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CB/T 8523-2011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CB/T 852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B/T 8523-2011

中文名称: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mechanical slipwa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1-05-18

实施日期:2011-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3804807

相关标签: 机械化 滑道 设计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造船和海上建筑物>>船舶和海上建筑物综合>>47.020.99有关造船和海上建筑的其他标准

中标分类号:船舶>>造船专用工艺设备>>U99造船用其他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标准价格:0.0

出版日期:2011-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修造船厂中船舶上墩、下水的机械化滑道的术语和定义、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电气设备设计等要求。并对新建、改造和扩建船舶下水重量适用范围作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船舶下水重量为3000t以下的滑道及配套设备设计。对新建、改造和扩建的船舶水下重量为3000t以上、5000t以下的滑道设计,经论证后可参照使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7.020.99
备案号:32194-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 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 of mechanical slipway2011-05-18发布
TRECISNAETRE
(刮)内置防伪码
真品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滑道工艺设计
4.1滑道选型
4.2滑道主要参数的确定
4.3船舶支承系统设计荷载的确定5滑道设备设计
一般要求
5.2牵引系统设计
5.3承船系统设计
5.4整体船架设计
5.5绞车、绞盘设计
6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选用要求
6.3交流电源
6.4驱动与控制方式.
6.5电缆导线及其敷设
6.6保护接地。
6.7电气系统的保护
6.8电气设备的安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机械传动效率的概略数值
滚筒直径与钢绳直径比率e值.
滚筒长度计算
CB/T 8523—2011
CB/T8523—2011
本规范中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姜乃锋、李德华、陆麟宝、蒋明、徐亮、邬志雄、陈显民、黄飘、盛文蔚。II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修造船厂中船
电气设计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船下水重
下水重量为3000t以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修改单(不包含误的
是否可使用这些
GB/T700
GB/T1591
GB/T4942
GB50017-
GB50055
GB12923-
JB/T4315+
术语和定义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CB/T8523—2011
水的机械化滑道(以下简称滑道)的工艺、主要配套设备及为3000t以下的滑道及配套设备设计。双新建、改造和扩建的船舶下的清道设计,
经论证后可参照使用
确过本规范的用拓成为拆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言件,其随后所有的
离容)或修订版均木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
大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几题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我本规薄最新版本。)
碳素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一分级钢结构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投舶工艺术语
配重机电控设备
造船设施
GB12923--1991确的及干术语和建义透用于本规范。3.1
三层架横向斜船架滑道
hide orgle stipway
由斜船架、横移架和随船架组成,并二起下水药横向机械化滑道。摩擦式绞车frictionaltypewinch公
由前后一对滚简组成结构主体,通过电动机和传动机构使其同向旋转,依靠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完成牵引外界荷载的放绳和收绳运动的绞车。3.3
绞盘capstan
由盘体和电动机及传动机构组成,电机驱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盘体作水平旋转,利用钢丝绳和盘体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荷载的机械。1
CB/T8523—2011
4滑道工艺设计
4.1滑道选型
滑道主要形式
