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668-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3668-2013
中文名称:罗得西亚豆象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11204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3668-2013.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llosobruchus rhodesianus (Pic).
1范围
SN/T 3668规定了罗得西亚豆象Callosobruchus rhodesianus (Pic)的 检疫和鉴定方法。
SN/T 3668适用于罗得西亚豆象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2377四纹豆象检疫 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SN/T 237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SN/T 2377中的术语和定义。
3.1雄虫阳基侧突parameres
为雄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部分。位于阳基背方,由两叶组成,呈匙状,端部膨大。在不同的类群,两个阳基侧突有的在基部分离,有的部分愈合,有的几乎完全愈合,
3.2雄虫阳茎、内阳茎及内阳茎骨化刺phallus ,endophallus and its sclerites
阳茎为雄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部分,位于阳基侧突腹面,呈棒状,基部膨大呈囊状(称为囊区),端部呈瓣状(称外阳茎瓣)。阳茎又分为外阳茎和内阳茎,外阳茎为阳茎的外壳部分;内阳茎膜质,衬在外阳茎里面,当雄虫交尾时通过阳茎端孔外翻出来。内阳茎上着生大量骨化刺,排列成一定的图案,具有种的特异性,为豆象科昆虫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3668—2013
罗得西亚豆象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Callosobruchusrhodesianus (Pic)2013-08-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4-03-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3668—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春艳、林晓佳、宋战昀、张俊华、史艳宇、刘阳、刘韬、王玮琳、李孝军、姜永莉、陈新、张生芳。
1范围
罗得西亚豆象检疫鉴定方法
SN/T3668—2013
本标准规定了罗得西亚豆象Callosobruchusrhodesianus(Pic)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罗得西亚豆象的检疫和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2377四纹豆象检疫鉴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
SN/T237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SN/T2377中的术语和定义3.1
雄虫阳基侧突
parameres
为雄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部分。位于阳基背方,由两叶组成,呈匙状,端部膨大。在不同的类群,两个阳基侧突有的在基部分离,有的部分愈合,有的几乎完全愈合3.2
雄虫阳茎、内阳茎及内阳茎骨化刺phallus,endophallus and its sclerites阳茎为雄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部分,位于阳基侧突腹面,呈棒状,基部膨大呈囊状(称为囊区),端部呈瓣状(称外阳茎瓣)。阳茎又分为外阳茎和内阳茎,外阳茎为阳茎的外壳部分;内阳茎膜质,衬在外阳茎里面,当雄虫交尾时通过阳茎端孔外翻出来。内阳茎上着生大量骨化刺,排列成一定的图案,具有种的特异性,为豆象科昆虫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之4罗得西亚豆象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罗得西亚豆象
学名:Callosobruchusrhodesianus(Pic)异名:Bruchus(Callosobruchus)rhodesianusPic,1902Callosobruchus rhodesianus var.interruptenotatus Pic,1939C.marshallivar.aurantiaconotatusPic,1939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豆象亚科Bruchinae、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罗得西亚豆象是瘤背豆象属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虹豆、木豆、豌豆、菜豆等多种储藏豆类,以幼虫在豆粒内蛙食危害。1902年Pic根据属模绿豆象Callosobruchuschinensis建立瘤背豆象属,截至目前该属至少包括38个种。罗得西亚豆象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1
