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3967-2014 斯文毫氏大蜗牛检疫鉴定方法
SN/T 3967-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3967-2014

中文名称:斯文毫氏大蜗牛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57330

相关标签: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3967-2014.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esiohelix swinhoei (Pfeiffer, 1865).
1范围
SN/T 3967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对斯文毫氏大蜗牛[Nesiohelix swinhoei (Peiffer, 1865)]的检疫鉴定方法。
SN/T 3967适用于进境植物检疫中对斯文毫氏大蜗牛的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3067-2011软体动物常规检疫规范。
3术语与定义
SN/T 3067-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缝合线suture
贝壳相邻两螺层间的连接部分,缝合线的深浅随种类不同而异。
3.2脐孔umbilicus
贝壳各螺层沿螺轴旋转时在底部中间位置留下的开口,一般是开放式的,可以看见壳轴;或是被轴缘反折部分遮盖,呈半开放式;或是被轴缘反折完全遮盖,呈封闭式。脐孔常呈现圆形、椭圆形、狭缝形、等形状。
3.3壳口aperture
贝壳开口部位,是蜗牛头和腹足的出口,壳口常有齿、片、褶等结构。壳口的边缘为口唇,按其在壳口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唇、外唇轴唇.基唇.上唇和下唇等,口唇可增厚或向外延伸形成外折或反折。
3.4矢囊dart sack
矢囊是蜗牛雌性生殖系统中一个藏有1枚或多枚中空的钙质或壳质骨针的肌肉质的囊。一般用长径与短径之比来描述矢囊的相对长度。巴蜗牛科具有矢囊系统,而坚齿螺科则无矢囊系统。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967--2014
斯文毫氏大蜗牛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esiohelix swinhoei(Pfeiffer.1865)2014-04-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4-1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节。术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 3967—2014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卫川、陆军、张总泽、林阳武、吴志毅、肖琼、十沛。1范围
斯文毫氏大蜗牛检疫鉴定方法
SN/T 3967-2014
本标谁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对斯文毫氏蜗牛LNesioheliasuinhoei(Pfeiffer,1865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境植物检疫中对斯文毫氏大蜗牛的检疫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术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带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13067—2011软体动物常规检疫规范。3术语与定义
SN/1 3067--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鐘合线sulure
贝壳相邻两螺层间的连接部分,缝合线的深浅随种类不同而施兄。3.2
