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1538.1-2005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
SN/T 1538.1-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1538.1-2005

中文名称: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7689875

相关标签: 培养基 指南 实验室 质量保证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1538.1-2005.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Part 1:General guidelines on quality assura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in the laboratory.
1范围
SN/T 1538.1规定了与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相关的通用术语和食品或饲料微生物学分析用培养基的最低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以下三种培养基:
一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
一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包括完全培养基和需添加补充物的基础培养基);
一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N/T 1538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6682分 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 ISO 3696 :1987)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 础和术语(idt ISO 9000: 2000)
EN 1659      体外诊断方法一 微生物培养基一术语和定义
EN 12322    体外诊断医疗设备一微生物培养基一培养基性能标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538.1-2005
培养基制备指南
第1部分:
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Part 1:General guidelines on quality assurance for the preparationof culture media inthelaboratory(ISO/TS 11133-1:2000,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Part 1:General guidelines on quality assurance for the preparationof culture media in the laboratory,MOD)2005-02-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07-01实施
SN/T1538.1—2005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质量保证术语
培养基术语…
测试菌株术语
4培养基质量控制
证明文件
培养基的实验室制备
培养基的使用
4.5培养基的弃置
5成品的质量控制
5.1物理指标控制
5.2微生物指标控制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食品和动物源性产品微生物分析标准中指定的培养基成分质控菌株的保藏和使用
培养基的质量保证
常见问题解答
SN/T1538《培养基制备指南》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SN/T1538.1—2005
本部分为SN/T1538的第1部分,对应于ISO/TS11133-1:《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培养基制备指南一一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2000年英文版)。本部分与ISO/TS11133-1的一致性程度为修改采用,主要差异如下: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一将一些国际标准的表述方式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方式;一一对“前言”和“引言”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原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的引用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用ISO19000取代了ISO8402,加人了标准GB/T6682;将部分中提到的“特定国际标准”改为“特定标准”;在4.2.4条款中加入了特定的温度值,如“4℃”、“20℃”等;在4.3.3中增加了对称量脱水培养基的描述;在4.3.7.1中增加了对不同培养基灭菌的描述;在4.3.7.3中对过滤器的组装条件进行了修改;在4.5中增加了培养基弃置的注解;在5.2.5条款中加入了菌落计数技术;—删除了原标准中的注解“1)”。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卫华、赵贵明、张建军、廉慧锋、刘沛、巩红霞。本部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
