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774-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774-2006
中文名称: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552664
相关标签:
汽车
交流
发电机
电子
电压
调节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774-2006.
1范围
QC/T 774规定了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QC/T 774适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拖拉机、内燃机、工程机械及其他特殊用途的交流发电机调节器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批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QC/T73汽车电气设 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C/T413- -2002汽车电气设备 基本技术条件
QC/T424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 气特性试验方法
QC/T 729- -2005 汽车用交流 发电机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调节电压VREc Regulation Voltage
在环境温度为23C +5C ,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一起 工作,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10%额定输出电流工作时,B +端的输出电压。
3.2最大峰值磁场电流lem maximum peak value for rotor coil current
调节器可靠工作允许的最大峰值磁场电流。
3.3输出级饱和压降VsATsaturation voltage drop for output stage
在环境温度为23C +59C、规定的直流电压下,调节器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峰值磁场电流Ims时,F端的电压。
标准内容
QC/T774—2006
本标准主要参照欧洲及美、日等国相关产品的标准、QC/T413一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及QC/T729—2005《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等资料进行编制。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汽车电子部、北京奥博华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襄樊东车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博宇汽车电机厂、温州华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李伟阳、沈兴祖、李博、周新华、金亦新、贾挺云。1范围
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QC/T774—2006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拖拉机、内燃机、工程机械及其他特殊用途的交流发电机调节器可参照采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C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批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QC/T73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24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QC/T729—2005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调节电压VREcRegulationVoltage在环境温度为23℃±5℃,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一起工作,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10%额定输出电流工作时,B+端的输出电压。3.2
最大峰值磁场电流IgMmmaximumpeakvalueforrotorcoilcurrent调节器可靠工作允许的最大峰值磁场电流。3.3
输出级饱和压降VsATsaturationvoltagedropforoutputstage在环境温度为23℃±5℃、规定的直流电压下,调节器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峰值磁场电流1Mm时,F端的电压。
HYiKAoNrKAca
QC/T7742006
最低工作电压VpMINminimumoperationvoltage在环境温度为23℃±5℃,调节器安装在匹配的带激磁二极管的交流发电机上(即规定的磁场绕组直流电阻R),调节器提供规定的预激磁电流(即在规定的充电指示灯功率与蓄电池电压条件下),调节器D+端的电压。
4型号
型号命名方法按QC/T73的规定。本标准采用如下型号命名方法:型号命名方法
5要求
5.1产品通用规定
H表示高端驱动即内搭铁
L表示低端驱动即外搭铁
W表示外装式
N表示内装式
设计序号用二位或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4表示分立元件
5表示集成混合
6表示专用集成混合
7表示单片单功能
8表示集成混合多功能
9表示单片多功能
1表示12V系列
2表示24V系列
4表示42V系列
F表示发电机
T表示调节器
D表示电子式
调节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1
调节器安装方式可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调节器的常态工作环境温度为23℃±5℃。5.1.3
调节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40℃~105℃(内装式)、-40℃~85℃(外装式)或按用户要求。5.1.4
5调节器为连续定额工作制。
5.2调节器的外形、引脚(线)的标记和颜色及安装尺寸调节器的外形、引脚(线)的标记和颜色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5.3调节器的外观要求
色泽均勾、光滑、无气孔、无开裂及无封装剂流溢现象。a
b)密封性好,各引出脚(线)应牢固。5.4产品的防护性能
产品的防护性能应符合QC/T413—2002中3.6的规定。2
5.5塑料件耐温性
QC/T774—2006
调节器用塑料件材料耐温性能或其他性能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本标准推荐塑料为阻燃性材料,耐温等级为:≥180℃(内装式)或≥160℃(外装式)。5.6电气特性
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
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按用户要求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本标准推荐值见表1。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推荐值(T=23℃±5℃)表1
试验项目
调节电压
负载特性AV
转速特性IAVI
调节器高温调节电压性能。
试验条件
I=10%I(≥5A)
I,=10%lh
[,=90%lg
n,=1500r/min
