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业标准(QC) > QC/T 30-2004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
QC/T 30-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C/T 30-2004

中文名称: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doc zip

下载大小:12607081

相关标签: 机动车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C/T 30-2004.
1范围
QC/T 30规定了机动车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磁振动式喇叭(以下简称电喇叭)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QC/T 30适用于M、N、L.、L、L.类机动车,其他机动车辆用电喇叭可参照执行。
QC/T 30不适用于优先通行的车辆,例如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所使用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响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742-2001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QC/T 73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基频basic frequency of waves
单位时间内电喇叭膜片振动的次数。
3.2音程配合volume to match
双音电喇叭和三音电喇叭的基频配比。
3.3电子电喇叭electrici ty trumpet
利用电子控制器激励膜片振动产生声响的电喇叭。
4产品分类及其型号编制
4.1根据结构形式,电喇叭分为筒形、螺旋形和盆形。
4.2根据工作方式,分为机械式电喇叭和电子电喇叭。
4. 3电喇叭的型号编制应符合QC/T 73 的规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150
CCSY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565.2—2022
代替GB3565—2005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Safetyrequirementsfor bicycles-Part2:Requirementsfor cityandtrekking,youngadult,mountainand racingbicycles(IS4210-2:2015,Cycles—Safetyrequirementsforbicycles-Part 2: Requirements for city and trekking, young adult, mountain andracingbicycles,MOD)
2022-12-2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有害物质
与安全相关的紧固件可靠性和强度裂纹检查方法
突出物
车轮与车轮/轮胎组合件
轮辋、外胎和内胎
......
前泥板
脚蹈和脚/曲柄驱动系统·
驱动链条与驱动传动带
链轮与传动带驱动保护装置
鞍座与鞍管
辐条挡盘
行李架
装配完整自行车的道路试验
照明系统和反射器
鸣号装置
制造商说明书
位置和内容
6.2耐久性试验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4210-2:2015结构编号对照附录B(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4210-2:2015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附录C(资料性)
车把几何位置
参考文献
GB3565.2—2022
GB3565.2—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356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第2部分。GB(/T)356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第3部分:一般试验方法;
第4部分:车闸试验方法;
第5部分:车把试验方法;
第6部分:车架与前叉试验方法;第7部分:车轮与轮辋试验方法;第8部分:脚暨与驱动系统试验方法;第9部分:鞍座与鞍管试验方法。本文件代替GB3565一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与GB3565-一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与ISO4210:2015的适用范围一致,并增加了“和共享自行车”(见第1a)
章,2005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有害物质的要求(见4.1);增加了与安全相关的紧固件可靠性和强度的要求(见4.3):增加了裂纹检查方法(见4.4);更改了突出物的要求(见4.5,2005年版的4.2);更改了车闸的要求(见4.6,2005年版的第5章);更改了车把的要求(见4.7,2005年版的第6章);更改了车架的要求(见4.8,2005年版的第7章);更改了前叉的要求(见4.9,2005年版的第8章);更改了车轮与车轮/轮胎组合件的要求(见4.10,2005年版的第9章);更改了轮辋、外胎和内胎的要求(见4.11.2005年版的第10章);增加了前泥板的要求(见4.12);更改了脚蹭和脚蹈/曲柄驱动系统的要求(见4.132005年版的第11章);增加了驱动传动带的要求(见4.14.2);更改了链轮与传动带驱动保护装置(见4.15,2005年版的第14章);更改了鞍座与鞍管的要求(见4.16,2005年版的第12章);更改了辐条保护盘的要求(见4.17,2005年版的第15章);增加了行李架的要求(见4.18);更改了装配完整自行车的道路试验的要求(见4.19,2005年版的第21章);更改了照明系统和反射器的要求(见4.202005年版的第17章);更改了鸣号装置的要求(见4.21,2005年版的第18章);更改了制造商说明书的要求(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19章);mWww.bzxZ.net
GB3565.2—2022
更改了标识的要求(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20章);x)
删除了试验方法(见2005年版的第22章~第31章);y)