SN/T1538.1—2005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种微生物进行保存、复苏、培养、检测和(或)计数,所用的培养基应对样品和被测微生物都具有特异性。微生物学分析过程则要求培养基符合标准或满足最低性能要求,并保证能够获得重现性结果,这样才能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SN/T1538《培养基制备指南》是微生物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该标准能对培养基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保证结果的可信和有效性,本部分是SN/T1538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规范了培养基相关术语,规定了培养基贮存、制备、使用、弃置等方面的通用要求,并提出了成品培养基的质控方法。I
1范围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
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SN/T1538.1—2005
本SN/T1538的部分规定了与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相关的通用术语和食品或饲料微生物学分析用培养基的最低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以下三种培养基: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
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包括完全培养基和需添加补充物的基础培养基);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N/T1538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ISO3696:1987)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00)EN1659体外诊断方法———微生物培养基——术语和定义EN12322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基性能标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N/T1538的本部分。3.1概述
本条款规定了与质量保证相关的通用定义以及与培养基和质控菌株相关的术语。3.2质量保证术语
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
为使人们能确信某个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在质量体系中执行的全部有计划和系统的活动。
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3.2.3
内部质量控制internalqualitycontrol与控制分析和必要的纠偏活动相关的实验室制备工作的连续控制计划。3.2.4
培养基批量batchofculturemedia;lotofculturemedia是培养基完整的可追溯单位。是指满足产品要求(内部控制)和质量保证测试,产品型号和质量稳定的一定量的半成品或成品。这些产品在特定的生产周期生产,而且编号相同。SN/T1538.1—2005
培养基的性能performanceofculturemedia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基对测试菌株的反应。3.3培养基术语
培养基culturemedium
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的,含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保证微生物繁殖或保持其活力的物质。注:当与其他词组成词组时,这个术语常被缩写为“medium”。(例如:“enrichmentmedium为增菌培养基)。3.3.2按化学成分分类
纯化学培养基chemicallydefinedculturemedium只含有化学成分的培养基(即分子结构和纯度已知)。3.3.2.2
非纯化学培养基chemicallyincompleteculturemedium全部或部分由天然物质,加工过的物质或其他不纯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培养基。注:ISO/TC34/SC9中对培养基中使用的各种不纯的化学物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命名,参见附录A。3.3.3按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liquidculturemedium一种或多种成分组成的水溶液(如:蛋白陈水、营养肉汤等)。注1:通常要将固体颗粒加到液体培养基中。注2:试管、三角瓶或瓶子中的液体培养基一般称作“肉汤”。3.3.3.2
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solidculturemediumandsemi-solidculturemedium含有不同浓度固化物(如:琼脂、明胶等)的液体培养基。注1:琼脂作为固化物的培养基在各国应用广泛,目前通常用缩略语“琼脂”作为这种固体培养基的同义词。它可以和其他名词连接使用。如“平板计数琼脂”。注2:倾注到平皿内的固体培养基一般称之为“平板”,倒入试管并摆放成斜面的固体培养基,当培养基凝固后通常称作“斜面”。
3.3.4按用途分类
运输培养基transportmedium
在取样后和实验室样品处理前保护和维持微生物活性的培养基。注:运输培养基中通常不允许包含使微生物的增殖的物质,但是培养基应能保护菌株,确保它们不变质(如:Stuart运输培养基或Amies运输培养基)。3.3.4.2
保藏培养基preservationmedium用于在一定期限内保护和维持微生物活力,防止长期保存对微生物的不利影响,或使微生物在长期保存后容易复苏(如:Dorset卵黄培养基)的培养基。3.3.4.3
resuscitationmedium
复苏培养基
能够使受损或应激的微生物修复,使微生物恢复正常生长能力,但不一定促进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medium
大多为液体培养基,能够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特定的生长环境。3.3.4.4.1
