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1538.2-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N/T 1538.2-2016
中文名称: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标准类别: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683544
相关标签:
培养基
指南
性能
测试
实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N/T 1538.2-2016.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Part 2: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ulture media.
1范围
SN/T 1538.2规定了培养基的通用质量控制要求并列举了固定和液体培养基的性能测试方法。
SN/T 1538.2适用于市售和自制培养基的性能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SN/T1538.1-2016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
3术语和定义
SN/T 1538.1-2016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常规质量控制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由基础成分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制备过程的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消除及包装和储存条件等因素所决定(参见附录A)。
供应商或制备者应确保培养基的理化特性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以下特性的质量评价结果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分装数量;
——外观、色泽和均--性;
——琼脂凝胶的硬度;
——水分含量;
——pH;
——缓冲能力;
——微生物污染。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营养添加剂或选择剂应进行适当的质量评价。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538.2—2016
代替SN/T1538.2—2007
培养基制备指南
第2部分:
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Part 2:Practical guidelines on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ulture media(ISO/TS11133-2:2003AMENDMENT1-2011,Microbiologyoffoodandanimal feeding stuffs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media-Part 2:Practical guidelines on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ulturemedia,MOD)
2016-08-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7-03-01实施
SN/T1538《培养基制备指南》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本部分为SN/T15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SN/T1538.2—2016
本部分代替SN/T1538.2—2007《培养基制备指南有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与SN/T1538.2—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附录B;
增加了附录C
删除原标准的英文部分。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TS11133-2: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培养基制备
指南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麟毅、吴文凡、陈舒奕、李卫华、赵贵明、张建军、郑铃、陈彬、郑晶、黄菁菁、黄晓蓉、林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538.22007。
HiiKAoiKAca
1范围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
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SN/T1538.2—2016
SN/T1538的本部分规定了培养基的通用质量控制要求并列举了固定和液体培养基的性能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市售和自制培养基的性能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SN/T1538.1一2016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3术语和定义
SN/T1538.1一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常规质量控制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由基础成分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制备过程的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消除及包装和储存条件等因素所决定(参见附录A)。供应商或制备者应确保培养基的理化特性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以下特性的质量评价结果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分装数量;
