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业标准(QC) > QC/T 966-2014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QC/T 966-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966-2014

中文名称: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661169

相关标签: 汽车 塑料件 涂层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966-2014.Coating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automotive plastic parts.
1范围
QC/T 966规定了汽车塑料件涂层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966适用于具有装饰性和/或防护性的汽车内装塑料件.外装塑料件和发动机舱内塑料件的涂层,标准紧固件和卡扣等小型塑料件的涂层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727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735色漆 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CB/T 1735- -2009 ,ISO 3248: 1998,MOD)
CB/T 1766色漆 和清漆涂层 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68色漆 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 橡胶砂轮法(GB/T 1768- 2006 . IsO 7784-2:1997 ,IDT)
GB/T 1865- 2009 色漆和清漆人 工气候老化和人T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1s0 11341: 2004,IDT)
GB/T 6739色漆 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CB/T 6739- 2006, ISO 15184: 1998 ,IDT)
CB/T9274- -1988 色漆 和清漆耐液体 介质的测定
CB/T9276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T 9276- - 1996 ,eqv ISO 2810: 1974)
CB/T 9278涂料试样状 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278- 2008 ,ISO 3270: 1984,IDT)
CB/T9286色漆 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286- 1998 ,eqv ISO 2409: 1992)
CB/T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CB/T9754- 2007 ,IS0 2813: 1994 ,IDT)
GB/T 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 2008 , ISO 2808: 2007 ,IDT)
CB/T 13893色漆 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 连续冷凝法
GB/T 23436汽车风窗玻 璃清洗液( GB/T 23436- 2009 ,JIS K 2398-1: 2001 , NEQ)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66—2014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Coating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automotive plastic parts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宝工和信意化音都网站:cn9365.org
刮涂属输数码查真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4年第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不干胶标签印刷机》等1208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71项,汽车行业标准32项,船舶行业标准70项,航空行业标准111项,化工行业标准137项,治金行业标准69项,建材行业标准30项,石化行业标准14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项,轻工行业标准89项,纺织行业标准49项,兵工民品行业标准79项,核行业标准15项,电子行业标准2项,通信行业标准34项。批准《锰硅合金(FeMn68Si16)》等39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附件2)。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及化工、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治金行业标准由治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兵工民品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核行业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附件: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附件:
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231—2014
QC/T2332014
QC/T662014
QC/T962—2014
QC/T6802014
QC/T963—2014
QC/T234—2014
QC/T964—2014
QC/T644—2014
QC/T965—2014
QC/T966—2014
QC/T459—2014
QC/T291062014
QC/T198—2014
QC/T220—2014
QC/T967—2014
QC/T968—2014
QC/T9692014
QC/T6362014
