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业标准(QC) > QC/T 1093-2018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
QC/T 1093-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1093-2018

中文名称:乘用车侧门防撞杆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431836

相关标签: 乘用车 防撞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1093-2018.Side impact tube beam for passenger car.
1范围
1.1 QC/T 1093规定了乘用车侧门防撞杆的基本参数及尺寸公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1.2 QC/T 1093适用于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片式等其他型式乘用车侧广]防撞杆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 ( 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8 (所有部分)金属材料拉伸 试验
JB/T 9204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乘用车侧门防撞杆side impact beam for passenger car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是用以加强乘用车侧门的结构,在乘用车侧面受到外部撞击时提高侧面抵抗侵人的能力,减小车辆侧面的侵人量,同时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降低或减少对乘员的伤害或危险。
3.2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side impact tube beam for passenger car
由高强度钢管和连接支架焊接组成,安装并固定在车辆侧门内外板之间的部件。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基本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4基本参数及尺寸公差
4.1基本参数
防撞杆钢管常用尺寸规格见表1。
4.2尺寸公差
4.2.1外径和壁厚尺寸公差
钢管外径尺寸公差见表2.壁厚尺寸公差见表3。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1093—2018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
Sideimpacttubebeamforpassengercar2018-04-30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宝工业和信息化都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8年第2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医用胶片打印机》等594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化工行业标准33项、石化行业标准10项、冶金行业标准11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9项,建材行业标准47项、黄金行业标准1项、机械行业标准247项、汽车行业标准8项、航空行业标准1项、船舶行业标准7项、轻工行业标准66项、纺织行业标准48项、包装行业标准4项、民爆行业标准6项、电子行业标准24项、通信行业标准12项;批准《水泵综合性能试验台校准规范》等63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其中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9项,石化行业计量技术规范6项,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9项,通信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3项,电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6项,现予公布。
以上化工行业产品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汽车行业标准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冶金、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黄金、纺织及包装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民爆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以上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出版,电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
附件:8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八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标准编号
8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标准名称
QC/T243—2018
QC/T1092—2018
QC/T932—2018
QC/T456—2018
QC/T790—2018
QC/T1093—2018
QC/T696—2018
QC/T695—2018
汽车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检测方法商用车15°深槽钢制车轮静态刚度试验方法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
颗粒粮食散装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气室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
汽车底盘集中润滑供油系统
汽车用继电器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43—2004
QC/T932—2012
QC/T456—1999
QC/T790—2007
QC/T696—2011
QC/T695—2002
QC/T419—1999
实施日期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2018-09-0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参数及尺寸公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编制说明.