SN/T3668—2013
5方法原理
根据罗得西亚豆象的危害状,当取得幼虫或蛹虫样时,需饲养获得成虫,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根据成虫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罗得西亚豆象成虫的形态特征、分布、传播途径及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检疫鉴定方法提供了依据。
6仪器和用具
6.1仪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光照培养箱、烘箱。6.2
测微尺、放大镜、剪刀、镊子、昆虫解剖针、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烧杯、圆孔筛、广口瓶、标本盒、毛笔、标签等。
7实验室检测鉴定
7.1表面检查
检查豆粒上是否有成虫的羽化孔或幼虫蛀人孔,以及豆粒表面是否有白色圆形的卵。7.2
过筛检验
根据豆粒的大小,选择适宜孔径的圆孔筛对豆粒过筛,看有无成虫和卵,卵并不粘附在豆粒表面,须在样品的筛出物中仔细寻找。
饲养检验
将可疑的被害豆粒装在广口瓶中,放置于30℃~32℃、相对湿度75%~90%的光照培养箱内,设置光照和黑暗各12h,待成虫出现后进行鉴定。7.4镜检
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首先确定是否属于瘤背豆象属,在此基础上再核对种的特征。8形态特征
8.1豆象科Bruchidae主要形态特征体长1mm~10mm,卵圆形,身体各部密接;鞘翅短,臀板大而外露;节式5-5-5,第4节小,显4节;头延伸呈短鼻状;触角多为锯齿状或栉齿状(见于部分雄虫);复眼多为马蹄形或具浅凹;前胸背板圆锥形或半圆形,豆象属的前胸背板侧缘中部有1齿突,瘤背豆象属前胸背板中部近后缘有1对瘤突;每鞘翅有行纹9~10条;后足腿节粗扁,腹面有1~2条纵脊,脊上有时有齿或齿列,有的类群腔节近端部有2根距;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或称中叶)呈棒状,分内阳茎和外阳茎,外阳茎端部多呈三角形。称外阳茎瓣,内阳茎膜质,多着生骨化刺,两阳基侧突(或称侧叶)对称,由基部分离,或部分或全部愈合。2
8.2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成虫主要形态特征SN/T3668—2013
触角弱锯齿状、锯齿状或栉齿状;额区具明显的中隆脊;前胸背板多为圆锥形,无侧脊,通常在基部中央有2个瘤突;后足腿节中度膨扩,腹面有纵沟形成2条脊,内脊和外脊近端部各有1小齿;后足胫节膨大,直,有隆脊;雄虫的臀板与体轴垂直;阳茎或多或少长形,外阳茎瓣三角形,内囊有或无大骨化板;阳基侧突扁平,两阳基侧突由基部分开。重要种类参见附录B。8.3罗得西亚豆象成虫主要形态特征体长2.0mm~4.0mm,卵圆形,褐色;两性触角均锯齿状,淡黄色,端部几节稍暗;头部黄赤褐色至黑色,密生金黄色毛;前胸背板圆锥形,密布刻点,被淡褐色毛,基部中央的1对瘤突着生白色毛,小盾片被灰白色毛;雄虫鞘翅全部黄褐色,或基部、中部、端部自侧缘至内缘呈黑褐色至黑色,在深色部位着生金黄色毛及黑色毛;雌虫鞘翅基部有宽阔的深色区,其余部位黄褐色,或中部及端部由侧向内也有宽阔深色区,黄褐色部位密布金黄色毛,近端部1/3处有1白色横毛带;雄虫臀板被灰白色毛,雌虫臀板被灰白色与黄褐色毛并有1白色中纵纹,近端部每侧有1块黑斑;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顶端斜截短平,外阳茎瓣三角形,内阳茎端部骨化部分呈长矩形,前缘深凹,内阳茎囊区有3对卵圆形骨化板;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的内缘齿尖,齿尖向后弯曲。9
结果判定
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参见附录B),符合8.1、8.2、8.3时,可判定为罗得西亚豆象。标本和样品保存
将罗得西亚豆象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根据昆虫的虫态,幼虫和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制成标本,记录昆虫名称、来源、寄主、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一般保存期至少为6个月。
SN/T3668—2013
A.1分布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罗得西亚豆象其他相关信息
分布在印度、南非、西非及肯尼亚。A.2传播途径
主要随寄主豆类进行远距离传播A.3生物学特性
3d即达产卵盛期,温度30℃、相对湿度70%100%利于产卵。成虫寿命短。产卵开始2d~