QC/T970—2014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反冲起动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踏板静强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湿式离合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漆层技术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轮制动圈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
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汽车电动后视镜驱动器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随车起重运输车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易熔线技术条件
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
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佬含量的测定方法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乘用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
被代替标准编号
OC/T231—1997
QC/T233—1997
QC/T66—1993
QC/T6802002
QC/T234—1997
QC/T644—2000
QC/T488—2000
QC/T459—2004
QC/T29106—2004
QC/T198—1995
QC/T220—1996
QC/T636—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标准编号
QC/T971—2014
QC/T972—2014
QC/T299.1—2014
QC/T299.2—2014
QC/T563—2014
QC/T29097—2014
QC/T29096—2014
QC/T303—2014
QC/T301—2014
QC/T70—2014
QC/T2262014
QC/T593—2014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滤芯技术条件
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第1部分:
技术要求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第2部分:
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盘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油罐技术要求和试验
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噪声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组件和制动衬组件
汽车液压比例阀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99—2000
QC/T299—2000
QC/T563—1999
QC/T29097—1992
QC/T29096—1992
QC/T303—1999
QC/T301—1999
QC/T302—1999
QC/T70—1993
QC/T226—1997
QC/T593—1999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涂层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QC/T966—2014
QC/T966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T作导则起草。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纳新、芦维强、岳晓峰、高成勇、栾俭新、周胜蓝、廖大政、徐勤力。1范围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件涂层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QC/T966—2014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装饰性和/或防护性的汽车内装塑料件、外装塑料件和发动机舱内塑料件的涂层,标准紧固件和卡扣等小型塑料件的涂层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727漆膜一般制备法
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1735—2009,ISO3248:1998,MOD)GB/T173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1766
GB/T1768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1768—2006,ISO7784-2:1997DT)
GB/T1865—2009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ISO11341:2004,IDT)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CB/T6739—2006,ISO15184:1998,IDT)GB/T67391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274-19881
GB/T9276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9276—1996,eqVISO2810:1974)G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9278—2008,ISO3270:1984,IDT)GB/T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CB/T9286—1998,eqvISO2409:1992)GB/T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CB/T9754—2007,IS02813:1994,IDT)C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ISO2808:2007,IDT)GB/T13893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23436汽车风窗玻璃清洗液(GB/T23436—2009,JISK2398-1=2001,NEQ)ISO4628-2色漆和清漆漆膜降解的评定缺陷量值、大小和外观均匀程度的规定第2部分:起泡等级的评定(Paintsand varnishes—Evaluation ofdegradation of 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2: Assessment of degree ofblistering)