脐孔umhilicus
贝壳各螺层沿螺轴旋转时在底部中间位置阐下的开口,一般是开放式的,以看见壳轴;或是被轴缘反折部分遮盖,是半开放式;或是被轴缘反折完全遮盖,呈封闭式。脐孔常望现圆形、撇圆形、狭缝形等形状。
壳口aperlure
贝壳开口部位,是牛头和腹足的出口,壳口常有齿、片、褶等结构。壳的边缘为门唇,按其在壳口巾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唇、外唇、轴唇、基唇、上唇和下唇等,口屑可增厚或向外延伸形成外折或反折。3.4
矢囊 dart sack
矢囊是蜗牛雌性生殖系统中一个藏有1枚或多枚巾空的钙质或壳质骨针的肌肉质的囊。一般用长径与短径之比来描述久囊的相对长度。巴蜗牛科具有尖囊系统,而坚齿螺科则无失囊系统:3.5
鞭状体flagellum
鞭状休是蜗牛雄性生殖系统中的附器,在阴茎本体木端分枝形成鞭状体。鞭状体的有无和形态常用于分类,
SN/T3967—2014
4斯文毫氏大蜗牛基本信息
学名:Nesiohelir swinhoei(Pfeiffer,1865)异名:Helirswinhoei(Pfeiffer,1865);Eulotaswinhoei(Pfeiffer,1865)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柄眼日(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岛蜗牛属(NesioheliaKuroda&Emura,1943)。该蜗牛的近似种有鹿野氏大蜗牛[N.kanoi(Kuroda,1932)]。
5方法原理
斯文毫氏大蜗牛尽伏夜出,常隐藏在人们难以发现的地方,易于传播。其传播特点是不需要特定的寄主,凡接触过地面的物品都可传插。斯文毫氏大蝠牛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是确定现场检疫方法的依据,贝壳和软体形态特征是鉴定的依据。6器具和试剂
6.1器具
体视显微镜、放大镜、手电筒塑料自封袋、厂I标本瓶、4mm孔径土壤筛、小铁铲、游标卡尺、糖瓷盘、培养皿、镊子、剪刀、显微镊子、显微剪刀、微针、解剖腊盘、标签6.2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组75%乙醇、无水乙醇,硫酸镁
7现场检疫
对来白疫区(参见附录A)的运输工具和货物实施重点查验。存细检查运输工具、木质包装物、未经加工的植物性材料、苗木、花卉、盆景、废料等是否有蜗牛附着其工。斯文毫氏大蜗牛昼伏夜出,尤其要注意阴暗蔽光处的检查,用手电筒仔细寻找蜗牛的行迹。蜗牛爬行过后,会留下银灰色的丝带状黏液痕迹,这是判定是否有蜗牛污染的重要依据。发现蜗牛,随时装入塑料自封袋或标本瓶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检验鉴定。发现盆景等携带土壤或其他细碎衬垫材料时,需过筛检查是否有卵或幼螺。单独查获的卵粒,需通过孵化和饲养实验(参见SN/T3067-—2011中8.4),再进行实验室鉴定。8实验室鉴定
8.1测量观察和软体解剖
用游标卡尺测量蜗牛贝壳的壳高和壳宽、卵粒长和宽。用肉眼或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仔细观察卵和螺的形态特征。
将闷杀(见10.1)处理后的标本,按照SN/T3067一2011中8.3.1进行软体解剖,分离出生殖系统2
iKAoNiKAca
8.2岛蜗牛属(N.Kuroda&Emura,1943)鉴定特征SN/T3967—2014
贝壳大型,螺旋部低矮。体螺层膨大,周缘有棱角。壳质坚硬而厚,壳面呈浅黄色至褐色,有些种类有色带,缝合线浅,故螺层间平滑。脐孔深而明显。壳口呈半月形,有厚的肼抵部,唇厚,外翻。轴唇外折略遮盖脐孔。
8.3斯文毫氏大蜗牛[N.swinhoei(Pfeiffer,1865)鉴定特征8.3.1卵
卵椭圆形.白色,短径约3.0mm,长径约4.5mm。8.3.2
2贝壳
8.3.2.1成螺
贝壳大型,右旋,结实,壳面淡黄色到紫褐色或巢红色,具有明显的斜线雕刻纹,螺旋部低矮,胚螺层平滑,光亮。壳顶钝。各螺层略微突出,缝合线明显,体螺层膨大,周缘略成角状,具有明显的龙骨状突起,有些个体周缘具有一圈不很明显的红褐色环形色带。体螺层下部十分膨大,并向脐孔紧缩,壳口扇圆形,十分倾斜,并在体螺层周缘处略呈角状。口唇增厚呈自色透明模板状,上唇弧形,下唇和轴唇也呈弧形,内唇贴覆于体螺层上,形成白色肼抵部。口缘外折反转。脐孔深而窄,稍被轴唇遮盖,非常明显。螺层数5个~6个。壳高21mm~
