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0909-2000 出口苎麻球检验规程
SN/T 0909-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0909-2000

中文名称:出口苎麻球检验规程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出口 苎麻 检验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0909-2000.Rules for the inspection of ramie top for export.
1范围
SN/T 0909规定了出口苎麻球的取样及纤维支数、长度、断裂强力、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并丝麻粒以及回潮的检验方法。
SN/T 0909适用于出口苎麻球的检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291.3-1997纺织纺织材 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 部分:通用
GB/T 5707-1985纺织名 词术语(麻部分)
GB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苎麻球ramie top
苎麻精干麻经梳理,精梳,针梳,卷绕而成球状的苎麻条。
3.2纤维平均长度 average fiber length
纤维长度分布中,以纤维的重量加权得出的平均长度。
3.3 短纤维率short fiber content
短纤维界定长度40 mm及以下纤维对纤维总量的百分率。
3.4麻条单位质量 ;
weight linear meter
麻条单位长度质量,以克/米(g/m)表示。
3.5 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 weight linear meter unevenness
麻条粗细不匀程度的指标,以1m麻条的质量不匀率表示。
3.6 并丝sticky fiber
未梳开的苎麻纤维。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0909-—2000
出口芦麻球检验规程
Rules for the inspection of ramie top for export2000-06-22发布
2000-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发布SN/T0909-2000
本标准是对原专业标准ZBW31002—1987《出口苎麻球检验规程》的修订。本标准与原标准比较无大的技术路线改变,仅在标准格式上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
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W31002—1987。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念祖、朱金龙。1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出口苎麻球检验规程
Rules for the inspection of ramie top for exportSN/T0909—2000
代替ZBW31002—1987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苎麻球的取样及纤维支数、长度、断裂强力、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并丝、麻粒以及回潮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普麻球的检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291.3—1997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5707—1985纺织名词术语(麻部分)GB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蓝麻球ramietop
苎麻精干麻经梳理,精梳,针梳,卷绕而成球状的苎麻条。3.2纤维平均长度averagefiberlength纤维长度分布中,以纤维的重量加权得出的平均长度。3.3短纤维率shortfibercontent短纤维界定长度40mm及以下纤维对纤维总量的百分率。3.4麻条单位质量weightlinearmeter麻条单位长度质量,以克/米(g/m)表示。3.5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weightlinearmeterunevenness麻条粗细不匀程度的指标,以1m麻条的质量不匀率表示。3.6并丝stickyfiber
未梳开的苎麻纤维。
3.7麻粒nep
麻纤维扭结成的粒状疵点。
4抽样
4.1抽样数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0-06-22批准2000-11-01实施
SN/T0909—2000
抽样以批为单位。每批按报验数量随机从麻垛的上、中、下层及四周抽取,抽取数量按下列规定:50件及以下,抽取3件;
51~400件,每增加50件,增抽1件(不足50件按50件计);401件以上,每增加100件,增抽1件(不足100件按100件计)。4.2仪器及工具
4.2.1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4.2.2剪刀、米尺、塑料袋。