外观、色泽和均一性;
琼脂凝胶的硬度;
水分含量;
缓冲能力;
微生物污染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营养添加剂或选择剂应进行适当的质量评价。4.1.2基础成分
国际和(或)国家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基通常可以直接使用。但因其中一些基础生物成分质量不稳1
HiiKANi KAca
SN/T1538.2—2016
定,可充许对其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根据营养需要改变蛋白陈、牛肉膏、酵母浸膏的用量:根据所需凝胶作用的效果改变琼脂的用量;根据缓冲要求决定缓冲物质用量一根据选择性要求决定胆盐、胆抽提物和脱氧胆盐、抗菌染料的用量;根据抗生素的效价决定其用量
4.2微生物学要求
4.2.1概述
应选择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学性能测试4.2.2微生物污染
按批次的不同选择适量的培养基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测定其微生物污染。生产商应根据每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成分、制备要求和包装类型的不同,规定或建立其污染限值。分别从初始和最终制备的培养基中抽取或制备至少一个(或1%的)平板或试管,置于37℃或按特定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培养18h。
培养基的统计学抽样见GB/T2828.1—2012。注:该条款只适用于即用型培养基,4.2.3生长特性
4.2.3.1概述
选择下列方法对每批成品培养基,营养成分或添加剂进行评价:a)定量方法;
b)半定量方法;
c)定性方法。
按本部分或其他等同技术对培养基进行定量,半定量或定性评价。采用定量方法时,应使用参考增养基(见特定标准或附录B)进行对照:采用半定量和定性方法时,使用参考培养基(见特定标准或附录B)或能得到“阳性”结果的培养基进行对照有助于结果的解释。参考培养基应是从近期批次中选出的已知质量良好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稳定性测试应使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培养基或即用型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上自标菌菌落的外观-大小和形态都应十分典型(非目标菌应部分或全部被抑制)。4.2.3.2生长率
按规定用适当器具将适量测试菌株的工作培养物(5.2.2.1)接种至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每种培养基上菌株的生长率应达到所规定的最低限值(见相关标准或附录B)。定量方法中生长率PR的计算见式(1)。N
式中:
Ns一从一个或多个待测培养基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总数;.....( 1)
No一从一个或多个规定的参考培养基平板上获得的菌落总数(该菌落总数应≥100CFU)。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最低应为0.7,该类培养基应易于目标菌生长:选择性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最低应为0.1。通常应达到这个要求,特殊情况时可以放宽判定标准(见相关标准或附2
HiiKAoNiKAca
录B)。
SN/T1538.2—2016wwW.bzxz.Net
半定量方法采用生态测量技术在平板上划线,平板连续划线区域得分的总和即为生长指标G,这个值随培养基的不同而变化。将该值与已知测定值和(或)参考培养基的G值相比较,确保变化范围不超过标准要求。条件允许时,可建立每种培养基的允许范围参数。定性方法通常采用划线观察法。4.2.3.3选择性
为定量评价培养基的选择性,应按规定以适当器具将适量测试菌株的工作培养物(5.2.2.2)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和参考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选择性应达到规定值(见相关标准或附录B)。用式(2)计算选择因子SF:
SF=Do-Ds
式中:
D。——能在参考培养基上生长至少10个菌落的最高稀释度;Ds能在测试培养基上显示生长的最高稀释度。SFD。和Ds用log表示,例:Do10-4=log14.0.Ds10-3=log1.3.0选择因子SF=1.0。......(2)
非目标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S至少为2。通常应达到这个要求,特殊情况时可以放宽判定标准(见相关标准或附录B)。在半定量和定量法中,非目标菌的生长应该部分或全部被抑制。4.2.4生理生化特性(选择性和特异性)确定培养基的菌落形态学、鉴别特性和选择性,以获得培养基的整体性能,规定培养基的基本特性,使用一套适当的测试菌株对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非目标菌的被抑制程度进行测试。
4.2.5抗菌试验特性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取决于抗生素在培养基琼脂中的扩散程度和与琼脂中其他成分的作用。测定食品样品中抗菌物质的培养基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3性能评价和结果解释
若按照规定得到的所有测试菌株的性能测试结果均符合规定,则该批培养基品质优良:若只有基本要求和微生物学要求符合规定,则该批培养基可被接受。5培养基性能测试方法
5.1概述
