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 3677-2013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SN/T 3677-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3677-2013

中文名称: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606902

相关标签: 甘蔗 叶枯病 检疫 鉴定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3677-2013.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agonos pora sacchari Lo & Ling.
1范围
SN/T 3677规定了甘蔗等寄主植物.上的壳多胞叶枯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SN/T 3677适用于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3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基本信息
学名:Stagonospora sacchari Lo &. Ling
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fungi),壳多胞属(Stagonospora).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甘蔗等寄主植物叶片带菌传播。
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症状检查、保湿培养.分离培养病菌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观察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判定。
5仪器和用具
5.1 仪器
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带显微照相装置)、测微尺、天平(感量0.1 g)、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
5.2 用具
手持放大镜、滤纸、烧杯、培养皿、三角瓶、镊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量筒、酒精灯、吸管、解剖针、刀片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3677—2013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agonospora sacchari Lo & Ling2013-08-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4-03-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华南农业大学。SN/T3677—201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仁、习平根、李敏慧、黎财慧、张卫东、廖力、乐海洋、吴长坤、张建军、冯欣、石振。
1范围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甘蔗等寄主植物上的壳多胞叶枯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检疫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SN/T3677—201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基本信息
学名:Stagonospora sacchariLo &Ling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无性型真菌(Anamarphicfungi),壳多胞属(Stagonospora)。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甘蔗等寄主植物叶片带菌传播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bZxz.net
4方法原理
根据症状检查、保湿培养、分离培养病菌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观察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判定。5仪器和用具
5.1仪器
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带显微照相装置)、测微尺、天平(感量0.1g)、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
5.2用具
手持放大镜、滤纸、烧杯、培养皿、三角瓶、镊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量筒、酒精灯、吸管、解剖针、刀片等。
6试剂和培养基
6.1试剂
琼脂、蔗糖、1%次氟酸钠、70%乙醇等。SN/T3677—2013
6.2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配方参见附录B)。7现场检疫
按照SN/T2122规定结合症状检查进行抽样。重点检查叶片被害情况,受侵染叶片产生细长纺锤形黄褐色的条斑等,详细症状参见附录A。抽取代表性样品送实验室检验8病原菌鉴定
8.1症状检查
对于有病征出现的病部,用解剖针挑取或用刀片刮取病组织表面的小黑点制片,置于显微镜下镜检。
8.2保湿培养
无上述明显症状或看似健康的寄主组织材料,进行保湿培养。将寄主组织材料充分湿润后,置于垫有3层湿滤纸的塑料盒或袋中,在25℃、密闭条件下培养,观察症状的变化,进行显微镜检及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直接挑取病部的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团置于PSA平板上;或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取新鲜病组织,冲洗掉表面的泥土杂物后,用剪刀或解剖刀切取病健交界处组织,切成5mn见方小块,用70%乙醇表面消毒10s~30s,再用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min~5min,再用灭菌水浸洗3次.用火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移植在PSA培养基上,在25℃~28℃、黑暗下培养,长出菌丝后纯化再转至PSA培养基上培养7dlod。
