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4177-2015 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
SN/T 4177-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4177-2015

中文名称: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7232120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4177-2015.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ry ptorrhynchus la pathi(L,1758).
1范围
SN/T 4177规定了杨干象Cryptorrh ynchus la pathi (L.,1758)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SN/T 4177适用于寄主植物(参见附录A)及植物产品中杨干象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27杨干象检疫技术规程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体长body length
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
3.2柄节scape
触角的第一节称柄节。
3.3索节funicle
触角的第二节到膨大前的一节叫索节。
3.4喙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末端具口器。
3.5小盾片scutellum
小盾片即中胸背板后端的一块小骨片,位于前胸背板基部中央与两鞘翅内角之间。
3.6臀板pygidium
腹部末节的背板。
4杨干象基本信息
学名:Cryptorrh.ynchus lapathi(L.,1758)。
异名:Cryptorhynchus alpinus Figner ,1891 ;Cryptorhynchus la pathi var.verticalis Faust,1887。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4177—2015
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of Cryptorrhynchuslapathi(L.,17582015-02-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5-09-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4177—2015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光、刘若思、张捷、张丽杰、汪万春、温俊宝、陈乃中、马菲、江丽辉。1
1范围
杨于象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1758)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寄主植物(参见附录A)及植物产品中杨干象的检疫和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SN/T4177—2015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627杨干象检疫技术规程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体长bodylength
从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如果臀板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
柄节scape
触角的第一节称柄节。
索节funicle
触角的第二节到膨大前的
一节叫索节。
喙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末端具口器。3.5
小盾片scutellum
小盾片即中胸背板后端的一块小骨片,位于前胸背板基部中央与两鞘翅内角之间。3.6
pygidium
腹部末节的背板。
4杨干象基本信息
学名:Cryptorrhynchuslapathi(L.,1758)。异名:CryptorhynchusalpinusFugner,1891;Cryptorhynchuslapathivar.verticalisFaust,1887。1
SN/T4177—2015
英文俗名:Poplarandwillowweevil,Osier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隐喙象属CryptorrhynchusNevski,1937。传播途径:杨干象成虫飞翔能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人为调运携带有越冬卵、初孵幼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带皮原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他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
5方法原理
根据杨干象的危害情况(参见附录A),观察苗木或新采伐带皮原木的表皮是否出现水渍状斑痕,进而仔细检查树皮下是否有疑似杨干象的卵和幼虫。取得虫样,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虫后再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鉴定。bzxz.net
仪器、用具及试剂
6.1仪器、用具
体视显微镜(带目镜测微尺)、生物显微镜、光照培养箱、剪刀、铲子、昆虫解剖针、镊子、烧杯、培养皿、毛笔、昆虫针。
2试剂(药品)
浸渍液(冰乙酸:福尔马林:95%乙醇:蒸馏水=4:6:15:30)、75%乙醇溶液、0.5%~1%丙三醇溶液。
7检测与饲养
现场检测
现场检疫时注意观察苗木、新伐带皮原木的枝干表面是否有水渍状斑痕,对具有为害状的苗木枝干进行解剖,取出虫体进行鉴定,对有排泄孔和虫粪的寄主植物需格外留意。7.2
发现有可疑的卵、幼虫或蛹等,需培养成成虫后再作鉴定,可随苗木、新伐带皮原木等一起取样带回培养。若发现的是老熟幼虫或,可放在烧杯或培养Ⅲ中,置于25℃~28℃,相对湿度75%~80%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羽化
8实验室鉴定
8.1鉴定准备
将待观察、鉴定的成虫、幼虫等虫样进行清洁、整理,体表有污物或粉屑时,用75%乙醇溶液或配置的浸渍液进行浸泡。将成虫等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8.2象甲科Curculionidae鉴定特征体呈圆筒形,头部额唇基延长呈象鼻状,喙显著,有短而宽或长而下弯者,末端生有口器,无2
上唇;
外咽缝沿中线愈合成一条:
-触角膝状,11节,其中柄节1节、索节7节、棒节3节;前足基节窝后方关闭,踏节为隐5节。8.3隐喙象属CryptorrhynchusNevski,1937鉴定特征腿节中间最宽,下面有齿两个,相离较远;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具细的中隆线;小盾片具黑色绵毛;
鞘翅短,端部缩成喙状,具金色鳞片束,在鞘翅上黑色鳞片束排列成行。8.4杨干象鉴定特征
成虫(参见附录B)
体长8mm~10mm,长椭圆形,高凸,黑褐色或棕褐色,无光泽。SN/T4177—2015
