-WS-1~3
RFR-Z-ZD-ES-
RFR-Z-ZD-WS-1
RFR-Z-ZD-EN-1
RFR-Z-ZD-NE-1
RFR-Z-ZD-NW-1
RFR-Z-Z-SE-1
RFR-Z-ZD-SW-1
RFR-Z-ZD-WN-1
RFR-BH-1
RFR-GH-1
RFR-ZZ-ZX-1~5
RFR-ZZ-FD-1~5
RFR-Zz-LW-1
图纸目录
工程地理位置图
工程效果图
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
总体设计图
平面设计图
阶段可行性研究
专业道路工程
图纸张数
专用通用
共和新路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汶水路高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ES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WS臣道纵断面设计图
EN距道纵断面设计图
NE距道纵断面设计图
NW距造纵断面设计图
SE匝道纵断面设计图
SW巨道纵断面设计图
WN距道纵断面设计图
典型横断面设计图
规划横断面图
快速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
辅道系统交通组织设计图
立交附近路网交通组织图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本图集略
项目编号
号xXx
工程名称共和新路~汶水路立交工程图号
纸目录
可行性研究
阶段可行性研究专业道路工程
图纸张数
专用通用
图纸目录
图集号
审核徐健综信校对囊胜强上初设计康伟在生页
05MR103
共和新路立交
工程地理位置图
可行性研究
图集号
审核徐健修校对衰胜强游设计康伟康康页
05MR103
可行性研究
共和新路立
工程效果图
审核徐健多风校对衰胜强专烈设计康伟味图集号
05MR103
汝水路(西)
汶水路(西)
共和新路(北)
共和新路(南)
2005年
共和新路(北)
共和新路(南)
2005年
汝水路(东)
Q=11530pcu/高峰小时
汶水路(东)
ZQ=2920pcu/高峰小时
汶水路(西)
汶水路(西)
共和新路(北)
共和新路(南)
2015年
汶水路(东)
ZQ=13095pcu/高峰小时
共和新路—汶水路立交
汶水路(西)
共和新路(北)
共和新路(南)
2025年
可行性研究
汶水路(东)
ZQ=15741pcu/高峰小时
http://totod.net
共和新路(北)
共和新路(南)
2015年
汶水路(东)
ZQ=4725pcu/高峰小时
共和新路—汶水路地面交叉口
汶水路(西)
共和新路(北)
汶水路(东)
ZQ=6525pcu/高峰小时
共和新路(南)
2025年
预测交通流量流向图
图集号
审核徐健德校对衰胜强上秀理设计康伟商页
05MR103
[新建NW胚道
建共和新路下随道
绿化带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 分褥带*
5.00 5.00
地线号线
机动车道
中央分隔带
*5.00500g
汶水路
十新越EN巨道十
已建共和新路上威道
机动车道分隔带机非混行车道人行遗绿化带5
7.00 x 5.00 g 500 g
w匝道
0.5+3.25x2+3.5×3+0.5
分隔带机动车道人行道
人行遣机动车道分隔带
机动车道
7.75 325 7.50
k 6.50k7.503.25,7.75
1.本图尺寸以米计。
2.本图比例为1:5000
3.桥梁结构形式为示意图。
4. 图例:工程范围
已建下市道
已建下道
ESE道
R=2000
WS匝道/
已建上海道
CILNILN
已建上便道
共和新路
新建ws匡道十
人行道 机动车道分隔带
可行性研究
0.5+3.25x3+3.5x3+0.5
机动车道
分隔带机动车道人行道
te建se 通进
地铁母线
百建共和新路上随道
绿化带人行道机非混行车道
+ 5.00 ,g3.59g
机动车造
中央分隔带
总体设计图
机动车道分隔带机非海行车道人行道11.25
图集号
审核徐健维健校对袁胜强专了型设计康伟伟页
05MR10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