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419-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3419-2012
中文名称:亚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845538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3419-2012.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ophorus vulneratus (Panzer).
1范围
SN/T 3419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亚棕象甲Rhynchophorus vulneratus (Panzer)的检疫鉴定方法。
SN/T 3419适用于亚棕象甲的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1160棕榈象 甲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体长body length
象甲的体长计算为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
3.2喙rostrum
任何延长的口器或头部前方延伸的部分,象甲的喙是由额向前延伸而成。
3.3小盾片scutellum
即中胸背板,位于前胸背板基部中央与两鞘翅内角之间。
3.4臀板pygidium
露出鞘翅外的体节,即可见的腹部末节背板。
3.5基部和端部base and apex
以前胸背板和鞘翅之间的一条线为基础,离这条线近的一端为基部,远的一端为端部。即前胸背板的前端叫端部,后端叫基部,而鞘翅的前端则叫基部,后端叫端部。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3419--2012
亚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ophorus vulneratus (Panzer)2012-1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亚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SN/T3419--2012
中国标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总编室:(010)64275323
网址spc.net.cn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1/16
2013年6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8千字
2013年6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600
书号:155066·2-25269
定价16.00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安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剑、张龙娃、李云飞、陈雪娇、张萍、李刚、张健。SN/T3419—2012
1范围
亚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SN/T3419-2012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亚棕象甲Rhynchophorusuulneratus(Panzer)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亚棕象甲的检疫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160棕榈象甲检疫鉴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体长bodylength
象甲的体长计算为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3.2
喙rostrum
任何延长的口器或头部前方延伸的部分,象甲的喙是由额向前延伸而成3.3
小盾片scutellum
即中胸背板,位于前胸背板基部中央与两鞘翅内角之间。3.4
臀板Pygidium
露出鞘翅外的体节,即可见的腹部末节背板。3.5
baseand apex
基部和端部
以前胸背板和鞘翅之间的一条线为基础,离这条线近的一端为基部,远的一端为端部。即前胸背板的前端叫端部,后端叫基部,而鞘翅的前端则叫基部,后端叫端部。3.6
触角窝antennal fossa
触角着生处的凹陷。
亚棕象甲的基本信息
学名:Rhynchophorusvulneratus(Panzer,1798)。1
SN/T3419—2012
异名:Calandra schachFabricius,Rhynchophoruspascha Boheman,Curculio vulneratusPanzer,Rhynchophorusglabirostris Schaufusse英文名Asiatic palmweevil,southern coconut weevil,red stripe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传播途径:该虫以成虫的飞翔作近距离传播,卵、幼虫、隐藏在植株内部,随种苗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棕榈象属内形态上与亚棕象甲近似的重要种类有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ferrugineus(C)liver)棕榈象甲R.palmarum(Linnaeus)、紫棕象甲R.phoenicis(Fabricius)。5方法原理
本方法遵循以成虫的形态特征伪主,幼虫形态特征,寄主及地理分布为辅的鉴定原则。6
器材和试剂
6.1器材