selective enrichmentmedium
选择性增菌培养基
SN/T1538.1—2005
能够保证特定的微生物在其中繁殖,而部分或全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Rappaport-Vassiliads培养基)。
3.3.4.4.2
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non-selectiveenrichmentmedium能够保证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如:营养肉汤)的培养基。3.3.4.5
分离培养基isolationmedium
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3.3.4.5.1
选择性分离培养基selectiveisolationmedium支持特定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分离培养基(如:PALCAM琼脂、MarConkey琼脂)。
3.3.4.5.2
非选择性分离培养基non-selectiveisolationmedium对微生物没有选择性抑制的分离培养基(如:营养琼脂)。3.3.4.6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medium能够进行一项或多项微生物生理和(或)生化特性鉴定的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Kligler琼脂)。注:能够用于分离培养的鉴别培养基被称作为分离和(或鉴别培养基[例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3.3.4.7
鉴定培养基identificationmedium能够产生一个特定的鉴定反应而不需要做进一步确认实验的培养基。注:用于分离的鉴定培养基被称为分离和(或)鉴定培养基。3.3.4.8
多种用途培养基mediahavingmultipleuses同时可归为几类不同用途的特定培养基。例如,按3.3.4.3分类,血琼脂是一种复苏培养基;按3.3.4.5分类为分离培养基;按3.3.4.6分类为鉴别培养基,用于溶血的检测。3.3.5按制备方法分类
即用型培养基
ready-to-usemedium
以即用形式置于容器中(例如:平皿、试管或其他容器)供应的培养基。3.3.5.2
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culturemediumpreparedfromcommerciallydehydratedformulations不立即使用的干粉形式的(如:粉末、小颗粒、冻干等形式)培养基。这类培养基溶于水后能制成下列培养基:完全即用型培养基;
不完全即用型培养基,使用时需加入不稳定成分。3.3.5.3
实验室制备各别成分培养基culturemediumpreparedfromindividualcomponentsinthelaboratory3
SN/T1538.1—2005
3.4测试菌株术语
3.4.1概述
测试菌株通常指用于培养基质量控制和性能测定的微生物。根据用途不同定义如下:3.4.2
标准菌株
reference strain
至少定义到属或种水平的菌株。按菌株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最好有明确的来源。3.4.3
标准储备菌株
关referencestocks
将实验室分离到的或供应商提供的标准菌株转接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3.4.4
工作菌株workingculture
由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4培养基质量控制1)
4.1证明文件
4.1.1生产企业提供的文件
生产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培养基、独立成分、添加成分名称及产品编号;一批号:
-培养基使用前的pH;
储藏信息和有效期;
性能评价和所用的测试菌株;
技术数据清单;
质控证书;
必要的安全/危害数据。
4.1.2实验室检查记录单
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应检查: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
接收日期;
有效期;
包装及其完整性。
4.2贮存
4.2.1概述
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的保存和使用。4.2.2脱水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新购买的培养基一般为脱水的粉状或颗粒状,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用于菌种选择或鉴定的添加成分通常为冻干物或液体。培养基的购买应有计划,以利于存货的周转(即掌握先购先用的原则)。实验室应保存有效的培养基目录清单,清单应包括以下内容:容器密闭性复查;
首次开封日期;
内容物的感官检查。
1)培养基质量常见问题,参见附录C。4
SN/T1538.1—2005
对于新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通过粉末的流动性、均匀性、结块情况和色泽变化等判断脱水培养基的质量的变化。若发现培养基受潮或物理性状发生明显改变则不应再使用。4.2.3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
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保存和使用。4.2.4商品化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和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的贮存有效期各不相同,一般无法做统一规定。可参照不同标准中的规定执行。培养基灭菌后分装到平皿、试管或测试瓶中,不能立即使用的培养基应避光、干燥保存。除特殊说明和标准规定,通常情况下基础培养基(如使用前加人添加成分的培养基)应在4℃冰箱中保存不超过3个月,或在室温(20℃)下保存不超过1个月,以保证其成分不会改变;不稳定的选择性物质和其他添加成分应即配即用;对发生化学反应或含有不稳定成分的固体培养基也应即配即用,不可二次融化。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是否有蒸发/脱水情况,是否有微生物生长。当培养基发生这类变化时,应禁止使用。