本部分列举了液体、固体培养基的定量、半定量和定性测试方法。通常使用半定量和定性测试方法就能满足实验室对培养基性能测试的要求。评价新的培养基或新的供应商的产品时,应采用定量测试方法本部分列出了适合的测试菌株,见附录B。附录C中给出了与附录B中WDCM标准菌株编号对应的ATCC标准菌株编号,可供参考在制、修订微生物学标准时,应在标准中对相关测试菌株和所使用的培养基做出规定。为成功分离目标菌(如:沙门氏菌),应使用适当的样品,培养基和标准菌株建立对照实验,证明整个方法的生长率和灵敏度,同时证明培养基成分符合要求。3
HiiKAoNiKAca
SN/T1538.2—2016
5.2测试菌株
5.2.1概述
附录B针对不同的培养基列出了所推荐使用的目标菌株(生长率)和非目标菌株(选择性)测试菌株应符合SN/T1538.1一2016中6.3.2的要求。如根据测试需要选用强阳性菌株,微弱生长的阳性菌株,非特异性菌株或受损的菌株等SN/T1538.1—2016中第5章提供了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5.2.2工作菌株的制备
5.2.2.1概述
工作菌株是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中所制备的处于稳定生长期的纯菌株,也可以采用其他制备方法,但要保证接种菌株的纯度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工作菌株的可靠性。如经过冷冻的菌种复苏后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存活,则该菌株可以使用。5.2.2.2生长率测试用工作菌株
目标菌的定量、半定量和生长率试验常用每平板(或试管)的接种水平为10CFU~100CFU。5.2.2.3选择性测试用工作菌株
培养基选择性试验是将浓度为101CFU/mL~10°CFU/mL的非目标菌工作菌株悬浮液接种到平板上或试管中。
5.2.2.4培养条件
按相关标准和附录B中的条件对接种后的培养基进行培养。5.3固体培养基测试方法
5.3.1定量测试方法
5.3.1.1概述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固体培养基,但不适用于部分霉菌培养基的测试。可采用与下列方法效果等同的方法进行固体培养基的测试。5.3.1.2测试步骤
固体培养基定量测试步骤如下:一按5.2.2的方法使用工作菌株。选择能够代表一批培养基的适当数量的平板进行测试,并保证平板表面足够干燥。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参考培养基平板(见SN/T1538.12016中4.4.4)。用工作菌株的稀释液均匀涂布测试平板和参考平板,并按5.2.2的要求,选择菌落数在一定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可使用改进的Miles-Misrs表面滴落法,其他滴落计数法或螺旋平板法或倾注平板技术进行菌落计数,并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一计算每一平板或每一滴液体中的菌落数,评价菌落的大小和表面特征。5.3.1.3计算
根据平板上菌液的体积和稀释倍数,计算出培养基上菌落的平均值。滴落计数法需要确定液滴的TiiKAoNiKAca
数量和体积。
5.3.1.4结果解释
计算生长率P(4.2.3.2)和选择因子S(4.2.3.3,必要时).解释结果,5.3.2半定量测试方法
5.3.2.1概述
SN/T 1538.2—2016
该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性能测试,但仅能作为固体培养基的补充测试。用于测试的培养基应干燥到相同的程度,整个操作步骤应规范化,5.3.2.2
测试步骤
固体培养基半定量测试步骤如下:按常规的方法用大约15mL琼脂培养基制备平板;按5.2.1制备和使用工作菌株;
用3mm接种环按图1划线平板。A部分用接种环按0.5cm的间隔划4条平行线,按同样的方法在B区和C区域划线,最后在D区内划一条连续的曲线。划线时最好将模板图放在平板下面;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操作时用接种环而不用接种针,接种环应完全浸人培养基中。取一满环接种物,将接种环接触容器边缘3次可去除多余的液体。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表面的角度应为20°~30°。接种环压在琼脂表面的压力和划线速度前后一致,整个划线应快速连续,移取液体培养物时应将接种环伸人培养液下部以防止环上产生气泡或泡沫。
通常用同一个接种环对A一D部分进行划线,操作过程不需要对接种环灭菌。但为了得到低生长指数G,在接种不同部分时应更换接种环或对其灭菌。2
图1改进的划线法接种模式图和接种角度5.3.2.3计算
培养后,评价菌落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并计算生长指数G。每条有菌落生长的划线记作1分,每个5
SN/T1538.2—2016
培养血上最多为16分。如果仅一半的线有菌落生长,记作0.5分。如果划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生长量少于划线的一半,则记作0。记录每个平板的得分总和便得到G。如,菌落在A区和B区全部生长,而在C区有一半线生长则G为10。
5.3.2.4结果解释
目标菌的生长指标G大于6时,培养基可接受。非选择性培养基的G值通常较高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而非目标菌的生长应部分或完全被抑制。5.3.3定性测试方法
5.3.3.1概述
该方法可用作固体培养基性能测试的补充。5.3.3.2测试步骤
固体培养基定性测试步骤如下:按常规的方法用药15mL琼脂培养基制备平板按5.2.2的方法制备和使用工作菌株:一用3mm接种环取测试菌培养物,在测试培养基表面划平行直线。可同时在一个平板上接种多个菌株,但划线不能交叉;
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后的试管进行培养。注:也可使用其他划线技术。
结果解释
培养后按以下方法对培养基计分:0表示无生长;
—1表示微弱生长;
2表示生长良好。
目标菌得分应为2,并且有典型的菌落外观、大小和形态。非目标菌的生长应该部分或全部被抑制。
5.4液体培养基测试方法
5.4.1概述
测定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率应采用适当的接种方法。本条介绍用于评价液体培养基生长率和选择性的定量、半定量和定性方法。但液体培养基的细菌总数或得分应通过将培养物倾注或划线平板后才能得到。液体培养基特性反应的定性评价通过肉眼观察来实现。可采用与下列方法效果等同的方法进行液体培养基的测试。如,定量方法只能用定量方法所替代。5.4.2定量测试方法
