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301-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301-2014
中文名称: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030020
相关标签:
汽车
转向
助力
技术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301-2014.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motor vehicles power cylinder.
1范围
QC/T 301规定了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301适用于汽车液压助力转向装置中独立的转向助力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5179汽车转向系 术语和定义
GB/T 17446流体传动 系统及元件词汇
QC/T 484汽车油漆涂层
QC/T572汽车清洁度 工作导则测定 方法
3术语和定义
CB/T5179和GB/T1744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最大工作压力Pmax maximum operating pressure
助力缸在T作时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单位为MPa。
3.2最低起动压力minimum breakaway pressure
助力缸开始动作所需的最低压力,单位为MPa。
3.3最大行程maximum stroke
助力缸活塞从一极限位置到另--极限位置的位移距离。
3.4 负载效率load efficiency
实际输出力与理论输出力的比值。
3.5 最小压缩长度minimum compression length
助力缸两端联接中心之间的最小长度。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在产品的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上应注明:
a)型号。
标准内容
ICS4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301—2014
代替QC/T301—1999,QC/T302—1999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motor vehicles power cylinder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www-cn9365.om
刮涂层辅数码查真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4年第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不干胶标签印刷机》等1208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71项,汽车行业标准32项,船舶行业标准70项,航空行业标准111项,化工行业标准137项,治金行业标准69项,建材行业标准30项,石化行业标准14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项,轻工行业标准89项,纺织行业标准49项,兵工民品行业标准79项,核行业标准15项,电子行业标准2项,通信行业标准34项。批准《锰硅合金(FeMn68Si16)》等39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附件2)。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及化工、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治金行业标准由治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兵工民品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核行业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附件: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附件:
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231—2014
QC/T233—2014
QC/T66—2014
QC/T962—2014
QC/T680—2014
QC/T963—2014
QC/T234—2014
QC/T964—2014
QC/T6442014
QC/T965-
QC/T966—2014
QC/T459-2014
QC/T29106—2014
QC/T198-2014
QC/T220—2014
QC/T9672014
QC/T968—2014
QC/T969—2014
QC/T636
QC/T970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反冲起动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踏板静强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湿式离合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漆层技术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轮制动圈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
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汽车电动后视镜驱动器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随车起重运输车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易熔线技术条件
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
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佬含量的测定方法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乘用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31—1997
QC/T233—1997
QC/T66—1993
QC/T680—2002
QC/T234—1997
QC/T644—2000
QC/T488—2000
QC/T459—2004
QC/T29106—2004
QC/T198—1995
QC/T220—1996
QC/T636—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标准编号
QC/T971—2014
QC/T972—2014
QC/T299.1—2014
QC/T299.2—2014
QC/T563—2014
QC/T29097—2014
QC/T29096—2014
QC/T303—2014
QC/T301—2014
QC/T70—2014
QC/T226—2014
QC/T593—2014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滤芯技术条件
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
技术要求
第1部分: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盘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油罐技术要求和试验
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噪声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组件和制动衬组件
汽车液压比例阀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99——2000
QC/T299——2000
QC/T563—1999
QC/T29097—1992
QC/T29096—1992
QC/T303—1999
QC/T301—1999
QC/T302—1999
QC/T70—1993
QC/T226—1997
QC/T593—1999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QC/T301—2014