使用和进一步加热前,应事先将培养基放置到室温。4.3培养基的实验室制备
4.3.1概述
使用脱水培养基和其他含有有害物质(如胆盐或其他选择剂)的成分时,应遵守良好实验室规范和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质量/体积、pH、制备条件、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使用各别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配方准确配制,记录4.1.2列出的内容,并记录所使用成分的特性(如代号和批号等)。
配制培养基应使用蒸馏水或相同质量的水,以排除测试条件下抑制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如果蒸馏水是用氯消毒的水制备的,在蒸馏前应先对氯进行中和(见GB/T6682)。盛放蒸馏水的容器最好是由中性材料制成的(如中性玻璃、聚乙烯等),在初次使用前要确认容器中不含有任何抑制因子。
注:有时需使用新制备的蒸馏水,避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为保证蒸馏水的质量,蒸馏水的电阻率最少应达到300000Qcm。警告:采用离子交换器(去离子)生产的去离子水,微生物含量较高,这种水在过滤灭菌后仍可能带有细菌生长的抑制因子。所以配置培养基时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去离子水,而应使用蒸馏水。4.3.3称量和复水
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培养基(注意缓慢操作,必要时佩带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吸人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先加人少量的水,充分混合(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再加水至所需的量。4.3.4溶解和分装
脱水培养基加水后适当加热,并不停搅拌使其快速溶解,必要时,重新溶解。含琼脂的培养基在加热前应先浸泡几分钟。用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应将不同成分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然后再加水至所需的量。
4.3.5pH的测定和调整
用pH计测pH,必要时进行调整。在实验室用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除特殊说明外,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到25℃时,pH的变化不应超过0.2个单位。一般使用浓度约为40g/L(约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浓度约为36.5g/L(约1mol/L)的盐酸溶液调整培养基的pH注:商品化的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后pH值可能变化很大。但采用优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时,灭菌前无需调节5
SN/T1538.1—2005
pH值。
4.3.6分装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根据不同用途,容器的体积可为培养基的1倍、2倍或3倍。
4.3.7灭菌
4.3.7.1概述
培养基和试剂应采用湿热灭菌(4.3.7.2)或过滤灭菌(4.3.7.3)。亮绿培养基等特定的培养基中含有对光和热敏感的物质,只能煮沸灭菌。煮沸后应迅速冷却,避光保存;明胶、血清、糖类等不耐高温的物质,应采用高压锅低温灭菌法/间歇灭菌法灭菌;有些试剂则不需灭菌,可直接使用(参见相关标准或供应商使用说明)。4.3.7.2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在高压锅或制备培养基的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一般采用121℃灭菌15min。当培养基体积超过1000mL时,要对灭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应按照标准或使用说明的规定进行。高压灭菌过程要通过放置到特定位置的热电耦或测试条进行监测,以保证灭菌的效果。注:大容量(>1000mL)的培养基灭菌时可能会造成过度加热。灭菌效果的控制是关键。加热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冷却,以防加热过度。这对于肠道菌培养基和大容器中的培养基等的灭菌十分重要。4.3.7.3过滤灭菌
过滤灭菌可在真空负压或正压的条件下进行。使用孔径为0.22um的滤膜和过滤垫。过滤前先将滤膜和滤垫灭菌。过滤器于121℃灭菌15min(可以整体灭菌也可以拆卸后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组装。
注:一些滤膜上附着有蛋白质(如抗生素)。为达到有效过滤,应事先将滤膜用无菌水润湿。4.3.7.4监测
应对经湿热或过滤灭菌的培养基进行监测,尤其要对pH、色泽、灭菌效果和均匀度等指标进行监测。
4.3.8添加成分的制备www.bzxz.net
制备含有有毒物质的添加成分(其是抗生素)时应小心操作(必要时在通风柜中操作),避免因粉末的扩散造成实验人员过敏或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制备溶液时应小心按产品使用说明操作,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抗生素工作溶液应现用现配;批量配制的抗生素溶液分装后冷冻贮存,但解冻后的贮存溶液不能再次冷冻;厂商应提供冷冻对抗生素活性影响的有关资料,也可由使用者自行测定。4.4培养基的使用
