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4482-2016 榕树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SN/T 4482-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4482-2016

中文名称:榕树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4482-2016.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coccus baliteus Lit.
1范围
SN/T 4482规定了榕树粉蚧Pseudococcus baliteus Lit 的检疫鉴定方法。
SN/T 4482适用于植物检疫中榕树粉蚧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背孔ostioles
又名背裂,一般2对,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后背孔着生在第6腹节背板上。其形状如人眼,有2片孔瓣(或唇瓣),瓣上有三格腺和毛,瓣缘有时硬化。
2.2腹脐 circulus
位于虫体腹面第3、4腹节节间,多为圆形、卵圆形、长方形或沙漏形的表皮区,边缘硬化框明显。
2.3管腺tubular ducts
柱形或近柱形的腺体结构。粉蚧中常见的有领状管(oralcollartubularducts),又称领状腺,管腺开口处围有窄的环区(领区);如管腺在开口处围有宽的环,并呈一圈蘑菇状突起则称蕈状管(oral rim tubular ducts),又称蕈腺。
2.4盘孔disk pores
也叫盘腺或孔腺,粉蚧中常见的有三格腺、五格腺、多格腺、圆形孔。三格腺(trilocular pores)呈三角形或近三角形,其内具3格;多格腺( multilocular pores)圆形,具1中心格,周围多格(6格~12格);五格腺(quinquelocular pores),大小介乎三格腺和多格腺之间,其中心1格,周围5格,呈五边形或近五边形;圆形孔(discoidalpores)是一种微小、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硬化区。
2.5阴门vulva
雌性生殖孔的开口,位于虫体腹面第8至第9腹节间,周围常有多格腺分布。
2.6肛环anal ring
肛门开口处的硬化环状结构,位于背末。常为椭圆形,其上具有成列环孔和肛环毛。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4482—2016
榕树粉轿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coccus baliteus Lit2016-03-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刮甜涂愿查真优
2016-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4482-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惠萍、吴福中、胡强、毛本前、刘艳俊、刘海峰、刘晓琳。I
1范围
榕树粉蚜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榕树粉Pseudococcus baliteusLit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检疫中榕树粉的检疫鉴定。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背孔ostioles
SN/T4482—2016
又名背裂,一般2对,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后背孔着生在第6腹节背板上。其形状如人眼,有2片孔瓣(或唇瓣),瓣上有三格腺和毛,瓣缘有时硬化。2.2
Fcirculus
位于虫体腹面第3、4腹节节间,多为圆形、卵圆形、长方形或沙漏形的表皮区,边缘硬化框明显2.3
刺孔群
cerarii
粉科虫的一种特殊泌蜡构造,分布在背缘,由锥状刺、三格腺和附毛组成。通常体背缘有17对或18对刺孔群,从前向后标出Ci,C2C18,即代表头部4对[额对、触角对(又名眼前对)、眼对、眼后对、胸部6对(每胸节各2对)、腹部8对(每腹节1对)。2.4
tubularducts
柱形或近柱形的腺体结构。粉中常见的有领状管(oral collar tubularducts),又称领状腺,管腺开口处围有窄的环区(领区);如管腺在开口处围有宽的环,并呈一圈蘑菇状突起则称蕈状管(oralrimtubularducts),又称蕈腺。
盘孔diskpores