4.1.1.1滑道的主要形式分为纵向机械化滑道和横向机械化滑道、4.1.1.2纵向机械化滑道包含下列形式:a)
整体式直线型船排滑道和分节式直线型船排滑道;b)
纵向两支点滑道;
纵向斜船架滑道;
变坡横移纵向滑道。
4.1.1.3横向机械化滑道包含下列形式:横向高低轨(或高低腿)滑道;a)
b)横向斜船架滑道包含下列三种形式:1)横向整体斜船架滑道;
2)横向分节斜船架滑道;
3)三层架横向斜船架滑道。
4.1.2滑道位置及选型的要求
滑道选型应根据船广的生产性质(单纯的造船、修船、修造兼营等不同情况)以及造船数量、设计代表船舶和其尺度及下水重量等选定。4.1.2.2滑道位置根据下述水域与陆域条件确定:a)滑道位置的水域宜符合岸线顺直、冲刷或淤积轻微的条件。水流流速宜不大于1.0m/s,波高宜不大于0.5m;
滑道的水下基础工程应避免过多的改变自然地形,以减少局部回淤对生产的影响和经常维护费b)
用的增加;
纵向滑道的中心线应考虑水流流向及潮汐变化;横向滑道应使船舶轴线与水流流向基本平行:c)
滑道位置应选择在能满足纵、横滑道末端布置的水域范围内。若主航道偏工厂水域一侧,滑道d)
末端伸入水域位置应得到当地航政管理部门或港务监督部门同意。船舶上墩下水时操纵水域宽度约为1.5倍~2倍的船长;
滑道工程宜选择在地质条件基本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天然地基上。滑道在水域布置时,应兼e)
顾到陆上场地,宜选择地质条件基本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地段,布置船台、横移区和滑道上端构筑物等。
4.1.2.3滑道选型应根据厂址的岸线、自然水深、水域宽度、水下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岸线变迁和冲淤情况而定。
4.1.2.4滑道选型应考虑厂区岸线的长度和厂区的纵深尺度条件。对于岸线较短和纵深较大的情况,应优先选用纵向滑道;对于沿岸水下地形较陡和厂区纵深较小的情况,应优先选用横向滑道。4.1.2.5滑道选型应考虑厂区总体工艺流程和广内的运输情况。4.1.2.6滑道选型应考虑建成后操作使用方便,日常维护工作量少。4.2滑道主要参数的确定
滑道坡度的确定
4.2.1.1纵向滑道坡度
CB/T8523—2011
船排滑道坡度可取1/15~1/20,大型滑道取小值,小型滑道取大值。水位差较大地区为缩短滑道长度宜取1/11~1/15;淤积严重、滩地平缓的水域宜取1/20。4.2.1.2横向滑道坡度
横向滑道坡度按船舶吨位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可取1/4.5~1/12,对于大中型船舶宜取1/8~1/12,中小型船舶宜取1/4.5~1/8。bzxz.net
4.2.2滑道轨距的确定
4.2.2.1纵向滑道轨距,宜取船舶型究的1/2~1/3。小型船舶和线型尖瘦的机动船取大值,大型船舶和线型较肥的机动船取小值;四轨滑道的轨距以内轨轨距和外轨轨距的平均值为准。两支点滑道宜取1/2~1/3船宽。
4.2.2.2横向滑道的轨距或轨道组间距,根据船舶垂线问长度和荷载分布以及相应的轮压等因素综合考虑。横向高低轨(或高低腿)滑道的轨道间距宜取6m~8m,最大可达10m(横向滑道两支点除外)按等距或不等距布置。
4.2.3设计水位的确定
4.2.3.1滑道设计下水水位应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水位值。4.2.3.2在沿海及潮汛作用明显的河口地区,可按滑道功能要求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设计水位。以造船下水为主,持续时间1.0h~1.5h;纵横向机械化滑道以修船上墩下水船舶为主,持续时间1.5h~2.0h,水位年出现统计保证率为50%~80%作为设计下水水位。4.2.3.3在不受潮汐影响的江河、湖泊等地区,可取3个月~4个月的枯水期水位,统计其月平均所能达到天数的水位,并考虑滑道的功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设计下水低水位。4.2.4滑道末端标高确定
4.2.4.1四种形式的纵向机械化滑道末端水深按下列情况计算:a)直线船排滑道末端水深应按公式(1)计算,计算参数之间关系见图1。H=Tn+a+h+h+(0.80.9)Lopi
式中:
H滑道末端水深的数值,单位为米(m);Tr-—首节船排处船舶吃水的数值,单位为米(m);—裕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宜取0.3m~0.5m;a
h—首节船排上的曲线边墩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hi——首节船排及垫木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Lop—船舶垂线间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i—滑道坡度的数值。
CB/T8523—2011
图1直线船排滑道末端水深计算图(0.8~0.9)g
b)直线船排采用缩排措施的船排滑道末端水深应按公式(2)计算,计算参数之间关系见图2H=Tr2+a+h+ha+kLpi
式中:
一前节船排处船舶吃水的数值,单位为米(m);-前节船排上曲线边墩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船排及垫木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缩排系数的数值,按实际情况确定。图2直线船排采用缩排措施的船排滑道末端水深计算图两支点滑道末端水深应按公式(3)计算,计算参数之间关系见图3。HT2+a+ha+ha+li
式中:
一两台两支点小车之间的间距的数值,单位为米(m)(2)
纵向直线形领船架滑
道末端
式中:
-最后
各节鹰
两支点滑道末端水深达算图
架处船舶吃水的数值,
最大的曲线
木高度的数值
高度的数值,
计算参数之
CB/T8523—2011
hz十2J
系见图4。
单位内米(m
单位为米,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纵向斜船架滑道末端水深计算图得
这种类型斜船架滑道应在计实斜船部处高度后,再按斜船架在直线滑道上的位置求得滑道末端*
的水深。
