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TB/T 412-2014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 412-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412-2014

中文名称: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Technical rule for turnouts of standard gauge railway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4-12-25

实施日期:2015-01-01

作废日期:2021-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9343593

相关标签: 轨距 铁路 道岔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铁路工程>>45.080钢轨和线路构件

中标分类号:铁路>>铁路建筑设备>>S12道岔与钢轨伸缩器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TB/T 412-2004;被TB/T 412-2020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标准价格:18.0

出版日期:2015-01-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9-16

发布部门:国家铁路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技术要求、厂内组装、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及储运。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旅客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200 km/h,以及货物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各类道岔、交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5.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412-2014
代替TB/T412—2004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urnouts for standard-gauge railway2014-12-25 发布
国家铁路局
2015-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厂内组装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及储运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道岔厂内铺设的检验项目及要求TB/T 412-2014
......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TB/T412—2014
本标准代替TB/T412—2004《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与TB/T412一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道岔容许通过速度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第1章)。增加了未注明的加工件尺寸偏差要求(见3.1.4)。增加了钢轨原材料有关技术要求(见3.2.1)。修改了钢轨件淬火(见3.2.7,2004年版3.8)。修改了可动心轨辙叉翼轨、AT钢轨的跟端加工(见3.3,2004年版3.7、3.9)。修改了铁垫板(见3.4.1,2004年版3.11)。一增加了铸造垫板的技术要求(见3.4.1m)。—增加了缓冲调距块、盖板、T型螺栓、垫板螺栓、调高垫板、预埋塑料套管技术要求(见3.4.2~3.4.8)。
修改了零部件的后处理(见3.12,2004年版3.30)。增加了辊轮安装(见4.7)。
-增加了岔枕组装(见4.9)。
增加了转换设备组装前检查(见4.10)。修改了道岔厂内铺设(见4.11,2004年版3.38)。—增加了转换设备组装(见4.12)。增加了检验方法(见第5章)。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6章,2004年版第4章)。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储存(见第7章,2004年版第5章)。本标准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德仓、骆焱、张立国、王树国、鹿广清、费维周、孙晓勇、何雪峰、许有全。TB/T412-200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412—1964、TB/T412—1975、TB/T412—1990。1范围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412-2014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技术要求、厂内组装、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及储运。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旅客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200km/h,以及货物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20km/h的各类道岔、交叉(以下简称道岔)。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弹簧钢