5.4.2.1测试步骤
液体培养基定量测试步骤如下:从每批液体培养基中选择适当数量的试管或每份10mL的培养基进行测试:接种目标菌:用少量目标菌株培养物(每管10CFU~100CFU,接种物制备见5.2.2)接种测试6
肉汤和参考肉汤,混匀;
SN/T1538.2—2016
接种非目标菌:用大量非目标菌培养物(每管大于1000CFU。接种物制备见5.2.2)接种测试肉汤和参考肉汤,混勾:
一接种自标菌和非目标菌混合培养物:用少量(每管10CFU~100CFU,接种物制备见5.2.2)目标菌接种测试肉汤和参考肉汤,同时在每个试管中接种大量非目标菌(每管大于1000CFU接种物制备见5.2.2),混匀;
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后的试管进行培养;一培养后,从每一种肉汤中移取一定量的菌液,必要时可取原菌液的稀释液按5.3.1的方法涂布于非抑制性琼脂平板上;
—稀释剂和运输培养基:按每管100CFU~1000CFU接种测试菌(接种物制备见5.2.2),混。稀释剂在室温下放置45min后进行平板计数;运输培养基按常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后的试管进行培养,然后进行平板计数改进的Miles-Misrs方法、其他的涂布方法或螺旋平板涂布法等都可以用于平板菌落计数检测混合菌时,应在能够鉴别这些菌株的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涂布接种(例:平板计数琼脂中加人MUG可用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计数)。当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不能鉴别出混合菌时,应使用经性能测试合格的选择性琼脂培养基。5.4.2.2结果读取、计算和解释
培养后,对目标菌和非目标菌进行计数,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并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进行计算和解释:
a)按Pr(见4.2.3.2)和S值(见4.2.3.3)对参考肉汤和测试肉汤进行比较和解释:一目标菌的PR值不应小于0.1(测试培养基与参考培养基菌落总数的差别不超过一个数量级);
一非目标菌的SF值至少应达到2:混合菌中,自标菌株的生长不应受到非自标菌生长的抑制,即自标菌始终应为优势菌。b)在混合菌中目标菌数量的最低值及非目标菌数量的最高值应符合以下要求:目标菌的最低浓度应达到10%CFU/mL108CFU/mL;在选择性肉汤培养物中非目标菌的最高浓度不应超过10*CFU/mL。c)稀释剂和运输培养基不应引起目标菌和非自标菌数量太大的变化。微生物在这些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数量变化应在最初计数的士50%的范围内。注:液体培养基与菌种生长特性相关的质量在菌种生长早期表现最为明显。如测试菌在参考肉汤和测试肉汤中生长率和选择性的很多信息要在对数生长期,尤其是前对数生长期获得。因此,要观察培养基质量的微小变化,可在接种测试菌后的短时间内(如6h或12h)从液体培养基中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平板,5.4.3半定量测试方法
5.4.3.1测试步骤
液体培养基半定量测试方法如下:挑选一定数量试管或在一批培养基中吸取每份10mL的样品进行测试:目标菌,非自标菌以及混合菌的接种:在装有测试肉汤的试管中接种10CFU~100CFU的目标菌,同时接种更多数量(每管大于1000CFU)的非目标菌,混勾,一非目标菌的接种:在测试肉汤试管中接种较多数量(大于1000CFU)的非目标菌,混勾培养;一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一用3mm接种环取一环混合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到特定目标菌选择性平板上;7
SN/T1538.2—2016
一用3mm接种环取一环非目标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到非选择性平板(如TSA)上;一将两个平板按标准要求培养(见特定标准)5.4.3.2计算和结果解释
选择性平板上有至少10个目标菌菌落生长,则表示液体测试肉汤的生长率为良好。非选择性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者少于10CFU),则表示液体测试肉汤的选择性为良好5.4.4定性测试方法
5.4.4.1概述
单管定性法适用于液体培养基的性能测试。这项测试不能用于四硫磺酸盐肉汤等混浊培养基。5.4.4.2测试步骤
液体培养定性测试步骤如下:
用3mm接种环取一环工作菌株培养物直接接种到用于性能测试的液体培养基中;一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5.4.4.3结果解释
用目测的浊度值(如0~2)评价培养基(使用试管或瓶子培养):-0表示无混浊;
—1表示很轻微的混浊;
—2表示严重的混浊。
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2。
注1:有时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生长后聚集成细胞团,沉积在试管或瓶子的底部。发生这种情况时,小心振荡试管后进行观察
注2:该方法也可用于对液体培养基产气和颜色变化等反应特性的评价。6测试结果的记录
6.1制备商信息
培养基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按客户的要求提供培养基常规信息(见SN/T1538.1一2016中4.1.1)和相关测试菌株生长特性信息。
6.2溯源性
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对所有培养基性能测试的数据归档,并在有效期内进行适当的保存。建议使用内部质量控制单(参见附录A)进行文件记录并评价测试结果。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