体视显微镜、解剖刀、昆虫解剖针、标签、试管、镊子放大镜、记号笔。6.2试剂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6.2.175%乙醇。
6.2.2卡莱氏溶液:在17份95%乙醇中加入2份冰乙酸>6份甲醛、28份蒸馏水摇匀而成,用于虫体形态固定和标本保存。
检测与饲养
7.1检测
观察有关寄主植物(参见附录A)查找植株上有无孔,蛀弛周围有无取食后排出的纤维、有无成虫、有无树干纤维围成的椭圆形茧蛙孔内部有无幼虫,叶柄的裂缝或植株的损伤部位有无乳白色、长椭圆形、长约2.4mm的卵粒。
将疑似卵、幼虫、成虫、茧等连同植物块做好标记(名称、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采集人等)后,带回实验室。7.2饲养
将带虫植物块置于合适大小的养虫容器中,放人生物培养箱中25℃~30℃、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培养。成虫羽化24h后,置于冰箱冷冻室内不短于1h将成虫冷冻杀死。8实验室鉴定
8.1象甲科特征
成虫体坚硬;头前口式,额和颊向前延伸成喙;触角膝状,柄节长,索节4~7节,末端3节膨大成棒状;无上唇,代之为口上片;下题须及下唇须退化僵直,不能弯曲;外咽缝合二为一,外咽片消失;谢节5节或拟4节。
8.2棕榈象属特征
SN/T3419—2012
触角膝状,索节6节;后胸前侧片光滑无刻点,宽大,上、下缘平行,向端部不缩狭前足基节分离,各足胫节近端部腹面无刺;前足腔节端部外缘具2枚钝齿,中足腔节和后足胫节端部外缘不具齿;各足踏节拟4节:臀板外露。
8.3亚棕象甲特征(参见附录B)8.3.1成虫
雄成虫体长约33.2mm,喙长约15.5mm,雌虫体长约30.6mm,喙长约11.2mm。成虫身体常黑色;上颚端部具3个齿;亚颊端部截断并且弧形凹入,具纵贯全长的狭长的中纵沟;触角窝腹面间距宽;喙尖端无槽而呈卵形;眼间距不小于喙基部宽的三分之一;外咽缝在基部狭缩之前长卵形扩宽;前胸背板宽卵形但两侧向前强烈狭缩:前胸背板中央具1条宽的红色纵带;小盾片有些向后突出;臀板具刻点;踏节第3节底面两侧各具1列刚毛。8.3.2幼虫
初孵时体长约2.6mm,化蛹前约50.6mm%上唇侧面具28根刚毛:上颚端部齿钝:下颚叶背面具26~27根刚毛,具有二分叉和三分叉的刚毛;内唇基部宽,不皇Y形:内唇刚毛1与内唇间距是内唇刚毛1与刚毛2间距的4倍;内摩感觉孔在刚毛1与刚毛2中间或者接近中间。8.3.3
前胸背板具两对或者3对刚毛。各对刚毛间距近相等:中胸背板具1对刚毛;喙具3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有的刚毛二分叉。
8.4棕榈象属的种类鉴定
棕榈象属的种类鉴定参见附录,℃和SN/T1166。9结果判定
以8.1、8.2、8.3.1为主要判定依据,8.3.28.3.3和附录,C可作参考,符合8.3.1的判定为亚棕象甲。
10样品和标本保存
经过鉴定的上述标本应制成针插标本或用卡莱氏溶液制成浸渍标本,至少保存6个月。但如果要备分子生物学试验用,则可用无水乙醇浸泡,并冷冻保存。3
SN/T3419--2012
A.1寄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亚棕象甲分布、寄主及危害状
包括椰树Cocosnucifera、银海枣Phoenirsytvestris、西谷椰子Metrorylonsagu、榄榔Arengupinnala、油棕Elaeisguineensis、Coryphagebanga、槟榔Arecacatechu、砂糖椰子Arengusuccharifera、越南蒲葵Liuistonacochinchinensis,Oncospermutigillaria、Oncospermahorridu、王棕Roystomea regia
A.2分布
印尼(爪哇、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龙目岛、加里曼丹)、菲律宾、泰国、日本(九州)、马来西亚(马来半岛、沙捞越)、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文莱、巴布亚新儿内亚。A.3危害状
亚棕象甲是鞘翅目象甲科棕榈象属昆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亚棕象甲危害幼树时,从树平的受伤部位或裂缝侵人,也可从根际侵人;危害老树时一般从树冠受伤部位侵人,造成生长点迅速坏死。寄主受害后:叶片发黄,后期从基部折下,严重时叶片脱落仅剩树干,直至死亡。4
图B.2雄成虫的喙
图B.4幼虫(预蛹期)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亚棕象甲形态特征图
图B.1成虫背面观
SN/T3419—2012
图B.3雌成虫的喙
图B.5卵
SN/T3419—2012
C.1成虫检索表
1.上颚端部圆形或者卵圆形
上颚端部具齿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棕榈象属分种检索表
2.无鼻板:谢节第3节底面六分之一具刚毛,前胸背板后部卵形外咽缝狭,喙端部腹面不凸起,咯侧扁或者圆筒形,并且基部背面不凸或者卵形:亚额端部平截:具鼻板,明显圆;踏节第3节底面三会之二具刚毛前胸背板近方形并后部宽圆:外咽缝宽:喙端部腹面强烈凸起,强烈侧扁,基部背面凸并且卵形;亚额端部卵形.Rhynchophorusquadrangulus Quedenfeldt3.前足胫节宽,平,端部具两个宽叶;中、后足端部平截;前胸背板前半部两侧弧形扩宽并且向前渐狭缩;喙方形并且略侧扁,端部背面凹或者具槽;亚额端部截断并且凹入;上颚端部狭卵形;雄虫喙具稠密、直立的刚毛
R.ritcheri Wattanapongsiri
前足胫节不平;中、后足端部不平截前胸背板前半部两侧直并且向前渐狭缩;喙圆简形,端部卵形或者略凸:亚颊端部锐利凹人:上颚端部宽卵形:雄虫喙无刚毛,背面具瘤突,... R.cruemtatus(Fabricius)
4.前胸背板基部突出;外咽缝狭;触角窝腹面间距狭;喙尖端背面具槽或者小于喙基部宽的三分之一
者近平截;眼间距总是等于或
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圆形,外咽缝宽;触角窝腹面间距宽:喙尖端无槽而呈卵形;眼间距不小于喙基部宽的三分之一