ng=10000r/min
I=10%/(≥5A)
调节电压或调节电压差,V
12V系列
14.5±0.25
0≤AV≤0.50
IAVI≤0.30
24V系列
28.5±0.3
1AVI≤0.30
在环境温度T=105℃±2℃(内装式)、T,=85℃±2℃(外装式)或按用户要求时,调节器高温调节电压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2调节器高温调节电压性能
试验条件
n=nR,I=10%I(≥5A)
调节器低温调节电压性能
12V系列
≥>13
调节电压Vew,V
24V系列
在环境温度T=-40℃±2℃时,调节器低温调节电压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表3调节器低温调节电压性能
试验条件
n=n,=10%1(≥5A)
5.6.4调节器温度补偿系数。
12V系列
调节电压VV
24V系列
温度补偿系数为:(-3.5±2)、(-5±2)(-7±2)、(-10±2)、(-3~~-10)mV/℃或按用户要求。
5.6.5调节器空载调节电压。www.bzxz.net
TTKAONKAa
QC/T774—2006
在环境温度T,=23℃±5℃、在2000r/min和额定转速下、空载(包括断开蓄电池)运行时,交流发电机B+端电压不大于16V(12V系列)或不大于32V(24V系列)。5.6.6调节器输出级饱和压降VsATo调节器的最大峰值磁场电流IM和输出级饱和压降VsA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本标准推荐值见表4:
表4调节器最大峰值磁场电压levy和输出级饱和压降VsAr推荐值调节器最大峰值磁场电流Imo
调节器输出级饱和压降VsaT,V
12V系列
注:对于采用达林顿功率管以外的其他功率管的调节器输出级饱和压降另作规定5.6.7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VpMINo24V系列
与带激磁二极管的交流发电机匹配的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本标准推荐值见表5(或按用户要求)。表5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推荐值
电源电压V
14V系列
28V系列
5.6.8调节器预激磁电流。
充电指示灯
等效电阻Rw
转子线圈
等效电阻R
最低工作电压VDaN,V
与不带激磁二极管的交流发电机匹配的调节器的预激磁电流(发电机不转动时)应不超过1.5A,或按用户要求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5.7调节器可靠工作最高外壳温度调节器可靠工作最高外壳温度不超过140℃。外壳温度在160℃时调节器应能在交流发电机转速为3000r/min、输出电流为40%1,时短期工作,时间不小于1h,调节器应不失效,5.8抛负载性能
调节器应能承受交流发电机全抛负载(包括蓄电池)试验100次,试验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
5.9响应时间
当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下负载从90%额定负载到10%额定负载发生突变时,不应出现电压失控、调节滞后、电压表摆动等现象,调节恢复时间不应大于0.5s。4
5.10多功能调节器其他功能
多功能调节器其他功能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5.11耐振动性能
QC/T774—2006
调节器应能经受X、Y、Z三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振动试验条件按QC/T729—2005中4.14的规定,内装式调节器按在“发动机上”的条件考核,外装式调节器按“其他部位”的条件考核。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2产品耐环境性能(特殊试验按用户要求)5.12.1调节器应能承受QC/T413—2002中3.10.1的耐低温试验。恢复常温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2.2调节器应能承受QC/T413—2002中3.10.2的耐高温试验。恢复常温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2.3调节器应能承受QC/T413—2002中3.10.3的耐温度变化试验。恢复常温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2.4调节器应能承受QC/T413—2002中3.11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恢复常温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2.5有要求时,调节器按QC/T729—2005中4.18进行盐雾试验,试验时间为96h。恢复常温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3电磁兼容性
调节器与匹配发电机按QC/T413—2002中3.9的规定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试验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5.14耐久性
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按QC/T729一2005中4.24的规定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后,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6试验方法
6.1调节器的通用试验方法
调节器的通用试验方法应符合QC/T729—2005中5.1的规定6.2外形及安装尺寸
外形及安装尺寸、引出脚(线)的长度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检测量具进行检测,应符合本标准5.2的规定。
6.3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用目测法,应符合本标准5.3的规定。6.4防护性能试验
防护性能试验按QC/T413—2002的4.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6.5塑料件耐温性试验
a)室温测量零部件的安装尺寸及与其他零部件的配合尺寸,并做好记录。5
HKAONKAca
QC/T774-2006
b)将该部件放入180℃(内装式)或160℃(外装式)高温箱中储存2h,恢复常温后再次测量零部件的安装尺寸及与其他零部件的配合尺寸,并做好记录。e)比较同一尺寸的两次测量结果,其变化量在产品图样规定的范围内为合格6.6电气性能试验
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除外):a)试验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0.5级,其他电气测量仪表精度不低于1级,除另有规定外,试验环境温度为23℃±5℃。
调节器必须与检验合格的相匹配的交流发电机配套试验。b)
试验应在调节器测试台或交流发电机测试台上进行,调节器测试台或交流发电机测试台电路与蓄电池应符合QC/T424中3.1.2的有关规定,试验电路如图1所示。调节器
调节器
交流发电机本
(a)内搭铁
外装式调节器
交流发电机
调节器
(e)内搭铁
6.6.1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试验。6.6.1.1调节器调节电压试验。
内装式调节器
图1试验线路图
交流发电
(b)外搭铁
交流发电机
调节器
(d)外搭铁
在环境温度为23℃5℃下,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一起运行,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和10%I下运转至调节器的温升稳定,检测发电机B+端的电压即为调节器调节电压值VRFc,应符合表1中序号1的规定。
6.6.1.2调节器负载特性试验