也叫盘腺或孔腺,粉中常见的有三格腺、五格腺、多格腺、圆形孔。三格腺(trilocularpores)呈三角形或近三角形,其内具3格;多格腺(multilocularpores)圆形,具1中心格,周围多格(6格~12格);五格腺(quinquelocularpores),大小介乎三格腺和多格腺之间,其中心1格,周围5格,呈五边形或近五边形;圆形孔(discoidal pores)是一种微小、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硬化区。2.6
雌性生殖孔的开口,位于虫体腹面第8至第9腹节间,周围常有多格腺分布。2.7
analring
肛门开口处的硬化环状结构,位于背末。常为椭圆形,其上具有成列环孔和肛环毛。1
SN/T4482—2016
anal lobes
肛环两侧的突出部分。尾瓣端部具1根长刚毛,称端毛。端毛基部腹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硬化片、硬化棒或硬化条。
3榕树粉的基本信息
学名:PseudococcusbaliteusLit中文名:榕树粉纷:气生根粉蜥英文名:aerial rootmealybug
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p
ptera,粉科Pseudococcidae,粉属Pseudococcus Westwood。
榕树粉危害热带水果及观赏植物(参见附录A.1),分布于南亚(参见附录A.2),该区粉属已知种类15种(参见附录B),属内形态上与榕树粉相近的种为桔小粉PseudococcuscryptusHempel和康氏粉Pseudococcuscomstocki(Kuwana)。榕树粉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榕树粉的分布、寄主及危害状、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进行现场检疫,依据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5仪器、用具和试剂
5.1仪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水浴锅。5.2用具
放大镜、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小毛笔、样品盒(袋)、1.5mL薄壁离心管、@60mm表面血、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解部刀、酒精灯、滤纸、标签5.3试剂
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冰醋酸、酸乙醇溶液(冰醋酸:95%乙醇:蒸馏水体积比为2:9:9)、酸性品红(酸性品红95%乙醇饱和溶液)、二甲苯、石炭酸二甲苯溶液(石炭酸:二甲苯体积比为1:2)、中性树胶、乙醇-甘油保存液(70%乙醇和甘油的体积比为50:1)。
6现场检查
查看果实和植株表面,发现有蚂蚁,有煤污病的重点检查;检查果实的果柄、果蒂及裂口缝隙处,检查植株的气生嫩根、枝杆、枝条、叶鞘等处。虫体多不太活动,体被有白色的粉状物,体缘有蜡丝,有时也会有白色卵囊及其他混杂物。如发现粉虫样,用湿毛笔轻挑入装有70%乙醇-甘油保存液的1.5ml薄壁离心管内,或将虫体同寄主一起取下,放人样品盒(袋),加以标记,做好现场记录,送实验室进行鉴定,样品传递过程中,要固定好寄主,防止虫样被压损。2
7实验室检测
7.1标本制备
SN/T4482—2016
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送检样品(如样品过大时,直接取虫体寄生部位的表皮),用蘸湿的小毛笔挑取虫虫体,然后将其按固定、软化、脱水、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的步骤制成玻片标本(参见附录C)。7.2镜检鉴定
将玻片标本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按照粉科、属、种的相应特征进行鉴定。8实验室鉴定
8.1粉科雌成虫的主要鉴定特征
特征如下:
触角端节较其前节长而大,约呈纺缅形背孔0对~2对,位于前胸背面及腹部第6节背面:腹脐0个~5个,位于腹面中区第3、4腹节节间,成1纵列背缘有一系列刺孔群,左右侧成对,基数为18对,可少至零,或更多;体表常具有三格腺。
8.2粉属雌成虫主要鉴定特征
特征如下:
雌成虫虫体宽椭圆形
尾瓣上无硬化棒;
触角8节,少数7节
足发达,爪无细齿;后足常有透明孔腹脐有或无;有前、后背孔:
大多数刺孔群有锥刺2根,少数刺孔群有锥刺3根;尾瓣刺孔群着生在刺孔群12对~17对,
硬化区上;刺孔群一般具有附毛,有时未前对的前面刺孔群无附毛;覃状管一般在背面,若无,则会在腹面分布;领状管位于腹面,大小不等;圆形孔有时有1个~2个分布在蕈状管旁边,有时靠近眼;无五格腺榕树粉雌成虫主要鉴定特征
生态特征:
虫体被有中等薄的白色粉状分泌物,体缘具有17对白色直蜡丝,其中前16对蜡丝约等长,占体长的1/91/6,末对蜡丝长,占体长的1/3~1/2。腹部腹面常见有卵囊。显微特征(参见附录D):
雌成虫宽椭圆形,膜状,长可达3.55mm,宽2.40mm;尾瓣中等发达,腹面具端毛,长180μm~230μm,有三角形或长方形的硬化片,及1根长为110μm~135μm细长刚毛,位于端毛之前;触角8节,长420μm~570μm;