QC/T1093—2018
tasssati
QC/T10932018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发、徐锋、李彦波、陈勇辉、孙振东、张明君、张尚娇、孙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
QC/T1093——2018
1.1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侧门防撞杆的基本参数及尺寸公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要求。1.2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片式等其他型式乘用车侧门防撞杆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3(所有部分)
GB/T228(所有部分)
JB/T9204
3术语和定义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乘用车侧门防撞杆sideimpactbeamforpassengercar乘用车侧门防撞杆是用以加强乘用车侧门的结构,在乘用车侧面受到外部撞击时提高侧面抵抗侵入的能力,减小车辆侧面的侵入量,同时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降低或减少对乘员的伤害或危险。
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sideimpacttubebeamforpassengercar由高强度钢管和连接支架焊接组成,安装并固定在车辆侧门内外板之间的部件。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基本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钢管
连接支架
图1乘用车侧门管式防撞杆示意图1
QC/T1093—2018
4基本参数及尺寸公差
基本参数
防撞杆钢管常用尺寸规格见表1。表1
外径/mm
椭圆31×25
注:“O”表示可选规格。
2尺寸公差
外径和壁厚尺寸公差
防撞杆钢管常用尺寸规格
壁厚/mm
壁厚尺寸公差见表3。
钢管外径尺寸公差见表2,星
外径/mm
外径尺寸公差
表3壁厚尺寸公差
壁厚t/mm
2长度公差和直线度
直线度为1mm/1000mm。
钢管的长度公差为±2mm1
尺寸公差/mm
尺寸公差/mm
4.3防撞杆钢管常用强度类别标记代号防撞杆钢管常用强度类别按照抗拉强度分为三个类别:STB1200、STB1470、STB1570。注:
抗拉强度,MPa
梁(BEAM)
管(TUBE)
钢制(STEEL)
5技术要求
5.1钢管的技术要求
5.1.1表面质量
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缝、结疤、褶叠、分层、搭焊、过烧等缺陷存在。5.1.2基本化学成分
钢管基本化学成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钢管基本化学成分
标记代号
STB1200
STB1470
STB1570
化学成分/%
注:根据需要,可适当添加Cr、Ti、Nb等合金元素。5.1.3
机械性能
0.01~0.06
0.01~0.06
QC/T1093—2018
按照6.2.3进行试验,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机械性能
延伸率/%
标记代号
STB1200
STB1470
STB1570
抗拉强度
≥1200
≥1470
≥1568
屈服强度
≥1078
≥1176
As0mm全尺寸纵向试样
1.4≤K2.0
注1:As0mm全尺寸纵向试样,标距50mm,试样尺寸及塞头尺寸和位置见图2。注2:Asomm纵向弧形试样。标距50mm,试样尺寸见图3。取样时避开焊缝。0.0010.003
0.001~0.003
0.001-0.003
As0mm纵向
弧形试样
注3:延伸率可满足全尺寸纵向试样或纵向弧形试样其一,只要试验机有足够的载荷能力,优先使用全尺寸纵向试样。
5.1.4静态弯曲性能
按照6.2.4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试验后钢管加载位置背面不应有裂纹,5.1.5低温冲击性能
按照6.2.5进行低温冲击试验,试验后钢管冲击位置背面不应有裂纹。5.1.6金相组织
按照6.2.6进行金相组织检测,满足JB/T9204—2008的3~6级要求。5.2防撞杆连接的性能
按照6.2.7进行防撞杆连接的性能试验时,钢管和连接支架不应脱开。3
QC/T1093—2018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为23℃±5℃。
6.2试验项目
6.2.1表面质量检测方法
钢管的内外表面在光照条件下目视检查。6.2.2化学成分
按照GB/T223的相关规定进行化学成分分析。6.2.3机械性能试验
6.2.3.1全尺寸纵向试样试验
将配合的金属塞头插入标准图2规定的试样,以便试验机钳口能牢固地夹持试样,要求试样不打滑。塞头不应伸到测量延伸率的试验区域。图2标示了全尺寸纵向试样及金属塞头的形状和塞头在试样中的位置及试样在试验机夹具上的位置。试验速率按照GB/T228的规定进行。单位:mm
试验机夹头不超
过此尺寸极限
试验机
夹持部分
注:d为塞头直径。
图2全尺寸纵向试样
6.2.3.2纵向弧形试样试验
纵向弧形试样
单位:mm
QC/T1093—2018
将图3规定的试样用试验机钳口牢固夹持,要求试样不打滑。试验速率按照GB/T228的规定进行。
6.2.4静态弯曲试验
试样按照长度不小于720mm的全尺寸管段取3件,以50mm/min加载速度进行试验直至位移为154mm,试验时施力方向始终垂直于两个支点的连线。试验压头半径为152.4mm,长度大于被测钢管直径,支撑装置半径为30mm,跨距为600mm。试验示意图如图4所示。R152.4
图4静态弯曲试验示意图
圆形钢管弯曲试验时,在焊缝位置为0°、90°、180°三个位置分别进行加载,如图5所示。5
QC/T10932018
焊缝0°位置
焊缝90°位置
图5圆形钢管焊缝位置
焊缝180°位置
椭圆形钢管弯曲试验时,在焊缝位置为90°进行加载,如图6所示。焊缝90°位置
图6椭圆形钢管焊缝位置
6.2.5低温冲击试验
试样按照长度不小于450mm的全尺寸管段取3件,在-40℃环境中保持1h,然后放置在冲击试验装置上,在20s内完成冲击试验。试验装置的支撑装置半径为17.5mm,跨距为250mm,重锤质量为175kg,头部半径为90mm,重锤放置在钢管上方1200mm,以自由落体方式撞击钢管中部。试验示意图如图7所示。
圆形钢管冲击试验时,在焊缝位置为0°、90°、180°三个位置分别进行冲击(见图5)。椭圆形钢管冲击试验时,在焊缝位置为90°进行冲击(见图6)。6
6.2.6金相组织
单位:mmWww.bzxZ.net
低温冲击试验示意图
QC/T1093—2018
试样在全尺寸管段中部截取或按零件技术条件规定部位截取,取样时不应有回火现象。金相试样经磨制后用含有体积分数为2%~5%硝酸的酒精溶液侵蚀,然后在400倍下测量显微组织。6.2.7连接性能
将防撞杆牢固地夹持在材料试验机上,要求试样不打滑,试验机以不超过5mm/min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达到12.5kN试验载荷为止,如图8所示。高强度钢管
焊接区域
焊接支架
图8防撞杆性能试验示意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