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409-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3409-2012
中文名称:李虎象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068025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3409-2012.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ites cupreus (L. ).
1范围
SN/T 3409规定了李虎象Rhynchites cupreus (L.. )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SN/T 3409适用于李虎象寄主植物及植物产品中携带的李虎象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体长body length
象虫的体长计算为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的长度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
2.2基部和端部base and apex
以前胸背板和鞘翅之间的一条线为基础,离这条线近的一-端为基部,远的一端为端部。
2.3索节funicle
触角上柄节和棒节之间的所有节。
2.4盾前沟prescutal suture
位于前胸背板上中后部,小盾片前方的一条刻痕。
2.5喙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末端具口器。
2.6行纹stria
鞘翅背面纵向排列的沟纹,包括成行的刻点。
2.7行间interval
鞘翅上每两条相邻行纹之间的区域。
3李虎象的基本信息
学名:Rhynchites cupreus (Linnaeus,1761)
异名:Curculio cupreus Linnaeus,1761:176
Rh ynchites punctatus Herbst,1797:131
Involvulus metallicus Schrank, 1798 :477
Attelabus aeneus Latreille,1804 :89
Rhynchites dybofskyi Faust,1882 :289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3409—2012
李虎象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ites cupreus (L.)2012-1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07-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3409—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晓棠、张京萱、王志良、尼秀媚、白桦、宋涛、胡东青、李沁莉、李伟涛、张润志。I
1范围
李虎象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李虎象Rhynchitescupreus(L.)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李虎象寄主植物及植物产品中携带的李虎象的检疫鉴定。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体长bodylength
SN/T3409—2012
象虫的体长计算为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的长度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2.2
基部和端部
base and apex
以前胸背板和鞘翅之间的一条线为基础,离这条线近的一端为基部,远的一端为端部。2.3免费标准bzxz.net
索节funicle
触角上柄节和棒节之间的所有节。2.4
盾前沟
prescutal suture
位于前胸背板上中后部,小盾片前方的一条刻痕。2.5
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末端具口器。2.6
鞘翅背面纵向排列的沟纹,包括成行的刻点。2.7
interval
鞘翅上每两条相邻行纹之间的区域。3李虎象的基本信息
学名:Rhynchitescupreus(Linnaeus,1761)异名:CurculiocupreusLinnaeus,1761:176Rhynchites punctatus Herbst,1797:131InvolvulusmetallicusSchrank,1798:477Attelabus aeneus Latreille,1804:89Rhynchites dybofskyi Faust,1882:289-
SN/T3409—2012
英文名:applefruitrhynchites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总科(Cruculionoidea),齿颚象科(Rhynchitidae),虎象属Rhynchites。