足发达,纤细;后足转节+腿节长320um~400um,后足胫节+踏节长340um~460um,后3
SN/T4482—2016
足胫节十节与后足转节十腿节之比为1.06~1.16,后足腔节与节之比为2.40~3.00;后足基节前后表面都有透明孔,后足腿节与胫节的后表面有透明孔;爪粗壮,长30μm~35μm;腹脐发达,135um250μm宽,被节间线分开;背孔存在,其唇瓣内缘轻度硬化,瓣上有三格腺,偶尔有1根刚毛;肛环110μm120μm长,约105μm宽,其上着生6根刚毛,长为140μm~205μm;刺孔群17对;末对(尾瓣)刺孔群各有2根锥刺,长15um~30μm,基部宽10um,有3根或4根附毛和一群三格腺(35个~60个),它们着生在略小于肛环的椭圆形硬化区上;末前对刺孔群各有2根锥刺,比尾瓣刺孔群上的锥刺小,有2根或3根附毛和一群三格腺(约10个~12个),它们着生于轻度硬化区上;其他刺孔群相似于末前对刺孔群,大部分着生2根锥刺,10个~20个三格腺和2根~4根附毛,但额对刺孔群和眼后对刺孔群有3根锥刺,眼对刺孔群常有4根锥刺;
背面:体毛细长,通常50μm~80um长,也有一些约10μm长的小刚毛;最长的背毛位于第七腹节,长约95μm;体背无多格腺,三格腺均匀分布,圆形孔散布于背面,小于三格腺;蕈状管沿体缘分布,长约18um,缘框直径约10μm,额对刺孔群后有1对覃状管,胸部刺孔群旁也有些蕈状管,腹部刺孔群旁蕈状管数不同,第五或第六腹节中区偶有单个蕈状管,前胸偶有蕈状管排成亚中列,中胸和后胸或中胸和第一腹节通常有蕈状管排成亚中列,第三和第四腹节有时有蕈状管排成亚中列,最多时可达24个蕈状管;领状管窄于三格腺,有时有模糊的窄边,以单个分布于胸部和腹部刺孔群之间的边缘,有时只在尾瓣和末前对刺孔群之间出现单个领状管;腹面:体毛中等,在肛门腹面的体毛可长达90um115μm;多格腺直径约7.5μm,大多数分布于阴门后的腹部中区,在第五到第七腹节后缘排成完整或不完整双列,第四腹节后缘排成单列,少数散布于第五到第七腹节前缘和胸部中区;三格腺均匀分布;圆形孔散布于腹面;蕈状管小于背面的草状管,长约15um,缘框直径约7.5μm,通常以单个分布在气门后侧;领状管有三种:较大的领状管等宽于或略宽于三格腺,大多分布于从尾瓣向前直到触角之间边缘区域;中等大小的领状管略窄于三格腺,与边缘较大的领状管形状稍有不同,横跨于第五腹节和第六腹节中区,其他的位于亚缘区;较小的领状管横跨体节中区。8.4榕树粉与近似种的区别
榕树粉与桔小粉P.cryptusHempel和康氏粉P.comstocki(Kuwana)相似,体背都有长刚毛,后足基节、腿节和胫节上都有透明孔。榕树粉与桔小粉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更多的体背蕈状管和腹面边缘的领状管;与康氏粉的区别在于,体背缺少领状管。榕树粉阴门附近有大量的多格腺甚至延到腹部第四节,多于其他两种粉蚜。9结果判定
以雌成虫鉴定特征为主要依据,符合8.3描述的可鉴定为榕树粉PseudococcusbaliteusLit。10标本保存
将榕树粉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各龄若虫、蛹和成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也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同时记录害虫名称、来源、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对检出该虫的样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木棉科Bombacaceae
藤黄科Guttiferae
龙血树科Dracaenaceae
楝科Meliaceae
桑科Moraceae
桃金娘科Myrtaceae
芸香科Rutaceae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山榄科Sapotaceae
号角树科Cecropiaceae
茜草科Rubiaceae
分布范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榕树粉的其他信息
属名及种名
榴莲Duriozibethinus
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龙血树Dracaena sp.
兰撒果Lansiumdomesticum
SN/T4482—2016
香菠萝Artocarpusodoratissimus,橡皮树FicuselasticaOsborniaoctodonta,番石榴Psidiumguajaua,蒲桃属Syzygiumsp甜橙Citrus sinensis
龙眼Dimocarpuslongan,荔枝Litchichinensis,红毛丹Nepheliumlappaceum
桃榄属Pouteriasp
锥头麻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新乌檀属Neonauclea sp.