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前胸两侧和腹面,鞘翅肩部一个斜带和端部1/3)散生白色(或黄色)鳞片(参见图B.1)。
喙弯曲,略长于前胸,表面密布刻点,触角基部以后密布互相连合的纵列刻点,中央具有1条纵隆线,触角基部以前散布分离的小而稀的刻点。触角膝状,暗红褐色,9节,柄节未达到眼,索节1、2节长约相等,第3节长于宽,其他节长宽约相等,密布绵毛。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侧近圆形,中间最宽,向后略缩窄,向前猛缩窄,散布大刻点,中隆线细。前胸背板两侧及腿节上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直立的黑色毛束。鞘翅宽大于前胸背板,后端的1/3处向后倾斜,并逐渐缢缩,形成1个三角形斜面。鞘翅后端1/3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直立的黑色毛束。前胸中间以前具排成一列的3个黑色直立鳞片束,前胸中间具两个同样的鳞片束,鞘翅行间3、5、7各具一行同样的鳞片束。雌虫臀板末端尖形,雄虫臀板末端圆形。雄虫腹板中间具沟。雄性外生殖器阳茎侧缘在近端部处几乎平行,前端不扩大,略似弹头形,但不隆起,前端边缘中央有一“V”形缝(参见图B.5)。8.4.2
椭圆形,长1.3mm,宽0.8mm,乳白色。8.4.3
幼虫(参见图B.4)
一老熟幼虫体长约9mm,乳白色,全体疏生黄色短毛,胸、腹部弯曲,略呈马蹄形。头部黄褐色,上颚黑褐色,下颚及下唇须黄褐色。头颅缝明显,前头上方有1条纵缝与头相连。唇基梯形,表面光滑,上唇横椭圆形,前缘中央具有2对刚毛,侧缘各具3个粗刚毛,背面具有3对刺毛。前胸具1对黄色硬皮板,中、后胸各由2小节组成。腹部第一至第七节,每节由3小节组成,胸、腹部侧板及腹板隆起,胸足退化,在足痕处生有数根黄毛,气门黄褐色。
体长8mm~9mm,乳白色。腹部背面散生许多小刺,前胸背板上有数个突出的刺。腹部末端具3
SN/T4177—2015
有1对向内弯的褐色几丁质小钩。8.5
结果判定
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符合8.4.1判定为杨干象。8.4.3、8.4.4可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记录和标本保存
发现的虫样及重要为害状标本应妥善保存。为害状标本在进行除虫处理后放入密闭容器保存,幼虫和蛹用浸渍液或75%乙醇溶液加0.5%~1%丙三醇溶液保存,成虫用昆虫针做成针插标本,并注明标本来源、寄主、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等信息,标本至少保存6个月S
A.1分布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杨干象其他基本信息
SN/T4177—2015
欧洲: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前南斯拉夫,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英国,俄罗斯亚洲: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台湾),日本,朝鲜,土耳其。美国(密歇根、内华达、俄勒冈、华盛顿、威斯康星)。北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A.2寄主
主要寄主:中东杨Populusberolinensis、美洲黑杨P.deltoides、P.interamericana、黑杨P.nigra、加杨P.canadensis、小青杨P.pseudosimonii、北京杨P.beijingensis、加青杨P.canadensis、甜杨P.suaveolens、旱柳Salirmatsudana、白柳S.alba、爆竹柳S.fragilis、杞柳S.purpurea、三蕊柳S.triandra、嵩柳S.viminalis、黄花柳S.caprea、灰榄木Alnusincana。次要寄主:普通赤杨A.glutinosa、新疆杨P.alba、小叶杨P.simonii及桦木属Betulaspp.。A.3生物学
1年发生1代,以卵或一龄幼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危害,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如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5月中、下旬在坑道末端向上钻入木质部,做成蛹室,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经6d~10d爬出羽化孔,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7月末羽化结束。成虫出现后到嫩枝条或叶片上补充营养,形成针刺状小孔。7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2m以下的叶痕、枝痕、树皮裂缝、棱角、皮孔处。产卵时先用上颚咬一马蹄形刻痕,然后转身产卵一粒于刻痕中间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每雌一次产卵1粒,平均卵量44粒,产卵期平均36.5d,当年孵化的幼虫,将卵室咬破,不取食,在原处越冬,部分后期产下的卵,不孵化,在卵室内越冬。A.4危害
杨干象是中国东北杨柳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环绕树干蛀食为害,导致杨柳枯死或折断,被害率有时达100%。危害状如下:树木被害处表皮出现水渍状斑痕,剥开表皮可见乳白色卵或初孵幼虫;a
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被初孵幼虫蛀食成圆形坑道,坑道末端具孔;b)
严重受害时树木失水逐渐干枯,枝干受风吹易折断;c)
老熟幼虫延坑道末端向上蛀成直径3mm~6mm,长35mm76mm的圆形羽化孔道,在孔道末d)
端做成直径4mm~6.5mm,长10mm~18mm的椭圆形室,室两端用丝状木屑封闭;e)
羽化后的成虫到嫩枝条或叶片上补充营养时,嫩条或叶片上会出现成虫补充营养留下的针眼状取食孔。
SN/T4177—2015
图B.1成虫背面观
引自http://bugguide.net
说明:
雄性外生殖器(侧视);
阳茎端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杨干象形态特征图
图B.2成虫腹面观
引自http://bugguide.net
图B.4杨干象幼虫
(仿方三阳)
杨干象雄性外生殖器
(仿李亚杰)
图B.3成虫侧面观
引自http://bugguide.net
参考文献
SN/T4177—2015
[1]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7.[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选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06-409[3]张文学,雷广衍,张丽华,等.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20-21.
[4]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册)鞘翅目社,1980.
http://bugguide.net/node/view/17054.象虫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6]陈乃中.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