8.3.2.2幼螺
36mm,壳宽36mm~58mm。(参见附录B中图B.1)幼螺贝壳在外部形态上与成螺无多大差异,只是个体小,壳质薄,口缘不向外延伸反折,体螺层周缘棱角更为锐利。
8.3.3螺体
腹足肌肉发达,基部灰褐色,其表面有无数呈网状排列的黄色疣状突起。触角粗短且颜色较深,头部和腹足爬行时伸展长度可达9mm-8.3.4生殖系统
(参见附录B中图B.2)
鞭状体细长,薄。阴茎本体更长,其直径也略微超过鞭状体。阴茎圆柱形,局部膨大成纺锤形。阴茎牵引肌插在阴茎本体的末梢。矢囊和副矢囊相当小,圆锥形,包含2枚恋矢,结构简单,其中矢囊比副矢囊稍长一些。黏液腺2支,管状,从副矢囊长出。阴道较短。受精囊柄非常长,基部稍大,受精囊椭球形。(参见附录B中图B.3)
9结果评定
以贝壳形态为基本鉴定依据:螺体和外生殖器解形态为辅助鉴定特征,并注意与近似种鉴别(参见附录C),符合8.3.2或同时符合8.3.2、8.3.3、8.3.4形态特征的蜗牛鉴定为斯文毫氏大蜗牛[N.swinhoet(Pfeiffer,1865)].3
-iiKAoNiKAca
SN/T 3967—2014
标本处理和保存
标本处理
将锅牛置于盛满水的瓶中,盖上瓶盖,进行闷杀,蜗牛在慢慢息的死亡过程中,逐渐伸展身体;或逐渐加人少量硫酸镁,进行麻醉闷杀。将网杀后软体伸展的蜗牛标本置于无水乙醇中漫泡1d-~2d,然后在75%乙醇溶液中固定,每隔1d~~2d换1次乙醇游液,共换3次4次,再长期保存于75%的之醇溶液中。10.2
保存时间
经处理后的标本,至少要善保存6个月。4
iKAoNiKAca
A.f寄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斯文毫氏大蜗牛的寄主、地理分布和危害性SN/T 3967—2014
杂食性螺类。幼螺以腐植质和植物的幼苗和嫩芽为食:成螺收食各种绿色植物的茎和叶。A.2地理分布
中国(台湾北部和中部:台北县、宝兰县、花连县、南投县、苗栗县等地区)、日4南部(琉球群岛)、韩国。
A,3危睿性
斯义毫氏大蜗牛足一种其有检疫意义的有害尘物。这种蜗牛极易人侵新区,建之种群,严重危害农作物,给蔬莱、花奔、水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螺不但直接危官作物,而且传播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爬行过后留下的门色黏液痕迹,大大降低厂水果和蔬菜的商品价值,同时也影响居民区和风景区的环境亚牛。
斯文寇氏大蜗牛是台湾农林生产1.的一种重要有害生物,该螺曾经严重危害棉花等作物,因此被称为棉杆竹节虫:据台湾文献报道,斯文毫氏大蜗牛个体硕大,因此食量也人,一个晚上的舔食可使植面目全非。这种蜗牛可危害多种农作物,如果作物苗期邀到这种大型蜗牛则损失惨重,至毁种绝收。5
-TIKAONIKAca
SN/T3967—2014
说明:
侧面观;
背面观:
腹面观。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斯文毫氏大蜗牛形态特征
成螺贝壳形态
-TiKAONiKAcabzxZ.net
图B.2斯文毫氏大蜗牛成螺形态
SN/T3967—2014
SN/T 39672014
说明:
阴茎:
阴牵引肌:
鞭状体;
受载:
副久囊,
黏液腺;
两性豚,
注:价Schileyko,A.A.。
图B.3斯文毫氏大蜗牛生殖系统形态整别特征
体螺层
壳高×壳宽
生殖系统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斯文毫氏大蜗牛与近似种的鉴别表 C,1斯文毫氏大蜗牛与近似种鉴别特征比较斯文亳氏大蜗牛
N. swirhoei (Pfeitlcr)
约5个~5个
多无包带,周缘呈明就的龙骨突脐引深而牵,略被轴缘邀盖
大:(21mm~36mm)×(36mm--58mm)壳口扁夙形,体螺层周缘处略圣角状阴鉴本体和受精囊柄粗长
SN/T 3967—2014
鹿野氏大蜗牛
N.kano:(Kumda?
约6个
多有 1 条~2 条黑色的条带,周缘突起不明显脐孔深而窄,部分被轴缘遮盖
小:19 mm × 28 m
壳扁间形.体竭质周缘处不旱角状阴茎本体和受精囊柄短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