GB/T1222
GB/T1231
GB/T134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球墨铸铁件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2828.1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CB/T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7244
GB/T9439
GB/T9440
重型弹簧垫圈
灰铸铁件
可锻铸铁件
GB/T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GB/T11352
JB/T4385.1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锤上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6062—2007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TB/T447
TB/T1346
TB/T1354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高锰钢辙叉技术条件
普通道钉
钢轨实物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TB/T1495.2
TB/T1632.1
TB/T1632.2
TB/T1779
弹条I型扣件弹条
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钢轨焊接第2部分:闪光焊接
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
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4
TB/T2345
TB/T2347
TB/T2626
TB/T2635
TB/T2975
TB/T3049
43kg/m~75kg/m钢轨接头夹板订货技术条件钢轨用高强度接头螺栓与螺母
铁道混凝土枕轨下用橡胶垫板技术条件热处理钢轨技术条件
铁路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技术条件螺纹道钉
TB/T412—2014
TB/T3065.2弹条Ⅱ型扣件第2部分:弹条TB/T3080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
TB/T3109
铁路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
33kg/m护轨用槽型钢
TB/T3110
TB/T3172
TB/T3276
TB/T3297
防腐木枕
高速铁路用钢轨
高速铁路岔区轨枕埋人式无砾轨道混凝土岔枕TB/T3307(所有部分)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3技术要求
3.1一般规定
3.1.1道岔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本标准制造。3.1.2新投产的道岔应试制,并进行厂内整组组装(包括道岔钢轨件、联结零件、扣件、岔枕及转换设备),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3.1.3制造道岔的原材料及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1.4本标准未列且图纸中未注明的加T.件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2000中C级规定,形状和位置偏差应符合GB/T1184—1996中L级规定,铸件应符合GB/T6414—1999中CT9规定。3.1.5设计图纸中明确注明的技术要求,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执行。3.2钢轨件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容许通过速度160km/h钢轨件长度极限偏差:尖轨、活动心轨、长心轨、叉跟尖轨为一3mm~0;基本轨、短心轨、配轨3.2.2
为±3mm;翼轨、帮轨、护轨、扶轨为±6mm。形状和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3.2.3
尖轨和心轨的机加T.段直工作边、基本轨和翼轨的直密贴边直线度:0.3mm/1m、1.0mm/a)
10m;尖轨全长为两段直线时,每段均为1.0mm。钢轨顶面直线度:尖轨、心轨(含跟端的锻压过渡段和成型段),可动心轨辙叉翼轨(辙叉趾端至b)
加L段末端),基本轨项面直线度:160km/h<...≤200km/h时为0.3mm/1m,m..≤160km/h时为0.4mm/1m,降低值的范围除外;护轨顶面平直段直线度为2.0mm。c)
尖轨、长心轨、短心轨及活动心轨的轨底扭曲:0.45mm/1m,1.0mm/10m,全长1.5mm。d)
钢轨端面相对垂直、水平方向的垂直度:1mm。螺栓孔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3.2.4
孔径极限偏差为0~1.0mm。
孔中心上下位置极限偏差为±1.0mm。有装配关系的孔距极限偏差为±1.0mm,相邻两孔中心距极限偏差为±1.0mm。c)
无装配关系的孔距极限偏差为±2.0mm,最远两孔中心距极限偏差为±3.0mm。d)
接头螺栓孔中心至轨端距离极限偏差为±1.0mm。f)
孔加工粗糙度:加工粗糙度为MRRR,25,加.工后应按大于或等于1mm×45°倒棱或R≥1mm倒圆,并应清除毛刺。
切削应符合下列规定:
TB/T412—2014
尖轨、长心轨、短心轨、活动心轨、叉跟尖轨和翼轨的加.工面应平滑,表面粗糙度为MRRR,25。基本轨与尖轨、翼轨与长心轨、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密贴面内倾偏差为1/80,不应外倾。机加工段各控制断面轨距线位置的轨头宽度6极限偏差为±0.5mm。尖轨、长心轨、短心轨、叉跟尖轨的尖端高度H极限偏差为-2mm~0,其他断面的高度H极限偏差为-1.0mm~0.5mm,尖轨非工作边水平刨切边与垂直刨切边交点至尖轨轨头最小距离h极限偏差为0~1.0mm。采用普通钢轨制造的尖轨,刨切后的尖轨轨底与基本轨轨底的水平距离a极限偏差为-1.0mm~2.0mm(见图1)。