4.2.3YG114型条粗测长仪。
4.3抽样方法
将外表完好的麻包,解开麻绳,用剪刀拆开包皮布,从麻包内随机抽取麻球1只,抽取下列样品:4.3.1品质样品
将麻条的头端纤维用手扯除1m,而后抽取8m~10m长麻条1根,注明样品标记、批号、包号,装入塑料袋待用。
4.3.2回潮率样品
抽取品质样品后,立即在麻球内圈随机抽取样品不少于50g,迅速装入密封塑料袋,注明样品标记、批包号。
4.4样品处理
4.4.1品质样品
4.4.1.1麻条单位质量试样不论数量大小,均抽取试样10根。将每只品质样品放在检验台上,从样品头端或尾端剪去1m左右后,将麻条引出,穿过条粗测长仪的导纱钩,引入压辊与测长轮之间,开启电源,调整试样初始位置,将长度预置拨盘的数字调至1m,下试验按钮即可得到1根完整的1m试样,再剪去1m试样尾端。重复上述测试程序,得到10个试样为止。4.4.1.2将剩余样品,用手扯法扯去一端约30cm,而后依次平铺在检验台上,将每段麻条纵向分成两部分,丢弃一份,保留一份。如此反复分留,直至保留部分合并为20g~30g为止。混合均匀,留作纤维细度、强力、长度、并丝、麻粒试样。分取混合样按下列规定:a)100件及以下,1份;
b)101件以上,2份。
4.4.1.3将混合样平铺在检验台上,随机纵向分取纤维细度、长度、强力试样各2g,并丝、麻粒试样各4g,编号备用。
4.4.2回潮率样品
及时(不超过12h)从回潮率样品中称取试样50g。4.4.3纤维细度、强力、麻条单位质量的试样,检验前应放置在试验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吸湿平衡24h,检验也需在试验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进行。5检验
5.1长度
5.1.1仪器及工具
5.1.1.1Y131型梳片式长度分析仪。5.1.1.2扭力天平:称量范围0mg~25mg,最小分度值0.1mg。5.1.1.3稀梳:0.8针/mm~1针/mm5.1.1.4黑绒板、玻璃板、镊子。5.1.2试样制备
5.1.2.1.从长度试样中,分取试样不少于1g,用镊子栋除其中的并丝、麻粒、杂质等。2
SN/T0909—2000
5.1.2.2用手扯法将纤维反复扯理,使之成为一束一端排列整齐的麻束,并按纤维长短分为5个~6个小束,每小束不少于0.2g,整理时不能丢失短纤维。5.1.3试验步骤
5.1.3.1将整理好的平直小麻束,按长短顺序放在长度分析仪的下梳片上,整齐的一端须与第一梳片相齐,纤维须保持平直,用压叉轻轻将纤维平行压入下梳片内,使各小麻束平行排列在长度仪上,然后将五片上梳片压在下梳片的前五片内。5.1.3.2纤维排好后,用夹钳从纤维最长的一端抽出,捻成小绞置于黑绒板上。每抽完一组,放下一片梳片,直抽到30mm长度纤维为止,30mm及以下的纤维并成一组。抽取纤维时,要量少次多,以避免将其他长度组的纤维带出。
5.1.3.3依次将各长度组纤维,在扭力天平上称重,并按长度顺序记录各组纤维质量。5.1.4计算
5.1.4.1纤维平均长度
计算式(1)如下:
(L·G)
式中:x一一纤维平均长度,mm;L一一每一组长度中值,mm;
G——每一组纤维质量,mg;
n—纤维组数。
5.1.4.2短纤维率
计算式(2)如下:
Wi(%)=
式中:Wi短纤维率,%;
G40mm及以下短纤维总质量,mg;G每一组纤维质量,mg;
n——纤维组数。
G×100
纤维平均长度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整数。短纤维率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5.2纤维支数
5.2.1仪器及工具
5.2.1.1纤维长度切断器:切断长度40mm。5.2.1.2扭力天平:称量范围0mg~25mg,最小分度值0.05mg。5.2.1.3稀梳:0.8针/mm~1针/mm。5.2.1.4黑绒板、玻璃板、镊子。5.2.2试样制备
5.2.2.1从纤维细度试样中,分取约300mg纤维,用镊子抹除纤维中的并丝、杂质。(1)
(2)
5.2.2.2用稀梳轻轻梳理,除净游离纤维,再用手扯法将纤维反复扯理成一端整齐的麻束(宽10mm~15mm),60mm及以下的纤维舍弃。5.2.2.3将麻束平直放在切断器夹板中间,麻束与切刀垂直,整齐的一端露出约10mm,用手将麻束理3
SN/T0909—2000
直拉平,压下切断器切刀进行切断。切断之纤维(40mm)即为试样。5.2.3检验步骤
将试样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下衬黑绒板),计数纤维根数,依次逐一数500根纤维作为一组,捻成一团,放在扭力天平上称重并做好记录。每一试样计数两组。5.2.4计算
纤维公制支数计算公式(3)如下:N
式中:Nm纤维公制支数;
L切断长度(40mm),mm;
Gs—每组纤维质量,mg;
一每组计数的纤维根数,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整数,两组分别计算支数以后再计算平均结果。5.3断裂强度
5.3.1束纤维断裂强度
5.3.1.1仪器及工具bZxz.net
a)Y162型束纤维强力机。
b)扭力天平:称量范围0mg~5mg,最小分度值0.01mg。c)纤维长度切断器:切断长度40mm。d)稀梳:0.8针/mm~1针/mm。
e)隔距片:10mm。
f)黑绒板、玻璃板、镊子、秒表等。5.3.1.2试样制备:同5.2.2。
5.3.1.3仪器准备
(3)
将仪器调整至标准状态,用隔距片调整上下夹持器的距离为10mm,控制下夹持器的空载下降速度为300mm/min±5mm/min。
5.3.1.4试验步骤