4.2.4.2两种形式的横向机械化滑道末端水深按下列情况计算a)横向斜船架滑道末端水深及滑道水平投影长度计算,计算参数之间关系见图5。1)横向斜船架滑道末端水深应按公式(5)计算:H=T+a+he3+ha
式中:
船舶吃水的数值,单位为米(m)。(5)
CB/T8523-2011
式中:
设计下水水位
图5横向斜船架滑道末端水深计算图滑道水平投影长度应按公式(6)计算:L=(H-H)/i
L—滑道水平投影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一滑道起点标高到设计下水水位间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滑道起点标高为船台轨面标高减去斜船架首部的高度(h)。横向高低轨(或高低腿)滑道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参数之间关系见图6。b)
1)滑道末端水深应按公式(7)计算:H=T+a+h3+h+(bo/2)·i
式中:
-下水架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一下水架平衡轮的轴距的数值,单位为米(m)。bo
2)高轨与低轨之高度差应按公式(8)计算:h=bi
式中:
一高轨与低轨之高度差的数值,单位为米(m);b
-下水架两支点间距离的数值,单位为米(m),取船宽的1/3~1/2。3)滑道水平投影长度,应按公式(9)计算:L=(H+H)/i+lo+b
式中:
滑道横移区轨面到设计水位之间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弧形过渡段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取1.5m~3.0m。4)曲率半径应按公式(10)计算:R=lo/tg(α/2)
式中:
-曲率半径的数值,单位为米(m),取30m~70m;滑道的倾斜角度的数值,单位为度(°)。曲率半径R取30m~70m,根据计算和不断修正使得轨顶标高与滑道的连接和顺。6
船台轨面标高
滑道起点标高
(H+H)/i
Lcos(g
图6横向高低轨(或高低腿)滑道末端水深计算图4.3船舶支承系统设计荷载的确定4.3.1般要求
4.3.1.1船舶支承系统主要包括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和整体式船架:CB/T8523—2011
Lcosfgg
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包括:随船小车、船排、两支点承船小车、液压船台小车、单层架式a)
高低轨下水架、分节式楔形架;b)整体式船架包括:转盘、两支点整体船架、整体式楔形船架。4.3.1.2船舶支承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艺要求、滑道形式等综合因素确定。4.3.1.3船舶支承系统一一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台数应根据上墩、下水船舶的重量、长度和结构确定。
4.3.2设计荷载的确定
分节式小车和分节式船架的设计荷载可按下列三种方法确定:荷载分割法。根据船舶上墩下水时荷载曲线及具体的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布置位置进行a)
计算。每台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设计荷载,按公式(11)计算:.d)
式中:
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设计荷载的数值,单位为千牛(kN);相邻小车或船架的间距的数值,单位为米(m);船舶单位长度荷载的数值,单位为千牛每米(kN/m)(11)
不平衡系数法。根据船舶上墩、下水时的重量及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数量进行计算。每台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设计荷载,按公式(12)计算:P=KQ/n
式中:
K一不平衡系数的数值,可按表1选用:Q船舶上墩、下水时重量的数值,单位为千牛(kN);n
小车或船架数量的数值。
:(12)
CB/T8523—2011
表1不平衡系数
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排形式
随船小车、船排
液压船台小车
两支点承船小车
单层架式高低轨下水架、分节式楔形架K
弹性支承连续梁法。根据船舶上墩、下水时的重量曲线、船舶的实际刚度、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架的数量及位置进行有限元法计算。计算时应将分节式小车或分节式船排视作能产生垂直弹性位移的支点。
4.3.2.2整体式船架的设计荷载应按下列两种方法确定:a)按1.21.3的不平衡系数确定随船小车轮压,再加随船小车和附件的自重作为整体船架的设计荷载;
按弹性支承连续梁法计算所得的最大支承反力,确定随船小车轮压,再加随船小车和附件的自b)
重作为整体船架的设计荷载。
5滑道设备设计
5.1般要求
5.1.1设备材料选用、设计的指标及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按GB50017—2003中3.3~3.5的规定。受力构件可采用Q235钢或Q345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T700—2006、GB/T1591—2008的要求。采用其他钢种时,其许用应力可参考相关标准确定。5.1.2钢材的尺寸分组及许用应力见表2和表3。焊缝的许用应力见表4。表2钢材的尺寸分组
单位为毫米
钢材尺寸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型钢或异型钢的厚度
>15~20
钢板的厚度
>16~40
>40~60
注:型钢包括角钢、工字钢、槽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厚度系指腹板的厚度。8
钢板的厚度
>16~35
>35~5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