删除了脚闸线性试验取得最佳直线和土20%极限线的最小平方的说明(见2005年版的附录z)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4210-2:2015《自行车两轮自行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本文件与ISO4210-2:2015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本文件与ISO4210-2:2015章条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SO4210-2:2015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本文件进行了下列最小限度编辑性改动:将文件名称更改为《自行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以便与现有的标准化文件协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3首次发布为GB3565—1983,1993第—次修订,2005第二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GB3565.2—2022
GB(/T)3565《自行车安全要求》是根据自行车产品安全需求而起草,其目的是确保按照本文件生产的自行车尽可能安全。GB(/T)3565《自行车安全要求》由9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自的在于统一标准各部分的专用术语。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和竞赛自行车的要求。目的在于将4类自行车的安全要求集中归类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便于强制执行。第3部分:一般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将自行车安全要求的通用试验方法集中统一,便于操作。第4部分:车闸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车闸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车闸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
第5部分:车把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车把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车把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
第6部分:车架与前叉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车架与前叉的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车架与前叉的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第7部分:车轮与轮辋试验方法。自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车轮与轮的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车轮与轮辋的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第8部分:脚与驱动系统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脚与驱动系统的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脚暨与驱动系统的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第9部分:鞍座与鞍管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对自行车安全要求中鞍座与鞍管的要求进行专业试验,并为鞍座与鞍管的试验方法改进提供机会。本文件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T3565.1术语和定义标准、GB/T3565.3~GB/T3565.9试验方法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与本文件配合使用。这7个试验方法标准,旨在确保单个部件以及自行车整车的强度和可靠性符合要求,并要求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GB(/T)3565的范围仅限于产品安全考虑。如果自行车在公共道路上使用,则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管理规定。为了提高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并考虑到对所有类型自行车的适用性、尺寸和操作人员的影响,试验机试验方法反映了当今的先进水平,比道路试验方法更受青自行车安全质量关乎到消费者的交通生命安全。1983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三个版本的GB3565。GB3565一2005发布实施已有17年,为我国自行车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安全性能不断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等同采用ISO4210:1996自行车两轮自行车安全要求》。2014年ISO4210再次修订发布,由原来1个标准修订为9个标准。为此,GB3565也由原来1个标准修订为9个标准,标准水平与国际标准局步,维继续为我国自行车产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V
1范围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GB3565.2—2022
本文件规定了各种鞍座高度(见表1)的自行车及其零部件在设计、装配和试验方面的安全和性能要求,同时为制造商编制自行车使用和保养方面的操作说明给出了技术指南本文件适用于鞍座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635mm且小于750mm的青少年自行车,鞍座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635mm的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包括折叠自行车(见表1和图1)和共享自行车。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自行车,例如:送货自行车、斜躺式自行车、串列自行车、小轮竞技自行车以及设计和装配用于苛刻条件下骑行的自行车,如经批准的比赛、表演或特技类的自行车。注:对于鞍座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435mm的自行车,见GB6675.2:对于鞍座最大高度大于435mm且小于635mm的自行车,见GB14746
