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852-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852-2011
中文名称:汽车用折边胶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133568
相关标签:
汽车
折边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852-2011.Hemming adhesive for automobile.
1范围
QC/T 852规定了汽车用折边胶粘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 852适用于汽车焊装工艺过程中车门、发动机罩、后备箱(门)罩等的内、外板卷边搭接部位用的汽车折边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2791胶粘剂 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GB/T 2793胶粘剂不挥 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5213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GB/T 7124胶粘剂拉伸 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13354液态胶 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
GB/T 16997胶粘剂 主要 破坏类型的表示法
3产品分类
汽车用折边胶的分类和特征见表1。
4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产品固化前、后应无毒、无异味,且不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用物质。
4.2技术要求
汽车用折边胶技术要求见表2。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标准状态: .
标准试验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
5.1.2试片材料及表面处理。
试片材料类型及其表面处理应按表3规定。
5.1.4仪器设备:
a)压流粘度计:由气压通过活塞对气缸内的试料进行加压,从其吐出量或吐出时间测定其粘度。出胶口径2mm,出胶口长度16mm;
b)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规格(20 ~60)℃,恒温灵敏度±1℃
c)电热恒温干燥箱 :恒温灵敏度±2℃ ;
标准内容
ICS83.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852--2011
汽车用折边胶
Hemming adhesiveforautomobile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产品分类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 852--2011
QC/T852--2011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三友(天津)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众盛胶粘剂有限公司、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龙苑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之香、李士学、陈奇、李远光、张晓东、周晓东、雷文民。1范围
汽车用折边胶
QC/T 852---2011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折边胶粘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焊装工艺过程中车门、发动机罩、后备箱(门)罩等的内、外板卷边搭接部位用的汽车折边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2791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GB/T2793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521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GB/T7124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13354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16997胶粘剂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3 产品分类
汽车用折边胶的分类和特征见表1。表1汽车用折边胶的分类和特征
4技术要求
4.1般要求
低粘度、中等粘接强度、防锈性能好中等粘度、中等强度、高防锈性能特
高粘度、高强度、高韧性、高防锈性能,可含有粒径为(0.15~0.25)mm的增强材料高粘度、高强度、高韧性、高防锈性能,含有粒径为(0.15~0.25)mm的增强材料产品固化前、后应无毒、无异味,且不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用物质。4.2技术要求
汽车用折边胶技术要求见表2。
QC/T 852—2011
密度(g/cm2)
压流粘度(g/min)
固化前
固化后
储存稳定性
汽车用折边胶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均匀膏状物或含
均匀膏状物
60~80或供需
双方协定
粘度变化率(%)
不挥发物含量(%)
油面附着性(s)
流动性(mm)
燃烧持续性
前处理液匹配性
油漆匹配性
剪切强度
剥离强度
耐热性
过烘烤性
欠烘烤性
高低温交变性
耐热老化性
耐湿热性
耐盐雾性
电泳漆匹配性
中涂、面漆匹配性
N/25 mm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
均匀膏状物
40~60或供需
双方协定
有实心增强材料
分布均匀的膏状物
20~~40或供需
双方协定
2s内自熄
供需双方协定
漆膜外观平整、光滑,无缩孔现象供需双方协定
注:固化后剪切强度、剥离强度测试时胶粘剂的破坏型式为内聚破坏。5
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标准状态:
标准试验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5.1.2试片材料及表面处理。
试片材料类型及其表面处理应按表3规定。2
≥100
含实心增强材料、
分布均匀的膏状物
10~20或供需
双方协定
≥100
试片类型
油面钢板
表3试片材料类型及表面处理
材電料
表面处理
QC/T 852-2011
厚度分别为2mm和0.8mm,符合GB/T」将试片浸人供需双方协定的油品中,取出后,在标准条件状5213的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5.1.3试板烘烤条件:
按表4规定进行烘烤放置。
烘烤前放置
烘烤条件
标准烘烤
过烘烤
欠烘烤
烘烤后放置
仪器设备:
态下垂直放置24h
表4试板烘烤条件
室温,1h
连续(170±2)℃,20minbzxZ.net
连续(210±2)℃,20min
连续(160±2)℃,20min后再连续(140±2)℃,20min室温,24h
压流粘度计:由气压通过活塞对气缸内的试料进行加压,从其吐出量或吐出时间测定其粘度。出胶口径2mm,出胶口长度16mm;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规格(20~60)℃,恒温灵敏度±1℃;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灵敏度±2℃;喷灯:内径11mm的煤气(本生)喷灯;电子拉力试验机:具有电加热保温箱,恒温灵敏度±2℃,负荷精度±1%;f)
低温冷冻箱:灵敏度±2℃;
g)湿热老化试验箱:恒温灵敏度±1℃,相对湿度容差±5%。5.2 外观
将试样充分搅匀后,用干净的刮刀挑取(20~30)g试样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均匀地刮涂成薄层,目视试样的均质性。
5.3密度
按GB/T13354的规定进行测试。
5.4压流粘度
将出胶口安装到气缸上,然后将恒温至(23±2)℃的试样注人气缸内并防止空气混人试料内,从上部放人活塞。将缸口安装到5.1.4规定的压流粘度计的通气口处,拧紧,注意不要漏气。启动气泵,将压力调至0.5MPa,放胶,记录1min的出胶量,平行测定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压流粘度的测定结果。
5.5储存稳定性
5.5.1试验步骤:
用5.4相同方法测试出试样的初始压流粘度,将该试样约250mL放入广口瓶中,加盖后置于5.1.4规定的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内,于(40±2)℃下放置168h,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按5.4相同3
QC/T 852—2011
方法测试其压流粘度。
5.5.2粘度变化率的计算:
由式(1)计算粘度变化率Y(%),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n× 100%
式中:
Y—粘度变化率,%;
ni—试样初始粘度,g/min;
n2—试样经(40±2)℃,168h储存后的粘度,g/min。5.6不挥发物含量
按GB/T2793的规定进行测试。
5.7油面附着性
制取符合5.1.2材质的150mm×70mm×0.8mm的试片,将3g试样从50mm处滴落到试片的中心部位,3min后垂直立起钢板,测定试样附着在其原位置的时间。5.8流动性
用铲刀将足量试样涂到符合5.1.2材质尺寸为200mm×200mm×0.8mm的试片上,将不锈钢或塑料材质的刮板(如图1所示)有半圆形缺口的一端贴紧试片板面,从试样的一端开始,沿一直尺缓缓地移动刮板,将其刮涂成d4mm、长80mm的半圆状胶条,分为纵向与横向。然后,分别在以下条件下测定试样的流动性:
单位为毫米
图1刮板外形尺寸图
a)测试常温下的流动性时,将上述试片放置于成70°的支架上(如图2所示),室温下保持10min后,分别测定纵向与横向试样移动的距离;试样
图2支架示意图
QC/T852—2011
b)测试加热时的流动性时,将上述试片放置于成70°的支架上,保持此状态,一起放人5.1.4规定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170±2)℃下烘烤20min后取出,冷却后,分别测定纵向与横向试样移动的距离。
以移动距离最大值为试样流动性测定结果,准确至0.5mm。5.9燃烧持续性
5.9.1试件制备:
制取符合5.1.2材质尺寸为100mm×300mm×0.8mm的试片,用刮板刀将试样沿纵方向涂覆在试片的中心部位,如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燃烧持续性试验片形状和尺寸示意图图3
5.9.2试验步骤:
本试验用于测定焊接时汽车用折边胶的燃烧持续时间,如图4所示。将试片的试样面朝下,与水平面呈45°,将5.1.4规定的喷灯火焰对准试样的中心部位,使火焰顶端刚好接触胶样表面,在此状态下保持10s,然后远离火焰并将试片置于垂直状态,观察试片2s内能否自熄。单位为毫米
一试片
图4燃烧持续性试验片示意图
-iiiKAoNniKAca-
QC/T 852—2011
5.10前处理液匹配性
由供需双方协商,使用无问题即可认定为合格。5.11油漆匹配性
5.11.1电泳漆匹配性:
将尺寸为110mm×70mm×0.8mm的磷化试板按(180~220)V×2min或当事双方协定的试验条件进行电泳,晾置15min后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进行固化,观察电泳漆漆膜外观是否平整、光滑,有无缩孔现象,若漆膜粗糙或出现缩孔,则该电泳漆不能用于评价汽车折边胶与电泳漆的配套性。
在磷化试板上涂布50mm×25mm×3mm胶层,于室温下放置4h以上,将该试样放置于1L电泳漆槽中,试样平行底面且距底面约25mm处,在(60~120)r/min条件下连续搅拌16h,再放人空白磷化板按(180~220)V×2min或当事双方协定的试验条件行电泳,晾置15min后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进行固化,与标准试板进行比较,对比浸过折边胶电泳液制得的电泳试片与标准试片有无差异,观察电泳漆漆膜外观是否平整、光滑,有无缩孔现象。5.11.2中涂、面漆匹配性:
由供需双方协商,使用无问题即可认定为合格。5.12剪切强度
5.12.1试件制备:
制取符合5.1.2材质尺寸为100mm×25mm×2mm的试片,将试样涂敷在试片上,涂敷面积为12.5mm×25mm,用直径0.1mm的线状金属丝做间隔条以保持一定的粘接厚度,含粒径为(0.15~0.25)mm的增强材料的折边胶直接涂敷,不必采用金属丝作为间隔。再将另一同样试片与之搭接、叠合,刮去两侧多余的试样,再用铁夹子从两侧夹紧,于室温下放置1h 以上。5.12.2试件烘烤:
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取出后于室温下放置24h,除去夹子,供测定用。5.12.3测试步骤:
按GB/T7124规定测试折边胶的剪切强度,拉伸速度为10mm/min,试件数量不少于3个,计算平均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5.13剥离强度
5.13.1试件制备:
制取符合5.1.2材质尺寸为150mm×25mm×0.8mm的试片,将试样涂敷在试片上,涂敷面积为100mm×25mm,用直径0.1mm的线状金属丝做间隔条以保持一定的粘接厚度。含粒径为(0.15~0.25)mm的增强材料的折边胶直接涂敷,不必采用金属丝作为间隔。再将另一同样试片与之搭接、叠合,刮去两侧多余的试样,再用铁夹子从两侧夹紧,于室温下放置1h以上。5.13.2试件烘烤:
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取出后于室温下放置24h,除去夹子,供测定用。5.13.3测试步骤:
按GB/T2791规定测试折边胶的剥离强度,拉伸速度为200mm/min,试件数量不少于3个,计算平均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5.14耐热性
QC/T 852--2011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然后将试件安装在5.1.4规定的电子拉力试验机上,电加热保温箱保持(80±2)℃恒温。然后盖上盖子,将试件在此温度下放置5min以上,使试样温度达到平衡。在此状态下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5.15过烘烤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过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取出后于室温下放置24h,除去夹子。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5.16欠烘烤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欠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取出后于室温下放置24h,除去夹子。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5.17高低温交变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将试件作冷热交变循环,循环条件如下:
(80±2)℃ ×16 h -→(-40±2)℃ ×8 h→(40±2)℃ ×16 h→(-40±2)℃ ×8 h将试件作连续4次循环,然后将其置于标准状态下放置24h后再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5.18耐热老化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然后将试件放在5.1.4规定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80±2)℃下放置168h后取出,并在标准状态下静置24h。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
5.19耐湿热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然后将试件放在5.1.4规定的湿热老化试验箱中,在相对湿度为(95±5)%、温度为(50±2)℃的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放置480h后取出,擦去水分,并在标准状态下静置24h。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5.20耐盐雾性
按5.12.1制备试件,按5.1.3规定在标准烘烤条件下烘烤试件。然后将试件按GB/T1771规定进行盐雾试验480h后取出,擦去盐水,并在标准状态下静置24h。按5.12.3测试其剪切强度。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产品按本标准检验后方能出厂,并附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6.1.1出厂检验。
汽车用折边胶出厂检验项目:外观、密度、不挥发物含量、油面附着性、粘度、流动性、固化后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
6.1.2型式检验。
6.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7
iiiKAoNniKAca
QC/T 852--2011
a)正常生产1年后,或配方、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质量时;b)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用户提出要求时。6.1.2.2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2汽车用折边胶技术要求中所列进行全项目检验。6.2组批与抽样
6.2.1组批:
由同一批原材料、按同一配方和制造工艺、在同一个生产周期内(通常不超过10天)制造的质量均匀的产品构成个检验批。
6.2.2抽样:
对每批产品总包装数量的20%进行抽样,抽样包装数量不得少于3件,每批产品包装数量不足3件时则逐件取样。每件抽取样品数量不得少于100g。6.3检验结果判定
检验结果如有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指标值时,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未达到相应指标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7.1 标志
标志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执行标准编号、商标、生产批号、净含量、生产日期、储存保质期、生产单位名称。标志应置于每个产品包装的明显位置,必须粘贴牢固,并保持完整和清晰。每个批号产品的包装容器上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7.2包装
用封闭容器包装;容积、形状可根据用户需要而定。7.3运输、储存
7.3.1产品储存和运输前应验明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和漏损。7.3.2运输和装卸产品时,应轻拿轻放。7.3.3运输和储存产品应远离火源,避免受热、日晒和雨淋;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内,储存温度宜在35℃以下,储存期不少于3个月。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