李虎象是一种重要的林果害虫,主要危害梨果和核果类植物,也为害花掀、山楂、葡萄等。成虫具定的飞行能力,幼虫可以随寄主果实传播,蛹可以随土壤传播。该虫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李虎象的寄主、危害状、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现场检疫。在检疫现场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寄主果实,解剖可能带虫果实,取得幼虫和蛹的虫样,饲养获得成虫,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5仪器、用具及试剂
5.1仪器
体视显微镜、人工气候培养箱(或光照培养箱)5.2用具
测微尺、放大镜、解剖刀、指形管、培养血、载玻片、酒精灯、白瓷盘、小号毛笔、剪刀、镊子、养虫笼、封口袋、标签、标本盒等。
5.3试剂
75%乙醇,乙醇-甘油保存液(在75%的乙醇中加人0.5%—1%甘油)。6检测与饲养
6.1检测
检查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内外四壁、缝隙边角,以及包装物、铺垫物、残留物等害虫可能隐暨的地方;存放在仓库或其他场所的货物,注意检查包装外部和袋角以及周围环境有无害虫和害虫活动的痕迹。
果实或苗木现场检疫时,重点检查寄主表面是否有活虫或死虫,是否果实上有钻蛀孔,根系及叶片是否有咬痕。对发现有该虫迹象的果实,用解剖刀将可疑的果实剖开,仔细检查是否有幼虫。如发现幼虫,连同被害果实一起装入封口袋,并加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来自的国家或地区、检验员等信息,带回实验室用工具进行剖验,发现虫体进行收集。如有样品中携带有土壤的果实及苗木,应加强检疫,将土壤部分扫下,单独放人封口袋中,送交实验室检疫。
6.2饲养
将带虫果实放入人工气候箱中的养虫笼里,笼底铺一层约10cm厚的细沙;若发现的是老熟幼虫或蛹,可放在烧杯或培养皿中,置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饲养条件一般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75%~80%。
7实验室鉴定
7.1齿题象科Rhynchitidae鉴定特征SN/T3409—2012
成虫体略延长,体表多生有近直立的刚毛,颜色多变;头部三角形,喙大多纤细,长于头部,侧面观略弯曲;触角着生于喙侧面,棒3节,松散;上颚扁平,外缘及内缘均生有明显齿突;鞘翅多长大于宽,肩简单,小盾片条纹存在或消失;胫节端部多具1~2个齿突;爪内侧多具有齿突。7.2虎象属Rhynchites鉴别特征
喙细长;雄虫前胸侧板具有突起:前足不扩展至鞘翅末端。
7.3李虎象的鉴别特征
7.3.1成虫(参见附录B和附录C)远离头部;鞘翅基缘向前扩展,小盾片无条纹,第9行纹7.3.1.1体长3.5mm~4.5mm,铜棕色,稍具金属光泽,被毛倒伏明显,无直立刚毛。雄虫头长大于宽,基本两边平行;雌虫头部长宽约相等7.3.1.2
3眼明显突起。
雄虫额宽约等于眼直径,雌虫额宽大于眼直径。雄虫喙长约与前胸背板长相等,雌虫喙明显长于前胸背板;雌雄虫喙均着生于喙中部。7.3.1.5
触角柄节略长于索节第1节,索节第2节约是索节第1节长度的1倍。7.3.1.7
突起。
前胸背板长大于宽,侧缘弧形,基部缩窄;刻点粗大,中部刻痕不清晰;雄虫前胸侧板无显著3鞘翅行纹清晰,褶皱状,行纹中刻点圆形,较深;行间较隆起,具稀疏微小刻点;第9、10行纹在7.3.1.8
第1腹节处合并。鞘翅不向前延伸遮盖前胸背板。7.3.1.9足腿节粗壮;胫节直,端部稍膨大,背脊处稍缩窄;前足外缘无隆脊,中后足腔节外缘具一排齿突状隆脊。
7.3.1.10雄虫腹部向背部凹入,而雌虫腹部平直:雄虫腹部腹板被毛浓密而长,雌虫腹部腹板被毛稀疏而短。
椭圆形,白色至淡黄色。
7.3.3幼虫
白色,无足,弯曲。
8结果判定
成虫特征符合7.3.1可判定为李虎象,幼虫和卵仅作为参考特征,以成虫特征为主要依据。9标本保存
将李虎象及重要的危害状标本妥善保存,根据害虫的虫态,幼虫和蛹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制作成针插标本永久保存,并加注明害虫名称、来源、截获时间、地点、寄主、人员等信息的标签。3
SN/T3409—2012
A.1地理分布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李虎象的其他信息
李虎象主要分布在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立陶宛、德国等地,在亚洲的日本、乌孜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也有分布。A.2生物学特性
李虎象是一种重要的林果害虫,幼虫钻蛀果实,在果核中取食,对果实和嫩枝都造成为害,造成果实提前脱落或畸形。成虫出现于6月初,取食幼果。6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于嫩枝或幼果上,卵期4d~11d,幼虫取食20d~30d,被害果脱落。幼虫在土中化蛹,蛹期45d。成虫羽化初期先取食叶片,再进人越冬状态。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李虎象形态特征图
注:引自http://biolib.cz/en/taxonimage/id150852/?taxonid=12404。图B.1李虎象成虫形态特征图
说明:
背面观;
侧面观;
头部背面观;
头部侧面观:
鞘翅基部(示小盾
片与刻点沟);
注:由中科院动物所外来物种鉴定与控制研究组提供。图B.2
腹板;
触角;
喙背面观;
李虎象特征图
SN/T3409—2012