表1鞍座最大高度
单位为毫米
自行车类型
鞍座最大高度H
标引序号说明:
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
≥635
鞍座最大高度;
最小插人深度标记:
地平面。
青少年自行车
≥635且<750
图1鞍座最大高度
山地自行车
≥635
竞赛自行车
≥635
GB3565.2—202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65.1—2022
GB/T3565.3—2022
GB/T3565.4—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ISO4210-1:2014,MOD)自行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一般试验方法(ISO4210-3:2014,IDT)自行车安全要求第4部分:车闸试验方法(ISO4210-4:2014,MOD)注:GB/T3565.4—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4:2014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65.5—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5部分:车把试验方法(ISO4210-5:2014.MOD)注:GB/T3565.5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5:2014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65.6—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6部分:车架与前叉试验方法(ISO4210-6:2015注:GB/T3565.6—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62015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65.7—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7部分:车轮与轮辋试验方法(ISO4210-7:2014,注:GB/T3565.7—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7:2014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65.8-2022
2014,MOD)
第8部分:脚暨与驱动系统试验方法(ISO4210-8:自行车安全要求
注:GB/T3565.8-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8:2014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65.9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9部分:鞍座与鞍管试验方法(ISO4210-9:2014注:GB/T3565.9—2022被引用的内容与ISO4210-9:2014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差异GB/T3579
自行车链条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GB/T35792006.ISO.9633:2001,IDT)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
玩具安全第4部分:特定元素对迁移2008力车轮胎性能试验方法
GB/T9749
GB/T22048
GB/T22790
GB/T23263
GB/T31887.1
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自行车衣架(GB/T22790—2008,ISO11243:1994.IDT)制品中石棉含量测试方法
自行车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
第1部分:照明和光信号装置(GB/T31887.12019.ISO6742-1:2015.MOD)
GB/T31887.2
自行车
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
第2部分:回复反射装置(GBT31887.22019,ISO6742-2:2015,MOD)
GB/T31887.3自行车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ISO6742-3:2015,IDT)
ISO14878
第3部分: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的安装和使用自行车声响警示装置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CyclesAudiblewarningdevices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2
3术语和定义
GB/T3565.1—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要求
4.1有害物质
GB3565.2—2022
任何与骑行者密切接触的部件,如:车架上的油漆及聚合物的涂层、鞍座表面、把套和闸把应符合GB6675.1规定的可迁移元素(其他玩具材料)、增塑剂(所有产品包括可放人口中的产品)的限量要求部件中可迁移元素的限量按GB6675.4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增塑剂的含量按GB/T22048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4.2锐边
在正常的骑行,搬运和保养时,骑行者的手、腿等可能触及之处,都不应有外露的锐边。例如毛剩、尖角、卷边或类似的工艺处理。注:见GB/T19096—2003。
4.3与安全相关的紧固件可靠性和强度4.3.1螺栓的可靠性
任何用于在车架或前叉上安装减震机构、发电机托架、制动装置、泥板的螺栓,都应有合适的防松装置,例如防松垫圈、防松螺母、螺纹防松胶水或锁紧螺帽。用于安装轮毂闸和盘闸的紧固件应有耐热防松装置。
注1:用于连接轮毂发电机的螺栓不在此列注2:例如,螺栓的机械和物理性能由GB/T3098.1规定。4.3.2最小断裂力矩
用于固定把横管、把立管、把端把、鞍座和鞍管的螺栓连接,其最小断裂力矩应大于制造商推荐的锁紧力矩的20%。
注:如果制造商推荐的锁紧力矩有范围规定,则使用推荐的最大锁紧力矩。4.3.3自行车折叠装置