ISO20567-1色漆和清漆涂层的耐石片划性的测定第1部分:多冲击试验(Paints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stone-chip resistance of coatings- Part I : Multi-impact testing)QC/T966—2014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内装塑料件interiorplasticparts安装在汽车车身或驾驶室内部的塑料件。3.2
外装塑料件exteriorplasticparts安装在汽车车身或驾驶室外部的塑料件。3.3
发动机舱内塑料件underhoodplasticparts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部的塑料件。3.4
样件samplepiece
供试验用的试样,取自实际装配使用状态下的完整制品或制品的一部分。3.5
样板template
供试验用的试样,与样件的基材相同,并按同一涂装工艺所制备的带有涂层的塑料板。涂层分类
根据汽车塑料件的安装部位和使用环境条件,将涂层分类。汽车塑料件的涂层分类、涂层代号、使用条件及应用示例见表1。
表1塑料件涂层分类、涂层代号、使用条件及应用示例涂层分类
塑料件
塑料件
涂层代号
使用条件
受太阳光直接照射,温度高的场合受太阳光直接照射,温度比较高的场合
不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场合
受太阳光直接照射,温度高的场合受太阳光直接照射,接近发动机热源的场合
不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场合
应用示例
仪表板总成、遮阳I板支座、内后视镜壳体及支架、后包裹架等仪表板垂直而、方向盘、副仪表板总成、门护板,立柱上护板眼镜盒,中央控制面板、座椅护板、门内拉手(包括顶棚拉手)等
立柱下护板、门槛压条、座椅下护板等天线帽、天窗顶盖、公司标牌、字标、洗涤喷嘴、保险杠、前围外板、装饰罩(条)、导流罩(板)、翼子板、侧装饰罩、门槛装饰板、立柱装饰板、侧防护板、外后视镜壳体、风窗装饰板、流水槽盖板等
散热器面罩、雾灯格栅等
轮罩、挡泥板、踏脚板装饰罩(商用车)等涂层分类
发动机舱
内塑料件
涂层代号
技术要求
使用条件
直接接触发动机热源的场合
间接接触发动机热源的场合
内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1(完)
发动机装饰罩等
各种保护套等
表2内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厚度,μm
划格试验
硬度,N
耐热性”
耐温变性
耐湿性
耐磨性
耐表面活性剂
耐风窗清洗液
耐润肤霜
耐人工汗液
人工辐射曝露
应用示例
QC/T966—2014
试验方法
平整均匀,手感、光泽和颜色符合图纸要求,无针孔、缩孔、露底和流挂等缺陷
按产品要求
优于或等于1级
≥10,涂层无破损,允许有轻微痕迹110℃±2℃存放120h,
外观无变化,且划格试
验优于或等于1级
80℃±2℃存放120h,
外观无变化,且划格试
验优于或等于1级
70℃±2℃存放120h,
外观无变化,且划格试
验优于或等于1级
无开裂、沾污等破坏现象,颜色及光泽允许轻微变化,且划格试验优于或等于1级
试验时间240h后状态调整24h,无起泡,无颜色变化,划格试验及硬度符合本表第3和第4项的要求
按产品要求
常温8h,中性洗涤液,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
目测触感
CB/T13452.2
CB/T9286
GB/T1735
CB/T13893
ISO4628-2
GB/T1768
GB/T9274—1988
常温8h,GB/T23436风窗清洗液,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GB/T9274—1988
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
允许光泽提升,颜色和手感不允许变化。划格试验及硬度符合本表第3和第4项的要求。外观无明显变化
装饰性漆膜综合评级0级,划格试验及硬度符合本表第3和第4项的要求。见6.4
CB/T1766
试验温度是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的,因塑料件材质不同也可宋用其他商定的试验温度,但需在试验报告中注:“
注明。
外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见表3)3
QC/T966—2014
厚度,μm
光泽(20°),
划格试验
铅笔硬度
抗石击,级
耐汽油性
耐风窗
清洗液
耐柴油性
耐机油性
耐制动液
耐冷却剂
耐通用
稀释剂
耐酸性
耐碱性
耐温变性
耐高压冲洗
耐湿性
大气曝晒
人工老化
表3外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平整光滑,光泽和颜色符合图纸要求,无针孔、缩孔、露底和流挂等缺陷按产品要求
本色漆大于或等于80:金属漆和珠光漆大于或等于85;其他漆种根据设计图纸
同车身技术要求
优于或等于1级
允许均匀橘皮
允许均匀橘皮
热固性塑料大于或等于B;热塑性塑料大于或等于2B(100kPa,2次),特性值小于或等于4常温1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8h,CB/T23436风窗清洗液,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
常温2h,无起泡、剥离、济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2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1h,无起泡、剥离、济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1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1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4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常温4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无开裂、沾污等破坏现象,颜色及光泽允许轻微变化(±10%):且划格试验及抗石击试验项符合本表第5和第7项的要求刻线处单边裂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mm试验时间240h后状态调整24h,无起泡,无颜色变化,划格试验优于或等于1级(尤其在以前起泡,状态调整24h后恢复的区域进行)试验时间为1a,装饰性漆膜综合评级0级试验时间为1000h,装饰性漆膜综合评级0级试验时间为400h,装饰