5.上颚端部具3个明显的尖齿;喙腹面在触角窝之间平滑,无刚毛;冲!后足胫节在端钩基部背面具明显的刺;臀板背面平坦;谢节第3节底面凡乎完覆盖刚毛;亚额端部略内凹叫并且具3个尖齿:触角小,细;小盾片后面突出甚尖;身体铁锈色并且真黑斑R.distinctuxWatt
上颚端部具两个宽叶突;喙腹面在触角窝之间起皱并耳具几根细长的刚毛:中、后足胫节无端刺:板背面凸;踏节第3节底面的一半具刚毛;亚额端部卵形;触角粗:小盾片后面突出但不尖:身体完全黑色:
棕榈象甲R.palmurum(Linnacus)6。臀板光滑;踏节第3节底面两侧无刚毛列;眼间距接近喙基部宽的三分之一;前胸背板基部宽圆,常具两条纵贯全长的红色纵带;小盾片向后突出甚狭:紫棕象甲R.phoenicis(Fabricius)臀板具刻点,节第3节底面两侧各具1列刚毛;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卵形,常具1条宽的红色的纵带,或者两条短小的红色纵带,或者几个班点;小盾片有些向后突出……7.外咽缝直到基部宽度均;上题端部具4个齿;亚额端部截断并且中央具1个三角形叫陷:身体黑色,前胸背板上面常具狭窄短小的红色纵带.R.bilimeatus(Montrouzicr)
外咽缝在基部狭缩之前长卵形扩宽:上颚端部具3个齿:亚颊端部截断并且弧形叫人·具纵贯全长的狭长的中纵沟;身体黑色或铁锈色,前胸背板常具1条宽的红色纵带或斑点8.前胸背板基部宽卵形,两侧弧形比较均匀的向前狭缩;身体常铁锈色,前胸背板具黑色斑点…...8
·红棕象甲R.ferrugineus(Oliver)前胸背板宽卵形但两侧向前强烈狭缩:身体常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具1条宽的红色纵带:亚棕象甲R.uulneratus(Panzer)6
C.2幼虫检索表
1.内唇感觉孔靠近刚毛2而远离刚毛1:上唇侧面具16~22根刚毛内唇感觉孔在刚毛1与刚毛2中间或者接近中间,上唇侧面具24~30根刚毛SN/T3419—2012
2.上唇侧面具16根短刚毛;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几乎是与刚毛2间距的3倍;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无刚毛:内唇前方两侧无扩大的部分;下颚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R.cruentatus(Fabricius)
上唇侧面具长刚毛22根;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不到与刚毛2间距的两倍;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具四根刚毛;内唇前方两侧具扩大的部分;下颚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毛红棕象甲R.ferrugineus(Oliver)3.上颚具齿或者分为2叶:内唇前方扩大:下题叶背面具26~27根刚毛上颚无齿,不分叶:内唇前方狭或者细而尖;下颚叶背面具18~20根刚毛4
4.上唇侧面具24根刚毛;内唇Y形;上颚端部齿明显尖;下颚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内唇刚毛1与内唇间距小于内唇刚毛1与刚毛2间距:棕榈象甲R.palmarum(innaeus)上唇侧面具28根刚毛:内唇基部宽,不呈Y形;上颚端部齿钝;下颚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毛;内唇刚毛1与内唇间距是内唇刚毛1与刚毛2间距的4倍亚棕象甲R.ulneratus(Panzer)5.上唇侧面具30根刚毛:下颚叶背面具20根刚毛:上颚大,甚厚而粗壮;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方和后方各具2根刚毛
紫棕象甲R.phoenicis(Fabricius)上唇侧面具24根刚毛;下颚叶背面具18根刚毛;上颚小,不粗壮;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方和后方无刚毛
R.bilineatus(Montrouzier)
SN/T3419—2012
参考文献
[1JWattanapongsiri A,1966.Arevision of the general Rh ynchophorus and Dyna m isJJ.Depart.Agric.Sc.Bull.Bangkok(Thailand).1:49-76.[2JMurphy S T and Briscoe B R.1999.The red palm weevil as an alien invasive:biology and theprospects forbiological control asa componentofIPM[JJ.Biocontrol NewsandInformation,2o(1):35N-46N.
[3]Hallett RH,Crespi BJandBordenJH.2oo4.Synonymyof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179oand R.uulneratus(Panzer),1798(Coleoptera,Curculionidae,Rhynchophorinae)[JJ.JournalofNaturalHistory,38(22):2863-2882.[4JCABI.20o5.CropProtection Compendium,2oo5 Edition.Wallingford,UK.CABInternational.cabi.org/cpc/.
[5]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0册:鞘翅目象虫科()[M7.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6]陈乃中.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书号:155066·2-25269
SN/T3419-2012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