如果自行车带有折叠装置,折叠装置应设计成在自行车骑行时,能以简使,稳定而文安全的方式牢固地锁紧,在折叠时不应损伤任何管线。在骑行时,锁紧机构不应碰到车轮和轮胎,且不会意外松脱或打开折叠锁紧机构。
4.4裂纹检查方法
应采用标准方法使存在的裂纹突显出来。那些可见裂纹即为本文件所规定的因试验而产生的失效特征。
注:例如,在GB/T18851.1~18851.4中规定的染料渗透方法。此外,白色油漆或表面处理可用来帮助检查复合材料。
GB3565.2—2022
5突出物
以突出物形式存在,能够导致伤害使用者的管和刚性部件应当加以防护。突出物末端保护物的尺寸和形状没有明确规定,但应给出一个合适的形状避免发生身体伤害。螺栓会构成刺伤的风险,其超出内螺纹配合部分的突出物长度不应大于螺栓外径尺寸。注1:本要求是为了解决有关自行车使用者摔倒在自行车突出物或刚性部件上(例如车把、闸把)可能造成内伤或皮肤刺伤的风险。
注2:把横管未端防护要求见4.7.24.6车闸
4.6.1制动系统
每辆自行车应至少装有两个独立操控的制动系统。至少有一个制动前轮,一个制动后轮。制动系统应操纵灵活.并应符合4.6.8制动性能的要求闸皮不应含有石棉材料。石棉含量按GB/T23263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4.6.2手闸
4.6.2.1闸把位置
前后制动器的闸把位置应正确安装。左侧闸把操纵后制动器,右侧闸把操纵前制动器。制造商应在说明书中进行说明[见第5章b)]。闸把尺寸
不同类型的闸把,其车把与闸把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各种类型产品的具体要求如下。a)A型或B型的闸把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骑行者的手指与车把或其他覆盖物接触的长度不小于40mm的区域内,测量车把与闸把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鞍座最小高度为635mm或更高的自行车,d不大于90mm;对于鞍座最小高度为635mm以下的自行车,d不大于75mm。按GB/T3565.4—2022中4.1.1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闸把应在其调节范围内达到上述要求注:见第5章c)有关鞍座最小高度的内容。b)C型闸把
将符合GB/T3565.4—2022中图3所示的C型握闸把尺寸量规放置在闸把(或副闸把)B点和C点之间任一位置与车把握把或其他任何覆盖物上,如图2c)所示,闸把向车把无任何移动。尺寸d不应大于100mm。
按GB/T3565.42022中4.1.2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闸把应在其调节范围内达到上述要求。4
标引序号说明:
支点:
类型A
类型C
骑行者握把时的手指最外侧与闸把末端之间的距离:B
1/2L处的点:
距离闸把末端20mm(对于延伸闸把为15mm)的点;握闸尺寸:
闸把支点中心到闸把末端的距离。图2闸把尺寸
4.6.3车闸部件安装和钢绳要求
类型B
GB3565.2—2022
单位为毫米
按制造商说明书安装车闸时,紧绳螺钉不应割坏钢绳的丝股。即使发生车闸钢绳断裂,也不应导致车闸部件的任何零件妨碍车轮转动。钢绳尾端应装有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尾套,用以防护或防止钢绳松散的其他处置。注:见4.3有关紧固件的要求,
4.6.4闸皮和闸盒组合件-
强度试验
摩擦材料应牢固地安装在闸盒、底板或闸瓦上,按GB/T3565.4—2022中4.3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制动系统或其任意部件不应损坏,制动系统应符合4.6.8制动性能的要求。4.6.5车闸的调整
每个车闸应配备一个手动或自动的调节机构。每个车闸应能用或不用工具调整到有效的操纵位置,使用到制造厂商推荐的闸皮磨损需要更换的5
GB3565.2—2022
程度。车闸经正确调整后,闸皮不应触及除预期制动面以外的任何东西。安装普通前后闸的自行车,当车把转角60°时,闸皮不应与车轮的轮辋相碰;在车把回复到正中位置时,前后拉管应既无弯曲,也无扭转。4.6.6手闸制动系统强度试验
按GB/T3565.4一2022中4.4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均不应断裂4.6.7脚闸制动系统强度试验
4.6.7.1通则
如果安装脚闸制动系统,制动应通过骑行者的脚对脚施以与驱动方向相反的力来实现。制动机构应独立有效,与驱动齿轮的位置或调整无关。曲柄的驱动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的差值不应大于60°。试验时应在曲柄的每个位置施加一个不小于250N的脚暨力,每个位置的施力应保持1min。强度试验
按GB/T3565.4一2022中4.5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均不应失效。4.6.8制动性能
有两种试验方法来确定制动性能,经验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是适合的,都可以应用。一种试验方法是道路试验,通过试验直接测得制动距离,使受试车闸的可靠性直接得到证明。另一种试验方法是试验机试验,通过试验测得制动力,再计算出制动性能的数值。车闸的可靠性能是由线性测量来确定的。最后还要通过简单道路试验,以检验其平稳、安全、停住的特性。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符合4.6.8.1.1或4.6.8.1.2的要求。注:简单道路试验方法见GB/T3565.4—2022中4.6.5.7h)。道路试验
4.6.8.1.1
按GB/T3565.4—2022中4.6.3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自行车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自行车类型
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
青少年自行车
试验条件
制动试验速度与制动距离
使用的车间
单后闸
单后闸
单后闸
单后闸
最大校正的制动距离
自行车类型
山地自行车
竞赛自行车
4.6.8.1.2
试验机试验
试验条件
制动试验速度与制动距离(续)速度
使用的车闸
单后闸
单后闸
单后闻
单后闸
GB3565.2—2022
最大校正的制动距离
按GB/T3565.4-2022中4.6.5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自行车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自行车类型
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
青少年自行车
山地自行车
竞赛自行车
试验条件
计算制动性能值
使用的车间
单前闸
单后闸
单前闸
单后闻
单前间
单后闸
单前闸
单后闸
单前间
单后闸
单前闸
单后闸
单前闻
单后闸
单前间
单后闸
最小制动力值,B,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