QC/T301—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T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C/T301—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和QC/T302—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与QC/T301—1999和QC/T302—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一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第4章增加\清洁度”、“最大行程”、“外泄漏”、“负载效率”、“耐腐蚀性”(见4.2.1、4.2.2、4.2.6、4.2.7、4.2.9);第5章增加“试验条件”、“清洁度试验”、“外泄漏试验”、“负载效率试验”、“高低温试验”、耐腐蚀性试验(见5.1,5.25.7,5.8,5.95.10)。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I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方向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早清、毛元祥、文卫平、丁成翠、颜尧、宋冠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T23003—1987;
-ZBT23004—1987
-QC/T301—1999;
QC/T302-—1999
1范围
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液压助力转向装置中独立的转向助力缸。2规范性引用文件
QC/T301—2014
下列义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5179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GB/T17446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词汇QC/T484汽车油漆涂层
QC/T572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5179和GB/T1744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最大工作压力Pmaxmaximumoperatingpressure助力缸在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单位为MPa。3.2
minimumbreakawaypressure
最低起动压力
助力缸开始动作所需的最低压力,单位为MPa。3.3
maximumstroke
最大行程
助力缸活塞从一极限位置到另一极限位置的位移距离。3.4
负载效率loadefficiency
实际输出力与理论输出力的比值。3.5
最小压缩长度
minimumcompressionlength
助力缸两端联接中心之间的最小长度。4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QC/T301—2014
在产品的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上应注明:a)型号。
最大工作压力Pmx,MPa
最大理论输出力F,N。按式(1)计算:c)
Fmax=Pmux
式中:D助力缸直径,mm。
d)最大行程,mm。
e)最小压缩长度,mm。
4.2性能要求
4.2.1清洁度。
4.2.1.1所有零部件应清洁,不应有残留毛刺及其他异物。4.2.1.2助力缸内部的杂质总量应不大于30mg,其中最大颗粒长度应不大于300um。4.2.2最大行程。
最大行程应满足助力缸制造商要求。4.2.3最低起动压力。
助力缸在最大行程范围内最低起动压力应不大于0.1MPa。4.2.4耐压性能。
助力缸在最大行程范围内,在1.5倍最大工作压力的作用下,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外泄漏等异常现象。
4.2.5内泄漏。
助力缸在最大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在2MPa压力和最大工作压力作用下的内泄漏量应符合表1规定。
表1不同缸径的内泄漏量
缸径,mm
内泄漏量,mL/min
4.2.6外泄漏。
性能要求
按5.3、5.4、5.5、5.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助力缸任何部位不应有外泄漏现象。4.2.7负载效率。
助力缸负载效率应不低于90%。
4.2.8高低温。
4.2.8.1在低温试验时最低起动压力应满足4.2.3的要求。4.2.8.2在高温试验时助力缸任何部位不应有外泄漏:内泄漏应满足4.2.5的要求。4.2.9耐腐蚀性。
按QC/T484规定的方法,盐雾试验150h。2
4.2.10耐久性。
经过10万次耐久性试验后:
QC/T301—2014
a)在最大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在最大工作压力的作用下,助力缸的内泄漏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在活塞杆密封处累积的油膜总量应不大于100mL;c)
满足4.2.4的要求。
不同缸径的内泄漏量
缸径,mm
内泄漏量,mL/min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测量仪器精度要求如下:
压力表测试误差不大于1%;
温度计测试误差不大于1℃;
流量计测试误差不大于1%;
测力计测试误差不大于1%。
试验液压系统原理图见图1。
5.1.3试验介质应满足以下要求:70
性能要求
试验介质在40℃时的运动黏度为29mm2/s~74mm2/s;除5.95.11规定的试验项目外,试验介质温度为(50±5)℃。
5.2清洁度试验
按QC/T572规定的方法,对助力缸内部清洁度进行测试,测量内部的杂质总量和最大颗粒尺寸。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3最大行程试验
在无负载工况下,助力缸活塞在最大行程范围内往复动作5次以上,排尽空气,使助力缸活塞分别停于两端极限位置,测量最大行程。5.4最低起动压力试验
在无负载工况下,调整供油系统压力,使助力缸作用面积最大的一腔压力逐渐升高,至助力缸起动时的压力即为最低起动压力。5.5耐压性能试验
在负载工况下,在最大行程范围内往复动作,增大工作压力到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往复动作10次。
5.6内泄漏试验
QC/T301—2014
1过滤器:2—液压泵:3—流量计:4—电磁换向阀:5—单向节流阀6—压力表:7一压力表开关:8一助力缸:9一加载缸:10一截止阀:11一溢流阀:12一单向阀:13一温度计图1试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使助力缸工作腔进油,在2MPa压力和最大工作压力下,分别保压30s后,测量经活塞泄漏至未加压腔的泄漏量。
5.7外泄漏试验
按5.3,5.4、5.5、5.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检查活塞杆密封处、缸体密封处和结合面等处是否有外泄漏现象。
5.8负载效率试验
将测力计安装在助力缸的活塞杆上,保持助力缸匀速运动,调整负载,使助力缸的压力达到最大工作压力的20%,在助力缸全行程中间90%范围内,至少五个行程点测量输出力-压力,并按式(2)计算出各行程点的负载效率,再进行平均,即为在此压力下的负载效率。然后按20%的递增率增加负载,再分别按上述试验方法和式(2)计算出4个压力点下的负载效率。W
式中:
负载效率:
实际输出力,N;
压力,MPa;
活塞有效面积,mm。
5.9高低温试验
5.9.1低温试验。
QC/T301—2014
将助力缸置于低温箱中固定,使温度降为(-40±5)℃并保温2h。然后向助力缸通入(-40±5)℃的试验介质,测量最低起动压力5.9.2高温试验。
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向助力缸通人(120±5)℃的试验介质,最大行程内往复运行10次,观察外泄漏情况,按5.6规定的方法测量内泄漏。5.10耐腐蚀性试验
5.10.1排尽助力缸内试验介质,将进出油口封堵后,放人盐雾试验箱中。5.10.2按QC/T484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试验。5.11耐久性试验
在负载工况下,试验油温为(80±5)℃,在最大行程范围内往复动作10万次,并使助力缸动作的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且平均动作速度不低于100mm/s。在试验过程中,搜集并测量活塞杆密封处累积的油膜总量。试验完成后,按5.5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压性能试验;按5.6规定的方法进行内泄漏试验。
S/N:1580242-463
158024\246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QC/T301—2014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辉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剧
880mm×1230mm1/160.75印张15千字2014年10月第1版2014年10月第1次印印数1—421册
统—书号:1580242·463
定价:12.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1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