4.4.1琼脂培养基的融化
将培养基放到沸水浴中或采用有相同效果的方法(如高压锅中的蒸汽)使之融化。经过高压的培养基应尽量减少重加热时间,避免过度加热。培养基融化后放入47℃土2℃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直至使用。融化后的培养基应尽快使用,放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h。4.4.2培养基的脱气
必要时,将培养基在使用前放到沸水浴或蒸汽浴中加热15min,加热时松开容器的盖子;加热后盖紧,并迅速冷却至使用温度。
4.4.3添加成分的加入
对热不稳定的添加成分应在培养基冷却至47℃土2℃时再加人。灭菌的添加成分在加入之前,应先放置到室温,避免冷的液体造成琼脂凝结或形成片状物。将加人添加成分的培养基缓慢充分混匀,尽快分装到待用的容器中。
4.4.4平板的制备和储存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血中,使之在平血中形成一个至少2mm厚的琼脂层(直径90mm的平皿6
SN/T1538.1—2005
通常要加人15mL琼脂培养基)。将平皿盖好皿盖后放到水平平面使琼脂冷却凝固。注: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会损失水分。当水分损失的量大于培养基总量的15%时,就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培养基水分损失的因素很多,如培养基成分,平血中培养基总量和培养箱的类型等(如使用带风扇的培养箱,培养箱中的湿度偏低,平板在培养箱中放置的位置靠近加热管,培养温度过高等),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凝固后的培养基应立即使用或存放于暗处和(或)4℃~12℃冰箱的密封袋中,最多存放一周或按厂商提供的标准执行。在平板底部做好标记,标记的内容包括名称、制备日期和(或)有效期。也可以使用适宜的培养基编码系统进行标记。将倒好的平板放在密封的袋子中冷藏保存可延长贮存期限。为了避免产生冷凝水,平板应冷却后再装人袋中。贮存前不要对培养基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对于采用表面接种形式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应先对琼脂表面进行干燥:揭开平皿盖,将平板倒扣于烘箱/培养箱中(温度设为25℃~50℃);或放在有对流风的无菌净化台中,直到培养基表面的水滴消失为止。注意不要过度干燥。商业化的平板琼脂培养基应按照厂商提供的说明使用。4.4.5培养
培养时每垛最多堆放六个平板,平板间要留有空隙以保证空气流通,使培养物的温度尽快与培养箱温度达到一致;液体培养基温度与培养箱达到一致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体积、内容物量、容器类型、培养类型等;使用厌氧罐时,堆放的平板数可以超过六个。4.5培养基的弃置
所有污染和未使用的培养基的弃置应采用安全的方式,并且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所制定的药品试剂安全管理规范当中加人有关培养基弃置的具体要求,以确保所弃置培养基的安全性。5成品的质量控制
5.1物理指标控制
培养基的实验室测试至少应包括:—20℃~25℃的pH值;
并应观察以下内容:
—一加人培养基的量,琼脂层的厚度;一色泽;
——一透明度和(或)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杂质;—凝胶稳定性、黏稠度和湿度。5.2微生物指标控制
5.2.1污染的控制
从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中选取部分样品进行污染测试。5.2.2测试菌株
测试菌株是具有其代表种的稳定特性并能有效证明实验室特定培养基最佳性能的一套菌株。测试菌株主要购置于标准菌种保藏中心,也可以是实验室自已分离的具有良好特性的菌株。实验室应检测和记录标准储备菌株的特性;新复苏的菌株可能会有非特异性反应,使用时应引起注意;最好使用从食品中分离的菌株。
每种培养基的测试菌株应包括:一具典型反应特性的强阳性菌株;一微弱生长的阳性菌株(对培养基中选择剂等试剂敏感性强的菌株);--非特异性菌株。如:产生不同发酵反应和荧光反应的菌株;阴性菌株。
SN/T1538.1—2005
注:国际食品微生物委员会(ICFM)和培养基菌株卫生工作组(WPCM)介绍了培养基评估用测试菌株的有效收集方法。
5.2.3即用型培养基和试剂
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的生产厂如果经过ISO9001体系认证或满足相应质量要求,应向使用方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这样,使用者就不必再进行大量的培养基测试工作,但应保证培养基的贮存条件。5.2.4商品化合成脱水培养基制备的培养基对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除用标准菌株进行测试,还应用实际样品进行检测,以更好地保证培养基的质量。不含指示剂或选择剂的培养基,只需用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含有指示剂或选择剂的培养基,应使用能证明其指示或选择作用的菌株进行试验;复合培养基(即需要加入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需要用具备5.2.2性能的菌株逐批进行验证;实验室制备的需加入添加成分的即用型培养基本条款同样适用。5.2.5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
除了按照5.2.4条款进行培养基菌株测试外,还应对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用Miles&Misra技术、螺旋平板技术或菌落总数技术进行测试,以监控基础材料的质量,培养基的性能和实验室内部的配制规范。
注:以上是最低要求。如果食品中含有受损的微生物细胞,还应考虑培养基在受损微生物恢复方面的适用性。菌株保存、传代技术和标准菌株的收集参见附录B。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