性漆膜综合评级0级
试验方法
GB/T13452.2
CB/T9754
橘皮仪
CB/T9286
GB/T6739
ISO20567-1
GB/T9274—1988的5.4
GB/T9274—1988的5.4
GB/T9274—1988的5.4
CB/T 9274—1988的5.4
CB/T9274—1988的第
CB/T9274—1988的第
GB/T9274—1988的第
GB/T9274—1988的5.4
CB/T9274—1988的5.4
GB/T13893
ISO4628-2
GB/T9286
CB/T9276
GB/T1766
CB/T1865—2009的表1
GB/T1766
本试验的测量角度是一般情况下推荐采用的,如果采用其他测量角度进行检测,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注:“
试验温度是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的,因塑料件材质不同也可采用其他商定的试验温度,但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3发动机舱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表4发动机舱内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序号
划格试验
耐汽油性
耐柴油性
耐机油性
耐制动液
耐冷却剂
耐通用稀释剂
耐热性”
耐温变性”
技术要求
平整光滑,光泽和颜色符合图纸要求,无针孔、缩孔、露底等漆膜缺陷
按产品要求
优于或等于1级
常温2h,无起泡、剥离、溶胀等破坏现象常温2h,无起泡、剥离、溶胀等破坏现象常温2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
常温1h,无起泡、剥离、济胀、变软等破坏现象,允许轻微颜色和光泽变化
常温1h,无起泡、剥离、济胀、变软等破坏现象,允许轻微颜色和光泽变化
常温1h,无起泡、剥离、溶胀、变软等破坏现象,无明显颜色和光泽变化
110℃存放240h,涂层外观无变
化,划格试验优于或等于1级
70℃存放240h,涂层外观无变
化,划格试验优于或等于1级
无开裂、沾污等漆膜破坏现象,划格试验项符合本表第3项的要求
QC/T966—2014
试验方法
GB/T13452.2
CB/T9286
GB/T9274—1988的5.4
GB/T9274—1988的5.4
GB/T9274—1988的5.4
CB/T9274—1988的第
CB/T9274—1988的第
9274—1988的第
CB/T1735
注:“
试验温度是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的,因塑料件材质不同也可采用其他商定的试验温度,但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试样。
试样分样件和样板两类。推荐在样件上进行测试,亦可在样板上进行测试。6.1.2状态调节环境。
涂装后的试样在试验前需进行状态调节,试样需在室温下(18℃~28℃)存放7d或在60℃温度下存放48h。
6.2弹簧笔硬度试验
6.2.1试验要求。wwW.bzxz.Net
弹簧笔硬度试验规定了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单一涂层或复合涂层体系抗半球型划针划透性能的试验方法。
QC/T9662014
6.2.2试验准备。
弹簧笔主要由笔头、笔杆、限位止器、弹簧和半球型划针组成。划针材质为碳化钨,直径有0.5mm,0.75mm和1.0mm3种尺寸,试验选配的划针应在报告中注明。弹簧量程有0N~3N、0N~10N和ON~20N3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量程。在不使用弹簧笔时,将限位止器置于零位以保护弹簧的精确度。
6.2.3试验过程。
取3块试样用于试验,试验应在CB9278规定的标准环境、在没有振动的试验台上进行。首先,将划针装人笔头中,选择相应量程的弹簧装人笔杆中,通过限位止器设置弹簧压力,以获得规定的负荷,并锁定限位止器。试样固定于试验台上,手握弹簧笔使划针垂直待测试样表面,以10mm/s的速度匀速向前划出一条长约10cm的直线。放下弹簧笔,检查涂层是否被划透。根据双方协商,也可以使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但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放大倍数。试验先用较小的负荷,然后逐渐增加负荷直至涂层被划透。记录划针划透涂层的最小负荷。对另两块试样重复测定,报告中记录3块试样测定的最小结果。6.3耐温变试验
6.3.1试验要求。
耐温变性规定了涂层对温度变化的承受能力,通过测定涂层经温度变化后,其机械性能、光泽、颜色的变化及肉眼可见的涂膜弊病而获得评价。6.3.2试验准备。
按GB/T1727制备待测试样,待测试样应平整、无扭曲,涂层应无任何可见裂纹和皱纹。尺寸为150mm×70mm×(0.8~1.2)mm。取4块待测试样,按产品规定的十燥条件和时间烘干,然后按GB9278的规定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备用。按GB/T13452.2的规定测量涂层厚度。取3块试板用于试验,另外一块作为对照板,做光泽、色差等相应测试后,保存到试验结束6.3.3试验过程。
待测试样在温度为90℃±2℃的试验箱中存放240h,接着按GB9278的规定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存放30min。接着在-40℃±2℃的T业冰箱中存放24h,最后按CB9278的规定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存放30min进行状态调节。
观察试验前后涂层外观的破坏状态、颜色、光泽等变化,并测试划格试验和抗石击试验。对于光泽变化率取三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划格试验和抗石击性取两次相同的等级为最终结果。
6.4耐润肤霜试验
6.4.1试验要求。
耐润肤霜特性规定了涂层对润肤霜的承受能力,通过测定涂层接触润肤霜后,其机械性能、颜色的变化及肉眼可见的涂膜弊病而获得评价。6.4.2试验过程。
试验采用市售润肤霜,牌号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在待测的试样上面盖上纱布,将润肤霜均勾地涂在纱布上压紧,以保证纱布的网眼内填满润肤霜,并将多余的润肤霜抹掉。然后,在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存放24h。去除纱布,并去除残留的润肤霜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