a)将试样依次排成12个~13个小麻束,置于玻璃板上。b)依次将小麻束在扭力天平上称重约1.5mg,记录之。c)将小麻束夹进上夹持器约10mm,然后将上夹持器挂在束纤维强力机的挂架上,小麻束的另一端夹入下夹持器中。夹持小麻束时,纤维保持伸直平行,放在夹持器中央部位,麻束宽约2.5mm。d)扳动手柄,使夹持器下降,待小麻束断裂后记录断裂强力,读数精确至10gf。取下断裂小麻束,再依次继续拉其余小麻束,作好记录。共测试十次。各次断裂强力值应在1700gf士500gf之间,超差或每束中未拉断根数超过二根者,均作废,须重做试验。
5.3.1.5计算
平均束纤维断裂强度计算式(4)、式(5)如下:P。=
P,=G×9 000
式中:P。平均束纤维断裂强度,gf/d;P.麻束的断裂强度各测定值,gf/d;4
·(4)
(5)
Q——麻束的断裂强力,gf;
G——切断长度的麻束质量,mg;SN/T0909—2000
L一一麻束切断长度(40mm),mm。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5.3.2单纤维断裂强度
5.3.2.1仪器及工具
a)Y161型单纤维强力机。
b)稀梳:0.8针/mm~1针/mm。
c)黑绒板、玻璃板、镊子。
5.3.2.2试样制备
a)从强力试样中分取约300mg纤维,用镊子栋除其中的并丝、杂质,并用稀梳轻轻梳理,除净游离纤维。
b)用手扯法整理麻束,尔后将麻束分为15个小纤维束,置于玻璃板上,即为试样。5.3.2.3仪器准备
将仪器调整至标准状态,用隔距片调整上下夹持器距离为30mm,控制下夹持器下降速度,使拉断每根纤维的时间为20s士3s。挂好100g平衡锤,选取1g的张力夹(预加张力的选取根据被测纤维断裂强力的大小来确定)。
5.3.2.4试验步骤
a)从15个小纤维束中,均匀随机抽取约150根纤维,排列在黑绒板上。b)用张力夹夹住纤维的一端,将纤维的另一端夹于上夹持器的钳口中,并将上夹持器挂在扇形板右侧刀口上,旋紧下夹持器,取下纤维张力。c)打开摆动杆制动器,转动调向阀柄,使下夹持器下降。纤维断裂后,记录断裂强力值,读数精确至刻度尺一格。然后将摆动杆制动器调向阀柄恢复原位,再依次拉其余纤维并记录结果。共测试100根。纤维在钳口内滑脱或断裂在距钳口夹持点1mm以内时应作废,须重做试验。5.3.2.5计算
a)平均单纤维断裂强力
计算式(6)如下:
F=W.×100
式中:F——平均单纤维断裂强力,gf;W.——重锤质量,g;
A—强力标尺平均读数;
M-—预加张力,g。
b)单纤维断裂强度
计算式(7)如下:
P,=F×g000
式中:P。——单纤维断裂强度,gf/d;F
平均单纤维断裂强力,gf;
Nm——试样公制支数。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5.4麻条单位质量
5.4.1仪器及工具
(6)
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
SN/T 0909--2000
5.4.2试验步骤
将已吸湿平衡的试样,按编号依次置于天平上称重,做好记录5.4.3记算
a)平均麻条单位质量
计算式(8)如下:
式中:M-—平均麻条单位质量,g/m;M,—每米麻条质量,g;
N——试验次数。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b)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
计算式(9)如下:
2(M-D×n×100
CV(%) =
式中:CV—麻条单位质量不匀率,%;一平均每束麻条质量,g;
I-一平均值以下的麻束平均质量,g;N——试验次数;
一平均值以下的试验次数。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5.5并丝、麻粒
5.5.1仪器及工具
5.5.1.1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5.5.1.2扭力天平:称量范围0mg~25mg,最小分度值0.05mg。5.5.1.3黑绒板、玻璃板、镊子。5.5.2试验步骤
(8)
·(9)
从并丝、麻粒试样中,称取2g试样,平摊在玻璃板上(下衬黑绒板),用镊子分别将并丝和麻粒捡出,分别放置。麻粒按粒计数;并丝须将游离纤维剔除,捻成一团,在扭力天平上称重,做好记录。5.5.3计算
a)并丝率
计算式(10)如下:
式中:S-—并丝率,%;
G2-—并丝质量,mg;
G——试样质量,mg。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b)麻粒数
计算式(11)如下:
(10)
.(11)
式中:N。每克试样中麻粒数,粒/g;N,—捡出麻粒数,粒;
Gi—试样质量,g。
SN/T0909—2000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整数5.6回潮率
5.6.1仪器
电热恒温烘箱:附有最小分度值0.01g天平和箱内称重装置。5.6.2试验步骤
将称重后的试样放入烘箱,置于烘箱内,开启烘箱电源,待温度上升至105℃时计录时间,箱内温度保持在105℃~110℃,烘至恒重,称重后按样号记录结果。5.6.3计算
回潮率计算式(12)如下:
式中:W试样的回潮率,%;
G——试样烘前质量,g;
G。—试样烘后质量,g。
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第二位。(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出口麻球检验规程
SN/T0909—200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话:68522112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1/16
2000年9月第一版
印张3/4字数14千字
2000年9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3287
定价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