内倾偏差≤1:80
)基本轨与尖轨
内倾偏赔≤1:
c)短心轨与叉跟尖轨
内倾偏差≤1:80b±0.5
内倾偏差≤
b)翼轨长心轨
内倾偏差≤:80
d)爬坡式基本轨与尖轨
钢轨件高度、轨头宽度、内倾偏差示意帮轨、扶轨切削的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图2的要求。两侧内倾≤1:80
b)扶轨
图2帮轨、扶轨极限偏差示意
d)尖轨、心轨顶面需切削成1:40轨顶坡时,其角度极限偏差为1:320(见图3)。1:320
+1:320
a)尖轨
-1:320
+1:320
b)长心轨
图3尖轨和心轨轨顶坡极限偏差示意-1:320
+1:320
c)短心轨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TB/T412-2014
轨底加工后宽度的极限偏差应为-2.0mm~0。尖轨、心轨在密贴状态下,各牵引点安装外锁闭位置,尖轨内侧轨腰与基本轨工作边、心轨轨腰与翼轨.工作边尺寸A的极限偏差为±2.0mm,尖轨轨腰与基本轨非工作边尺寸B的极限偏差为±2.5mm(参见图4和图5中尺寸A、B)。机加工后的钢轨应倒棱。
单位为毫米
图4尖轨内侧轨腰与基本轨
工作边、非工作边尺寸极限偏差示意3.2.6顶弯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位为毫米
图5心轨内侧轨腰与翼轨
工作边尺寸极限偏差示意
钢轨不应加热顶弯。特殊情况下,可局部加热项弯,加热的温度不应大于500℃。顶弯产生的压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顶弯不应产生裂纹。mx>160km/h的道岔,轨顶面及工作边压痕深度应小于0.3mm。
钢轨顶弯支距极限偏差为0~2mm。道岔内曲线半径小于100m的配轨应在厂内项弯。钢轨件率火应符合TB/T1779或TB/T2635的有关规定。钢轨件焊接应符合TB/T1632.2的规定。道岔尖轨、可动心轨应采用整根钢轨制造。3.3尖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心轨跟端锻压及加工3.3.1锻压段加热不应超过两次,总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5mm。3.3.2
锻压并经机加工后尖轨、心轨跟端的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成型段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过渡段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前6项)的规定;项面断面轮应符舍TB/T2344的规定。表1
尖轨、心轨跟端锻压加工尺寸极限偏差项
跟端轨头(工作边)水平直线度跟端轨顶面直线度
成型段轨底平面度
轨底坡
成型段长度
极限偏差
轨头宽
±1:320
±30mm
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段及过渡段尺寸极限偏差轨底宽
轨底厚
轨头高
轨腰厚
轨头端面
对称度
测量工具
1m平尺和塞尺
1m平尺和塞尺
专用测试平台
专用测试平台
毫米刻度尺
单位为毫米
轨底端面
对称度
端面垂
夹板安装
面高度
3.3.3翼轨特种断面段的断面型式尺寸偏差应符合TB/T3109的规定。3.3.4翼轨特种断面成型段端头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有关规定。TB/T412-2014
3.3.5成型段和过渡段非机加.工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横向划痕、结痕、压痕。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通过机加工达到尺寸要求时,加工面交角应圆顺,表面粗糙度应小于或等于MRRR,25。3.3.6过渡段部位的轨头高度、轨腰厚度、轨底相对于垂直轴偏移量均应均匀过渡,各相交面应圆顺平滑,过渡圆弧半径不应小于10mm。成型段、过渡段和热影响区应正火处理和无损探伤,其表面质量、拉伸性能、金相组织等物理性3.3.7
能应分别符合3.2.1的有关规定。钢轨锻压后,跟端1.5m范围内应进行淬火处理,纵向轨头硬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经2×10°次循环加载不应断裂。表3钢轨跟端锻压后轨头硬度
AT钢轨材料
3.4联结零部件
3.4.1铁垫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硬度指标范围(HBW10/3000)
320~390
298~380
铁垫板长度极限偏差为±3mm;宽度极限偏差为±2mm;厚度极限偏差120km/h±0.5mm,aut≤120km/h时为±0.7mmb)
垫板底面平面度为1.0mm;机加工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MRRR,25,承轨槽平面度为0.5mm。
滑床板台板与底板焊接后总厚度极限偏差为±0.5mm,台板上表面与底板下表面的平c)
行度为0.3mu,台板上表面平面度为0.2mm,粗糙度小于或等于MRRR,12.5。mx>160km/h时,滑床板下表面平面度为0.5mm.140斜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对高度c极限偏差为-0.3mm~0.1mm;max≤160km/h时,1:40斜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对高度c极限偏差为±0.3mm;底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对高度h极限偏差为±0.5mm,见图6;木岔枕垫板焊接件与孔位偏差见图7。
应034
a)滑床板
b)垫板
图6滑床板、垫板加工极限偏差示意d)无滑动作用的台板与承轨槽高度极限偏差为-0.5mm~0.3mm。单位为毫米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