8.4病菌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观察显微镜检分生孢子器、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人小。在25℃~28℃、黑暗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颜色变化、分生孢子器的形成情况。9鉴定特征
9.1病菌形态
分生孢了器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150μm~228μm,具有稍微向外突起的孔口,孔口直径17.1m~27.4um,器壁膜质,其厚度为13.7um17.1um,器壁外层由两到三层不规则的扁平状褐色至黑色细胞构成,内层细胞壁薄,内壁生有许多短小、纤细和无色的产孢细胞。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的长度为41um~46um,宽度为10um~-12um。分生孢子产生在产孢细胞顶端,包埋在胶质中。分牛孢子无色,椭圆形,顶端尖细,基部圆形或略微平截,分生孢子直或稍弯曲.(38.5um~51.5μm)×(9.8um~22.1μm),通常具有3个隔膜,极少有1个或4个隔膜,分隔处稍继缩,成熟的分生孢子在每个细胞中包含1~2个油球(图片参见附录C)。2
TKAoNhiKAca
2病菌培养性状
SN/T3677-2013
在PS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落周缘有典型的辐射状菌丝,菌落初为白色至浅肉色,后中央变为深橄榄色或黑色,菌落中央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初期为灰白色到浅褐色,后期变为深褐色。10
结果判定
以分离物的培养特征和培养性状作为鉴定依据,若以上特征与9.1、9.2鉴定特征相符合,判定为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
样品保存
发现带有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样品至少保存6个月,以备复验,谈判和仲裁。保存期满后,需经灭菌后方可处理。
12菌种保存
分离到的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菌种,转人PS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4℃黑暗条件下保存至少12个月,以备复验、谈判和仲裁。实验记录与保存
实验记录包括:样品的来源、种类、时间,实验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并要有实验人员和核人员签字。
TYKAONIKAca
SN/T3677—2013
A.1名称及分类地位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其他相关信息中文名称:甘燕壳多胞叶枯病菌、甘蔗叶烧病菌、甘蔗叶焦病菌英文名称:pathogenofleafscor分类地位:根据《菌物字典》第10版(2008)的菌物新分类系统,蔗壳多胞叶枯病菌属于真菌界
(Fungi),无性型真菌(Anamorphiefungi),壳多胞属(Stagonospora)。该真菌的有性态暂未发现。
A.2分布
菲律宾、泰国、日本、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南非、尼口利亚、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根廷、委内瑞拉、孟加拉国、古巴、墨济A.3寄主
sinense)、印度蔗(Saccharumbarberi)、甜根子甘蔗(Saccharumofficenarum)中国燕(Saccharu草(Saccharumspontaneum)、高粱(Sorghumbicolor)、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大莹野生燕(Sac-charum robustum)白茅(Imperataeylindrica)、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象草(Pennisetumpurpureum)A.4症状
发病初期(侵染后2d3d)病菌在寄主叶片(特别是嫩叶)上产生无数密集的小斑点,颜色为淡黄色、黄色至黄褐色,后随叶片的增长逐渐变为红褐色,并大融合成红褐色的条斑,具有黄色的晕圈,此其后病斑沿叶脉向上伸长扩大,病斑中条班常呈细长纺锤形,长约5cm~7cm,宽约0.3cm~1cm。央部分干枯呈灰褐色而边缘为淡红色。后期多数条斑相结合,在叶片尖端的干枯部分呈倒V形。在老叶上的病斑通常不形成条斑。病害严重时,寄主整个叶片除中脉外全部枯萎,远望状如火烧。观察干枯叶表面,可发现散生许多黑色隆起小点,是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A.5
生物学特性
病菌可依靠出能等寄主种苗和病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的分生孢了主要借风、雨、流水,人备活动等传播。成熟的分生抱子器遇雨水即膨胀,由开口逸散分生孢子,分生抱子遇水迅速萌发(95%的孢子遇水后4h即可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产生白色(后变深灰至粉红色)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侵入丝和附着器,穿过气孔上的保卫细胞侵染寄主,分生孢子借雨水流人漏斗状的寄主心叶部后,萌发并感染新叶,因此该病在雨季蔓延迅速,尤其在感病品种上发展迅速,引起严重损失。该病原菌可在侵染的叶片上存活几个月。芒为本病原菌的重要野生寄主。
iiKAoNhiKAca
B.1成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otatoSucroseAgar,简称PSA)配方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17g,蒸馏水1000ml,pH6.0~6.5。制法
SN/T3677—2013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滤去马铃薯,加人20g蔗糖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再加17g琼脂,加热使琼脂完全熔化后,趁热用纱布过滤,然后分装进行高压灭菌(121℃,20min)。
iKAoNirKAca
SN/T3677—20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为害症状及形态特征图注:由上至下为初期、中期、后期的为害症状图C.1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为害症状(引自李静修,2000)10 μm
分生跑子器
成熟的分生孢子
产孢细胞和未成熟的分生孢子
甘蔗壳多胞叶枯病菌的形态特征(引自CABInternational,2005)图C.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