在环境温度为23℃±5℃,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一起运行,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6
QC/T774—2006
和10%I下运转至调节器的温升稳定,检测发电机B+端的电压即为调节器调节电压VaEG。增加交流发电机输出电流为90%IR,立即检测发电机B+端的电压VRECH。两个电压的差值△V(VnEG-VREGH)即为调节器负载特性值,应符合表1中序号2的规定。6.6.1.3调节器转速特性试验。
在环境温度为23℃±5℃,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一起运行,交流发电机在10%1下,转速从1500r/min变化到10000r/min,交流发电机B+端的电压变化值1△VI即为调节器转速特性值,应符合表1中序号3的规定。6.6.2调节器高温调节电压性能试验。将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放在高温箱中(内装式为105℃±2℃,外装式为85℃±2℃、或按用户要求)。发电机转速为3000r/min,电流为40%l,连续运转2h后,在2min内按本标准5.6.2测试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6.6.3调节器的低温调节电压性能试验。将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放在-40℃±2℃的低温箱中,储存2h后,在2min内按本标准5.6.3测试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6.6.4调节器温度补偿系数。
按如下方法计算调节器温度补偿系数:温度系数1=(高温调节电压值-常温调节电压值)/(105-23)(对内装式)温度系数2=(常温调节电压值-低温调节电压值)/[23-(-40)】温度系数1和温度系数2均应符合本标准5.6.4的规定。6.6.5调节器空载调节电压试验。在环境温度T=23℃±5℃、额定转速、空载(包括断开蓄电池)运行时,交流发电机端电压应符合本标准5.6.5的规定。
测量空载电压的电压表应为磁电式指针电压表,精度为0.5级。6.6.6调节器输出级饱和压降试验。输出级饱和压降试验线路见图2,可变电压U.为13V(12V系列)或26V(24V系列),调节电阻R值使电流表指示值/达到表4中IFmm规定值,然后测量调节器F端与E端(外搭铁)或D+端(内搭铁)间的电压即为输出级饱和压降VsAT,应符合表4的规定,试验时间不大于30s。D
(a)外搭铁
6.6.7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试验。R
(b)内搭铁
输出级饱和压降测试原理图
KAONYKACa
QC/T774-2006
图3为低端驱动(外搭铁)的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测试电原理图。对于高端驱动(内搭铁)的调节器,R,连接位置做相应变动。E
图3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测试电原理图使电源电压V、转子线圈等效电阻R及充电指示灯的等效电阻R符合表5的有关规定,此时调节器D+端与E端间电压即为调节器最低工作电压VDMIy,测试结果值应符合表5的有关规定。6.7调节器最高外壳温度试验
将调节器与匹配交流发电机放在高温箱中(内装式为105℃±2℃,外装式为85℃±2℃)发电机转速为3000/min,电流为40%lg,连续运转2h后,用预先埋置在调节器外壳上(离功率管最近处)的热电偶测量调节器外壳温度,应符合本标准5.7的规定。6.8抛负载试验
调节器与匹配的交流发电机放置在交流发电机试验台上,在额定转速及额定电流下运行10s抛去负载(包括蓄电池)转入空载运行15s,为一次抛负载,共进行100次。试验后检查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6.9响应时间试验
当交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下发生从90%额定负载到10%额定负载的突变时,用记忆示波器记录交流发电机B+端电压变化波形,并测量调节恢复时间,应符合本标准5.9的规定。6.10多功能调节器功能试验
按产品技术条件中相应规定试验。6.11振动试验
按QC/T729—2005中5.10规定。试验后检查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6.12产品耐环境性能:
6.12.1调节器耐低温试验。
按QC/T413-2002中4.10.1规定。恢复常温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
6.12.2调节器耐高温试验。
按QC/T413—2002中4.10.2规定。恢复常温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
6.12.3调节器耐温度变化试验。按QC/T4132002中4.10.3规定。恢复常温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8
的规定。
6.12.4调节器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QC/T774—2006
按QC/T729—2005中5.14规定。恢复常温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
6.12.5调节器耐盐雾试验。
按QC/T4132002中4.13规定。恢复常温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
6.13电磁兼容试验
按QC/T413—2002中3.9规定。试验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6.14耐久性试验
按QC/T729—2005中5.19规定。试验后,测量调节器电压调节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规定。7
检验规则
调节器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文件。调节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调节器的出厂检验应按本标准的5.2、5.3及5.6.1、5.6.6.5.6.7规定。调节器的验收按QC/T413—2002中5.4规定。7.5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制造厂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一次:产品停产二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5.2型式检验的抽样和分组按QC/T413—2002中5.5.2的部分规定进行。推荐按表6规定进行,成批或大量生产后的型式检验允许用2台产品做耐久性试验。7.5.3型式检验的合格判定按QC/T4132002中5.5.3的规定7.6其他规定。
当产品标准对测试环境温度、抽样数量、试验项目和顺序号有规定时,则按产品标准的规定。8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8.1调节器的标志(包括产品包装)应符合QC/T413—2002中6.1的规定。8.2调节器的包装应符合QC/T413-2002中6.2的规定、8.3调节器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QC/T413—2002中6.3的规定。9
HTKAONIKAca-
QC/T774—2006
检验项目
外型、引脚(线)
及安装尺寸
外观要求
防护性能
塑料件耐温性
电压调节性能
高温调节电压
低温调节性能
温度补偿系数
空载调节电压
输出级饱和压降
最低工作电压
最高外壳温度
抛负载试验
响应时间()
其他功能要求
振动试验
温度变化
温度、湿度循环变化
电磁兼容性(*)
耐久性
*:认可试验项目。
型式检验的抽样和分组推荐
试验方法
备注(样机号)
另外提供各3件样品
VVVVVVV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