前足;
前足踏节。
SN/T3409—20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李虎象与近缘种分种检索表
1雄虫前胸两侧下方无突起,体长不超过5mr雄虫前胸两侧下方有明显刺状或钝圆形突起,体长超过5ml2鞘翅上遍布直立刚毛;行纹清晰,念珠状;鞘翅前缘发达,遮盖住前胸背板基部苹虎象RhynchitesaequqtusL
鞘翅上无直立刚毛;行纹清晰,褶皱状;鞘翅不向前延伸遮盖前胸背板..李虎象R.cupreus(L.)3喙较细,基部窄于中部;雄虫触角着生于喙中部,体长约5mm~7mm喙较粗,基部与中部约等宽;雄虫触角着生于喙近端部,体长约6.5mm~10mm4前胸背板侧棘较大,体长雄虫前胸两侧下端突起呈较长刺状前胸背板侧棘很小,雄虫前胸两侧下端突起短呈钝圆形..鞘翅刻点细,每鞘翅上9行,长短一致,体红铜色5
....杏虎象R.faldermanniSchon5
·桃虎象R.confragossicollisVoss鞘翅刻点粗大成行,长短不一,体青铜色,并伴有红紫色的金属光泽6第7索节长大于宽,且此特征主要在雄虫中出现·:欧洲苹虎象R.bacchusL
雄虫第7索节宽大于长;鞘翅刻点粗大,鞘翅中部以及近小盾片行间有一些小刻点且弥散至长方形的行纹刻点底部
红光苹虎象R.ignitesVoss
7雄虫触角索节非常窄,第2索节远大于柄节与第1索节长度之和;喙在触角窝之间有一条锋利的脊且延伸至基部…
触角索节更加粗壮,第2索节最多与柄节和第1索节之和等长;喙中脊生有不清晰的刻点8
高丽苹虎象R.koreanusKono
8第7索节明显长大于宽且长于第6索节;鞘翅行间密布刻点,侧面褶皱状;头部密布刻点;雌虫触角着生于喙中部之前;喙更加弯曲.9
雌虫第7索节长略大于宽,且短于第6索节;鞘翅行间生有细小刻点且侧面不褶皱;雌虫触角着生于喙中部,雄虫触角着生于喙端部四分之一处;雌虫喙略微弯曲;雄虫喙端部强烈向下弯曲梨虎象R.foveipennisFairmaire9索节5~7节等长,棒节第1节长宽相等;前胸背板更加粗糙,生有一些更加褶皱的刻点,中部的刻痕不清晰;行间的刻点更加粗大,行纹刻点很深,底部光滑无刻点;金属红色….日本苹虎象R.herosRoelofs
第6索节明显短于第5、7索节;棒节第1节长是宽的1.5倍;前胸背板刻点细小,中部的2个刻痕清晰;行间的刻点更加细小,且弥散至较浅的行纹刻点底部;深蓝色蒙古苹虎象R.mongolicusVoss
参考文献
赵养昌.几种梨虎学名的订正.昆虫学报.1966,15(3):249-250[2]
陈乃中,沈佐锐.水果果实害虫.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2,490pp-SN/T3409—2012
王春林,王福祥,张润志.潜在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40[3]
2001:483.
王春林,王福祥,吴立峰,张润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5]
任立、张润志.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二种象虫学名的订正.昆虫知识.2010(1):193-196.
Legalov,A.A.,Taxanomy[taxonomy],classifica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leaf-rolling[6]
weevils(Coleoptera:Rhynchitidae,Attelabidae)of the world fauna.Taxanomy[taxonomy]classifica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leaf-rolling weevils(Coleoptera:Rhynchitidae,Attelabidae)of theworld fauna.,ed.A.A.Legalov.2003,Novosibirsk:Kapitel.733.[7JLegalov,A.A.,Leaf-rolling weevils(Coleoptera,Rhynchitidae,Attelabidae)of theworldfauna.Leaf-rolling weevils(Coleoptera,Rhynchitidae,Attelabidae)of the world fauna.,ed. A.A.Legalov.20o7,Novosibirsk:Agro-Siberia.1-523.[8JSawada,Y.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family Rhynchitidae of Japan(Coleoptera,Curculionoidea)HumansandNature,1993.2:1-93.[9]Voss,E.,Ueber einige inFukien(China)gesammelte Russler IV(Col.,Curc.).Ent.Bl.,Krefeld,1953.49:42-82.
[1o]Voss,E.Monographie der Rhynchitinen-Tribus Rhynchitini.2.Gattungsgruppe:Rhynchitina(Coleoptera:Curculionidae).5.2.Teil der Monographie der RhynchitininaePterocolinae.Ent.Arb.Mus.GeorgFrey,1970.20:117.37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