35℃时发育极慢,37.5℃时各虫态均不能发育。Giga等(1993)用津巴布韦不同地理宗的罗得西亚豆象进行比较试验证明,该虫用豇豆、大豆、绿豆和鹰嘴豆进行培养时产卵量分别为84粒、80粒、68粒和23粒;由卵发育到成虫分别需要28.7d~33.9d、44d~56.3d、29.8d~38.3d和32.5d~39.8d,可见虹豆最适于该虫的产卵和发育。A.4瘤背豆象属主要种类的寄主及分布瘤背豆象属主要种类的寄主及分布见表A.1
中文名
罗得西亚豆象
西非豆象
鹰嘴豆象
四纹豆象
绿豆象
C.rhodesian
瘤背豆象属主要种类的寄主及分布国内分布
(Pic)
C. subinnotatus (Pic)
C.analis (Fabricius)
C.maculatus (Fabricius)
C.chinensis (Linnaeus)
广东、福建、云南、湖南、
江西、山东、河南、天津、
浙江、湖北、广西、新疆、
中国绝大部分省(区)
国外分布
印度、南非、西非及肯
主要分布于西非,包
括喀麦隆、加蓬、尼日Www.bzxZ.net
利亚、塞内加尔,以及
南美和加勒比群岛
几乎世界性分布
热带及亚热带区
世界性分布
虹豆、豌豆、大豆、
木豆、绿豆
虹豆属的Vigna
subterranean及花生
豇豆、绿豆、鹰嘴
豆、菜豆、豌豆等
菜豆、豇豆、兵豆、
大豆、木豆、豌豆等
绿豆、赤豆、豇豆、
鹰嘴豆、兵豆等
中文名
可可豆象
灰豆象
C. heobromae (Linnaeus)
C.phaseoli (Gyllenhal)
表A.1(续)
国内分布
国外分布
印度、斯里兰卡
日本、缅甸、印度、斯
里兰卡、巴基斯坦、俄
罗斯、意大利、法国、
非洲、美国、古巴、
SN/T3668—2013
扁豆、大豆、豌豆及
可可豆等
白扁豆、鹰嘴豆、绿
豆、菜豆、金甲豆等
SN/T3668—20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瘤背豆象属重要种类成虫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B.1瘤背豆象属重要种类成虫检索表1.前胸背板后半部及鞘翅基半部密被灰白色毛,鞘翅基半部的淡色毛也沿内侧深人到后半部的黑色毛之间
背面的毛被不如上述
白背豆象Callosobruchusalbobasalischujo2.鞘翅第3、4行纹基部有1对小瘤突,翅面散布多数长形的无毛小黑斑,无大型黑斑;雄虫阳茎中部有1对骨化板,外阳茎瓣呈矛形。为害木豆无上述综合特征
木豆象CallosobruchuscajanisArora3.后足腿节内缘齿显著长于外缘齿;体表皮黑色,前足、中足及腹部末端黄褐色,背面有灰色、黑色及铜黄色毛形成的斑纹。为害野葛种子,野葛豆象Callosobruchusademptus(Sharp)后足腿节内缘齿与外缘齿等长或短于外缘齿;如果内缘齿长于外缘齿,则表皮色及毛被色不如上述;如果表皮黑色,则背面的毛斑不清晰,内缘齿稍长于外缘齿,且体长大于4.0mm4.表皮均一深暗褐色至黑色,偶尔足及触角显暗红色;鞘翅被灰色或褐色毛,无清晰的斑纹,或仅雌虫有模糊的灰白色斑纹;体长4.0mm~5.5mm。主要为害Vignasubterranean西非豆象Callosobruchussubinnotatus(Pic)表皮通常具红色、红黄色或褐色花斑,鞘翅上的毛斑明显;体长通常不足4.0mm,5
5.后足腿节内缘脊基部2/3有多数不规则的微齿,内缘脊近端部的齿短于外缘齿,或偶尔缺如,或极少数个体的内缘齿与外缘齿近等长;前胸背板表皮均一红褐色;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端部仅着生刚毛10余根,内阳茎囊区有1对骨化板…无上述综合特征
6.腹部第2~5腹板两侧有浓密的白毛斑腹部第2~5腹板两侧无浓密的白毛斑鹰嘴豆象Callosobruchusanalis(Fabricius)6
7.背面观,复眼十分突出,复眼宽为两复眼间距的5倍~6倍(含)或2倍~3倍(早);雄性外生殖器十分狭长,内阳茎的近中部有1对骨化板·:可可豆象Callosobruchustheobromae(Linnaeus)由背面观,复眼不十分突出,复眼宽为两复眼间距的2.5倍~3倍(含)或1.5倍(早);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不如上述·
8.雄虫触角栉齿状,第4~10节向前侧方强烈延伸,雌虫触角锯齿状,触角第4~11节通常暗褐色;雄性外生殖器细长,外阳茎瓣呈矛状,内阳茎基部有1对骨化板,绿豆象Callosobruchuschinensis(Linnaeus)雄虫及雌虫触角均锯齿状,通常呈黄褐色;雄性外生殖器不如此细长,外阳茎瓣呈三角形,内阳茎基部有3对骨化板
罗得西亚豆象Callosobruchusrhodesianus(Pic)9.前胸背板暗红色至黑色;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中部有2个由大量强骨化刺组成的穗状体,囊区无骨化板或有1对骨化板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es(Fabricius)前胸背板灰黄色至褐色,中央两侧各有1暗色纵纹;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中部无上述骨化强的穗状体,囊区有3对骨化板
灰豆象Callosobruchusphaseoli(Gyllenhal)注:检索表引自张生芳、施宗伟、薛光华、安榆林主编《储藏物甲虫鉴定》。6
B.2瘤背豆象属主要种类成虫鉴别特征图主要种类成虫鉴别特征图见图B.1~图B.11。图B.1罗得西亚豆象雄成虫
图B.3绿豆象雄成虫
图B.5可可豆象雄成虫
SN/T3668—2013
图B.2罗得西亚豆象雌成虫
图B.4绿豆象雌成虫
图B.6可可豆象雌成虫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