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广东)。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榕树粉蚜若虫及成虫性喜憩居于嫩的气生根、嫩枝、芽及叶上,果实果柄、果蒂及表皮凹陷处也是其常选择的寄生部位,虫体固定后吸食植株汁液,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污染叶片与果实,影响光合作用,致被害枝叶生长不良,提早落叶落果,或果味变酸,影响果实品质与产量。该虫常招引蚂蚁取食其蜜露,而蚂蚁又可驱逐天敌保护虫,两者常共生在同一寄主上。榕树粉可通过爬行或利用风、雨、鸟类等进行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甚至跨地域传播主要是依靠水果和苗木的贸易往来。5
SN/T4482—2016
腹面第六腹节之前有多格腺
腹面第六腹节之前无多格腺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南亚地区粉属种类检索表
2后足胫节十节明显短于转节十腿节;无领状管后足腔节十距节与转节十腿节等长或者更长一些;至少腹面有领状管3末前对刺孔群(C1)轻微硬化,硬化区域同于前的惠礼群
末前对刺孔群(Ct,)强烈硬化,硬化区域要比前面的刺孔群大1背缘有费状管每群2个或
P.leptotrichotus
.P.dendrobiorumbzxZ.net
个,大小不同,通常1个蕈状管大于其他的;阴门无4个硬化的内侧袋P.longispinus
背缘有领状管,偶尔会有窄边,不清晰,单5眼边缘有1个或更多圆形孔
眼边缘无圆形孔.
个存在于大部分体节上;阴门有4个显著硬化的内侧袋P.philippinicus
6有4个~9个圆形孔位于眼边缘的硬化框上圆形孔较少,靠近眼,但不在硬化框上7后足腿节和腔节有很多透明扣
后足腿节无透明孔,只在胫节有很多透明孔体背领状管以横列分布于体
体背无领状管横列分布.
L群位于显著硬化的区域
9体背无蕈状管;所有刺孔
体背有覃状管;仅末二对刺孔群位于轻度硬化的区域上10蕈状管在腹背成亚中列分布
腹背亚中列上无蕈状管分布
11后足基节前后表面分布大量的透明孔后足基节无透明孔
12头、胸部腹面边缘无领状管
头、胸部腹面边缘有领状管
P.jackbeardsleyi
P.viburni
P.importatus
P.cryptus(inpart)
P.apodemus
P.comstocki
.P.odermatti
P.apoplanus
13尾瓣刺孔群着生于膜质区;大部分刺孔群无附毛;体背草状管边缘窄于二个多格腺P.saccharicola
尾瓣刺孔群着生区显著硬化;所有刺孔群有附毛;体背蕈状管边缘宽于一个多格腺·.14
14头、胸部腹面边缘领状管几乎没有,仅多排成单列:中胸和第一腹节腹面边缘有蕈状管,每群有3个~5个
P.cryptus(inpart)
头、胸部腹面边缘领状管很多,成群排列;中胸和第一腹节腹面边缘有蕈状管,以单个存在.…1515腹部背面无状管
腹部背面有草状管
p.aurantiacus
P.baliteus Lit
粉玻片标本的制作具体步骤: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粉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SN/T4482—2016
固定:挑取雌成虫放人70%乙醇溶液中固定2h,以备制作玻片标本。如需长期保存,则在70%乙醇溶液中加人少量甘油(体积比50:1)作为保存液。软化:体视镜下在固定好的标本一侧切小口或捕小孔后,放人盛有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的1.5mL薄壁离心管中,置于65℃~70℃的水浴锅中加热,当虫体变软,内容物变白时,取出薄壁离心管轻摇几次,再放回水浴锅中加热,当内容物近透明时,将虫体移至凹玻片上。
脱水:用热水漂洗虫体,洗出内容物。将洗干净的虫体转移至酸乙醇溶液(冰醋酸10mL,蒸馏水45mL,95%乙醇45mL)中中和5min。再依次经过7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脱水。
染色:将脱水后的标本转移到酸性品红溶液(酸性品红95%乙醇饱和溶液)中染色,染色时间视标本着色情况而定,通常1h~24h脱水:将染色的标本移入95%乙醇溶液中洗掉浮色。再移入100%乙醇溶液中脱水。透明:将标本移至玻片上的石碳酸-二甲苯液滴内透明1min,吸掉溶液;再滴加二甲苯,1min后吸掉大部分溶液,不要吸干。封片:整姿后向标本滴加中性树胶,然后用盖玻片封盖,干燥:将玻片标本在60
70℃的烘箱内烘干或在通风处自然晾干待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